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2篇)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2篇)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前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管理程序,以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对大气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的管理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的背景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中存在有害物质的现象,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气体、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农业活动等多个方面。

大气污染不仅对环境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带来的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程序。

这些程序主要包括大气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治理措施的实施等方面,以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大气质量监测大气质量监测是指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以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

大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站点的设置为了全面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监测站点通常会在城市、工业区和交通节点等地进行设置。

监测站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污染源的分布等因素,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监测参数的选择大气质量监测需要监测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监测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和污染源的特点进行,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3.监测方法的应用大气质量监测需要使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光谱分析等。

监测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监测参数的性质和测量要求进行,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是指对各种污染源的排放进行控制,以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影响。

污染物排放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放标准的制定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各国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排放标准,要求各大气污染源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排放限值。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程序
7.4.2各责任部门参照《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防止其再度发生。
7.4.3应急措施:当发生紧急停电、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故障、以及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超过现有处理能力等紧急事故时,各责任部门按《应急预案控制程序》处理。
8.0Record记录

9.0Appendix附件
9.1大气污染监测报告
7.2排放气体测定
7.2.1生产部负责生产车间产生废气的在线监测,所排放废气的检测记录保存在电脑里供环保局查询。
7.2.2安环部负责联系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厂区气体排放年度测定,每年至少一次。
7.2.3车辆尾气定期进行年审。
7.2.4安环部根据测定结果,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将判定结果报告给分管领导。
3.2《应急预案控制程序》OH&SP-SCZM-04
3.3《纠正与预防程序》QAP-SCZM-28
4.0Definition定义

5.0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职责权限
5.1安环部
5.1.1负责本程序文件的编制和修订;
5.1.2负责联系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测定。
8.0Procedure程序
9.0Record记录
10.0Appendix附件
Page页码
4
4
4
4
4
4
5
5
5
1.0Purpose目的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司废气排放进行控制,预防和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2.0Scope范围
适用于公司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3.0Reference参考文件
3.1《绩效监控与测量控制程序》EMP-SCZM-11
5.2设备部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XX街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XX街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街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三、主要任务(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1.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2.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3.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二)强化污染源治理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2.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道路清扫、绿化等扬尘防治措施;3.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公共交通体系;4.加强生活污染治理,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

(三)提升环境监管能力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2.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四、重点工程(一)产业结构调整工程1.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加大绿色产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污染源治理工程1.实施工业污染源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企业达标排放;2.推进扬尘污染治理,提高扬尘防治水平;3.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公共交通体系;4.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

(三)环境监管能力提升工程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2.优化环境执法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效能;3.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大气污染管理和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管理和控制程序

大气污染管理和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排放废气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所排放的废气达到法律、法规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减轻或消除大气环境污染,并确保符合相关排放标准。

2 适用范围本程序对公司生产和生活排放废气的处理、监测、排放等活动作出了明文规定。

3 职责3.1安全环境保卫部负责废气处理中心的正常运作。

3.2安全环境保卫部负责各废气排放口的日常监测。

4 定义4.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 的颗粒物。

4.2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 的颗粒物4.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4.4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4.5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4.6月平均:指任何一月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4.7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4.8一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4.9:环境空气: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5 运作流程5.1废气管理和控制范围包括:a)生活废气:包括食堂油烟气、锅炉燃煤气等;b)生产废气:包括工艺废气、物料挥发气、锅炉燃煤气等;c)汽车尾气;5.2生活废气管理和控制5.2.1食堂炉具应加装吸油烟机,严禁油烟直接排放大气中。

5.2.2食堂锅炉燃煤、油气应用水膜除尘技术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大气。

5.2.3食堂燃煤、油应严格控制含硫量(符合《原材料检验规程》),减少SO2气体的排放。

5.3生产废气管理和控制。

5.3.对于生产车间,视排放气成分,安全环境保卫部进行相应的处理。

5.3.2生产用燃煤、油气应用水膜除尘技术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大气。

5.4汽车尾气管理和控制5.4.1公司所有在用汽车、卡车、运输服务商在用汽车、卡车应确保年审合格。

5.4.2确保汽车、卡车所有在用尾气装置保持完好。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的控制管理。

2引用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2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3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术语————4 职责和权限4.1 生产中心负责委托废气、粉尘排放监测。

4.2 生产中心负责生产废气排放的管理。

4.3 各部门负责员工教育、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控制废气排放。

5管理内容和要求5.1废气来源废气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气为喷漆过滤气。

5.2物料、工艺控制5.2.1 技术中心组织进行工艺技术革新,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环保的物料和清洁的工艺,从源头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废气排放量。

5.2.2 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5.3物料使用、生产控制5.3.1物料储存、使用部门应加强管理,避免泄漏,严禁敞口存放,减少挥发。

5.3.2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引风装置非正常运行时,禁止生产。

5.4废气治理5.4.1本公司外表面处理工作委托母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无废气产生。

5.5员工防护5.5.1根据工作环境废气类别和浓度,母公司生产中心组织评价确定劳动防护用品(口罩、防毒面具)的佩戴要求,采购发放。

5.5.2操作人应按照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5.6监视和测量5.6.1母公司生产中心定期对各单位废气排放情况、劳保用品佩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通知责任单位整改。

5.6.2母公司生产中心定期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部门对公司废气排放、工作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超过标准时,制定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相关部门按要求实施。

5.7废气排放执行标准a)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b)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记录————。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大气污染及危害防治管理程序范本1. 管理目的和原则1.1 目的:本管理程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大气污染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2 基本原则:本管理程序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2.1 预防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和风险管理,预防大气污染的发生。

1.2.2 综合治理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系统整合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1.2.3 依法治理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

1.2.4 公开透明原则: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示系统,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

1.2.5 协同治理原则: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实现协同治理。

2. 组织和职责分工2.1 地方政府的职责2.1.1 制定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和政策,负责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协调工作。

2.1.2 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标准,监督企事业单位的排放情况。

2.1.3 定期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发布大气环境状况报告。

2.1.4 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和环境意识。

2.2 企事业单位的职责2.2.1 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2.2.2 负责本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排放达标。

2.2.3 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及时上报大气污染和排放情况。

2.2.4 开展内部培训和宣教,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

2.2.5 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行业自律组织和合作项目。

3. 管理措施和方法3.1 源头控制3.1.1 加强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布局各类污染源和敏感区。

3.1.2 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3.1.3 鼓励绿色出行,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3.1.4 强化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监测,防止工艺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2024年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

2024年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

2024年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威胁,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和程序。

本文将就2024年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一、政府监管机构的角色和职责1. 湿地机构:负责全面监测、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大气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并对湿地周边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强制排放限制和监督。

2.环保部门:负责全面监测和评估全国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各地区的督促检查和整改工作。

3.国土部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时推动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产业。

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车辆排放标准,加大对柴油货车等高污染车型的淘汰和更新力度,推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5.农业部门: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氮氧化物和氨气的排放控制,规范农田施肥,减少农业源污染。

6.工业和能源部门:处罚高污染企业,加大对煤炭、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促使企业使用洁净燃料和先进污染控制技术。

7.建设部门: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和城市建筑物的扬尘、粉尘污染治理,推广新型建材和节能建筑。

8.公众参与:积极组织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引导公众采取环保行为,提升环保意识。

二、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1. 建立全国性的大气污染物监测网络,覆盖城市、农村和工业区等各类区域。

2. 对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日常监测,包括颗粒物、硫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3.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评估和预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 加强源头治理,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计划,落实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和限时限量排放管理。

2.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低碳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模版

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模版

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模版一、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并执行科学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的模板,以方便相关单位或组织制定适用的管理措施。

二、程序目标本程序旨在建立有效的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减少。

三、程序内容1. 目标设定1.1 确定大气污染物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2 制定各专业技术指标,确保目标的实现。

2. 规划编制2.1 制定大气污染物防治规划。

2.2 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计划。

3. 监测与评估3.1 建立大气污染物监测网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 开展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4. 排放控制4.1 制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限值。

4.2 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监管,并建立黑名单制度。

5. 技术支持5.1 开展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研发工作。

5.2 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

6. 管理措施6.1 制定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措施。

6.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7. 应急预案7.1 制定大气污染物防治应急预案。

7.2 开展定期应急演练。

8. 监督检查8.1 建立大气污染物防治的监督检查机制。

8.2 对不符合排放标准和规定的单位进行处罚。

9. 绩效评估9.1 建立大气污染物防治绩效评估体系。

9.2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程序执行1. 确定责任主体1.1 制定大气污染物防治责任清单。

1.2 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

2. 责任落实2.1 确保各责任主体按照程序要求履行职责。

2.2 加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和难题。

3. 监督检查3.1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程序执行的合规性。

3.2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工作。

4. 数据分析与评估4.1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4.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了严格控制向大气排放污染物,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矿区环境质量,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全过程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空气质量及废气的排放控制。

3.职责
3.1 环保科负责全公司大气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并对现场操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3.2 机电队负责锅炉及除尘器的运行管理,并做好相关台账记录。

3.3 洗选厂负责洗选系统煤尘的综合治理。

4.工作程序
4.1 控制对象:大气污染源包括锅炉烟气、车间粉尘、道路扬尘等。

4.2 控制标准
4.2.1 矿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4.2.2 锅炉污染物排放执行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
二类区Ⅱ时段标准;锅炉烟尘小于200mg/Nm3、SO2排放最大不超过900mg/Nm3。

4.2.3 破碎车间破碎机冲击式除尘机组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和分级车间两台冲击式除尘器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执行GB2024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中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均低于(颗粒物80mg/m3)的要求。

4.3 大气污染控制
4.3.1 锅炉烟气控制
4.3.1.1 锅炉运行过程中,操作工严格执行《司炉工操作规程》,检查燃烧工况,控制煤层厚度和炉排速度,使燃料燃烧充分,并填写锅炉运行记录。

操作人员检查鼓引风情况,适当调节各区段的送风,维持较低的炉膛负压,合理掌握燃烧状况,减少污染物产生量。

操作人员要检查烟气排放状况,当出现冒黑烟或异常情况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如确认污染严重时,要向生产服务部报告,并及时排除故障。

4.3.1.2 锅炉检修工按《锅炉维修工操作规程》对除尘器、除尘泵进行维护、保养,并填写锅炉设备巡查记录、锅炉附属设备运行记录及锅炉检修记录,保证除尘器正常运转。

4.3.2 粉尘排放控制
4.3.2.1 洗选厂做好破碎、分级除尘器及煤炭转载点喷雾除尘设施的管理维护,保证车间粉尘达标排放。

4.3.2.2 销售科负责对相关方运煤车辆的道路扬尘管理控制,车队负责矿区洒水车的管理。

4.4 新、改、扩建设项目如果影响到环境空气质量,应执行《建设项目控制程序》。

4.5 大气监测控制
总工办执行《绩效测量和监测控制程序》和《前和煤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负责收集保存“监测运行记录台账(烟气)”。

4.6 监测结果超标时,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5.相关文件
5.1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5.2 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5.3 GB2024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4 《绩效测量和监测控制程序》
5.5 《建设项目控制程序》
5.6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7 《前和煤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5.8 《锅炉维修工操作规程》
5.9 《司炉工操作规程》
相关记录
6.1 监测运行记录台账(烟气)
6.2 热水锅炉及附属设备运行和交接班记录6.3 锅炉设备巡查记录
6.4 锅炉检修记录
6.5 锅炉除尘器运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