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测量系统
移动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移动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移动测量系统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家,在广阔的世界里穿梭,探寻着各种数据的奥秘。
它的核心部分之一是传感器,传感器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时刻捕捉着周围环境的信息。
有像能精准定位的GPS 传感器,它就如同天空中永不迷路的导航星,无论移动测量系统走到哪里,都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误差小得像发丝般细微。
激光扫描仪则像一个神奇的画笔,快速地勾勒出周围物体的轮廓,它发射出的激光束像无数条灵动的光线触手,触摸着建筑物、地形等一切目标,然后将这些触摸到的信息转化为详细的数据,是不是像把现实世界的物体变成了一个个数据化的小雕像?惯性测量单元像是系统的平衡大师,它感知着移动测量系统的运动状态,加速、减速、转弯,它都能精准地把握,就像舞者能敏锐地感知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动作,确保在移动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不会因为自身的晃动或颠簸而出现偏差。
数据采集过程就像是一场紧张有序的信息大丰收。
当移动测量系统在道路上缓缓前行,它像一辆装满数据收集工具的智能战车。
各类传感器同时开工,GPS 传感器不断地接收卫星信号,那信号像从遥远宇宙发来的神秘电波,为系统定位提供坐标。
激光扫描仪高速旋转,发出的激光像一场密集的光雨,洒落在周围的一切事物上,将所触及的物体表面信息迅速抓取回来。
相机也没闲着,它像一个摄影艺术家,从不同角度拍摄周围的景象,照片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记录下环境的色彩、纹理等视觉信息。
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被快速地传输到存储设备中,存储设备就像一个巨大的鸟笼,将这些数据小鸟们妥善地保管起来,等待后续的处理。
数据处理环节像是一个精密的加工厂。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像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进行加工打磨。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清洗,把那些像混入宝藏中的碎石杂质般的错误数据或者无效数据剔除掉。
然后进行整合,就像把零散的拼图碎片拼凑成完整的图案,将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融合在一起,让它们像配合默契的团队成员,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环境模型。
地面移动测量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发展现状与前景

论述地面移动测量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发展现状与前景移动测量技术是当今测绘界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集成了全球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及集成控制等技术,通过采集空间信息和实景影像,由卫星及惯性定位确定实景影像的位置姿态等测量参数,实现了任意影像上的按需测量[1]。
最初人们利用摄影测量技术集成组合导航技术构建移动测量系统,实现地面移动摄影测量,获取目标地物的影像和空间信息数据。
由于地面摄影测量自身的局限性(视距变化大且短,同名点自动匹配困难等),系统所测数据精度较低,数据处理工作量大。
激光测距技术出现后,很快在测绘领域展开应用。
先后出现了激光测距仪和激光扫描仪。
新一代的移动测量系统就是将激光扫描仪、组合导航系统和CCD相机集成实现移动中直接获取目标物绝对坐标和纹理信息等数据的。
移动测量的多传感器系统可加载于如航天航空飞行器、陆地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等多种载体上,形成不同的移动测量系统,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
例如,陆基移动测量系统通过车载平台上安装的GPS、INS、CCD等传感器协同运行,沿道路采集周围地物的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
在两院院士李德仁先生的推动下,我国从1995年开始对移动测量技术进行研究,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对多个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后,于1999年完成移动测量系统样机的研制。
目前国内在移动测量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国内某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虽然在此领域有着较为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其技术水平仅停留在原型样机的阶段,均未实现产业化,行业发展受到限制。
为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立得空间于1999年成立,其前身是武汉立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4月更名为立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12月,变更为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得空间),李德仁院士出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并开始主导移动测量技术的产业化。
三维激光扫描移动测量在铁路运营中的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移动测量在铁路运营中的应用周玉辉【摘要】随着铁路运营速度的提高,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一定周期内需对铁路施工现场或运营线路进行快速、长期的监测,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营的安全.文章结合在多传感器轨道动态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GPS/IMU组合导航(POS)定位定姿技术的高精度三维激光点云数据采集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与创新,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控制点标靶提取并将高速铁路测量CPⅢ控制网坐标动态传递到测量坐标系的方法,在施工阶段利用高精度点云数据提取桥涵、隧道及路基等构筑物三维坐标进行变形监测评价,在运营阶段利用高精度云数据提取铁路中心线坐标、轨面高程、以及轨道沿线设施,为铁路施工及运营维护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9(010)001【总页数】7页(P68-73,77)【关键词】铁路运营;移动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变形监测【作者】周玉辉【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9.2铁路运输是我国目前客运、货运主要的运输方式。
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7×104 km,其中高速铁路2.5×104 k m。
根据2016年修编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我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104 km,并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1]。
随着大量新建高速铁路的施工及投入运营一些线路病害逐渐显现出来,如隧道底板隆起、隧道变形、路基沉降、桥梁位移等。
因此,在一定周期内需对高速铁路施工现场或运营线路进行快速、长期的监测,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条件下提高测量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此,中铁二院开展了基于惯导三维激光扫描移动测量系统在铁路工程上的应用研究。
研究表明:①采用三维激光移动扫描可快速获取施工周围环境及运营线路高密度、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在高速铁路施工中可进行构筑物的变形监测[2-3]。
移动道路测量考试资料

一、移动道路测量的产生背景1、当前的信息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理信息表达方式已不再停留在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数字化的基础上,而是朝着多媒体信息的方向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也正朝着“大信息量”“高精度”(从10米->1米以内的精度演进)“可视化”(除了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外,还需要包含可量测的真三维图象和实景影象,从而使得对象的表达更为全面和直观)。
2、测绘方式的局限:传统测绘包括人工地面作业和航测遥感两种方式人工作业适用于工程级的碎步测量。
耗时误工,不能适应快速数据采集与更新的潮流,另外,也不能避免人工主观性误差以及在道路上作业带来的高劳动强度和危险性。
航测遥感(大面积测绘),但由于其属于垂直摄影,不能采集诸如路牌、交通标志这样的细小地物属性。
较长的数据处理周期和高昂的成本也使它无法适应于快速更新。
可见,传统的两种测绘方式是有着明显的局限性的。
但由此也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测绘科技的诞生,它就是------移动道路测量技术。
二、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概述 1、概念:移动测量系统是在机动车上装配GPS 、CCD (视频系统)、INS (惯性导航系统)或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的高速行进之中,快速采集道路及道路两旁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如:道路中心线或边线位置坐标、目标地物的位置坐标、路(车道)宽、桥(隧道)高、交通标志、道路设施。
数据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系统中,经事后编辑处理,形成各种有用的专题数据成果,如导航电子地图等等。
2、主要用途:电子地图制作/道路设施测绘/道路三维测绘/信息快速更新3、主要移动测图系统:VISAT :VISAT 系统是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Geofit 公司联合研制的。
当汽车以每小时50-6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在30米的通道中,其绝对定位精度达0. 3米。
TruckMap :是美国JECA 公司于1994年推出的机动制图系统。
它由定位系统、成像与测距系统、数据处理系统3部分组成,实时定位精度达米级和亚米级。
移动式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系统

M o i ta o i e u i g S se f r W i d Veo i n r c in b l Ul s n cM a rn y t m o n l ct a d Die to e r s y
Z N ii, EZ i i HA G ZqaG h- n x
况下风速风 向参 数 的测量 。该 系统 具有功 耗小 、 精度 高 、 可靠
( t 四 ] 1 3 翠
图 1 风 递 风 向测 量 原 理 图
则从 A点到 曰点 的风速为
=
性高 、 不受环境 影响等特点。
1 系统的 工作原理 及系统结构设计方案
1 1 系统 原 理 .
( /l d t)2一C d t — /2 /
() 1
式 中 : 为三维风 速在 坐标 的分 量 ; d为相对传 感器 的距离 ;
t、 为信号的渡越时间 ; 为系统速度在 坐标的分量 。 ,t : c 从式 ( ) 1 可以看出 : 只需测 出顺风 、 风条 件下 的渡越 时间 逆 t、 以及此 时系统 自身的速度 C 。t 和方向参数 0, 。即可测 出移 动 情况下 的风 速沿 轴 方 向的分量 V。同理 可测 得 。这样 就
另外 , 在环境检测 、 工业 风道 检测 以及危 险性 气体 的测 量等 工 业生产 和科学 研究 中都对 移动式 测风 仪器 有着广 泛 的应用 需
A O0O 和 轴正方 向上距离原点为 d ( ,,) 的点 B d00 各放置 ( ,,)
一
个收发一体式超声波传感器 , A点发 射的超声 波信号被 点
( + 2 )
() 2
式 中 为平 面内风速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 建设 工程资 助项 目; 京信息工 程 南 大学科研基金资助 (0 8 2 8 2005 ) 收稿 日期 : 1 — 3 9 收修改稿 日期 : 1 — 8 0 2 1 0 —1 0 2 1 0~l 0
基于移动测量数据的公路路况调查软件设计与实现

( . p rme t f u v yn n o— n o ma i , o g i ie s y S a g a 2 0 9 C ia 1 De at n r e ig a d Ge i fr t s T n j Unv ri , h n h i 0 0 2, hn ; oS c t
文 章 编 号 :6 2—5 6 2 1 ) 1—0 4 17 8 7( 0 1 0 1 7—0 4
Dein a d I lme t t n o a ai n et a in sg n mp e n ai fRo d Qu l y I v si t o t g o
S fwa e Ba e n M o i a p n t ot r s d o b l M p i g Da e a
i o s cs,n l i a a p e a a in, a a o g niain, y t n s me a pe t i cudng d t r p r to d t ra z to s sem e in, usn s na e e nd O o a d as m pe ntd a d sg b i e s ma g m nta S n, n lo i lme e
李元博 ,王卫安 ,丁 美 ,邓 迅
(. 济大学 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 系 , 海 209 ; 1 上 0 02
2 上 海 市 城 市 建 设 设 计 研 究 院 , 海 20 2 ) . 上 0 15
摘 要 : 对 国 内路 况 调 查 工作 效 率 不 高 、 期 长 等 问题 , 出 了将 移 动 测 量 系统 应 用 于公 路 路 况调 查 的 实现 方 针 周 提 案 并 分 析 其 技 术 优 势 , 时 , 据 路 况 调 查 的 业 务特 点 , 数 据 准备 、 据 组 织 、 同 根 在 数 系统 设 计 和 业 务 管 理 等 方 面 进 行
2024年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应用

2024年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工程测量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众多新技术、新方法的涌现,极大地提升了测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本文将对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应用进行详细探讨,主要包含无人机遥感测绘、激光雷达扫描、全球定位系统、移动测量系统、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1. 无人机遥感测绘无人机遥感测绘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非接触性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通过搭载高清相机、热红外传感器等设备,无人机能够快速获取地面目标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地形测绘、城市规划,还能为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无人机遥感测绘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使得其在测绘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激光雷达扫描激光雷达扫描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激光雷达系统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回波,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
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地形测绘,还能用于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的变形监测和安全评估。
此外,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还能有效穿透植被,获取地面信息,为森林调查、植被覆盖监测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3.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现代工程测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GPS能够实时提供测量点的三维坐标信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自动化等特点。
在工程测量中,GPS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多个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成熟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4. 移动测量系统移动测量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的测绘技术。
它通过在移动平台上搭载激光扫描仪、相机、惯性测量单元等设备,实现了对地面目标的高精度快速测量。
移动测量系统具有动态性强、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城市街景、道路工程等场景的测绘工作。
车载激光移动建模测量系统点云精度检核与误差来源分析

l s s 0 ,i fo —i 1 rs ] p n c p sn s c 0 i 0P n P s 0 l
() 1
设 激光 在某 时刻 位置 为 P ( ,。 ) 绕 X、 、 。 。Y , , Y
m ns 修 正 I e t) MU姿 态 漂移 , 同 组 成 P S P sin 共 O ( oio t
a dO i t i yt 系 统 , 确 定 系 统 的轨 迹 和 n r na o Ss m) e tn e 来 任意 时刻 的位 置 ;6 。 光扫 描仪 获取 三维 信 息 ; 30激 面 阵 C D相 机 获 取 纹 理 信 息 。该 系 统 由 G S C N S向 激
1 系统 的 定 位 原 理
车 载激 光 移 动 建 模 测 量 系 统 由 G S ( l a N S Go l b
N vgt nS t leS s m) 供 系 统 的 位 置 信 息 、 ai i a lt yt ao e i e 提 I U(n ra MesrmetU i) 供 系 统 的姿 态 和 M Iet l aue n nt 提 i 姿 态 加 速 度 信 息 、 MI D s n e Mesr g Is u D ( ia c aui nt — t n r
() 1 数据 外 业采 集 。将 G S N S基 站 架 设 于 已 知
・
维信息获取及其精度分析工 作。
53 ・
21 02年第 6 期 中来自州煤 炭 总第 18 9 期
的控 制点 上 , 证解 算 的点 云坐 标 与 全 站仪 坐 标 为 保 统一 坐标 系 。在测 区附 近寻找开 阔区域进 行 系统 静 态初 始化 , 该系统静 态初 始化后 , 以保证 在数 据采 可 集过 程 中系统 运行 不 受 道路 交 通 的影 响 , 即使 长 时 间停 车仍 然 能 保 证 P S系 统 的 高 精 度 。静 态 初 始 O 化结 束后 开启 激光 扫 描 仪进 行 数 据采 集 , 车辆 运 行 速度 可 以根据 要求 在 0~8 m h之 间选 择 。数 据 0k / 采集 结束 后选 择一 开阔 区域进行 系统 静态 结束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内展示的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测绘技术——移动测量系统。
据介绍,数字化测绘的关键支撑技术是3S(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这几项技术集成,又产生了新的测绘方法,大大提升了测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移动测量系统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集成了GPS全球定位、惯性导航、摄影测量等诸多前沿科技,无需繁琐的地面控制,通过摄影方式就可完成对目标的精确测量。
在车辆快速行进过程中,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影仪,就能快速采集沿途建筑物的坐标、道路宽度、坡度、转弯半径、涵洞高度、灯杆、树木、广告牌、交通设施等地理信息数据,拍摄的图像均为连续的三维图像,并同步存储在系统计算机里。
然后,经过专门软件编辑处理,便形成了专题图数据、属性报表数据和连续的可量测影像数据,数据采集精度可达到分米级,真正实现了开着车就能轻轻松松“画”地图。
展厅里吉普车上装载的就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这套系统先后参与了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以及数字城市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并在国土、城市景观漫游、交通设施普查、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
这项尖端技术引起了领导们的兴趣。
为了现场感受“实景地图”测绘,程东红书记自告奋勇当了一回司机。
随着方向盘转动,经过特殊处理的挡风玻璃上显现出一条条街道,两边有建筑物和树木。
方向盘不停转动,眼前的街景也不断变换,就如同真的驾驶汽车行进在大街小巷一样。
程书记不禁赞叹:“真是神奇!”
在地理信息应用、地下管线测量、极地海洋测绘展区,重点展示了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绩。
这些都是测绘人引以为自豪的。
要知道,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数字化测绘的基础和支撑,10多年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国外软件一统天下,而现在国产软件已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地下管线探测堪称测绘技术的延伸,它大大拓展了测绘的视野,将大量隐藏在地下的信息提取出来,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极地海洋测绘则彰显了我国测绘技术的高水平以及测绘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与力量。
在技术装备厅走了一圈,记者恍如在时光隧道中漫步,在领略测绘技术装备发展进步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我国测绘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到现代测绘的精准与智能,从传统大地测量到卫星导航定位,从光学航空摄影到数字航空航天遥感,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制图,从纸质地图到数字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见证了测绘沧桑巨变。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
测绘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下是一个国家测绘实力的集中反映,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作为中国测绘科技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装备厅
堪称公众了解测绘、认识测绘的一扇窗口。
作为测绘事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技术装备在推进我国信息化测绘建设稳步前行的征途上,必将大展宏图、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