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道路测量系统

合集下载

移动测量技术

移动测量技术

移动测量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移动测量技术一、移动测量“移动道路测量”是当今测绘界最为前沿的科技之一,代表着未来道路电子地图测制领域的发展主流。

它是在机动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视频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或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的高速行进之中,快速采集道路及道路两旁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如:道路中心线或边线位置坐标、目标地物的位置坐标、路(车道)宽、桥(隧道)高、交通标志、坡度、道路设施等。

数据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系统中,经事后编辑处理,形成内容丰富的道路空间信息数据库。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二、移动测量系统及其功能(1)移动测量系统(MOBILE MAPPING SYSTEM,MMS),是当今测绘界最为前沿的科技之一,代表着未来道路电子地图测制领域的发展主流。

它是在机动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视频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或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的高速行进之中,快速采集道路及道路两旁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如:道路中心线或边线位置坐标、目标地物的位置坐标、路(车道)宽、桥(隧道)高、交通标志、道路设施等。

数据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系统中,经事后编辑处理,形成各种有用的专题数据成果,如导航电子地图等等。

另外,MMS本身所具备的汽车导航等功能还可以用于道路状况、道路设施、电力设施等的实时监控,以迅速发现变化,实现对原图的及时修测。

(2)MMS系统的主要功能Ⅰ、位置与角度测量通过GPS/CCD/INS的集成,既可从CCD立体影像对中提取目标点精确的绝对位置坐标,又可进行目标点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解算。

这一功能可完成的测量任务有:道路中心线和边线坐标的测量;电线杆、交通标志、报警点、下水道出口等点状地物的坐标量测;房屋角点、街道边界、铺装路面的测量;道路宽度、桥梁涵洞宽度高度的测量等等。

公路交通监测系统概述

公路交通监测系统概述

视频处理 视频采集
视频采集
视频采集中最核心的器件为图 像传感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元件)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
CCD的特点


CMOS的特点
视频处理
目的:实现目标识别、跟踪
常用算法:帧差法、光流法、背景减除法等
视频监测系统原理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




交通事件检测(车辆停驶、遗弃物、行人、车辆 慢行、交通拥堵) 交通流量检测(平均流量、平均车速、平均占有 率、平均车头间距) 闯红灯自动抓拍 实时视频监控 车牌数据管理 黑名单比对
工作原理
在同一车道的道路路基段埋设一组(2个)感 应线圈,每组感应线圈与多通道车辆检测器 相连。当车辆分别经过两个线圈时,由于线 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将被检测 到,同时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 进行采集和计算。
电路图
环形线圈检测器可测参数较多, 其感应灵敏度可调 ,检测精确,设备稳定,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具备出 色的性能,安装不太复杂, 所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 的应用。缺点是线圈跟随路面变形(沉降、裂缝、 搓移等) , 因此其使用效果及寿命受路面质量的影 响甚大, 路面质量较差时, 一般寿命仅2 年。另外 环境的变化和环形线圈的正常老化对检测器的工 作性有较大的影响, 可使检测器材谐振回路失谐而 不能判断车辆存在产生的频率变化。因此, 人工调 谐的环形线圈检测器要定期进行手工调整, 以便保 持仪器的精度。自调谐检测器可自动进行调整, 精 度较高, 现在已被普遍采用。
好的算法应该是判别率高、误判率低、平 均判别时间短。

实景报价明细

实景报价明细

实景报价一、报价明细二、实景展示1、实景影像采集采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完成规定范围内的城市实景影像数据(含激光点云、360°连续全景影像)的采集。

设备展示:激光点云:激光点云移动测量系统中使用的激光扫描系统,在高频率的激光扫描下,采集的点云数据具有高密度的特点,从激光点云数据就可清晰的分辩道路斑马线、道路行车导向线、标示、标牌等信息数据,对基于点云数据的城市部件提取具有非常明显的数据优势。

采用移动式激光测量技术,这是一种非人工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完全可以避免测量过程中的人工误差,而且所采集的激光点云是全覆盖的方式,只要有激光点的地方都能做到精确测量,可以满足细节性的道路信息提取需要,对于内业处理的最终成果数据,也可以通过和原始激光点云对比的方式进行检查判定,从而保证整体作业成果质量可控。

实景与点云结合:2、建立影像库轨迹解算、原始数据处理、影像数据拼接、轨迹编辑、影像入库。

(1)轨迹解算:依据高精度的激光点云及全景影像数据对行走路线进行结算(2)原始数据处理:对原始点云进行拼接处理,进行完整的方位、色彩信息获取(3)影像数据拼接:对原始实景数据进行凭借,可获取进行360度三维实景生成(4)轨迹编辑:对拍摄行走路线进行编辑(5)影像入库:生成实景点云数据并保存至实景三维发平台3、热区/热点(1)点击热区\热点可以添加文字说明(2)点击热区\热点可以添加打开视频链接(3)点击热区\热点放大显示(4)热点可导入模型4、实景三维发布平台平台提供实景影像数据的管理软件,能实现对海量影像数据的浏览、查询、(部件)标注、测量;实景影像数据的管理软件还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提供开放接口,方便与应用系统的集成。

浏览:标注:测量:影像与二维地图的结合:。

RTK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RTK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RTK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摘要:RTK技术跟以前测量的方法比起来,真的容易操作,而且学习起来也快,更重要的是,它的测量结果效率可高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做工程测量的专家们喜欢用RTK技术的原因。

在开始施工之前,负责的单位通常会让专业的人去现场调查和测量一下,主要看看地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怎么样,也看看施工时有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

然后再根据实际的项目和现场的情况来制定一个好的施工方案,这样就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了。

以前我们经常用人工测量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经常会出一些小错误,可能会对施工的安全有影响。

所以啊,现在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RTK技术也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前言了RTK测量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并前言了工程测量的实践。

关键词:RTK测量技术;GPS;工程测量;测量应用前言传统的测量和定位方法,需要来回移动棱镜,通常需要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工作。

在测量的过程中,要确保仪器和目标之间没有遮挡;但是遇到高差过大时,不能及时纠正距离因为投影变形而产生的影响,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此外,这种传统方式效率较低,容易受到地形环境的影响,如果距离目标较远或遮挡物较多,还会大大降低精度。

最近几十年来,GNS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测量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

RTK技术操作简单方便,适应各种地形、天气和时间,效率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RTK技术的优势分析1.1RTK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RTK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其系统应用优势使得动态监控和数据测量更加准确可靠。

在现场测量中,RTK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这无疑为测量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RTK的发明,使得测量领域自动化、数字化的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RTK的工作效率极高,能够在勘测工作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一般地形应用,RTK能够安装台站,在相关测量区域内完成测绘工作,并且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测绘过程。

RTK的应用,无疑为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南方测绘、手持gpss750g2培训手册

南方测绘、手持gpss750g2培训手册

多模式测量
支持静态、动态和移动测量等 多种模式,满足不同场景的测 量需求。
操作简单
设备采用人性化设计,操作界 面简洁明了,易于上手。
设备结构与操作界面
设备结构
南方测绘手持gpss750g2采用了 坚固耐用的金属机身,内部配置 了高性能的处理器、内存和存储 器等硬件组件。
操作界面
设备采用触摸屏操作,界面简洁 明了,主菜单包括测量、设置、 数据管理等多个选项,方便用户 进行操作。
南方测绘、手持gpss750g2培训 手册
contents
目录
• 设备简介 • 操作指南 • 高级功能与应用 • 维护与保养 • 问题解决与常见故障排除 • 安全注意事项
01 设备简介
设备概述
南方测绘手持gpss750g2是一款集成了GPS定位、数据处理和输出等功能的高精度 测量设备。
该设备主要用于地形、地籍、道路、桥梁等领域的测量工作,具有携带方便、操作 简单、精度高等特点。
备受潮、损坏或精度下降。
在存放设备时,应将设备放置在 平稳的台面上,避免设备倒塌或
摔落导致损坏。
在长时间不使用设备时,应定期 检查设备的电池、存储器等关键 部件是否正常,及时进行维护和
保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使用配套的充电器进行充 电,确保充电器的规格与 GPS设备相匹配,避免过 充或欠充。
电池保养
避免将电池置于高温环境 中,尽量保持干燥,以延 长电池使用寿命。
存储与备份
数据备份
定期备份GPS设备中的重要数据, 以防数据丢失。建议使用外部存
储设备进行备份。
数据存储
合理规划存储空间,及时清理无 用的数据,保证设备存储空间的

3D SLAM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绘工程项目中精度分析

3D SLAM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绘工程项目中精度分析

3D SLAM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绘工程项目中精度分析严立;井发明【摘要】3D SLAM移动测量系统采用了全新的数据采集方式,本文在城市测绘具体项目中,运用该系统进行测试应用,并通过采集的三维点云数据与传统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度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测量中,相对精度为2.5 cm,在室外测量绝对坐标系下,道路竣工为14 cm,小区竣工18 cm,建筑竣工为9 cm,能满足大部分城市测量要求.【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3DSLAM移动测量系统;城市测绘;精度分析【作者】严立;井发明【作者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P2281 引言三维激光数据扫描具有不接触物体、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信息丰富等特点,目前在测量领域应用广泛。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数据采集方式包括静态激光扫描、移动车载扫描、推车扫描、机载激光扫描等,静态扫描需要大量搬站,扫描效率低,容易造成地物遗漏,不适合城市测量中较大范围的扫描;推车扫描适用于路面较平整的室内外,无法在复杂的城市测量环境中应用;移动车载扫描适用在道路开阔平整的街道等,且无法进行室内扫描;机载激光扫描需要无人机作为载体,且只能扫描顶部和部分侧面数据,其也无法满足城市测量应用要求。

3D SLAM移动测量系统在传统移动式三维激光测量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数据采集方式,采用背包式激光扫描,提高数据采集的便携性和适用性。

目前基于3D SLAM的移动测量系统主要分为集成GPS和非集成GPS。

后者采集的数据无法直接获取绝对坐标系坐标,需布设大量同名控制点进行纠正,而3D SLAM和GPS 结合的移动测量系统可实时获取WGS84坐标系下三维激光点云数据。

本文在城市测绘具体项目中(室内测量、道路竣工、小区竣工、普通建筑竣工),引入该系统数据测量方式,将采集的三维点云数据与传统方式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分析,证明基于3D SLAM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测绘中的适用性。

中海达GPS参数

中海达GPS参数
◎平断面线支持常用的交点表法定线和线元法(积木法)定线,可以自由的定义出任意形态的线路。
◎使用了统一曲线元模型,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坐标,避免了传统多项式计算方法的截断误差;可任意定义横断面类型。
◎支持多个横断面变坡点设置,左右边坡可编辑成不对称类型。
GIS采集软件
Hi-Q数据采集软件
◎图形化软件界面,形象易懂,操作简单
1个
电池槽
2个
蓝牙
1个
RS-232串口
2个
直流电源接口
2个
UHF天线接口
1个
主机重量(含电池)
1.1KG
防尘 防水 防震
IP67,抗2米自然跌落
温度
工作
-40℃~75℃
存储
-50℃~85℃
内置电池
2个共2800mAh锂电池,不间断转换
连续工作时间
8~10小时
主机功耗
2W
GIS+手簿技术参数
系统
操作系统:Windows CE 5.0
◎ 一体化全内置工业级接收单元,坚固、轻巧。
◎内置成熟可靠的无线蓝牙设备,有效作业距离 15 米以上,意外断开时自动连接。
◎作业时电台接收天线朝下,不会影响 GPS 天线相位中心,不易被碰断。
内置 GPRS/CDMA 通讯模块
◎内藏式 GPRS 或 CDMA 通讯模块,可作远程数据传输。
外置通讯模块
中海达V8 CORS RTK系统融合了国际先进的GPS技术,精度高、性能稳定,可全面无缝兼容CORS系统,并具有成熟的自主建站HD-CORS技术。V8 CORS RTK系统自推出以来,获得广大用户的信赖,成为国内用户单基站建设的首选设备,目前应用V8建站并挂靠中海达子系统1500多个,仪器总数达3000多台。同时,凭借卓越的功能和稳定的性能,V8 CORS RTK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尖的建设项目,以及恶劣环境的工程项目中,为全球环境测绘与建设发挥极大的作用。V8成熟技术◆无缝兼容CORS系统面向CORS系统的技术设计,成熟的网络数传技术,无缝接入城市连续参考站系统(CORS)的应用,一台移动台即可实现RTK作业。是CORS系统移动测量终端的最佳选择。V8成熟技术◆无缝兼容CORS系统面向CORS系统的技术设计,成熟的网络数传技术,无缝接入城市连续参考站系统(CORS)的应用,一台移动台即可实现RTK作业。是CORS系统移动测量终端的最佳选择。

网络RTK技术在道路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网络RTK技术在道路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网络RTK技术在道路施工测量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RTK技术已日益成热,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网络RTK技术在相关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其高效率、高精度及可靠性赢得了广大测绘工作者的青睐。

文章阐述了网络RTK的原理、作业流程及在道路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标签:网络RTK;工程测量;CORS1 引言GPS RTK技术是一种常用的GPS测量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是GPS 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方便。

但常规RTK技术因采用单基准站作业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每次作业都要单独架设基准站、其测量的可靠性和精度随着作业半径的增大而降低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网络RTK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且解决了传统RTK技术存在的问题,逐渐代替了传统的RTK测量模式,极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效率[1]。

2 网络RTK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RTK也称多参考站RTK,是近年来在常规RTK、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代实时动态定位新技术,网络RTK 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VRS的虚拟参考站技术和FKP的区域改正参数法技术。

其中在公路测量中主要应用的是虚拟参考站技术,与常规RTK不同,VRS网络中各固定参考站不直接向移动用户发送任何改正信息,而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通讯线发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由计算机自动选择最佳的一组固定基准站,根据这些站发来的信息,整体地改正GPS的轨道误差,电离层对流层和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将高精度的差分信号发给移动站。

这个差分信号的效果相当于在移动站旁边生成一个虚拟的参考基站,从而解决了RTK作业距离上的限制问题,并保证了用户的精度[2]。

3 网络RTK技术在道路施工测量中的应用3.1 参数设置3.1.1 打开南方GPS接收机主机,把主机调成“移动站”模式,打开手薄中的“工程之星”软件,将主机和手薄通过蓝牙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背景-当前的信息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理信息表达方式已不再停留在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数字化的基础上,而是朝着多媒体信息的方向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也正朝着“大信息量”(关注对象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高精度”(从10米->1米以内的精度演进)“可视化”(除了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外,还需要包含可量测的真三维图象和实景影象,从而使得对象的表达更为全面和直观。

)如此一来,就给空间信息的采集和更新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测绘包括人工地面作业和航测遥感两种方式人工作业适用于工程级的碎步测量。

耗时误工,不能适应快速数据采集与更新的潮流,另外,也不能避免人工主观性误差以及在道路上作业带来的高劳动强度和危险性。

航测遥感(大面积测绘),但由于其属于垂直摄影,不能采集诸如路牌、交通标志这样的细小地物属性。

较长的数据处理周期和高昂的成本也使它无法适应于快速更新。

可见,传统的两种测绘方式是有着明显的局限性的。

但由此也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测绘科技的诞生,它就是------移动道路测量技术(Mobile Mapping Technology)。

1.1、系统简介1.2、工作环境(1)温度与湿度内:温度0℃~+30℃,相对湿度80%(25℃);外:温度-10℃~+50℃,相对湿度98%(25℃)(2)路况和车速3、4级公路及其以下等级道路上作业,车速不高于30km;2级以上公路上作业,车速不高于60km(3)能见度不小于200m1.3、系统组成1.3、系统组成--系统硬件—车顶平台(1)机械平台用于车顶设备的安装固定及线缆布设。

结构件强度满足系统设备安装及使用环境要求。

(2)温控防护罩具有自动调节温度功能,当温度低于5℃时自动加热,高于40℃时自动降温,用于保护CCD相机和摄像机。

(3)摄像机分辨率为702×574的彩色摄像机,置于温控防护罩内,拍摄方向为正前方,主要用于视频拍摄(4)CCD相机系统立体摄影测量影像获取设备。

包括6台分辨率为1624×1234的彩色CCD相机和1台分辨率为1394×1020的彩色CCD相机,均置于温控防护罩内,摄影方向分别为道路前方和道路两侧以及道路井盖,道路测量时拍摄影像,以构成立体像(5)GPS天线用于接收GPS卫星信号。

(1)工控机1:采集存储GPS数据、航位推算数据和视频数据,通过面板上的按钮开关控制其开闭。

(2)工控机2:采集存储CCD1、2、6的影像数据,通过面板上的按钮开关控制其开闭,面板分布与工控机1相同。

(3)工控机3:采集存储CCD3、4、5和CCD7(井盖)的影像数据,通过面板上的按钮开关控制其开闭,面板分布与工控机1相同。

(4)电源总开关:控制整个系统的开闭,开关往上,处于“I”位为闭合状态,系统通电运行;开关往下,处于“O”位为断开状态,系统断电停机。

(5)设备按钮开关:分别为工控机1、工控机2、工控机3、摄像机、GPS、DR、HDS3000(井盖)、警示灯以及一个预留的开关。

开关带有指示灯,指示灯亮时为工作状态。

1.3、系统组成--系统软件(1)影像采集软件:用于采集、储存以及传输CCD相机影像数据,并具有相对量测功能。

(2)定位数据采集软件:用于采集GPS定位数据、航位推算装置数据、摄像机数据。

(3)集成定位软件:用于GPS动态差分定位解算和GPS/DR集成定位处理。

(4)立体测图软件:用于建立影像地理参考及完成移动近景影像数据的测量、编辑与处理。

1.4、系统特点与优势独立测图系统:自成体系,无需借助底图和传统测图方式即可完成道路带状电子地图的测制。

成果全面准确:成果包括空间坐标、矢量数据及连续三维图像,数据链全面完整,精度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有效融合其他来源数据:移动测量获得的数据可以与航片、卫片以及传统地形图进行有效融合,从而生成信息更为全面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球全息图”:与地球真实的物理信息完全匹配高效率:高速行进中现场量测,可提高测图效率10倍以上,实现道路电子地图的快速测绘与更新需要。

安全: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上进行测量作业,传统人工测量方法显然无法保证安全。

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定义移动测量系统(Mobile Mapping System,MMS),是在机动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视频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或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的高速行进之中,快速采集道路及道路两旁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如:道路中心线或边线位置坐标、目标地物的位置坐标、路(车道)宽、桥(隧道)高、交通标志、道路设施。

数据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系统中,经事后编辑处理,形成各种有用的专题数据成果,如导航电子地图等等。

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测绘产品,它集成应用了:卫星定位GPS惯性导航系统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航位推算装置DR(Dead Reckoning)CCD数字相机CCD摄像机在车辆高速行进中,以近景摄影测量的方式,快速拍摄道路两旁地物的立体影像。

这些影像连同汽车的轨迹坐标数据和姿态数据一起,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之中,经事后编辑处理,可计算得出立体影像中的目标地物的空间坐标和几何尺寸,同时也可提取相应的地物属性数据,生成相应的专题图。

主要优势:1、无控制网测绘2、车辆作业安全3、可量测影像4、后续信息挖掘5、效率大幅提高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用途:电子地图制作道路设施测绘道路三维测绘信息快速更新MMS外业采集数据流程:环境是影响MMS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MMS作业前应对测区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勘察和资料收集。

道路勘察是为了避免盲目出车,造成不必要的人员、时间及物质上的浪费。

收集关于测区的参考资料是确保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速度、减轻外业工作量的有效途径。

勘察项目包括:测区道路基本路况、测区内道路的走向,确保车辆的通行;道路的绿化情况,当道路两侧的树木遮挡严重时设计后期补测的路线;交通高峰时段,调查测区的主要交通高峰时段,在数据采集时间安排时尽量避开。

收集的资料包括:GPS控制点资料(GPS参考站架设时使用)、最新电子地图及正射影像图等。

MMS系统的CCD影像和视频数据质量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数据采集前,针对测区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有序的数据采集计划,尽量减小外界环境对MMS数据质量的影像、控制冗余是必不可少的。

完整、有效的作业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车路线规划:根据测区的道路走向、是否有单行线、路口转弯情况制定最优的行车路线,避免因路线设计不合理造成大量的冗余数据产生。

详细的行车路线制定应具体到各个工程,包括工程起始点、所经过的路段、工程终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MMS需在工程起始点进行初始化,终点进行符合归零,所以这两个点对GPS信号有较高要求,应选择GPS接收机能锁定不少于6颗卫星的地方。

2)人员安排:MMS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最少需4人,包括:驾驶员、路线设计引导员、两名设备调节员。

实施过程中应设外业组组长,对外业数据质量负全责。

主要工作:路线设计及对驾驶员引导、数据管理、数据质量跟踪表格的填写。

设备调节员的主要工作为:工程设置、CCD影像曝光调节、数据拷贝。

3)行车时间制定:行车时间的制定主要考虑测区主要道路的走向,避免阳光直射。

如测区主要为东西向道路则不适宜在清晨或下午太阳西下时进行数据采集。

同时要尽量避开测区主要的交通高峰时段。

比如,我们在采集南礼士路工程时,考虑到在上午去儿童医院的病人较多,道路拥堵。

针对此情况,我们避开高峰期,调整在下午采集此工程,效果很好。

4)作业天气选择:作业前应提前查明数据采集当日的天气情况,尽量避免在烈日强光、高温、高湿度或过低温度下作业,这些因素会对CCD影像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硬件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应尽量选择在能见度较好的阴天。

5)GPS参考站布设:根据前期测区勘察情况拟定参考站布设计划,参考站控制范围应小于100km,在选择参考站时应尽可能选择较近的控制点为参考站。

参考站布设方案应满足其覆盖测区所有路段的要求。

1)检查基站GPS电池是否已充满,开机是否正常;2)查看一下基站,流动站数据卡是否正常,并将存储卡插入基站,流动站手簿(不要插反,避免损坏GPS卡槽针),准备好一个容量足够的移动硬盘(外业采集完成后,考取数据);3)准备工程作业所需要的地图,以及记录用的纸和笔;4)启动车,检查各项仪器是否运行正常(一般每天在出车前,先将设备开启,预热大约半个小时。

);5)确定一人,每个一个小时观察GPS基站是否在正常采集数据(一般正常情况下,每一秒采集一个数据)以及更换GPS电池。

GPS基站操作流程:1)检查GPS是否正常。

数据卡是否已安装在基站GPS卡槽中,(基站的数据卡和流动站的数据卡加以区别以免在拷贝数据时混淆)。

另外,安装时要注意数据卡的正反面,否则将会弯折接收机内的卡针),检查配置集以及电源情况,并准备好记录用的笔和纸。

2)选择合适的地点架设基站。

选择地点时尽量选择在周围比较空旷且没有高大建筑物的地方,同时也不要太远以便看护基站、及时更换电池。

最好将基站架设到高楼楼顶。

3)架设基站。

保证选择的配置集正确,新建工程并在纸上记录下工程名称、基准点的经纬度、高程以及天线高。

4)及时检查GPS基站是否工作正常。

每隔一到两小时检查基站数据采集情况以及电池电量,如果基站出现问题,比如基站死机,或跳到其他界面上,应及时通知外业采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电源不足则需立即更换电池。

更换电池前应特别注意,在先与外业采集人员取得联系,确认外业工程已结束,方可更换电池。

更换电池后,及时反馈给外业工程人员基站的基本情况,以便继续进行外业采集工作。

5)外业工程结束后,方可取下基站。

停止保存数据之前,观察基站GPS 是否正常工作,若工作异常则需记录下来,以便后期数据处理。

若由于基站停止工作或者人为提前结束工程,造成基站数据缺失部分,则会影响后边的数据集成处理,可能造成路的丢失等情况。

MMS车操作流程:(1)提前将车内仪器开启,预热半小时,检查车上仪器是否都能正常工作。

1)计算机1、2、3的显示器是否能正常显示。

注意,改一下计算机1的时间。

2)打开计算机2、3的影像采集软件,新建工程,看8摄像机是否正常工作。

3)检查同步器是否是设置为每隔8米采集一张影像。

4)检查流动站GPS是否能正常工作。

数据卡是否插入卡槽中。

5)路线设计引导员将当天的工程大致路线跟司机碰一下,看路线设计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地方适当调整。

(2)按照当天的工程安排,到达第一个工程初始化得位置,初始化。

1)新建工程并在纸上记录下流动站工程名(以当天的时间命名工程)。

注意:在设置流动站GPS时,采集界面为自动采集界面,设置GPS的采集频率为1HZ(1秒采集一个点,采集频率不易太高),天线高为2.2米,检查配置集是否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