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_0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
但是划分一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少年、壮年、老年。
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东西,而要成功越过这三道坎,同样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人在少年时很容易冲动,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出事。
这时候,一些好朋友作为旁观者看得更客观、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开的疙瘩也许会从朋友那里找到答案。
到了中年。
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到中年,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这个时候就会谋求更好更大的空间,这就极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孔子提醒,人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诫自己,不要跟别人争斗。
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
假如一个更好的职位最终没有选择你,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在这个时候,你要结交那种有平常心的朋友。
他会帮你看开暂时的得失,超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么到晚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孔子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老了,心态容易走向平和。
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
这里面其实大有深意。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你从社会上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此时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就像是一个新家,逐渐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
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往往是抱怨。
抱怨儿女,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了,现在都去忙了,连回家来看看都没有时间;抱怨说我们当年干革命,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现在一去外企就挣三四千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这些东西,那么原来的所得就变成生命的一种隐痛,一种负累。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以为《论语》中交友的章句并不是很多,但读之最“切己”,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浅见。
下面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欢迎阅读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篇一浅谈《论语》中的交友之道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
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又有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本学期吾选修了《文史要籍导读》之课,得有机会学习了解《论语》。
切想“终身尽多”,避做“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但终是资质有限,难以“熟读玩味”,仅作“一两句喜者”罢!《论语》博雅精深,涉及领域广泛:社会、政治、教育、人生、交友、孝道不一而足。
窃以为《论语》中交友的章句并不是很多,但读之最“切己”,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浅见。
交朋友首先要择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有善柔,友便佞,损矣。
”说的是好坏朋友的标准。
好的朋友正直、诚实、见闻广博;与之相反的损友则是善于阿谀奉承、巧言令色、见风使舵,没有好的品行,也说不上见闻广博。
从这句里,我们可看出,夫子教导自己的学生要亲益友,远损友,他非常看重朋友的作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和正直诚实的朋友交往,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和多闻的朋友相交相谈相学,才能广博自己的学识,而有所得。
我觉得这是非常朴素但很受用的道理,也深深的渗入到中国的教育传统中。
从小在父母的指导、老师的教育里我们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这种观念,只不过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益友损友的标准不甚相同罢了。
知晓了好友的标准,接下来的就是交好友了。
怎么能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直、谅、多闻”的“益友”呢?换言之,怎么去了解一个人呢?夫子也给我们留下了“金玉良言”:“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孔子认为,了解一个人,需要三个步骤: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小人;要观察他做事的原由,如果做善事,并非出于善的原由,也不是真正的君子;然后进一步体察他所乐的事情。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范本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范本论语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范本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范本篇1“一则小故事蕴含着一个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
”请您和我一起走进《论语》,它会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阳光。
《论语》分为十一个部分,有《论语学而》、《论语为政》、《论语里仁》、《论语庸也》、《论语述而》、《论语秦伯》……一天,我刚看完手中的《论语》,下楼玩耍时,看见一名男子扯着一位老奶奶的衣领,恶狠狠地说:“我少给了你的钱又怎么了,你能把我怎么样?”眼看千钧一发的时刻就要来到,我怎能不“拔刀相助”?想到这里,说时迟那时快,我三步并作两步,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然后振振有词地学着《论语为政》里面地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你连泛爱众而亲仁都没有做到,你还有什么希望可谈呢?”那名男子听了我的话,脸一下子红了,他对我说:“小弟弟,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应该向你学习。
”周围围观的人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一场“可怕的战争”结束了,我也一不小心“出了名”。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在平时做的还不够好,不过我也不会放弃,我们现在主要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一名好学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范本篇2我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现在正学《论语》。
我理解最深的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思是:学到了知识后,你经常去温习它,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在我没学《论语》之前,我对学过的课文,很少去温习它,我把许多大好的时光都浪费了。
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总是叫我去读书,而我却找各种借口出去玩,还时常惹妈妈生气。
自从诵读《论语》之后,对照书中的内容,我羞愧万分。
心想:我一定要按照孔子说的话去做。
于是,我试着去做了两周。
每天放学后都温习功课,并做简单的笔记。
《交友之道》读后感(推荐5篇)

《交友之道》读后感(推荐5篇)第一篇:《交友之道》读后感《交友之道》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交友之道》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朋友和我们的友谊是否能天长地久,那就要看看你怎样去交友,怎样的朋友才是真心朋友呢?无聊时,拿起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随便一翻,眼前出现了四个大字:交友之道。
一看就入了迷,告诉了大家:有三种朋友对自己有帮助,就是所谓的“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也就是正直的、诚实的、见多识广的`朋友。
而千万不要交上会拍马屁、“两面派”和“光会耍嘴皮子”这三种坏朋友!读了《交友之道》后我懂得了很多,但没有亲身实践过,我还是有些疑惑,不知桃李满天下的孔老夫子说的到底正不正确,我准备交个朋友试一试。
我想了想,确定了目标:雷珺杰,她是一个正直,诚实,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人。
老师常常表扬她。
我想和她交朋友一定会有收获的。
星期一,我来到学校,直奔向雷珺杰,把想跟她做朋友的事告诉了她,她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还说:“好啊!还需你多多指教。
我一定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的。
”有了她这句话,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以后的这几天里,我和她互相帮助,交换学习方法,成绩也突飞猛进,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大的进步是爱看书了,从书中学到知识,得到了乐趣。
这还真得感谢她——我的朋友雷珺杰。
上个期末考试,她考了很好的成绩,而我却考得很一般,朋友向我走来,得知我的成绩后,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子,淡淡得笑了笑,我想她一定会嘲笑我,谁知,她不但没嘲笑我,反倒关心我,安慰我起来,她温和的对我说:“不要难过,还有一次机会,加油努力吧,胜利会向你招手的!”听了她这几句对朋友鼓励的话,我感动了,是她的鼓励和友爱让我有了动力。
我决定加油努力,勤奋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我相信,我是最棒的!正如孔子说的那样,这样的朋友才是真的好朋友,我的真心朋友!我真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论语》中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孔子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个人利益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篇一: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古往“交友之道”今来“绿色交往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打开《论语》,穿越几千年的时空隧道,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古人正向我们走来——孔子,一个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家和政治家,一个影响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一个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当今所处的时代完全吻合,但可成为一面镜子,供后人们照
1/ 1。
论语交友观读后感

论语交友观读后感《论语》是一部集中了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人生、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交友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对于我们选择朋友、交往朋友都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意思是在三个人一起行走的时候,必然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交友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价值。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与其居,宁可友”,意思是与其和不善交往的人在一起,不如和善良的人做朋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选择朋友的时候要慎重,不要和不良的人交往,而是要和善良、有道德、有正能量的人为伍,这样才能让自己受益。
孔子还提出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点,意思是在没有达到一定地位的时候,不要轻易谋求权力和地位。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逊谨慎,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去伤害他人,更不要为了权力地位去损害自己的道德和原则。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交友的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根据孔子的教导,选择善良的朋友,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要轻易谋求权力和地位,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孔子对于交友的见解,也明白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慎重地选择朋友,不和不良的人交往,多和善良、有道德的人为伍,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同时,我也会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感谢《论语》给予我这些宝贵的启示和帮助,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于丹论语交友之道观后感

于丹论语交友之道观后感
于丹老师讲论语中的交友之道,那可真是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就像在一团乱麻里突然找到了线头。
于丹老师提到在交友中诚信那是重中之重。
这就好比你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你却因为睡过头放了人家鸽子,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再好的朋友也得跟你拜拜。
朋友之间要是没了诚信,就像房子没了地基,那迟早得塌。
我就想起我有个朋友,答应帮我保守个小秘密,结果转头就告诉了别人,当时我那个气啊,感觉就像被背叛了一样,这就是不诚信在友谊里捅出的大篓子。
还有啊,交友得看品德。
你要是交了个品行不端的朋友,那就像抱着颗定时炸弹。
他今天可能拉着你去占个小便宜,明天可能就干出更不靠谱的事儿,说不定哪天就把你也拖下水了。
于丹老师说的那种“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真的是交友的金标准。
友直的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了错事,他能直接指出来,虽然当时可能心里不太舒服,但过后就知道他是真为你好;友谅的朋友就是特别宽容大度的,你偶尔说错话或者做错事,他不会斤斤计较;友多闻的朋友就像个知识小百科,和他在一起总能学到新东西,感觉自己都变得更聪明了。
我还从于丹老师的讲解里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相处也是要保持距离的。
不是说整天黏在一起就是好朋友,有时候各自有点空间,反而会让友谊更长久。
就像两只刺猬,离得太远就感觉不到温暖,离得太近又会互相扎到。
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有段时间和一个朋友天天黏在一起,结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偶尔聚聚,关系反而更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下面是带来的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个人利益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篇二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
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
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
对我们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实话,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前,我是怀着走形式应付的心情。
没想到开卷有益,越看越想看,这本书仿佛有一种魔力引人入胜,所以我也就下决心要读好这本书。
于是手捧该书,我都觉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许多,仿佛自己变得有学问了。
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这是于丹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遗憾,将使你错过弥补遗憾的最好时机。
承认现实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感悟之二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可以看到他内心的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好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是坏朋友。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
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校验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
其实,宽容大多数时候是一种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堪的态度。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诱导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篇三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由此可以看出朋友是多么重要,看这一个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
朋友就像镜子一样,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所以,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论语》中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我们应该善交益友,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区分朋友的好坏呢什么才叫“益友”呢在《论语》中,孔子判断朋友的好坏有明确的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好的朋友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会宽容,还要广见博识。
而性情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心怀鬼胎的朋友,则是坏朋友了。
是的,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为人正直,坦荡荡的,刚正不阿的人,那么,经常和他呆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正直,坦荡,刚直不阿了。
所谓“近朱者赤”。
一个好朋友,应该是宽容的,宽容一直是孔夫子所提倡的。
如果一个人很宽容,说明他心胸宽广,目光长远,心灵勇敢,有君子之气质。
和这种人在一起,自己的心灵也会变得清澈明亮。
变得勇敢起来了。
所以,北师大的于丹教授说“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一个广见博识的朋友就像词典一样,会告诉你许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为你在认识世界上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有了这样的朋友,自己的见识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而相反地,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会给你带来的烦恼,甚至也会影响你的心情,使自己变得烦躁。
如果你有一个优柔寡断的朋友。
当你向他倾诉一件事情时,他的优柔寡断可能也会影响到你的判断。
甚至可能会使你丢失很多的机会。
而一个心怀鬼胎的朋友就更交不得了。
这样的人有可能会利用你,甚至让你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孔子认为这必须要有两个前提,即是“仁”和“智”了。
“仁”乃孔子论理的核心。
即是爱人。
这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之一的“意愿”了。
如果连交好朋友的意愿都没有,那“好朋友”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意愿”是交到好朋友的基本前提。
而另一前提就是“智”即是知人了。
就是说你要知道别人的能力,要知道他是否是“益友”。
所以孔子认为,具备了这两个前提,就能交到“益友”了。
每个人都想结识益友。
所以要想结识益友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益友”。
孔子认为,人的一生有三个大坎,过了这三个大坎,则一生无大碍,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益友”了。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人在少年时易冲动,容易在感情上出问题。
所以,少年时,应把感情作为大事处理。
此为人生第一大坎。
壮年时,不要与人争斗。
有着一颗平常心,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益友”,但“血气方刚”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于丹教授说“与其与他人斗,不如与自己的能力斗。
”是的,如果把与别人斗的心用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那么,你的“益友”也会越来越多。
到了晚年,得到的东西往往会变成拖累。
所谓的“累于得”了。
我想,既然已经“血气既衰”了,那么,少一点苛责,少一点抱怨,除了会使自己变得坦荡以外,还会有什么损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