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准则下金融资产重分类业务会计处理
金融资产分类及会计核算

管理金融资产 业务模式
以收2 取合同现金流量为 目标 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 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 其他业务模式
第二个维度
合同现金流量 特征
本金的支付 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 础的利息的支付
具体分类标准
*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利息 *一般设置银行存款、贷款、应收账款、债权投资等科目核算
入当期损益
分类流程图
例题分析1
甲公司投资于非上市/上市公司股权?
甲公司从市场上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约 定其可以在特定日期之后以固定价格转换为发行方 的股权。
持有其他公司发行的普通债券?
例题分析2
例题:甲企业集团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持有某短期债券组 合。当组合中的某支债券到期时,回收的金额再投资另 外的短期债券,以使利息最大化且确保能够取得预算内 经营或资本支出对资金的需要。如果需要发生预算外支 出(如因应市场变化而发生的企业并购,或遵从政府监 管部门临时出台的政策),则可在短期债券到期前处置。 甲公司将该短期债券投资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 资产。请问:甲公司的做法是否恰当?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重分类日的公允
价值-面值-应计利息]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重分类日的公允
价值-原账面价值,或借记]
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与 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投资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
执行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我部于2006年2月15日 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 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 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017年会计继续教育金融资产科目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修订)(征求意见稿)》所规定的金融资产的是()。
A、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长期股权投资【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正确] 2、企业从二级市场购买的上市公司股票以短期持有并以获取差价为目的的金融资产,一般应当划分为()。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C、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D、贷款和应收款项【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3、在初始确认时,如果能够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企业可以将金融资产指定为()。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C、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D、贷款和应收款项【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正确] 4、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是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
A、当期损益 B、初始确认金额 C、留存收益 D、资本公积【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5、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转入()。
A、资本公积 B、留存收益 C、递延收益 D、当期损益【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正确] 6、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如为债券投资,则其确认利息收入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A、直线法 B、平均摊销法 C、实际利率法 D、票面利率法【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7、下列各项中,不能进行重分类的是()。
A、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B、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正确] 8、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所确认的新账面价值为()。
金融资产重分类调整会计处理例解

金融资产重分类调整会计处理例解作者:熊娟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6期一、金融资产的分类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的规定比之以前更加详细,尤其在金融资产方面。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其中,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属于旧制度中所指的货币资金,新准则对此的规定变化不大;股权投资中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以及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这部分业务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有详细的规定。
为此,上述的这两种金融资产不予以讨论。
根据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企业在将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为四类中的一种之后不应随意变更。
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调整。
二、金融资产的重分类调整第一,重分类调整的理论基础。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特征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其中一条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可比,这就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在判断一项变更是否为会计政策变更时,可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的基础。
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形。
新金融准则下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财税处理

新金融准则下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财税处理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一)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条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以下简称新金融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分为四大类别。
其中,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约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通俗理解:(1)既可以按照收钱(利息),又可以随时出售(不准备长期持有或持有到期)。
(2)约定时间收取的钱,只是本金或利息。
其实,新金融准则中划定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就是旧金融准则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债务工具投资"。
另外,还有一类就是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在金融资产分类中判断流程图如下:(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科目1. 其他债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会计核算科目为"1503 其他债权投资"。
该科目专门用于核算新金融准则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可以按照金融资产类别和品种,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公允价值变动"等明细科目。
2.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本科目核算企业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和重分类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融资产减值和重分类影响版权声明报告要点IFRS9影响⾦融资产重分类和资产减值计提准则2018 Q1⾦融类上市公司已经受到I9新准则影响。
财政部明确A+H上市公司从2018年1⽉1⽇起执⾏IFRS9,险企延迟⾄2021年1⽉1⽇执⾏。
新准则对⾦融上市公司主要有两⽅⾯影响:第⼀、调整⾦融资产计量⽅式,按照“合同现⾦流量特征”和“业务模式”标准,将⾦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其他综合收益(FVT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当期损益(FVTPL)三类;第⼆、引⼊基于预期信⽤损失的减值模型。
回溯2018Q1财报,I9已经从权益波动和资产减值两个⽅向发挥效⼒。
权益重分类进⼊FVTPL放⼤利润波动,关注衍⽣品使⽤价值新准则下:1)持有⾄到期+应收款项进⼊摊余成本计量;2)可供出售权益分别计⼊FVTPL和FVTOCI,以平安为例2017年底可供出售⾦融资产中的权益规模5531亿,新准则下FVTOCI规模2152亿,预估其他部分将进⼊FVTPL,⼀季度末FVTPL规模7008亿,占总资产⽐例从2.2%升⾄10.4%,中信证券FVTPL占⽐也从28.5%提升⾄34.3%;3)可供出售债券进⼊FVTOCI;4)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变动不明显。
资产重分类导致FVTPL科⽬变⼤,加⼤了净利润的波动。
后续关注平滑净利润波动下对利率和权益衍⽣品配置的需求。
资产减值模型更加真实反映融资类业务资产质量旧准则下部分券商对于融资业务计提减值多采⽤实际损失法,减值计提不显性不充分,以2017年为例券商资产减值规模占营收⽐重约1%-6%,以可供出售⾦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买⼊返售⾦融资产减值为主,质押和两融计提减值占规模⽐重在0.05%-0.5%和0.05%-0.25%。
新准则下预期信⽤损失模型将信⽤风险的资产状况分为三个阶段,综合考虑预期信⽤损失的风险敞⼝、违约概率、违约后损失率等因素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按新准则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探讨

按新准则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探讨作者:张小才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01期[摘要]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了金融资产分类的新标准,将金融资产由原来的四类减少为三类,且企业如果改变其金融资产管理的“业务模式”,应当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
本文以金融资产重分类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金融资产重分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金融资产重分类;业务模式;会计处理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05[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1- 0014- 031 金融资产的分类我国原《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这是按照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目的进行的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够明确且复杂,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原准则还规定,企业取得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以后,除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外,其他各类金融资产之间不得重分类,从而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等质量要求。
为了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加强金融工具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给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财政部新颁布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
这是要求企业以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对企业取得或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分类,使金融资产由四类简化为三类,且明确规定了各类金融资产的具体确认条件,减少了企业管理者对金融资产进行不准确分类的主观操控,从而提高了金融资产分类的客观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017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学习笔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与重分类

2017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学习笔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与重分类视野ID:Henry204618微博:@岁月哥特本学习笔记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等相关内容整理,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涉及具体准则条款,请以准则原文为准。
文中主要缩写、简称对照:IFRS 9——《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CAS 22——《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理事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目录一、概述 (1)(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1)1.基本分类原则 (1)2.债务工具的分类 (3)3.权益工具和衍生工具的分类 (5)(二)金融负债的分类 (6)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6)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8)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8)三、金融资产的分类:评价“业务模式” (9)(一)评价业务模式的层级 (10)(二)目标为持有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业务模式 (11)出售的影响 (11)(三)通过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的业务模式 (16)(四)其他业务模式 (18)四、金融资产的分类: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测试 (19)(一)本金的含义 (20)(二)利息的含义 (20)(三)符合SPPI测试的工具 (21)1.次级债务特征 (22)2.具有完全追索权的贷款 (22)3.具有上下限利率的债券 (22)(四)影响分类的合同特征 (23)1.“极少影响”和“不真实” (23)2. 货币时间价值的修正 (24)3. 利率监管 (25)4. 导致合同现金流量的时间或金额变更的其它合同条款 (26)5. 不符合SPPI的情况 (27)6. 合同挂钩工具 (28)五、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选择权 (30)(一)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的指定 (31)(二)在公允价值基础上管理及评价其业绩的一组金融负债或一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33)六、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选择权 (34)(一)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的列报 (35)(二)其他综合收益的循环 (36)(三)股利的确认 (36)(四)对权益工具的进一步区分 (37)(五)指定的不可撤销性 (37)七、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38)(一)要求重分类 (38)(二)重分类的唯一条件:业务模式变更 (39)(三)重分类的会计处理日 (40)(四)重分类的具体会计处理 (41)(五)不属于重分类的情况 (43)(六)被否决的其他方法 (44)八、金融负债的重分类 (44)一、概述(一)金融资产的分类1.基本分类原则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主体应基于(1)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2)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别归类为以下三类:(1)按摊余成本;(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者(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
金融资产重分类及重分类核算研究

金融资产重分类及重分类核算研究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将原四大类金融资产重新分为了三大类金融资产,并且三类金融资产中的债务工具相互之间可以重分类,涉及业务复杂,会计处理难度大。
通过本文对金融资产重分类和金融资产重分类核算的研究供财会人员参考。
关键词:金融资产;重分类;核算1.新准则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根据新准则,企业应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三类。
决定金融资产应分入哪一类,有两个主要标准和一个次要标准。
两个主要标准是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一个次要标准是企业是否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
1.1业务模式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来源。
业务模式往往在组合层面上确定,并与金融资产的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业务模式1: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在此类业务模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目的,是通过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收取合同付款来实现现金流量,而不是通过持有并出售金融资产来获利。
业务模式2:同时兼顾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
在此类业务模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目的,是同时兼顾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
业务模式3:其他业务模式。
在此类业务模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目的,不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也不是同时兼顾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
1.2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企业金融资产的现金流量属性。
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一般基于单项资产,并与该资产的经济特征密切相关。
具体也可分为两类:现金流量特征1:“本金+利息”,即相关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仅包括本金和以未支付本金为基础的利息。
现金流量特征2:其他,即相关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不符合“本金+利息”的特征。
要确定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必须进行合同现金流量测试。
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的,即为现金流量特征1;不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的,即为现金流量特征2。
合同现金流量测试主要是看交易合同当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仅仅只是“本金+利息”的付款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2017版金融资产重分类业务会计处理讲解举例【题目】2016年末某债券发行并上市交易,A企业2016年末购入该债券,总计面值1000万元,交易金额1060万元,交易费率1%,该债券票面利率9%,债券期限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全程持有该债券的实际利率约为6.25%,A企业于决定自2019年起对该债券投资进行了重分类,对于重分类后不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于2020年末按市价出售。
具体要求:根据不同持有目的及重分类结果,编制相应经济业务会计分录。
解析如下: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1、2016年末,购入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60借:投资收益11贷:银行存款10712、2017年末,公允价值变动=1100-1060=4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3、2018年末,公允价值变动=1150-1100=5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4、2019年内,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以重分类日为初始确认日,并以当日的公允价值(1150万元)作为转换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的入账价值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000×9%×2=18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00+180-1150=3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6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50=90同时,将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50=90贷:投资收益90最后,以重分类后的初始入账价值为基础,重新测算剩余持有期限内的实际利率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90、9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10贷:投资收益92、1006、债券到期,收回本息借:银行存款145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60贷:投资收益108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2016年末,购入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60借:投资收益11贷:银行存款10712、2017年末,公允价值变动=1100-1060=4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3、2018年末,公允价值变动=1150-1100=5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4、2019年内,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以重分类日为初始确认日,并以当日的公允价值(1150万元)作为转换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的入账价值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1000×9%×2=18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000+180-1150=3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6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同时,将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50=90贷:投资收益90最后,以重分类后的初始入账价值为基础,重新测算剩余持有期限内的实际利率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9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2贷:投资收益922019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贷:其他综合收益85、2020年末,按市价出售(1%手续费)借:银行存款=1300×(1-1%)=1287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30-2=28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27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贷:投资收益=1287-(1000+270-28+8)=37同时,转出其他综合收益借:其他综合收益8贷:投资收益8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1、2016年末,购入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71贷:银行存款10712、2017年末,确认利息收入根据1071=1000×(1+9%×5)×(P/F,i,5)解得:i=6.25%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90贷:投资收益67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23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1138>1100,即公允价值下跌38借:其他综合收益38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83、2018年末,确认利息收入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90贷:投资收益71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1209>1150,即公允价值累计下跌59,本期应确认公允价值下跌金额=59-38=21借:其他综合收益21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4、2019年内,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视同该金融资产一直在采用摊余成本核算,重分类前后的实际利率不变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000×9%×2=18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209-1000-180=29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1000×9%×2=18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71-23-19=295、2019-2010年末计会计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90、90贷:投资收益76、8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4、106、债券到期,收回本息借:银行存款145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36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贷:投资收益85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1、2016年末,购入时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71贷:银行存款10712、2017年末,确认利息收入根据1071=1000×(1+9%×5)×(P/F,i,5)解得:i=6.25%贷:投资收益67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2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1138>1100,即公允价值下跌38借:其他综合收益38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83、2018年末,确认利息收入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90贷:投资收益71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1209>1150,即公允价值累计下跌59,本期应确认公允价值下跌金额=59-38=21借:其他综合收益21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4、2019年内,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转出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为当期损益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15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9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1000×9%×2=18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71-23-19=295、2019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2019年公允价值变动=1250-1150=10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5、2020年末,按市价出售(1%手续费)借:银行存款=1300×(1-1%)=1287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15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贷:投资收益=1287-1250=37同时,转出前期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贷:投资收益100五、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1、2016年末,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贷:银行存款10712、2017-2018年末,确认利息收入贷:投资收益67、71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3、193、2019年内,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150借:投资收益=1209-1150=59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8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23-19=294、2019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2019年公允价值变动=1250-1150=10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5、2020年末,按市价出售(1%手续费)借:银行存款=1300×(1-1%)=1287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15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贷:投资收益=1287-1250=37同时,转出前期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贷:投资收益100六、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2016年末,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贷:银行存款10712、2017-2018年末,确认利息收入贷:投资收益67、71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3、193、2019年内,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计量,不影响实际利率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18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71-23-19=29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8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23-19=294、2019年末确认利息收入会计分录,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90贷:投资收益76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4同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借:其他综合收益35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285-1250=35 5、2020年末,按市价出售(1%手续费)借:银行存款=1300×(1-1%)=1287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5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27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5贷:投资收益=1287-1250=37同时,转出前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借:投资收益35贷:其他综合收益=59-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