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以眼压升高、眼胀、视野逐渐缩小、视力下降,伴有典型视盘凹陷和视神经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本病根据不同发病阶段和程度,可归属于中医“青风内障”等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双眼患病,发病隐匿,进展较为缓慢。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视物模糊、虹视、眼眶疼痛、眉弓疼痛、眼红眼胀等病史。
3.1.2临床症状早期多无任何不适症状。
病变进展时,可有轻度眼胀、视物疲劳、头痛等,休息及睡眠后缓解。
晚期双眼视野严重受损,视力下降,或有眼胀头痛等,最终视力完全丧失。
3.1.3局部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晚期角膜上皮可轻微水肿,瞳孔稍开大,对光反应迟钝。
眼底:视盘颜色苍白,凹陷大而深,视网膜血管移向鼻侧。
3.1.4其他检查眼压:眼压波动幅度大,多数眼压在22~40mmHg之间,眼压日曲线检查日差大于8mmHg者或双眼眼压差大于5mmHg时为病理性。
建议压平眼压计测眼压。
前房角镜:高眼压下前房角开放。
视野:早期表现有孤立的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状暗点(不超过水平子午线)或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暗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环形暗点、鼻侧视野缺损及向心性视野缺损,晚期为典型的管状视野或只有颞侧岛状视野。
视觉电生理检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典型改变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限性变薄。
中央角膜厚度:中央角膜厚度测量以排除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
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前房角形态及宽窄,多表现为房角开放。
3.2鉴别诊断3.2.1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多见于青年或中年患者,角膜上皮有轻度水肿,后壁有大小不等的羊脂样沉着物,眼压中度升高,但易复发。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如何预防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如何预防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定期检查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有 家族史的患者。
早期发现是预防视力损失的关键。
如何预防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有助于降 低青光眼风险。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 为什么会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 如何识别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4. 如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5. 如何预防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定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 要由于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
如何识别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筛查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眼压测量、视神经检查和视 野测试。
定期检查可帮助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如何识别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自我监测
注意视力变化,尤其是周边视力的变化,及时就 医。
使用一些家庭用眼压测试仪器可以进行初步自我 监测。
如何治疗原发性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青光眼 ?
如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药物治疗
为什么会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 光眼?
为什么会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病因
青光眼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眼内压 升高是主要原因。
眼内液体排出不畅会导致眼压升高,进而损 伤视神经。
为什么会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风险因素
年龄、家族史、高眼压、糖尿病及近视等均 为青光眼的风险因素。
定期眼科检查可帮助早期发现和预防青光眼 。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如何治疗?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如何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内压也升高,其由滤帘发生阻塞所致,导致房水流出阻力的增加。
多数的早期患者无症状,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视物不清、眼胀和头痛等,有时因眼内压波动可产生虹视和雾视。
病变至晚期致视野缩小、行动困难,然中心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眼压主要表现为波动幅度增大和水平升高。
1天内波动通常超过0.667kPa。
波动以清晨和上午较大,下午渐降,半夜最小,甚至可低于正常水平。
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降低眼压,早期青光眼可长期应用0.5%~4%毛果芸香碱溶液滴眼,一次1~2滴,一日3~4次,宜从低浓度开始,无效时渐增加浓度,以能维持眼压正常为度;或应用0.1%地匹福林溶液滴眼,一次1~2滴,一日3~4次。
对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可选0.5%~1.5%噻吗洛尔滴眼剂,一次1滴,一日2~3次。
眼压控制后,可改为一日1次。
最新的药品可选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一次1滴,一日1次,晚间使用效果较好。
眼压过高时可服乙酰唑胺,一次0.25~ 0.5g,一日3次。
亦可用20%甘露醇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或服50%甘油合剂150~200ml。
开角型青光眼的科普知识PPT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了解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及时告知医生,以便 进行相关检查。
家族史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及早监测可降低失明 风险。
谢谢观看
为什么会发生开角型青光眼?
为什么会发生开角型青光眼? Nhomakorabea病因开角型青光眼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 与遗传、眼内压力、年龄等因素有关。
高眼压并不是青光眼的唯一标志,部分患者 在眼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能发展为青光眼。
为什么会发生开角型青光眼? 风险因素
家族史、年龄、近视、糖尿病、高血压等都 是已知的风险因素。
该病通常进展缓慢,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 状。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 分类
开角型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 发性是最常见的类型。
继发性青光眼通常由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引起。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
开角型青光眼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患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全球范围内,青光眼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来建立新的房 水排出通道。
手术风险需与医生充分沟通,评估利弊。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应更频 繁进行监测。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缓病情进展。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有 助于降低青光眼的风险。
开角型青光眼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开角型青光眼? 2. 为什么会发生开角型青光眼? 3. 如何诊断开角型青光眼? 4. 如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5. 如何预防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科普讲座

如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生活方式调整
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锻炼,控制 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饮食均衡、保持良好作息也有助于控制眼压 。
如何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 识?
如何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 科普宣传
通过讲座、宣传册、社交媒体等方式,提高公众 对青光眼的认识与重视。
加强对疾病的了解,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就医 。
如何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 培养健康意识
鼓励公众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
形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带来 的风险。
如何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 社区活动
组织社区健康活动,邀请眼科专家进行义诊和咨 询。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人们对青光眼的了解和 警惕性。
谢谢观看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通常已是中晚期,视力 损伤可能不可逆。
谁容易患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预防及筛查
定期眼科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青光眼,特 别是高风险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程。
如何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 眼?
如何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检查项目
主要通过眼压测量、视神经检查和视野检查来进 行诊断。
它也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谁容易患上原发性开角型青 光眼?
谁容易患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风险人群
家族史、年龄、近视、糖尿病等因素均可增 加患病风险。
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风险显著增加 。
谁容易患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症状表现
该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 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缺损。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眼内压及视神经的健 康状况。
如何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诊断标准
开角型青光眼,你知道诊断的方法吗?

开角型青光眼,你知道诊断的方法吗?青光眼疾病的一些症状和其他一些眼科疾病的症状有些相似,所以人为的判断很容易出错,因此最好要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通过专业的检查才能综合诊断病情,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一、诊断检查1、眼压升高应注意在疾病早期,眼压并不是持续性升高,约有50%的青光眼单次眼压测量低于22mmHg,因此不能依靠一两次正常眼压值就认为眼压不高,测定24h时眼压救助与发现眼压高峰值及其波动范围。
在某些巩膜硬度偏低的病人,如高度近视者,常规Schiotz压陷式眼压及所测之眼压往往比实际眼压偏低,须用压平式计测量或测校正眼压,以了解此类病人的真实眼压2、视盘损害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盘沿宽窄不一,特别是上下方盘沿变窄或局部变薄,视盘出血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都属于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
此外,双眼视盘形态变成的不对称,如C/D差值>0.2,也有诊断意义。
3、视野缺损可重复性的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常系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征象。
采用Goldmann视野计超阈值静点检查或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阈值定量检查,较容易发现早期视野缺损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有密切对应关系,如两者相互吻合,其结果可互相印证。
★二、诊断要点:(1)眼压异常:24小时眼压曲线波动较大,大于10mmHg(1.3kPa)。
(2)眼压描记:C值降低,小于0.12。
(3)眼底检查:视乳头凹陷大,垂直径≥横径,杯/盘比≥0.6,或双侧相差0.2,盘沿面积变窄,线状出血等。
(4)视野改变:由旁中心暗点、阶梯状或弓形视野缺损、周边视野缩小等。
★三、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特点:(1)发病隐蔽,大部分无任何症状。
眼压多在35-50mmHg左右。
(2)病程为渐进性发展,很多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失明。
(3)由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在发现时,病情已进入晚期或绝对期。
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前房角度过浅,导致房水排出障碍,从而导致眼压升高,进而损伤视神经。
本文将介绍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病因开角型青光眼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年龄、种族、眼压升高等因素与其发病有关。
首先,遗传因素在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发病的风险较高。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发病的风险也增大。
另外,亚洲人群比欧洲人群更容易患上开角型青光眼。
最后,眼前房角度过浅,导致房水排出受阻,是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关键因素。
二、临床表现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眼压升高引起的眼痛、头痛以及视力模糊。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红、眼底出血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
三、诊断标准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主要依靠眼压的测量、眼前房角度的观察以及视野检查等手段。
目前公认的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是:眼前房角度小于30度,伴有视盘损害以及视野缺损等表现。
四、治疗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眼压以减轻视神经的损伤。
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眼药水和口服药物,通过降低房水的分泌或增加房水的排出来降低眼压。
手术治疗主要有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等方法,旨在改善房角度以及促进房水的排出。
五、预防措施预防开角型青光眼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对于眼科疾病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总结起来,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年龄、种族、眼压升高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患者表现出眼痛、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诊断上,眼压测量、眼前房角度观察以及视野检查是主要手段。
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预防方面,定期眼科检查和积极治疗可以预防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上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来说,定期随访和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非常重要,以降低视力损害的风险。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往称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由于病人房角多为宽角,当眼压升高时房角仍然开放,故称为开角型青光眼。
因其病情进展缓慢,并且没有明显的症状,故不易早期发现。
此病为双眼疾患,男性略多,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系房水排泄系统受阻,影响房水导流所致,约近半数病人有家族史。
本病早期无症状,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头痛或虹视。
中心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有进行性的视野改变。
眼部检查,早期眼前部无异常。
中晚期病例瞳孔稍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有时可见角膜上皮轻度水肿,虹膜萎缩。
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扩大,杯盘比值多在0.6以上,严重时整个视盘凹陷,色苍白,边缘锐利,血管呈曲膝状爬行。
眼压轻度或中度升高,昼夜眼压差及双眼眼压差增大。
视野检查早期可出现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鼻侧阶梯,以及其他非典型的视野改变;中期常表现为双弓形暗点、环状暗点、鼻上或全鼻侧视野缺损;晚期出现管状视野或仅留颞侧小岛,最终导致失明。
西医对本病首先采取药物治疗,如局部滴用毛果芸香碱及噻吗心安、贝特舒等,原则上以最少品种、最低浓度及最少次数能控制病情为宜。
近年有人主张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阻止病情发展。
中医学本病属“青风内障”范围。
其病因病机多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清窍;或劳倦伤脾,痰湿内生,上泛于目;或劳心竭视,真阴耗伤,阴虚风动;从而导致肝窍郁闭,疏泄不利,神水瘀滞而致病。
治宜疏肝清热,祛痰降逆,滋阴熄风为法,佐以调和气血,利水渗湿之品。
治疗方剂1.丹栀逍遥散(汤)【组成】丹皮10g,山栀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3g,薄荷5g,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清热。
【主治】开角型青光眼,证属肝气郁结,久郁化热者。
症见外眼正常或瞳孔略大,对光反应迟钝,眼压轻度或中度增高,宽房角,视野狭窄,眼底视盘有青光眼性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吴玲玲写在课前的话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型及诊断标准(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POAG)诊断标准1.至少 1 只眼的眼压高于 21 mmHg; 2.房角正常开放,排除继发因素; 3.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和青光眼性视盘损害。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 3 项,方可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
(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诊断标准 1.眼压从未高于 21 mmHg; 2.房角正常开放; 3.青光眼性视野和/或青光眼性视盘损害; 4.排除引起视神经病变的其他因素,尤其要排除因颅内疾病引起的眼压升高。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 4 项,方可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二、眼压由于眼压有日内波动及长期波动,因此用药前的定 24 小时眼压曲线或日内曲线对于了解患者的眼压情况极为重要。
即使门诊数次测量眼压均小于 21mmHg,也不能否定本症。
以 Goldmann 压平眼压计值为准,参考非接触眼压计及修氏眼压计值。
测量眼压时应同时记录测量时刻和患者用药情况。
三、房角每一例 POAG 的诊断均必须检查房角。
1/ 9浅前房不一定都是闭角型青光眼,也可能是伴有窄前方的开角型青光眼;同样前房不浅也不一定都是开角型青光眼,要注意观察中央前方和周边前方。
因此高眼压状态下的确认房角是否开放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四、视神经损害眼压并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诊断该症最重要的是要判断有无视神经的损伤。
(一)视盘检查工具上图为常用视盘检查工具,从左向右依次为直接眼底镜,+90D 间接眼底镜和房角镜 1.直接眼底镜:放大倍数大,利于观察细节;缺点是图像为平面像,不立体。
2.房角镜:立体像,可同时检查房角。
3.+90D 间接眼底镜:立体像,但须扩瞳。
4.各种视盘计算机图象分析装置:如 Heidelberg 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90D 间接眼底镜检查视盘时需要散瞳,青光眼患者是否可以散瞳的决定因素为周边前方深浅,因此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止散瞳,对于前房不浅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则可以散瞳。
开角型青光眼起病隐匿,在早期诊断有困难时可以做哪些激发试验(饮水试验、妥拉苏林试验、眼球压迫试验)?思考---------------------------------------------------------------最新资料推荐------------------------------------------------------ 可能会出现的结果?(二)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眼底表现1.盘沿变化盘沿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和胶质细胞所组成,盘沿面积即视乳头面积减去视杯面积。
作为能直接反应视乳头神经纤维数量的唯一指标,在青光眼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
早期变化主要是盘沿组织不规则丢失,分布异常。
左图显示的是视杯边界,空心圆点为正确的视杯边界,即血管由视盘进入视杯时出现凹陷的点。
右图为杯盘比,即视杯与视盘的直径在垂直径上的比值,正常为0.5。
杯盘比增大不一定是青光眼,也可能为生理性大视杯。
正常视盘盘沿的形态(ISNT 原则):正常盘沿形态遵循下方盘沿最宽、上方次之、鼻侧较窄、颞侧最窄的 ISNT 原则图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眼底表现,颞侧下方盘沿组织不规则丢失,丧失了 ISNT 原则。
2.视杯加深、血管变化图中可见视杯加深,血管呈裸露状态 3.视盘附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上图显示的是视盘附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盘沿缺损切迹相对应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血管裸露。
4.视盘附近线状锲状出血和视盘旁脉络膜萎缩图为视盘浅层出血和视盘旁脉络膜萎缩。
3/ 9视盘浅层出血表示发生恶化的可能性大;视盘胖脉络膜萎缩可见于近视眼和老年人,近视眼患者脉络膜的萎缩如果发生在颞侧,则青光眼发生率高。
脉络膜萎缩代表缺血状态,常见于开角型青光眼早期。
以下哪项不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眼底表现:A. 盘沿变薄B. 视杯加深C. 杯盘比大D. 视盘旁脉络膜萎缩正确答案:C 解析:杯盘比大不一定是青光眼(三)激光眼底扫描装置1.共焦激光扫描系统 (HRT) HRT 波长为670 nm的半导体激光以20 Hz的频率作视盘二维平面扫描,不同深度断层扫描图共 32 张,经数字化处理后,进行三维定量解析。
图为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l Topography HRTⅡ(德国 Heidelberg 公司) 左图为 HRT 扫描结果,右图为 HRT 参数。
HRT 扫描后将盘沿分为六个部分,并与正常盘沿数据相比观察其是否异常。
正常用表示;异常用表示;临界状态用?表示。
2.神经纤维层分析仪(GDx) 3.激光断层扫描(OCT)OCT 即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偏振激光断层扫描(Humphery-Zeiss 公司),波长为 850nm 的激光,类似 B 超的视网膜断层扫描,RNFL 自动彩色标记,进行厚度测量。
---------------------------------------------------------------最新资料推荐------------------------------------------------------ 优点是测量结果不受角膜和晶体的屈光因素影响。
图为 OCT 扫描结果示意图,病变程度按照白色、绿色、黄色、红色的顺序依次加重,白色和绿色可视为正常,红色病变最重。
五、视野(一)相关概念 1.视野:指眼球向正前方固视不动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2.视岛图为视岛示意图。
Traquair 将视野比喻成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岛的高度代表视网膜的敏感性。
岛上的最高点 F 即黄斑中心凹,此处视网膜的敏感性最高,在此点极弱的刺激光也能被查觉。
相反,岛的边缘水平线上即周边部视网膜的敏感性最差,只有最强的刺激光才能被检测出来。
BS指生理盲点。
图为静态视野示意图,D 图显示的是静态视野灰度图视岛各检查点的高度(视敏度)以分贝(dB)为单位的定量检查。
检查点的分布设计防止遗漏检测暗点。
灵敏度高,易于发现早期病变,利于随访,但检查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视野检测设备左图为 Octopus G2 结果全图,右图为 Humphery 30-2 结果全图(三)青光眼性视野缺损表现典型的早期视野缺损,表现为孤立的旁中心暗点和鼻侧阶梯。
5/ 9旁中心暗点多见于 30范围内,尤其是 15范围内,生理盲点的上、下方。
随病情进展,旁中心暗点逐渐扩大和加深,多个暗点相互融合并向鼻侧扩展,绕过注视中心形成弓形暗点,同时周边视野亦向心性缩小,并与旁中心区缺损汇合,形成象限型或偏盲型缺损。
发展到晚期,仅残存管状视野和颞视岛。
上图为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的进展图,由左向右依次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弓状暗点,环形暗点和管状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视野损害只有与青光眼性眼底改变相符,才是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视野出现异常并非一定都是青光眼!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的特点不包括:A.15范围内的旁中心暗点B.弓状暗点C.鼻侧阶梯D.周边视野缩小是特异性表现七、病例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赵某,女,25 岁,体检怀疑青光眼前来就诊。
初诊眼压:右17 左 18mmHg 11:00AM 图为患者眼底检查结果,左侧为右眼,右侧为左眼。
分析:由患者眼底检查结果可见,盘沿变薄,左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右眼右下方可见放射状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最新资料推荐------------------------------------------------------ 进一步做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视野检查的结果显示,左眼与预测相符合,右眼的预测出现视野缺损处检查正常,考虑用更为敏感的倍频视野检测。
2.设定目标眼压:视功能不再恶化的眼压水平 3.达成目标眼压:药物、激光、手术 4.修正目标眼压:依据视野、视神经的判断(二)POAG 目标眼压早期目标眼压为日内平均眼压lt;17 mmHg,或在基线的基础上降低35%。
晚期目标眼压为日内平均眼压12 mmHg。
(三)早中期患者的治疗药物治疗为首选,对于早期患者的目标眼压,一般使用降眼压药即能够使眼压降至目标水平。
关于手术治疗是否可以作为首选尚无明确定论。
虽然研究证实早期手术比长期药物治疗后再手术成功率高,后者有引起术后结膜瘢痕形成的危险,存在并发症等问题。
如果联合使用的降眼压滴眼液在 2 种以上,仍不能达到目标眼压者则应该选择手术治疗。
虽然药物治疗效果满意,但也需要积极地考虑手术治疗者: 1. 居住在偏远农村地区,或者虽居住在城市,但仍难以保证定期就诊,难以监控青光眼病情者; 2. 因为经济问题,难以负担长期药物治疗的费用者; 3. 同时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7/ 9患;或者有严重干眼症、药物过敏等,难以长期滴用眼药者; 4. 患者本人不愿用药物治疗,积极要求手术治疗者。
(四)中晚期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激光疗法难以达到12mmHg 以下的目标眼压,应该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并适时联合使用抗代谢药物。
使用药液滴眼时,药液的浓度高低的先后顺序对治疗是否有影响?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时间目的是什么?(保证 24 小时内维持有效药量)(五)手术时机的选择早期、中期患者:目标眼压不能达到,视神经损害加重者;不能坚持随访及药物治疗者。
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晚期患者:目标眼压常在 10 mmHg 左右,药物降压难以满足目标水平,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发病初期无明显不适,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方感觉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自行消失,故易误认为视力疲劳所致。
中心视力可维持相当长时间不变,但视野可以很早出现缺损,最后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
视野随之缩小,消失而失明。
起病隐匿,极易误诊。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保护视功能极为关键。
---------------------------------------------------------------最新资料推荐------------------------------------------------------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