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D.H.律师事务---印度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概述
最新-印度劳动法概况 精品

印度劳动法概况2019年4月27日,印度总统莫迪访问中国武汉,两位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领导人的手握到了一起,和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一样,印度也提出了“印度制造”与“易商”计划等。
印度的人口约1311亿,在印度,提供充足的雇佣机会以确保经济的平衡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印度不缺乏人力资源,且潜在的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这将为其在印度的经营提供低价且充足的人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会选择印度这一劳动力市场丰富的国家,作为“走出去”投资的重要选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拥有完善的用工制度以确保工人阶层的权利得到保护。
雇佣者有义务遵守印度的所有可适用的劳动法律。
截至今日,印度约有108项与劳动法相关的立法,用以调整用工者与劳动者(印度的雇员分为(非劳工雇员)和(劳工雇员),两者在法律定义上不同)的关系。
这些劳动立法,规定了关于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工资、争议解决、终止劳动关系等相关的内容。
所有这些劳动保障的立法的颁布,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劳工的权利和义务,主要靠这些立法发挥作用。
印度劳动法基本框架如前面所说,印度有很多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业、劳动法的各种法律和法规,以下列举部分较为重要的立法:(1),1961学徒法案,1961,规范和控制学徒的训练。
(2),1923印度锅炉法案,1923,用于调整锅炉工的法律。
(3)(),1986童工(禁止和条例)法案,1986,该法案规定禁止雇佣童工,并规范某些童工在某些雇佣条件下的工作条件。
(4)(),1970劳动合同(条例和废止法案),1970,该法案规范了劳动合同的建立和提供终止的情况。
(5)’,1952雇员退休金和杂项条款法案,1952,该法案规定了退休金制度,养老基金和工厂雇员保险的存缴和其他制度的设立。
印度的法律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印度的法律制度也是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印度法律制度的起源、发展、主要法律体系、司法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印度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1. 印度法律制度的起源印度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印度文明,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左右。
在古代,印度法律主要受到宗教、习惯和道德的影响。
古印度时期的法律主要包括《摩奴法典》、《法经》等。
2. 印度法律制度的发展(1)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对印度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法律体系逐渐在印度取代了古印度法律,成为印度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7世纪至1947年,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者将英国法律体系引入印度,使印度法律制度逐渐向西方化发展。
这一时期,印度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英国法律、印度法律和伊斯兰法律。
(3)印度独立后的法律制度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开始对法律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这一时期,印度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商法、劳动法等。
三、印度法律体系1. 宪法宪法是印度法律体系的核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印度宪法于1950年颁布,规定了印度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2. 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印度民法典》、《印度合同法》等。
民法规定了财产权、债权、继承权等方面的法律关系。
3. 刑法刑法是调整刑事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印度刑法典》、《印度刑事诉讼法》等。
刑法规定了犯罪、刑罚、诉讼程序等方面的法律关系。
4. 商法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主要包括《印度公司法》、《印度破产法》等。
商法规定了公司设立、运营、解散等方面的法律关系。
5. 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劳动保护的法律,主要包括《印度劳动法》、《印度工会法》等。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条件、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关系。
印度主要劳工法律

印度主要劳工法律印度主要劳工法律、法规摘要1、劳工争议法(Industrial Dispute Act,1947)规范有关对劳工停职、解雇、资遣,及企业关闭、出售时应循事项等事宜;未遵守规定者处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1000卢比罚金;2、产假法(Maternity Benefit Act,1961)女性劳工不论是正式或契约工,只要过去12个月内工作满80天以上者,不论在怀孕、生产、流产或因以上情形引起的疾病时均适用;未遵守规定者处3个月有期徒刑并处500卢比罚金;3、红利法(Payment of Bonus Act,1965)劳工法规定最低红利为劳工薪资的8.33%(即一个月所得),最高为20%,惟公司设立前5年发生亏损时可不发红利;未遵守规定者处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1000卢比罚金;4、离职金法(Payment of Grutuity Act,1972)雇用劳工10人以上的企业,其各级劳工包括职员工作满5年以上因死亡、退休或离职时,每1年可获相当于最后期间半个月月薪(乘以15天除以26个工作天)薪资,最高限额为35万卢比,该法亦明文规定雇主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可拒付离职金;5、劳工补偿法(Workmen's Compensation Act,1923)规范各劳工因工作造成伤害或死亡之补偿事宜,但不包括公司办公室职员;6、雇用法(Industrial Employment Act,1946)凡雇用劳工人数在50一100人以上的企业(包括在中央及州政府决定下可适用至100人以下的企业)均适用本法;本法规定雇主应明确规定劳工的假期、分班、薪资、请假、离职等各项雇用条件;7、最低工资法(Minimum Wages.Act,1948)该法附表定有部分产业最低劳动工资(www.1abourbureau,nic.in),由中央政府及州政府负责修订,另中央政府还规定了无技术劳工的最低工资;8、工资支付法(Payment of Wages Act,1936)本法规范雇主在限定时间内应支付某些劳工工资,不得扣减;9、劳工退休基金及杂项规定法(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and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Act,1952)提供强制性的劳工储蓄规定,以保障劳工退休;雇用员工50人以下,员工需提出其基本薪资及津贴的10%,50人以上提12%,员工因特定理由可提领部份基金;未遵守规定者得处1年有期徒刑并处5000卢比罚金;10、法定工时规定一般为每日8小时,每周最高48小时;加班付双薪,每季加班不得超过50小时。
印度的工作制度(3篇)

一、引言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经济发展方面,印度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的工作制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印度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假期制度、劳动法、职业发展等方面,对印度的工作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印度的工作环境1. 办公环境印度的工作环境相对宽松,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开放式办公。
员工可以自由地交流、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印度企业普遍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办公设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2. 企业文化印度企业注重团队协作,强调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企业内部,员工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此外,印度企业还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
三、印度的工作时间1. 工作时长印度的工作时长通常为9小时,分为两个班次,即上午9点至下午6点,下午1点至10点。
部分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工作时间。
2. 加班制度在印度,加班现象较为普遍。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每周加班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为:正常工资的1.5倍。
此外,部分企业还会为加班员工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
四、印度的工作假期制度1. 公共假期印度共有17个公共假期,包括印度独立日、国庆日、圣诞节等。
在这些日子里,全国范围内放假,企业和机关单位均停工。
印度员工享有带薪年假,具体天数根据工作年限而定。
通常情况下,工作满一年可享受7天年假,工作满五年可享受15天年假。
3. 病假印度员工享有带薪病假,具体天数根据企业规定和员工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员工每月可享受5天病假。
五、印度劳动法1. 劳动合同印度劳动法规定,雇主与员工之间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限期合同两种。
2. 劳动保障印度劳动法对员工的劳动保障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福利等方面。
印度司法制度

印度司法制度篇一:印度法律制度简介FormsofBusinessinindiaSantoshPai李钦印度dH律师事务所印度法律制度简介11.11.2印度主要的企业类型在印度,商业企业可以以几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注册。
具体选择何种形式则主要由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持股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所决定。
办事处1.2.1中国公司可在印度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处(由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Bankofindia)审批)以代表本公司在印度进行联络活动。
1.2.2上述办事处或者代表处可以作为中国公司与印度客户或者印度供应商交流沟通的渠道。
通常,中国公司设立印度办事处,旨在通过提升产品知名度以及进行前期市场调查的方式,为长期的市场开拓做好准备,从而提升印度市场的业绩。
1.2.3在印度,办事处既不允许进行任何商业活动,也不能获取任何利益和收入。
所有支出都必须由在中国的母公司通过国际汇款承担。
分公司 1.3.1中国公司也可以在印度开办可以进行商业活动的分公司,由印度储备银行负责审批。
1.3.2分公司可以进行有限的商业活动,例如B2B销售、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代表中国母公司作为其在印度的采购代理商和销售代理商、对母公司/集团公司销售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等。
1.3.3通常,分公司应该和其中国母公司从事相同或者相似的业务。
1.3.4在印度,分公司的活动有一些特定的限制。
例如,分公司不得在印度从事零售业务以及生产、加工业务。
1.3.5注册为分公司形式能享受到的优势包括操作简便、业务的终止程序也不复杂。
然而,由于受制于严格的对外控制政策,分公司可能无法提供最佳的业务结构来满足中国母公司的海外扩张需求以及多样化的经营需求。
1.3.6关于所得税,分公司被视作是其中国母公司在印度的扩展部门,因此按照外国公司的税率进行征税。
同时,印度对转移定价的规定也适用于分公司。
1.4项目办公室1.4.1如果一家中国公司获得了印度公司的合同并将在印度进行项目施工,则可以在满足规定的报告要求的前提下在印度设立项目办公室,此举不需要获得印度储备银行的许可。
印度 劳动法

印度劳动法
印度劳动法是印度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
该法律规定了雇主和员工之间的聘用关系,包括工资、工作时间、假期、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印度劳动法还规定了工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成立、加入和退出工会的程序。
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解决劳资纠纷的程序和机构,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机构和程序。
尽管印度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有些人认为其过于复杂和繁琐,使得企业难以遵守,并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僵化。
因此,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简化和修订劳动法,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 1 -。
印度法律规定工资(3篇)

第1篇一、引言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劳动市场的发展与法律体系的建设密切相关。
工资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受到印度法律的严格保护。
本文将从印度工资法律规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与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印度工资法律规定的背景1. 国际背景在国际上,关于工资的立法与保护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明确指出:“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同工同酬、只受公正的审判、免于失业的恐惧。
”这一宣言对印度工资法律规定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国内背景印度独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权益保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
其中,《印度宪法》第43条规定:“国家应努力保障工人获得公平合理的工资,并确保其家庭生活得到保障。
”此外,印度政府还制定了《工资支付法》、《最低工资法》等专门针对工资问题的法律法规。
三、印度工资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工资支付法《工资支付法》是印度工资法律体系的核心,规定了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以下是该法的主要内容:(1)工资支付方式:雇主应按月支付工资,如雇主与雇员协商一致,也可采用其他支付方式。
(2)工资支付时间:雇主应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支付上个月工资。
(3)工资支付方式:工资应以现金或银行转账等方式支付。
(4)工资支付金额:工资应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等。
2. 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旨在保障劳动者获得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
以下是该法的主要内容:(1)最低工资标准:政府根据地区、行业、工种等因素,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2)最低工资调整:政府应根据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因素,定期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3)最低工资适用范围:最低工资适用于所有受雇于私营部门的劳动者。
3. 工资保护法《工资保护法》主要规定了工资支付保障措施,包括:(1)工资欠款:雇主欠付工资,劳动者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2)工资欠款偿还:法院可判决雇主偿还欠付工资,并支付利息。
印度主要劳工法律

印度主要劳工法律印度主要劳工法律、法规摘要1、劳工争议法(Industrial Dispute Act,1947)规范有关对劳工停职、解雇、资遣,及企业关闭、出售时应循事项等事宜;未遵守规定者处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1000卢比罚金;2、产假法(Maternity Benefit Act,1961)女性劳工不论是正式或契约工,只要过去12个月内工作满80天以上者,不论在怀孕、生产、流产或因以上情形引起的疾病时均适用;未遵守规定者处3个月有期徒刑并处500卢比罚金;3、红利法(Payment of Bonus Act,1965)劳工法规定最低红利为劳工薪资的8.33%(即一个月所得),最高为20%,惟公司设立前5年发生亏损时可不发红利;未遵守规定者处6个月有期徒刑并处1000卢比罚金;4、离职金法(Payment of Grutuity Act,1972)雇用劳工10人以上的企业,其各级劳工包括职员工作满5年以上因死亡、退休或离职时,每1年可获相当于最后期间半个月月薪(乘以15天除以26个工作天)薪资,最高限额为35万卢比,该法亦明文规定雇主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可拒付离职金;5、劳工补偿法(Workmen's Compensation Act,1923)规范各劳工因工作造成伤害或死亡之补偿事宜,但不包括公司办公室职员;6、雇用法(Industrial Employment Act,1946)凡雇用劳工人数在50一100人以上的企业(包括在中央及州政府决定下可适用至100人以下的企业)均适用本法;本法规定雇主应明确规定劳工的假期、分班、薪资、请假、离职等各项雇用条件;7、最低工资法(Minimum Wages.Act,1948)该法附表定有部分产业最低劳动工资(www.1abourbureau,nic.in),由中央政府及州政府负责修订,另中央政府还规定了无技术劳工的最低工资;8、工资支付法(Payment of Wages Act,1936)本法规范雇主在限定时间内应支付某些劳工工资,不得扣减;9、劳工退休基金及杂项规定法(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and Miscellaneous Provisions Act,1952)提供强制性的劳工储蓄规定,以保障劳工退休;雇用员工50人以下,员工需提出其基本薪资及津贴的10%,50人以上提12%,员工因特定理由可提领部份基金;未遵守规定者得处1年有期徒刑并处5000卢比罚金;10、法定工时规定一般为每日8小时,每周最高48小时;加班付双薪,每季加班不得超过50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D.H.律师事务---印度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概述
1. 印度的劳动法及其实践
在印度,雇主和雇员之间的雇佣条款记录在正式的雇佣合同之中。
有时,根据雇佣的性质和行业的不同,附加条款,比如保密协议、诱引禁止和竞业禁止,也会被加入合约。
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签订的任何条款都必须符合印度劳动法规。
具体内容,根据行业的属性、企业的规模、工作地点和雇主的法律实体地位有所不同。
2. 雇佣协议的内容
雇佣合同必须包含以下这些内容:
a) 雇佣的有效期–如果是临时雇佣合同,则只需要表明开始时间。
同样,实习期时长也应该注明。
b) 雇佣关系可被终止的情况–在终止雇佣之前一般应提前通知。
代替事先通知,支付额外的薪水补偿也同样可以。
c) 补偿条款–每月的薪水需有固定的支付日期,并且相隔不得超过30天。
奖金的结构可以是多样的。
d) 雇员的责任–工作描述和统属关系都必须写明。
e) 保密–对机密信息的定义,以及处理机密信息的方法都需要详细规定。
秘密公开只能在被雇佣的期间。
f) 雇员在被雇佣期间创造的知识产权的使用条款–如果没有详细的规定,在特定的案例中,知识产权可能会归于创造者。
g) 雇佣关系结束后的竞业禁止–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个部分在印度的法律中不是强制的。
但是,这是作为惯例一般都有此项条款,特别是管理层的职位。
h) 诱引禁止条款–这是为了防止前雇员雇佣或者引诱其他雇员跳槽。
i) 分歧解决机制–在特定的行业,雇员和雇主之间的争端必须由政府协调解决。
在其他的情况下,内部的分歧解决机制可选择性建立。
3. 人力资源政策
除了雇佣协议以外,一本详细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手册将非常有用,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雇员的福利;
b) 请假政策,包括带薪休假、事假、病假、婚假等;
c) 补偿政策
d) 行为准则
e) 反骚扰政策(在印度是强制的)
f) 移民法政策
g) 投诉程序以及内部纠纷的解决渠道;
h) 互联网、邮件及电脑使用政策;
i) 事故及紧急情况的政策;
j) 禁止内部交易(对部分公司是强制的)。
4. 印度重要的雇用法律法规 名称 适用性
培训、招聘与选拔
学徒法,1961 对技术上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实践训练的规定和相应的控制
措施。
雇佣交换法(空缺强制通知法) ,1959 (EECNV 法) 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向求职者通知空缺的职位,法案规定有空缺职位的公司必须通知职业介绍所所空缺的职位。
该
法案对所有的公共部门及雇员数量超过25人的私有公司有
效。
合同工法 (规定和废止),1970 (CLRA 法) 该法案规定了合同工雇佣的条件,并要求雇主在雇佣合同工之前需要做的登记与获得的执照。
童工法(禁止与规定),1986 童工法禁止在特定行业雇佣童工的行为(14岁以下),并
规定了在另一些行业中童工的工作环境。
薪资与奖金
名称适用性
最低工资法,1948 该法案向各邦提供了固定的不同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支付法,1936 该法案规定,任何工厂所雇佣的工人均必须获得报酬。
并
且规定了以何种方式及何时支付薪金。
同工同酬法,1976 该法案是为了防止性别歧视所带来的同工不同酬的行为。
保护妇女的权利。
奖金支付法案,1965 该法案管理规范特定的企业对于雇员的年度奖金以及相关
的各项事宜。
该法案适用于任何一个在一个会计年度中的
任意一天雇佣人数超过20人的企业和机构。
这个法案提供
了计算应付红利的模型及方法。
支付酬报法案,1972 该法案规定了支付酬报的方案,在双方的雇佣关系终止之
时,一份应付酬报将支付给在一个企业工作了至少5年以
上雇员。
该法案对过去12个月内雇佣超过10个及以上雇
员的企业和机构有效力。
雇佣条款、条件以及福利
工厂法,1948 该法案适用于在工厂中工作的劳动者,在多个方面规定了工厂的工作条件、健康及安全措施。
同时,该法案规定了工作时长、休息间歇、加班、放假、请假 、辞退、雇佣儿童青年及女人以及雇员其他的权利,还有雇主和雇员的义务。
商店及商业机构法 绝大多数印度的各个邦政府都有自己相应的相关商店和商
业机构(非工厂)的法规。
各个邦的相关法律都规定了工
作条件。
其有如下一些内容:工作时间、休息间隔、加班、
房价、请假、辞退、案规定了工作时长、休息间歇、加班、
放假、请假 、辞退、雇佣儿童青年及女人以及雇员其他的
权利,还有雇主和雇员的义务。
名称适用性
工业雇佣法(常规法),1946 该法案要求了工业企业的雇主们定义广泛就业的条件。
生育津贴法,1961 该法案规定了妇女在怀孕期间及生产之后所享有的相应的
生育津贴及其他福利。
社会保障、保险及补偿
雇员公积金及其他项规定法,1952 (EPF法) 这项法案恐怕是印度所有法律里面有关社会保险最重要的立法了。
它规定了雇员的公积金、家庭退休金以及保险相关的存款等。
雇员国家保险法,1948 (ESI法) 此法规定了雇员的国家保险公司针对事故、伤害及疾病的
保险。
雇主和雇员双方都必须对此做出贡献。
工人补偿法,1923 该法规定了对工人在工作中因意外而受伤由某些类别的雇
主提供所应得的赔偿。
争议及责任
工业争端法,1947 此法,印度最重要的劳动法之一,在根本上规定了工业争
端中,涉及雇佣与辞退、雇佣协议、任何人的劳动状况的
调查及解决的方法。
同时,该法也涉及了罢工、停工、解
雇、裁员、经营转让及关停企业等等各个方面。
雇主责任法,1938 此法规定了在雇员受到伤害后,雇主不得使用某些的借口
来逃脱责任。
工会和集体谈判
工会、集体谈判法,926 此法保障了工会的注册成立,并规定了工会成立相关方面
的一些事项。
©wAssociates,AdvocatesandSolicitors.2015
©w律师事务所
w律师事务所的中国业务始于2010年,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国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印度律师事务所。
我们的客户包括了华为、三一重工、骆驼集团等一大批对印度投资的佼佼者。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敬请保密。
未经w律师事务所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