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五年级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 国无精神则不强》教案

五年级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 国无精神则不强》教案

五年级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讲的主题是“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精神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到精神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精神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精神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精神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故事,制作PPT。

2.准备讨论题目和思考问题。

3.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动的场景和案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中顽强拼搏、科学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精神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精神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精神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让学生认识到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陈兴良刑法总论案例解析最新版

陈兴良刑法总论案例解析最新版

刑法总论陈兴良第一讲刑法的概念与特征(一)案例被告人王某于1998年3月7日手持一张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卡上存在500元人民币,王某欲取300元。

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多加了一个零,取300元变成取3000元。

没想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是果然吐出3000元,使王某大为意外。

王某出于好奇,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出3000元。

此时,王某已经知道自动取款机出现故障,但出于贪心,王某又先后从自动取款机取出人民币2万元,占为己有。

案发后,王某认为又不是我到银行去偷钱,是自动取款机把钱主动送给我,王某的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当得利的问题,属于民法调整的行为,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

那么,本案到底是民法中的不当得利还是刑法中的犯罪呢?(二)刑法的概念和特征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具体地说,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刑法的特征刑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具有以下特征:(1)公法的特征法律有公法与私法之分,公法是涉及公共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的法律;私法是涉及私人利益的法律。

在公法关系中,国家和个人处于法律上的从属地位,而在私法关系中,公民之间或者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处于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刑法作为一种公法,个人处于受国家权力支配的地位,只要主体的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就应当受到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

(2)刑事法的特征刑事法是与民事法、行政法相对应的概念,凡与犯罪有关的一切法律,均可称为刑事法。

因此,刑事法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

(3)强行法的特征强行法是与任意法相对应的概念,任意法具有意思自治的性质,法律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己确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

而强行法则是必须强制执行的法律。

在刑法中,某一行为一旦构成犯罪,除少数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以外,一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私了,因而具有强行法的特征。

(三)刑法的分类刑法可以分为:1.刑法典2.单行刑法3.附属刑法(四)我国刑法的制定过程我国1949年至1979年30年间没有刑法,只是在建国初期有三个单行刑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和《惩治妨害国家货币条例》。

第8讲职业决策与评估

第8讲职业决策与评估
他人精神得失: 父亲支持(4) 6(+24)
-4(-12)
选项二:考研 正面预期(+) 反面预期(-)
3(+6)
6(+12) 4(+4)
5(+10)
6(+18) 3(+12) 3(+15) 3(+12)
-6(-24) -2(-6)
-1(-3) -2(-10)
-1(-3)
小计 总分
母亲支持(3) 5(+15) 男/女朋友支持(2)
•分析(Analysis):将问题各成分联系在一起。——了解我自己和我的各种
选择
•综合(Synthesis):形成可能的选项。——综合阶段是“夸大并缩减我的
选择清单”的过程
•评估(Valuing):为各选项排序——选出你的最佳选择 •执行(Execution):形成手段目标策略并行动。
沟通
Communication 识别问题的存在
第8讲 职业决策与评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决策的概念机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 2、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决策的过程(CASVE循环)。 能力目标: • 1、使学生能够分析辩认自己在重大问题上常用的决策风格。 • 2、使学生能够使用SWOT分析法和生涯平衡单做出决策。 态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为自己承担责任,自主决策,并落实到行动。 • 2、使学生愿意以开放的心态不断修正生涯决策。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同学们探讨影响职业决策的 因素有哪些?
二、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
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内部因素——个人条件的影响 2、外部因素——家庭的影响;
朋友、同龄群体的影响; 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的影响

第8讲-设计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第8讲-设计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16
伦理与消费者
生产:制造的产品应该没有缺陷。
质量控制:产品应该定期作质量检查 包装、标识和警示:产品应该安全包装,应该含有清 楚易懂的使用说明,并且清楚地描述任何可能的危险 告示:制造商应该拥有敏捷的系统,在产品制造和分
销后发现有危险时及时召回
17
伦理与消费者
在此基础上,我们集中关注组织对于消费者的
21
总结:
以上这些问题之所以是伦理问题,是因为他 们涉及对主要和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问题。 对多数组织而言,以上这四类主要利益相关 者的伦理责任设计公平、安全和诚实等方面。 当公司或组织对这四类利益相关者没有尽到
伦理责任,后果不仅很严重,甚至是致命的。
22
The end
Thank you all!
基本概念 设计师的职业伦理问题
设计组织的伦理问题
案例分析
3
基本概念
伦理: 个人伦理:是一组个人的伦理承诺,这些伦理 承诺通常是在早期的家庭或宗教训练中以及后
来通过经常反思的方式获得的。
4
基本概念
职业伦理:是职业人员在将自己视作职业人员
而从事的范围内所采纳的一套标准
组织伦理:是一个组织,比如:企业、公司、
11
广告宣传
从伦理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总结这些批判: 广告损害了人们的固有权利
广告引发了人类的某种依赖
制作广告的动机是对金钱的欲望而非为了澄清
或强调真相
广告通常会以牺牲人类的尊严为代价
12
提高广告伦理水准的建议
所有作广告和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商家都必须 为自己的行为制定特定伦理原则
被当作一种‘物体’或者营销的‘目标’‛。

第8讲 餐饮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第8讲 餐饮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案例分析: 运用公式直接计算:(设鸡汤成本为C1,鸡肉成本为C2)。
19
【案例五】厨房每日原料加成本核算
广元宾馆川菜厨房生产松鼠鳜鱼、清蒸鲥鱼、冬笋仔鸡、锅巴鱿 鱼、冬笋牛肉、笼眼蒸包等产品。8月lO日,部分原料领用加工情况 如下,请核定当日成本。
(1)购进鲜活鳜鱼、鲥鱼,经验收分别为86.5千克和78.4千克。 进价分别为62.4元/千克和42.6元/千克。加工处理后得到鳜鱼净 料74千克、鲥鱼净料67千克待用,下脚料不能再被使用,请核算两种 原料的成本和单位成本。
(2)购进鲜竹笋38.5千克,进价4.8元/千克。领取光鸡64.8千克, 毛料价11.6元/千克。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笋丝、笋片和玉兰片分别 为3.8千克、7.4千克和9.6千克。留作烹制冬笋仔鸡、冬笋牛肉、 锅巴鱿鱼和鱼香内丝待用。光鸡经分档取料后得到各档原料重量和市 场价资料见表10-3。请核定竹笋和鸡肉分档原料成本。
9
【案例一】厨房用胡萝卜 25千克和木耳8千克做原 料,胡萝卜进价0.86元/千克,木耳进价98.4元 /千克。经加工处理后,得到胡萝卜净料21千克, 水发木耳20.6千克。请分别确定两种原料的单位 成本和出料率。
案例分析: 1.直接代入公式计算两种净料的单位成本(设胡
萝卜单位成本用C1表示,木耳单位成本用C2表示)。
32
四、采购、库房与餐厅每日成本核算方法 (一)原料采购成本核算
1.收集原料采购凭证 2.审核采购凭证 3.分类核算采购成本
33
(二)食品库房成本核算 1.审核库房入库验收资料 2.审核库房盘点资料 3.核算库房成本 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2 库存周转天数=出库货物总额 / 平均库存 原料资金周转天数=计划期天数÷库存周转次数 月度成本总额=月初库存额+本月进货-月底库存

第8讲 项目投资的清偿能力分析

第8讲 项目投资的清偿能力分析
第8讲 项目投资的清偿能力分析
本讲内容

资金平衡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预测 借款偿还期的计算 清偿能力分析指标 项目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8.1 资金平衡分析


清偿能力分析(liquidity analysis):分析项目在进 行过程中的各阶段的资金是否充裕、是否有足 够的能力清偿债务、项目在财务安排上的负债 比例是否合适等 资金平衡分析:需要编制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财务平衡表)或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清偿能力分析指标(续)

借款偿还期:应能满足贷款机构的期限要求, 适用于尽快还款项目,不适用于已约定还款项 目
8.5 项目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Βιβλιοθήκη 损益表:以“收入-费用=利润”的形式表示。 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的会计平衡公式为基础。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现金流入与现金流 出)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提供关于 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经营能力与风险 的信息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是核心表
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如企业以前年度有亏损, 则按弥补亏损后的数字提取10%);余下部分全部 作为应付利润分配,如果当年折旧不足以归还借款 的本金,则先归还借款本金后再分配利润。固定资 产投资中的借款都是长期借款;流动资金全部由短 期借款解决,在第三年末一次投入,当年还款后当 年再借,互相抵消,直到计算期末还清。 分别编制利润分配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财务计 划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
案例分析(一):利润分配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序号 1 2 3 项目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 附加 总成本费用 3.1 经营成本 3.2 折旧 3.3 利息支出 利润总额(12-3) 所得税 (4*25%) 税后利润(45) 盈余公积金 应付利润(67-9) 未分配利润 息税前利润 息税折旧摊 销前利润 计算期 1 2 3 4 5600 320 4759 3500 547 712 5 8000 480 6213 5000 547 666 6 8000 480 6166 5000 547 619 7 8000 480 6120 5000 547 573 8 8000 480 6074 5000 547 527 9 8000 480 6028 5000 547 481 10 8000 480 5981 5000 547 434 11 8000 480 5935 5000 547 388 12 8000 480 5889 5000 547 342 13 8000 480 5842 5000 547 295 14 8000 480 5796 5000 547 249 15 8000 480 5796 5000 547 249

五年级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说课稿

五年级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说课稿

五年级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一讲主要让学生理解和精神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一个人没有精神支柱,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国家没有民族精神,就无法强大。

本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精神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但是,对于“精神”这个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精神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精神的概念,知道精神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精神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奥运会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出本讲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和精神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和一个国家都需要有精神支柱。

3.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从实例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精神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这种精神。

5.总结发言: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本讲的主要内容。

6.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精神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撰写心得体会。

第8讲 网络优化

第8讲 网络优化

结束
3
2、工期-成本优化
活动
A B C D E F
图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关键工作时间
非关键工作时间
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开发项目甘特图计划
总机动时间
4
正常
最短


时间 (周)
费用 (千元)
时间(周)
费用 (千元)
A
3
150
2
资源使用量与项目工期的关系:
资源使用量(工时/天) 项目工期(天) 资源使用率
12
22
0.74
11
24
0.74
10
24
0.82
9
29
0.75
7
练习:
项目网络图中标出了活动A、B、C及其历时,假 设活动A需要2个员工,活动B需要4个员工,活动C 需要2个员工。
2
A=2天
1
B=5天
4
C=3天
3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A
210
B
2
220
1
235
C
5
150
5
150
D
3
500
2
520
E
7
60
6
80
F
4
350
2
430
压缩费用率 (千元/周)
60 15 0 20 20 40
5
项目总费用与工期关系图
成本
最低 成本
总成本费用 间接费曲线
直接费曲线
最佳工期
工期
已知项目总工期为19周,且间接费用率为40千元/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牌子刚打出去,马上就有员工跑过来。
从另一个现象中,我们也能看到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们,呈现出与他们父
辈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选择。这使得一些内迁企业的招工经历并没有他们想象得
那么顺利。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台湾宝成集团进驻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 黄石市阳新县。月薪900—1200元,熟练工1500元,仍然留不住那些想看外面世 界的年轻人。虽然加了薪,又有县政府的鼎力支持,第一期1万余人的招工任务,
问题讨论 1. 劳动市场上既然存在过剩的劳动供给,富士康愿意降低工资录用工人吗?
为什么? 2. 为什么受过更多培训的工人能得到更高的工资? 3. 为什么劳动力的供给有减少的趋势?你能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这一
现象?
理论提示 1.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劳动力供给的原理; 2. 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 结构性失业、自然失业率、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4. 效率工资理论。
“招工难题”的出现还与劳动力市场上的超额需求有关,而这个超额需求不是 来自于短期的劳动市场,而是来自于长期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常年 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意味着产能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越 来越大,必然会形成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需求增加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工 资率,而劳动力的供给一旦存在数量上的不足或结构上的不匹配,就会形成供求 缺口,企业出现“招工难题”也就容易理解了。8.2 劳源自与闲暇的选择:增加工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案例内容 2005年3月22日是法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从那天起天堂慢慢变成了法国人 的回忆。因为在那一天,法国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旨在提高国家竞争力 法案,鼓励大家“多工作多拿钱”。然而新法案却引起了法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他 们已经习惯于支配丰富的休闲时光,拒绝牺牲休息的权利。于是乎,种种反对的 言论遍布街头巷尾。的确,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减少 劳动时间一直是大势所趋。技术进步让人们通过较少的劳动生产出了较多的产品, 并享有了较多的闲暇。乍看之下,法国增加劳动时间的行为似是“倒行逆施”,既
但对于收入已经比较高的法国人来说,闲暇的收入效应更大,人们更愿意享受闲 暇,新法案的出台引起民众的不满也就情有可原了。
问题讨论 1. 请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在享受闲暇和消费商品的偏好中,中国与法国人
有何区别? 2. 为什么法国劳动市场中提高工资不能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理论提示 1.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劳动力供给的原理; 2. 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8.3 美国棒球运动员市场的买方垄断势力
案例内容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是棒球、橄榄球、篮球和冰球。这四项体育运 动如今都有统一的全国职业联盟,即职业棒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Baseball; MLB)、全国橄榄球大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全国篮球职业联 赛(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和全国冰球联盟(National Hockey League;NHL),一般统称为“四大联盟”(Big Four)。从最开始单纯的娱乐性活 动发展到如今高度复杂的经济产业,这些体育联盟的发展都经历了曲折,期间劳 资纠纷问题频发。这里我们以棒球联盟为例,看看棒球运动员市场中的买方垄断。 美国的职业棒球运动早在1869年就已发端,最初俱乐部都通过许以高薪的方 式吸引其他俱乐部的运动员,这导致各家俱乐部的工资负担沉重,甚至到了无法 维继的地步。为解决收入问题,棒球联盟实施了“保留制度”(reserve system)。 该制度要求每家俱乐部将5名运动员放在交易市场以外,任何其他俱乐部都不得 使用被“保留”的运动员,联盟中的俱乐部也不得同违反上述规定的俱乐部进行比 赛。保留制度使得俱乐部能够控制运动员的流动,甚至永久性地占有运动员的劳 动力,同时还限制了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利用高薪招募高水平球员的能力,从而削 弱了俱乐部之间对运动员的争夺。在这一保留制度下,一旦一个运动员被某一球
改革开放初期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多是出于生计的需要,东南沿海地区能够提 供更高的工资收入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广州、深圳等城市,这在劳动供给曲线 上体现为工资率较低的一段,随着工资率的上升,闲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带来劳动供给的增加,形成了8、90年代的“孔雀东南飞”现象;而新生代农民工 生活比其父辈富足得多,他们对工作的要求不再停留在糊口的生理需求水平上, 要追求更高的心理满足感,也就是说,他们对于闲暇的需求增加了,随着工资水 平的提高,闲暇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在劳动供给曲线上体现在工资率较高 的一段,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峭,此时仅仅提供更高的工资率已难满足新生代农民 工的需求,因而诸如台湾宝成集团等企业才会遭遇“招工难题”。
另外,本案例中劳动供求的缺口既体现了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也体现了 结构性失业。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接受当地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而 选择外出务工,他们寻找工作的那一段时间便体现为自愿失业;而在企业招聘中,
那些宁可在富士康门外排三天队也不愿意去观澜电子应聘的工人,他们的失业便 体现为非自愿失业—他们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却仍然失业了。观察实际生活, 所谓“民工荒”中企业缺乏的并不是劳动力总量,而是具有一定技能和管理水平的 工人,那些技能、经验、知识结构与可供的职位空缺不相匹配而形成的失业便是 结构性失业了。
8.1 “民工荒”的背后
案例内容 “民工荒”即民工的短缺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
尤为明显。“民工荒”曾因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两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回暖,关于“民工荒”现象的报道又开始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 2009年8月以来,据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很多中小企 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显示,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在1:1.14到1:1.51之间;在 温州,2009年8月份该地区职介中心的用工缺口占比约为73%,相比同年6月上升 了21个百分点。而且这种情况似乎一年比一年严重。不仅在传统的民工输入地 ——珠三角和长三角出现了民工荒,在传统的民工输出地——四川、重庆、河南、 湖北、安徽等地也出现了“招工难”。然而,也有些观察发现,民工荒只是春节荒。 那么,民工荒是真“荒”还是假“荒”?是局部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这些又说明了劳 动力供给方面的什么问题呢?
在一些企业大喊缺工的同时,有一些企业却并不慌张。例如深圳富士康,2011 年2月,其每日平均招募人数约为4000人,但应聘者却在8000-10000人。相比富 士康的火爆,在深圳龙华富士康清湖招聘中心附近,一家来自观澜的电子企业的 招聘现场气氛却颇为冷清,只有寥寥数十人在咨询。这家电子企业缺工一千多人, 在这里摆了三天,也只招到一百多人。一些在富士康接连排了三天队的求职者仍 不愿意去这家企业,原因是与富士康相比待遇太低——经过调薪后的富士康,综 合收入可达2100-2800元/月;新员工试用期满六个月起,若考核合格,综合收 入甚至可达 2700-3600元/月;而在这家企业,只能拿到1300-2000元/月。 一些打了多年工的求职者表示,即使小厂开出比富士康更高的工资,他们也愿意 选择大厂,因为“名气大,比较规范,承诺的工资一般能拿到,而小厂最后能拿 到多少不知道”。另一个例子是宇龙通信公司,这家以“酷派”智能手机在国内3G 市场中崭露头角的通信制造商,在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搬到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之初,100多人的招工计划只来了27个。宇龙通信不得不开出了1600元到2400元 的普工薪酬——这被他们称为“深圳待遇”,比当地许多企业要高出一大截。招聘









/10/0306/11/613CCSEB00011SM9_2.html
案例分析 近年来,引人关注的“民工荒”体现出的是生产要素供求缺口的问题。经济学 原理告诉我们,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需求曲线反映了劳动的边际 产品价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按照工人的工资等于他们的边际产品价值这一 原则雇用工人,劳动力供求相等的点决定均衡的工资水平和均衡的就业量,这一 点所决定的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此时经济实现充分就业。而经济学中,竞争市 场上存在着市场出清假设,即: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 进行迅速的调整,使得供求相等,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如果劳动市场 能够出清,表明工资是能充分调整以使供求平衡的,劳动力供求缺口的出现,说 明劳动力市场没有出清。造成劳动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有很多,在本案例中,雇 主支付的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会带来劳动力的超额供给,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效率工资。富士康支付的工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因而能吸引更多的工人前来应 聘,富士康公司能从中挑选到能力更强、受教育程度更高、受过培训更多的工人。 这与19世纪福特公司实行5美元的效率工资有异曲同工之处。 通常来说,各市场的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市场也不例外,
有悖于人伦,又违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实不然,法国此举不仅本身颇有 苦衷,而且实质上也有利于法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资料来源:薛志英著.35岁以前要活学活用的62个经济学通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
案例分析 所有的人都面临着权衡取舍,劳动者也一样。每个劳动者一天的时间约束是 固定不变的,都是24小时,因而他们需要在工作与闲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若想 要工作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放弃闲暇;若想要得到一小时的闲暇,就必须 放弃一小时的工作,同时这也意味着要放弃一小时的工资收入,因而我们可以把 工资看作闲暇的价格或机会成本。工资越高,闲暇的价格或机会成本就越高。生 活中,对于高收入的人来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金钱”,其经济学含义即在于此。 劳动者在收入较低时,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表明随着工资的 增加,工人将增加自己的劳动供给,由于时间是有限的(每天只有24小时),工 人增加劳动供给就必须放弃享受闲暇的时间。而闲暇作为商品,它和普通商品一 样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收入效应体现为,工人的工资增加意味着收入增 加,工人比以前更加富有,因而会增加对各种商品的消费,包括闲暇。其替代效 应体现为,工资增加意味着闲暇的价格也上升了,于是工人会减少对这一商品的 “购买”,转而寻求其替代品,即工作。因而,我们能够发现,由于收入效应,闲 暇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化;而由于替代效应,闲暇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 变化。 增加工资会带来闲暇的增加还是减少呢?这就取决于闲暇这一商品的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比较。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工资增加会使得闲暇的替代效应大 于收入效应,也就是说,低收入者会选择更多的工作以增加收入;对于高收入者 来说,其工资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闲暇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工资的上 涨不仅不会使其增加劳动供给,反而会带来劳动供给的减少。这表明,劳动供给 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折的供给曲线。 因而,在本案例中,尽管从长期来看,法国国会的新法案将使劳动者增加劳 动供给,带来更多的产出,实现经济增长,法国人民可以享受“做大蛋糕”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