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进展评价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t n s a o t lg o p t e i l me tto fr u i e c r .C mp r t e e f c so o g o p fc r . Re u t : h v r i t sa c n r r u , h mp e n a i n o t a e o a a i fe t ft r u s o a e . s ls T e a e - e o o n v w
p iaino lnc u sn ah t o ie rb c leo rp mayo e - n l lu o ain swi ae a l l to fciia n rigp t oac mbn d t e u e tmyf r r p n a gega c map t t t c ,c ne- c l a o i e h r
临床 护理 路径 对 行复 合式 小梁 切 除术 的原 发性 开角 型青 光 眼患 者进 行 护理 , 可有 效提 高 医疗 护理 质量 及 患者满 意 度, 减少 平均 住 院 日. 降低 医疗 成本 。 【 键词】临床 护 理路 径 ; 角型青 光 眼 ; 合式 小 梁切 除 术 关 开 复 【 中图分 类号】 7 .7 R4 37 【 文献 标识 码】C 【 文章编 号】1 7 — 7 1 2 1 ) 3( ) 1 4 0 6 4 4 2 (0 0 0 a 一 O — 2
e au t n v lai .M e h ds C mp u d i 0 rui ep t nswi lu o r b c lco ste o srain go p te i l— o t o : o o n n 3 o t ai t t ga c mata e ue tmy a h b ev to ru , h mpe n e h me tto fciia u i g p t .T e 3 a e a e n d sh re rm o i e rb c lco n ga c ma p - nain o l c n r n ah h 0 c s sh d b e ic ag d fo a c mb n d ta e ue tmy i lu o a n l s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可有青光眼家族史,发病机制不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诊断困难。

主诉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常感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晚期视野缩小可有行动不便,夜盲。

诊断1.临床表现高眼压下房角开放;眼压高于2.80kPa(21mmHg),24小时眼压曲线相差大于1.06kPa(8mmHg);眼底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随疾病进展出现典型视野缺损。

2.辅助检查(1)眼压测量:由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阶段眼压的改变不稳定,因此强调24小时眼压曲线的测量,为避免巩膜硬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建议早期诊断采用压平式眼压计进行测量。

(2)房角镜检查:房角开放,房角形态不随眼压波动而变化,可见到梳状韧带、小梁网色素增多。

(3)检眼镜检查:早期视盘改变不明显,以后杯盘比大于0.6,两眼相差超过0.2,视盘出现杯状凹陷(特点是上方或下方盘沿宽度比颞侧或鼻侧窄),盘沿切迹,血管呈屈膝状,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盘缘线状出血,视盘周边青光眼晕。

晚期青光眼凹陷加重,视盘萎缩。

(4)自动视野检查:早期多出现旁中心暗点。

还可见到鼻侧阶梯,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弓形暗点。

中心视野出现暗点,周边视野可出现缩小,常在鼻上方开始,然后是鼻下方,最后是颞侧,最终可仅剩管状视野或颞侧视野。

治疗要点1.药物治疗(1)球受体阻滞剂:0.25%~0.5%噻吗洛尔、倍他洛尔(贝特舒)或左布诺洛尔(贝他根),每日2次;1%~2%卡替洛尔(美开朗),每日2次。

对于心功能不良、心脏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哮喘等患者应慎用。

(2)肾上腺素类药物:0.1%地匹福林,可增加房水排出,副作用少,但在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可引起黄斑病变。

(3)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0.2%酒石酸溴莫尼定(Brimonidine,阿法根),每日2次,可减少房水生成及增加巩膜葡萄膜外流,副作用有过敏、口干、瞳孔缩小、眼压降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程冬生;李桂荣;李翠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24(48)3
【摘要】青光眼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原则为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视神经的压迫。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心理、睡眠等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在住院期间及时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

为避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方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现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进行综述。

本研究主要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进展、护理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为护理人员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面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383-384)
【作者】程冬生;李桂荣;李翠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广西医学科学院眼科疾病医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7
【相关文献】
1.临床护理路径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3.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4.研究强化护理影响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脑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结构及功能损害一致性评价研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结构及功能损害一致性评价研究

由于青光 眼早 期症 状并 不 明显 , 所 以其 对 于人们 眼部 健康 的危
害很 大 , 而原发 性 开角 型青 光 眼更 是 如 此 , 对 于原 发 性开 角 型 青光
眼发 病机 制 的 了解 有助 于人 们对其 有 进一 步的认 识 , 从 而 帮助 人们 保护 视力 。基 于此 , 笔者 在下 文 中所做 的关 于原发 性开 角 型青 光 眼 发病 机制 的说 明 , 以及其 结构 和功 能损 害 的一致 性 的论 证 就显 得 比 较必 要 了 , 只有 明确 了 这些 , 才 能使 读 者 不 仅 知 其 然 , 更 加知 其 所
究, 学 术界 一致 认为 小梁 细胞 的形 态和 功能 异常 之 间有 着必 然 的联
以 明确青 光眼 的相关 概念 有 助 于我 们 对 于研 究 对 象 有一 个 更 加深 入 的了解 。那 么什 么叫做 青光 眼 呢?所 谓 的青光 眼 , 是 由多种 因素
引起 的 以进行 性视 功能损 害 为特征 的主要致 盲 眼病之 一 , 一直 以来 因其不 可 逆致 盲性 而备受 关注 。引 起其 主要 的原 因是 眼压 增高 , 并
以然 。
1 原 发性 开角 型青 光眼 的相 关概念 : 1 . 1青光 眼的 相关 概 念 : 因为 我们 研 究 的 主体 就 是青 光 眼 , 所
化, 肌束 间 的结 缔组 织 变得致 密 , 胶 原组 织增 加 , 使 老年 人该 通 道房 水 引流量 变小 。相信 通 过对 于 以上 学 说 的介 绍 已经使 读 者 对 于原 发性 开角 型青 光 眼结构 及功 能 损 害 的一 致性 有 了一个 大体 上 的认 识, 接下来 笔者 将拿 出更 多 的实例 进行 说 明。通过 对患 病人 员 的研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年视野缺损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年视野缺损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

收稿日期 (Date of reception):2020–08–31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张纯,Email: zhangc1@ 基金项目 (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670851)。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81670851).
426
doi: 10.3978/j.issn.1000-4432.2021.06.12 View this article at: /10.3978/j.issn.1000-4432.2021.06.12
眼科学报 Yan Ke Xue Bao
2021, 36(6)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原 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是其中的重要类型。POAG以特征性的视神 经结构和功能改变伴房角开放为特征,即视盘沿 变窄、神经纤维层丢失与视野缺损 。 [1-4] POAG的治 疗以降眼压为主[5-6],通过将眼压降至目标眼压范 围可使大部分POAG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 有部分患者视野缺损持续进展[7]。既往研究[8-10]显 示:较高的基线眼压、高龄、女性等因素可能与 POAG患者视野缺损进展有关,但仍不能解释所有 患者病情进展的原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年视野缺损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
孟素坤1,付玮2,刘擘2,李佳孟1,薛灿灿1,洪颖1,张纯1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摘 要]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往称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由于病人房角多为宽角,当眼压升高时房角仍然开放,故称为开角型青光眼。

因其病情进展缓慢,并且没有明显的症状,故不易早期发现。

此病为双眼疾患,男性略多,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系房水排泄系统受阻,影响房水导流所致,约近半数病人有家族史。

本病早期无症状,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头痛或虹视。

中心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有进行性的视野改变。

眼部检查,早期眼前部无异常。

中晚期病例瞳孔稍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有时可见角膜上皮轻度水肿,虹膜萎缩。

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扩大,杯盘比值多在0.6以上,严重时整个视盘凹陷,色苍白,边缘锐利,血管呈曲膝状爬行。

眼压轻度或中度升高,昼夜眼压差及双眼眼压差增大。

视野检查早期可出现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鼻侧阶梯,以及其他非典型的视野改变;中期常表现为双弓形暗点、环状暗点、鼻上或全鼻侧视野缺损;晚期出现管状视野或仅留颞侧小岛,最终导致失明。

西医对本病首先采取药物治疗,如局部滴用毛果芸香碱及噻吗心安、贝特舒等,原则上以最少品种、最低浓度及最少次数能控制病情为宜。

近年有人主张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阻止病情发展。

中医学本病属“青风内障”范围。

其病因病机多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清窍;或劳倦伤脾,痰湿内生,上泛于目;或劳心竭视,真阴耗伤,阴虚风动;从而导致肝窍郁闭,疏泄不利,神水瘀滞而致病。

治宜疏肝清热,祛痰降逆,滋阴熄风为法,佐以调和气血,利水渗湿之品。

治疗方剂1.丹栀逍遥散(汤)【组成】丹皮10g,山栀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3g,薄荷5g,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清热。

【主治】开角型青光眼,证属肝气郁结,久郁化热者。

症见外眼正常或瞳孔略大,对光反应迟钝,眼压轻度或中度增高,宽房角,视野狭窄,眼底视盘有青光眼性改变。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


非 穿 透 性 与 改 良小 梁 手 术 用 于开 角 型青 光 眼 的疗 效 评 价
黄汉 平 , 黄 由在
【 摘 要】 目的 比较 非穿 透性 与改 良小梁手术用 于开 角型青 光眼 的疗 效 。方 法 选取 近期就 诊 的开角型青
2组 视力恢 复 率 、 眼
光眼患者 3 6例 共 7 0眼 , 随机分为治疗组 1 8例 3 6眼和对照组 1 8例 3 4眼 , 对照组行 改 良小梁 手术 治疗 , 治疗组行 非穿 透性 小梁手术治疗 。比较 2组视力恢复 、 眼压 、 前 房反 应 、 滤过 泡和 并发症 等发 生情况 。结果 义( P< 0 . 0 5 ) 。结论 压、 前房反应 、 滤过泡生率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治 疗组并 发症发 生率低 于对 照组 , 差 异有统 计学 意 非穿透性与改 良小梁手术均可 以有效 治疗 开角型 青光眼 , 两者 相 比非穿 透性 小梁 手术 的并 发 症较小 , 具有更高 的安全 系数 。
2 结
具有较好疗效 的同时 还有 较 高的安 全 系数 , 因此 易得 到广 大 医患人员 的认 可。故本 文以 3 6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 , 比较分析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改 良小梁切 除术的疗
效及安全性 。现报道 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 料
( 1 O ): 7 7 5—7 7 6 .
3 张林三 , 任纪 民. 出血性 脑梗死 3 O例 临床 分析 [ J ] . 中国社 区医师 ,
2 0 1 3, 1 5 ( 1 0) : 9 6—9 7 .
4 鞠振 , 杨 国兰. 出血性 脑 梗死 5 O例 临床 分 析 [ J ] . 中国保 健 营养 ,

青光眼手术新进展

青光眼手术新进展
精品课件
粘小管成形术手术适应症
先天性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
精品课件
术后Schlemm管形态
Suture in canal
角膜
完好的集 合管
小梁网
切开Schlemm管
切开
50 μm
残余睫状体带பைடு நூலகம்
精品课件
1 mm
Trabectome并发症
Schlemm管返流出血 100% 在数天内吸收完全
无长期威胁视力的损伤发生,如 长时间低眼压 脉络膜渗出 脉络膜出血
Minckler DS et al. Paper #24 presented at: 17th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Glaucoma Society; March 2, 2007; San Francisco, CA.
精品课件
增加房水引流手术
建立新的外引流通道的滤过手术 EX-PRESS植入 Fugo-blade经睫状体滤过术
精品课件
Ex-PRESS引流钉手术
Ex-PRESS微型引流钉结构和特性
不锈钢制造 无阀门 长仅3mm 外径400μm (27 gauge) 内径50μm/200μm 分为引流管、 短突、 翼领 生物相容性好 患者可以安全进行MRI检查
精品课件
传统滤过手术
小梁切除术是经典滤过性手术,也仍是目前最常用 的滤过性手术,操作方便,学习曲线短,几乎可 以适用于所有需要做眼外滤过术的青光眼
术后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后期由 于球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胶原沉积,常 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而使手术失败
传统滤过手术的改良: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抗代谢药
此术式不建立滤过泡,摆脱了滤过手术相关并发 症,也不破坏结膜,但降压效果受上巩膜静脉压 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方法在评价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中的应用郑亚洁高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100034)[摘要] 在我国,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日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重视.评估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进展方法众多,主要分为功能评价和结构评价.本文就这两类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评估,共焦激光眼底断层扫描仪,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功能核磁Disease progression evaluation of open-angle glaucomaZHENG Ya-jie , GAO Ying(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Abstract]The incidence rate of open-angle glaucoma has been stepping up year after year in China, which caught abundant attention of ophthalmologists.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of anopen-angle glaucoma patient. Those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uctural assessment. We survey these two classes of methods in this paper.[Keywords] Open-angle glaucoma, severity evaluation, HRT, OCT, FMRI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及原发闭角型青光眼两大类.闭角型青光眼可根据其房角关闭的范围评价其病情进展.而开角型青光眼病情是否进展,则较难判断.以往的临床工作中,主要根据视野的进展作为其功能评价,以眼底视盘及神经纤维层的改变作为其结构评价.然而,由于这两种测量手段的测量误差较大,可重复性较差,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判断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的难度.近年来,随着HRT(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berg Retina Tomograph,HRT),OCT (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光学仪器的发展,对于视盘和神经纤维层的测量越来越精确,可重复性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病情进展评价.另外,由于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相关,因此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未来也有望成为评价青光眼进展的新方法.1功能评价1.1视野缺损的分级评估[1]视野检查一直是青光眼患者随访的一项主要检查指标。

视野的分级能够很好的评价青光眼进展期的不同阶段。

1.1.1形态分级 Aulhorn等[2]将动态视野检测的青光眼视野缺损分为五级(表1):此法简便、临床可用性强、无需进行复杂的统计学分析,但较为粗略,难以发现细小的改变,适合用于进展较快或较长时间的随访评价。

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CPSD)数值进行分级 Hodapp等[3]的H-P-A视野分级方法是根据Humphrey视野计30-2全阈值检测程序的模式偏差概率图,将视野缺损分为3级。

MD值越大,P<5%及P<1%的点数越多,病情严重程度越重。

[4]评分最高20分。

(表3)缺损位点评分规则:(1)鼻侧缺损或鼻侧阶梯,加1分;如鼻侧区域6个位点中的4个及以上阈值降低>12 dB,再加1分。

(2)半视野缺损中有3~5个缺损位点,加1分;6—12个位点,加2分;13~20个位点,加3分;若多于20个位点,加4分。

(3)若半侧视野中缺损位点一半以上阈值降低≥28 dB,加5分;≥24 dB,加4分;≥20 dB,加3分;≥16 dB,加2分;≥12 dB,加1分;每个半侧视野最多加5分。

(4)若半侧视野没有1簇缺损位点,但包括至少2个相邻而旁中央区降低5dB即有意义。

如果在连续3次视野检查中,均出现与单次基线视野相比≥4分的降低,则定义为AGIS视野缺损有进展。

1.2 视野的进展评估[6]1.2.1临床评估方法[7, 8] 1)在基线暗点范围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暗点缺损加深=10dB; 2)暗点扩大:两个或两个以上加深=10dB的位点与基线暗点相连;3)出现新的暗点:基线暗点范围内或者与基线暗点相邻的两个及更多位点出现缺损,其模式偏差概率P值=1%;或者视野中心10°内之前正常的位点敏感度下降=10dB。

以上这些改变,在同一位点至少有一种改变在以后两次或三次连续随访视野结果中均出现,才能判断为青光眼视野恶化;如果在两次连续随访视野结果中出现,则认为青光眼可能进展;如果在连续三次连续随访视野结果中均出现,则认为青光眼极可能进展。

1.2.2青光眼治疗初始合作研究(CIGTS)[9, 10]该方法的计分方式是在Humphrey 视野计总体偏差概率图上,根据缺损位点的P值进行评分,P<5%的位点计为1分;P<2%为2分;P<1%为3分;P<0.5%为4分;若仅有一个单独的缺损位点,其相邻位点中没有2个以上缺损位点(P<5%),则计为0分。

该方法根据视野的全部52个点计算分数,从0分至208分,然后把所得分数分别除以10.4,即得出0分(无视野缺损)至20分(所有位点都有缺损)。

CIGTS可用于视野随访,与2次基线视野平均值相比,连续3次随访检查中恶化≥3分则判定为视野进展。

1.2.3 EMGT评分法[11]基于青光眼改变概率图(glaucoma change probability maps,GCPMs)。

在每个检测位点,当视野出现恶化(P<0.05)时,GCPMs都会出现提示。

与基线视野相比较,出现恶化的位点用黑三角表示。

在两次连续随访检查中,出现3个或更多的位点恶化定义为可疑EMGT视野缺损进展。

至少3个位点在3次连续随访中同一位置均出现显著恶化的提示定义为视野缺损进展。

Heijl[12]等发现EMGT评分法能较早发现视野缺损进展,但特异性低于AGIS和CIGTS评分标准。

1.2.4 逐点线性回归分析(PLR) 该分析法将所有随访的视野检测结果进行每个位点的阈值对比分析,观察视野图中每个位点损害是否随时间而加重。

De Moraes [13]认为采用位于同一神经纤维束的2点出现改变作为标准,能够较好地检出特异性的视野缺损进展,而丢失率采用1dB/年作为标准较好。

Nouri-Mahdavi等[14]将最严格的PLR标准与AGIS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采用GHT-2点标准的PLR分析法对视野缺损改善的评估好于AGIS法。

英国Moorfields眼科研究所研制了PLR线性回归分析软件(Progressor),可通过电脑进行PLR的繁琐计算,为临床应用PLR分析法提供了可能,但Progressor为收费软件。

1.2.5青光眼改变概率分析(GCP) 该分析方法基于总体偏差图,机器自动选定患者最初的两次视野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基线,然后将随访结果与基线视野检测结果进行逐点对比计算,得出与基线视野检测结果的差异。

如果差异显示P<5%就定义为视野缺损有改变。

Nouri-Mahdavi等[15]对156例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进行PLR、GCP及AGIS 法的比较研究,显示PLR、GCPA、AGIS法评估视野损害进展的百分率分别为35%、3l%及22%,PLR法与GCP法的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GCP法发现并确定视野缺损进展最早,但特异性稍差;AGIS和CIGTS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视野缺损进展的识别率较低;PLR法则需要对所有的视野缺损进行比较,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必须有连续6~8次随访的视野检测结果才有意义,增加了临床使用的难度。

1.2.6视野进展指标分析(Glaucoma Progression Analysis,GPA) GPA弥补了视野检查惯有的多变性,是一个被用于青光眼早期诊断试验和随访的新方法. GPA做分析时至少需要3次视野检查结果,其中两次作为基线,另外一次作为随访结果。

每一次随访检查结果都和两次基线检查的平均阈值进行比较。

相较于基线视野,同一个位点在两次及两次以上连续检查中出现缺损加重,GPA可以做出“可能进展(Possible Progression)”或“极可能进展(Likely Progression)”的统计学判断。

Arnalich-Montiel等[16]对9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认为GP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辅助临床医师判断青光眼病情是否进展。

但GPA仅能识别3个以上的视野损害位点,对于中央10度内单个位点的局限性显著缺损会忽略。

Chauhan 等[17]研究发现,相对使用每半年随访1次的视野结果,临床方法和GPA 使用1年随访一次的视野结果判断青光眼的进展一致性更好。

最新的GPA-II分析法在传统事件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VFI(Visual Field Index)的趋势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将趋势分析和事件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优势互补,增加了其可靠性。

2结构评价[18]2.1传统彩色眼底照相2.1.1 杯盘比分析法杯盘比( cup disc ratio, C/D)作为临床常用的筛查指标已经历史悠久。

C/ D 比值动态增大, 一般表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进展。

但由于其测量值可重复性差,操作者间差异较大,人群间差异大,且易受其他眼病影响,故单纯用C/ D 判断青光眼进展很容易漏诊和误诊。

2.1.2 Shiose 分期法[19]与Nesterov 分期法[20]这两种分期方法相似,均是将青光眼进展分为5期。

前者考虑了初始视杯的大小及形态,而后者主要以盘沿缺损为分期标准。

2.1.3 Jonas 分期法[21] Jonas 等在较大样本的系列研究中发现, 正常盘沿由宽至窄依次为:颞下〉颞上〉鼻侧〉颞侧,将此称作“ISNT 法则”。

以此法则为基础,Jonas 等将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分为5期。

0期盘沿宽度符合ISNT 法则,5期则各侧盘沿完全丧失。

2.1.4 Quigley 分期法[22]与RNFL 照片参照分级法[23]这两种分期法都是根据眼底彩照上神经纤维层的色泽及形态进行分期。

前者将青光眼损害分为4期,而后者分为2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