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W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SSW 车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在带状高速公路竣工测绘中的应用

SSW 车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在带状高速公路竣工测绘中的应用
1 . 项 口概 况
例。
| ¨
【 关键词】S S W 4 : 载激 光扫描 激光测蛄
【 A b s t r a c t I T h i s a r t i c l e ma i n l y e l a b o r a t e s h o w t o u s e t h e S S W

S S W车载 激 光扫 描 钡 0 量 系 统工 作 原理 如 图 l 所
示。

坐 标 由角 度 、距 离 等 信 息 计 算 得 到 。由 于大 气 扰 动 、 各 目标 表 面 不 同 的 光 学 特 征 差 异 引起 的信 号 波 动 、 相 邻 目标 距 离 的 剧 烈 变 化 等 等 因 素 都 在 一 定 程 度 I 影 响 着 激 光 测 距 的 精 度 ,在 技 术 上{ 辛 往 采 用 窄脉 冲 激 光 和 恒 比定 时 技 术 来 削 弱 一 t回波 前 沿 的抖 动 ,此 次S S W车 载 激 光 测 量 系 统 足 3 6 0度 、射 程 3 0 0 M的 激 光 、0 . 0 1 度的 I M U和 4 0  ̄8 0可调 的 线 频 。 三、 嘉 ( 兴 ) 绍( 兴 ) 高 速 公 路 竣 工 测 量 应 用 实 例
Th e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SW Ve h i c l e -b o r n e L a s er Sc a n n i n g Me a s u r e me n t Sy s t e m i n Be l t Hi g h wa y Co mp l e t e Su r v e y i n g a n d Ma p p i n g
到 嘉 绍 大 桥 ,全 长 约 4 O K M ,其 2 0 1 3年 7月 开 通 ,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实习报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并且与IT技术不断走向融合,所以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有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实习是对该专业学生四年来所学课程及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整体检验。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对目前社会或企业研发的前沿知识或技术有所了解,明确在未来工作中的学习方向,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自己的能力和软件应用水平在实践中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要求学习能将所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到信息化建设中。

主要任务包括,熟练运用所学了各种GIS软件平台(Arc/Info、Arcview、Mapinfo、SuperMap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ERDAS等)完成相关的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制图、输出等任务。

学习利用组件GIS、WebGIS及Visualstudio开发包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开发,并熟悉开发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具有初步的项目开发设计经验。

可协助完成有关GIS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将所学的GIS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协助完成所在实习单位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中功能模块中的色斑图生成与各种元素在图层上的绘制显示.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单位是成都成都佳力臣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成都佳力臣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年12月,是一家向通信运营商提供专业系统集成服务电信增值业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产品及软件开发公司。

公司的合作伙伴有:中国联通四川分公,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中国网通四川分公司,中国网通重庆分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四川分公司,四川省气象局,青海气象局.在公司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中,在公司工作人员的指导讲解下,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的系统硬件平台,系统逻辑结构,功能模块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通过公司员工的指导,结合所给的GPS,地图,天气数据,数据格式说明,同实习的同组组员配合,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所学GIS软件平台,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功能模块中的色斑图生成与图层元素绘制。

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

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

每组包含若干类,例如杆组包含9个类, 为节省篇幅,其它组不一一列举
序号 组别 包含的类名 路栏栅 挡车柱 挡光板 类码 440100 440200 440300 对应的文件名 路栏栅-440100 挡车柱-440200 挡光板-440300 建模方式 矢量 符号 铺设
路灯(杆+灯)
电杆 5 杆组 树干 行道树树干 树整体 其它栅栏:不含路栏 栅的栏栅(包含公交站 栏栅、树栏栅、单位 围墙栏栅、水边栏栅、 立交桥匝道和盘桥栏 栅,空调栏栅不表现)
1 建筑物
①建筑物的框架模型;②树叶(植物组) ①挡音墙;②金属隔离带;③水泥隔离带;④篱笆 树;⑤路肩;⑥混合隔离带(铁杆+水泥墩);⑦ 电线
2 3
4 5
沿路组
为TQTQ服务的路边线矢量
地路面 杆组
①地面;②路面 ①树干;②电杆;③路灯;④挡车柱;⑤*光板; ⑥路栅栏;⑦路栅栏以外的其它栅栏
6
7 8
rx7
rx8 rx9 rx10 rx11 rx12 rx13 rx14
428966.59
428966.222 428965.494 428965.889 428963.403 428963.007 428962.251 428962.645
4415744.548
4415744.79 4415752.167 4415751.941 4415746.444 4415746.667 4415754.073 4415753.849
mh 按公式:
vv 计算得到高程测量中误差为: n
mh=±0.014m
2. 在GPS信号正常地带进行绝对坐标高台转扫,可以达到3cm
行政区名称:冶陶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点号 1--2 1--1 1--10 1--4 1--7 1--8 2--4 2--7 2--10 3--1 3--2

地籍测绘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地籍测绘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

地籍测绘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属于GPS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被应用于地籍测绘工作当中。

通过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特征信息进行全面的扫描,从而实现对三维模型的有效构建。

同时,三維激光扫描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扫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标签: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籍;测绘前言结合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地籍测绘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应用,最开始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记载。

但是,传统的地籍测绘方式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其中主要包括了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以及测量工作受限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对地籍测绘问题的有效解决,这对于地籍测绘事业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原理与技术1.1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原理分析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对三维激光扫描仪设备的充分利用,并且还融合了后台处理软件,从而为地籍测绘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微电脑控制周期下的脉冲激光器发射激光信号,在这时接收者获取到相应的反射激光信号,通过石英钟发出和接收时间进行计算,在以上环节结束之后,最后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利用,这时就能对距离实现准确的测量,从而构建出相应的三维坐标,最终就能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1.2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技术分析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通过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合理应用,主要是为了有效提升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属于一种新型的新型测绘技术,如今正面向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方向不断发展。

在测量工作中,通过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利用,促进为了有效提升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同时还能在整体上提升测量工作效率。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部件调查中的应用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部件调查中的应用
比例 尺地 形 图,但 很大 一 部分 城 市基础 设 施 不属 于 大 比例尺 地 形 图 的表达 要 素 。因此 城 市部 件 调查 就
( 2 )完 成对各类 城 市部件 的拍照 工作 。 ( 3 )完 成对各类 城市 部件 的数据 库建 立工 作 。
3 传统调查方法存在 的问题
( 1 )传统 方法主 要是 利用 已有 1: 5 0 0 地 形 图进
② 定位 困难 大 。 由于 城 区 内行 人 、车辆 都 特 别
多 ,不 管是采 用 皮 尺交 汇还 是 全站 仪测 量 ,实现 起
来 都非 常 困难 。
③ 属性 记 录 困难 。 由于 城 市部 件 调查 需要 大 量
记 录 城 市部件 的属 性信 息 ,靠 外业 工 作人 员边 走 边 调边 记录 将 会非 常 困难 ,不仅 工作 量 大 ,而 且很 容 易造 成错 漏 。 ( 2 )传统 方法 的城市 部件调 查拍 照工作 主要 是
行 调 绘 或 全 野 外 实 测 的 方 式 来 完 成 部 件 的 定位 工 作 。虽 然能完 成定位 工作 ,但 存在 以下几个 问题 : ① 工作 效 率低 。 由于 垃 圾箱 、街 头 座椅 等 要 素
不 是 传统 地形 图的表 达 要素 ,因此 这些 都 需要 人 工
进 行 补测 ,不仅 工作 效 率低 而 且还 容 易造 成遗 漏 。 采 用全野 外测 量 的方 式 ,效率 则将会 更低 。
趋 势, 信 息 化 水 平 的 高低 己成 为 衡量 一 个 国家 和 地 区竞 争 力与 现代 化 程度 的重要 标 志 。十 二五 期 间 , 国家 测 绘地 理信 息 局提 出的三 大 建设 平 台之 一就 是 “ 数字 城市 ”…。 而 实现城 市数 字化 的前提 就是 建立 城 市基础 设施 ( 城 市部件 )地 理信 息数据 库 ( G I S ) 和各种 专题 数据库 。在我 国 ,绝大 部分城 市 已有 大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构成与应用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构成与应用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定位及定姿传感器 D P /N 、 G S IS 立体 图
像测量传感器 、 激光扫描雷达 、 色摄影相 机 、 量设备安 装 彩 测 [ 收稿 日期 ]0 0—1 2 21 2— 9
[ 作者简 介】 易延光( 9 8一 ) 男, 16 , 黑龙江延寿人 , 高级 工程 师; 黄洪彬( 92一 ) 男, 17 , 黑龙 江佳 木斯人 , 工程师。
3 结

利用移 动道 路测 量系统进 行道 路及其 附属设 施 的更新 , 在外 业工作效率方 面拥有 很大 的优 势 , 无需 像控 , 至无 需 甚
于车辆 内的计算机上 , 别对应采 集各硬 件设备数 据 。系统 分
控 制 软 件 用 于 管 理 各 硬 件 , 制 软 件及 硬 件 协 调 工 作 。 控
统能够快速获取 精确 的高分辨 率 目标 的三维 空间点云数 据 ,
有效地拓宽数据来 源。激光 扫描传 感器 提供 以车 辆移 动 中
心为原点的相对 测量 点云数 据 , 这个 测量 是 自动化 的 , 使用 G S I S提供的位置和姿态信 息后 , P /N 这些点云 数据就 可 以根
电子 、 计算机等技术 的基础 上发 展起来 的, 当今 测绘 界最 是 前沿 的科技 之一 , 代表着未来道路测量的发展主流 。 它是在机动车上安装 G S 全球定位系统 ) C D 立体摄 P( 、C ( 影测量 系统 ) I S 惯性 导航系统 ) 、 ( N 或航 位推 算系统 、 光扫 激 描 系统 、 数字视频 系统 、 属性采 集 和语音 输入 等先 进 的传感 器 和设 备 , 可在车辆 的高 速行进 之 中, 速采 集道 路及 道路 快 两旁地物的地理空 间位置等 几何 数据 、 性数 据 , 属 如道 路 中

智能型GPS车载移动场强仪的功能及其应用

智能型GPS车载移动场强仪的功能及其应用

的 G S信 息 将 仪 器 测 量 的具 体 位 置 用 不 同颜 色 的 P
图 1 测 量 范 围 的场 强 分 布
2 1年第 6期 ( l 0 总第 2 8期 ) 5

设备器件
“ 点标 记 ” 定位 到 电子地 图上 , 并将 该 “ ” 点 的场 强值 显 示 在场 强 仪 的显示 屏 上 , 可直 观地 看 出所 测量 范 围 内
能将这 些数 据 记 录并保 存在 电子地 图当 中 , 户 可通 用 过 图 片和数 据 这两 种形 式对 所 测场 强 情况 进行 查 看 、
场 强测试 的工 作原 理如 图 3所示 。 它包 括信 号处 理 电路 和信 号控制 电路 两部 分 。 ( ) 号处理 电路 1信 该 部分 的主要 作用 是对 信 号进行 调谐 、变频 、 放
理 系统 进行 分析 处 理 , 后将 处 理结 果送 达人 机 界 面 之
进 行显 示 ; 在人 机界 面上 既 可 以明确 地看 到 电子 地 图
用 户 可 以选 择 多 个 频 率 同 时测 量 。智 能 型 G S P
车载移 动 场强 仪可 对 多个 频率 信 号 同时进 行采 集 , 记
场 强仪 的测 试 数据 在 电 子地 图上 进 行实 时标 注 , 功 成 地 将 车载移 动 接 收信 号 、 场强 的测试 计算 和 电子地 图
智 能 型 G S车 载 移 动 场 强 仪 可 用 车 载 的方 式 , P
根 据 事先计 划 好 的路线 测量 场强 。 它能 够根 据接 收 到
录场强 数 据 , 地 图上 标绘 出采集 场强 的位置 及场 强 在
值 ,并 可对 不 同 的测量 值 数据 进行 各 自独 立 的存储 , 方 便 用 户 对各 个 不 同频段 与 频 率 的 场 强情 况 的 了解

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在道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在道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第3 8卷 第 5期

22 ・ 6
2012年 2月
S HANXI AR CHI EC UR T T E
山 西 建 筑
Vo. 8 No 5 13 . F b 2 1 e. 02

测 量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2 0 — 2 60 10 -8 5 2 1 ) 50 2 —2
环境下实现两者 的动态关联 。 3 影像查 询 : 于立体 像对 的空 间距 离量测 、 维坐 标点量 ) 基 三 测以及指定点 附近 的桥 墩桩 基及 勘探孔信息查询和表格输 出。 4 生 成表单 : 用数 据库管 理人 工判读 的道路破 损 , ) 利 实现定 位查看 , 可生成 JG H 02 0 并 T 2 -07公路技术状 况评定标 准 中所 要求 的相关表格 。
爹 荦 拳
余 锋 : 道 测 系 在路 息 建 中 应 祖 等 动路量统道信 化设的用 移
・7 2・ 2
3 试验路段 上的勘 探孔 及设 计桥墩 、 ) 桩基所反映信息如表 1 , 数据 为系统功能 的实现 提供 了保 障。本 系统 中涉及 到 的数 表 2所示 。 表2 桥墩 、 桩基信息 据有基础地 图数 据、 WG地形 图数据 、 D 立体 像对数 据 、 像数 据、 影 MMS影像采集点数据 、 桥墩桩基及勘探孔相关数据 、 报表数据 等 , 按类型大致 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 间数据 。
关键词 : 况调查 , 路 道路 大修 , 移动道路 测量 系统, 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 :4 5 1 U 1 .2 文献标识码 : A
1 概 述
数据库中包括基 本 的 MMS数 据 、 面破损 数据 、 路 地理 底 图数 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 W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及其应用刘先林*摘要:基于激光扫描仪的SSW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由数据采集和点云数据处理两大模块构成。

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基于JX4-G硬件平台的点云数据处理系统(DY-2点云工作站)的基本功能,分析了系统的优势、应用领域。

展望了系统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激光扫描仪移动测量组合导航点云工作站一引言移动测量系统(Mobile Mapping System, MMS)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一种快速、高效、无地面控制的测绘技术[1]。

最初人们利用摄影测量技术集成组合导航技术构建移动测量系统,实现地面移动摄影测量,获取目标地物的影像和空间信息数据。

由于地面摄影测量自身的局限性(视距变化大且短,同名点自动匹配困难等),系统所测数据精度较低,数据处理工作量大。

激光测距技术出现后,很快在测绘领域展开应用。

先后出现了激光测距仪和激光扫描仪。

新一代的移动测量系统就是将激光扫描仪、组合导航系统和CCD相机集成实现移动中直接获取目标物绝对坐标和纹理信息等数据的。

由于地面测量环境复杂,GPS信号经常失锁,集成车载激光扫描移动测量系统(以下简称移动测量系统)技术难度很大。

但其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结果直观,精度高。

SSW车载移动测量系统(以下简称SSW系统)(见图1)就是以激光扫描仪为主要传感器的新一代移动测量系统。

二 SSW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一)系统结构*刘先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SSW系统由激光扫描仪、IMU、GPS、里程计、线阵相机、面阵相机、电动转台、供电和控制系统(笔记本电脑)、车载升降平台构成。

各模块通过机械结构集成为一体,以GPS时间为主线保证时间的同步和协调,通过相互间结构关系解求所测目标点绝对坐标。

图1. SSW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车载升降平台和电动转台是系统搭建的基础平台。

车载平台由全顺车改装而成,在车子后半部分安装升降平台并在顶部开窗。

扫描系统安置在平台上,工作时打开天窗,将系统升到车外,任务完成后收回车内。

这样的设计安全、可靠,便于停放和远距离作业。

系统通过电动转台的旋转实现“转扫”,使系统达到“定点”扫描的效果。

与地面激光扫描仪不同的是,系统采用组合导航数据确定平台的实时姿态,定点扫描结果是绝对坐标,无需拼站。

激光扫描仪是系统核心传感器之一,通过高速距离和角度测量,获取大量目标点的坐标,由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制。

其标称技术参数如下:⏹测量距离范围:2.2m-300m;⏹激光扫描点频率:50-200KHZ;⏹扫描角度:360°;⏹测距精度:2cm/100m;⏹测角精度:0.1mRad;⏹激光扫描线频率:30-50 scans/sec。

IMU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采集载体在三个坐标分量上的角速度和加速度量,积分计算得到载体姿态和位置信息。

系统采用航天三院成熟产品POS90和POS50。

此系列IMU采用激光陀螺仪组合而成,精度高,初始对准时间短。

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初始姿态精度:≤0.01°;⏹初始航向精度:≤ 0.05 °sec(L)(L为当地纬度);⏹姿态航向保持:≤0.05 °/h;⏹初始对准时间:≤5min;⏹数据输出频率:200HZ。

系统通过集成的CCD相机获取目标纹理信息,可采用面阵相机或线阵相机。

面阵相机的标定、影像畸变改正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其获取的大部分影像对目标的入射角与点云数据不相同,到边缘部分差别会很大,这就导致生成的彩色点云中部分数据不正确。

线阵相机与激光扫描仪工作方式基本一致,扫描线基本平行,目标遮挡情况基本一致,彩色点云融合正确率高。

(二)系统工作原理系统通过GPS使激光扫描仪、IMU、相机和里程计统一为同一时间系统——GPS时间系统,使得系统每时刻数据协同一致。

里程计、GPS和IMU采集的数据用来进行组合导航,获取系统每时刻的姿态和位置数据。

激光扫描仪和相机用来获取目标地物的坐标和影像数据,结合姿态数据融合生成带有绝对坐标的彩色点云数据。

系统工作原理和各传感器间数据流转关系如图2所示。

三 SSW系统关键技术SSW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有:①系统各传感器的机械集成、时间同步;②数据采集传感器的标定技术;③传感器间相对外方位元素标定;④高精度彩色点云解算。

(一)传感器的机械集成、时间同步系统的集成是系统数据采集和解算的基础。

机械集成就是将各传感器按设计的位置和姿态机械安装在一起。

机械集成方案有多种,不同方案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功效,系统正常作业时采用激光扫描仪倾斜工位,以保证能够采集到车下方的地面数据。

图2. 各传感器间数据流转关系时间同步是移动测量系统各传感器间联系的纽带,是系统标定和数据解算的基础。

时间同步技术是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之一。

各传感器以GPS时间为主线,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系统时间同步方案为:GPS输出秒脉冲PPS(Pulses Per Second)和时间标签给IMU和激光扫描仪,实现IMU和激光扫描仪与GPS时间对齐(同步);激光扫描仪发出带有时间信息的外触发脉冲给线阵相机,实现线阵相机的曝光时间与GPS时间对齐;里程计脉冲直接以事件标记形式打入GPS,GPS对其记数的同时记录了每个脉冲的GPS时间;里程计每隔一定脉冲数(定距)为面阵相机输出触发脉冲,实现面阵相机的定距离曝光;面阵相机的Flash信号记录到GPS,实现面阵相机时间与GPS的同步。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各传感器在采集数据的同时,相互间会有一定的数据交换和传递,以保证各传感器间的时间同步和数据采集的正确性。

(二)数据采集传感器的标定技术单个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最终测量结果。

数据采集传感器的标定是其测量精度的保证,是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激光扫描仪和线阵相机都靠扫描实现数据采集,只有动态情况下采集的数据才能够识别目标地物特征信息,才具有实际意义,这就大大增加了它们标定的难度。

激光扫描仪的标定包括距离测量参数和角度测量改正参数两项标定内容。

利用激光扫描仪的竖直工位超慢速扫描实现无需姿态的激光动态扫描,进而有效解决激光扫描仪的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参数的标定问题。

面阵相机一般通过大型室外检校场来进行,相关的标定技术比较成熟。

线阵相机的扫描成像特性使其标定工作非常困难,线阵相机标定的目的是消除相机镜头畸变和CCD安置误差,使影像、投影中心和目标点间处于严格的“共线”状态。

线阵相机标定的核心是准确确定实际拍摄的影像与目标点间的对应关系,用镜头畸变模型求取相关改正参数。

线阵相机与激光扫描仪的工作方式基本一致,均为线阵推扫。

因此将线阵相机与激光扫描仪平行绑定,利用激光扫描仪测量角度实现线阵相机的标定。

(三)传感器间相对外方位元素标定系统各传感器按一定位置关系安装后,传感器间(激光扫描仪与IMU、相机与IMU)存在一个固定的相对姿态,即他们之间的相对外方位元素。

通过直接测量方式是无法精确获取传感器间的相对外方位元素的,而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

传感器间相对外方位元素标定是通过扫描检校场来完成的。

具体原理是:系统扫描检校场后,提取检校场内特征控制点的点云坐标,将其与常规测量坐标构成测量点对,建立误差方程式,迭代求取参数,实现相对外方位元素的高精度标定。

也可以利用同一条路往返扫点云中线状地物(如电线杆)关系(重合或平行),对系统参数进行标定。

沿扫描方向上电线杆不重合主要是由于翻滚夹角不正确引起的,对夹角进行微调,直至他们重合或平行。

垂直于扫描方向上电线杆不重合主要是由于俯仰角不正确引起的,通过调整,使其重合或平行。

由于两参数计算时相互影响,调整时要反复进行。

(四)点云与影像的高精度融合技术将点云数据赋予RGB值,对点云数据的解译、分类和一些细节特征的表达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彩色点云数据生产,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生产上都进行了许多研究。

主要思路有:①通过一些技术方案使两传感器同心(激光扫描仪中心和相机投影中心重合),匹配影像和点云中的同名特征点,恢复相机拍摄时的姿态,使对应两传感器投影角度实现数据融合。

②在激光扫描的同时,用面阵相机进行立体摄影,构建立体像对,在同一坐标系内与激光扫描点云进行邻近融合。

这些方法大多是针对地面静态扫描仪或小区域范围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和处理复杂,难以满足复杂的动态街道测量要求。

SSW系统在点云数据采集的同时采集了目标物的影像数据,利用POS系统获取的姿态数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计算出相机曝光时刻的姿态数据,影像数据和点云数据的坐标系统就统一起来了,利用共线条件式可以使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准确融合。

四 DY-2点云工作站点云数据浏览、分类、特征信息提取、矢量数据生产也是SSW系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云数据是依时间顺序进行采集的,数据只是一些离散的坐标值,与目标物的特征、结构、属性没有任何关联且数据量很大。

点云数据的使用和深层信息的挖掘需要一套强大的点云数据处理、浏览等功能的软件来实现。

DY-2点云测量工作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开发的点云数据处理系统。

DY-2基于C++开发语言与系统底层API,使用OpenGL三维图形渲染接口,以及成熟的第三方工具作为依赖,从而实现跨平台的代码设计。

这其中,一些可用的第三方工具包括开源的数据分析处理工具GDAL、PROJ等,它们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卓越能力,已经被各大公司和研究机构所广泛认可,并成为ArcGIS、SuperMap、Skyline等主流GIS软件的底层依赖库支持。

DY-2的底层核心组件包括三维场景组织结构的设计、用户漫游和交互功能的开发,大规模场景数据的动态调度与管理,立体显示支持,以及数据分析的功能函数等。

系统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

DY-2的用户层核心组件,主要包括海量点云数据处理模块、三维场景构建及管理模块、向量测图模块、向量编辑模块、成果输出模块等。

DY-2点云测量工作站软件工作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DY-2点云测量工作站界面界面常驻信息有:①当前图层信息。

②当前三维测标所在位置,即测标的三维坐标信息。

③国标分类信息。

④机助测图实时信息。

包括:当前图层名称、当前线型及颜色、当前画笔状态眼基线长度、立体观察方式(真立体、透视立体)、正射观察时视线方向(向上、向下)等。

⑤实时编辑菜单。

点云场景显示主要有:点云数据的彩色显示(依RGB信息渲染)、点云数据灰度显示(依反射强度渲染)、点云数据的二值显示(依有无渲染)以及点云数据的假彩色显示(依高程值渲染、依深度渲染),如图5所示。

五系统应用试验(一)道路高精度高程测量近几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公路网建设已基本完成。

公路建设进入以公路大修和改扩为主的局面。

公路大修与改扩建工程对公路路面高程测量精度要求很高,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式来完成路面高程测量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