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方法研究_刘军
马克思的方法论与女性主义

马克思的方法论与女性主义
马莎·E.希门尼斯 ;周守吾
【期刊名称】《国外理论动态》
【年(卷),期】2005()10
【摘要】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莎·E.希门尼斯在题为《资本主义与妇女压迫:回到马克思》的文章中指出,马克思对于女性主义最大的贡献在于其方法论,而这正是当代女性主义所忽视的。
而这种忽视导致流行的女性主义除与学者和富裕的人相关外,日益与大多数妇女的解放无关。
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总页数】3页(P28-29)
【关键词】女性主义;马克思;方法论;资本主义;社会学系;妇女
【作者】马莎·E.希门尼斯 ;周守吾
【作者单位】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中央编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8;A81
【相关文献】
1.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幸福吗?——关于西方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反思 [J], 秦美珠
2.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辩证融合的有益探索r——评《南希·哈索克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J], 尹玉吉
3.在姐妹情谊之外--论后殖民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方法论之争 [J], 肖丽华
4.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路再思考——试用凯瑟琳·麦金农的法学方法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女性生育困境 [J], 郑真
5.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的自觉与方法论转换——从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评价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研究 [J], 王雨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分析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与《在密执安北京》的开题报告

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分析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与《在密执安北京》的开题报告
女性主义文体学是一种应用女性主义理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着重关注文本中的性别问题,探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等方面。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并不是主要的话题,但是《老人与海》与《在密执安北京》中存在着可以用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的部分。
《老人与海》是一篇以男性为主要主角的小说。
小说中的男性角色桑提亚哥是一个渔夫,他被描写为坚韧、勇敢、坚强的人。
而在小说的情节中,出现了一个女性的形象——桑提亚哥的妻子。
尽管她没有出现在故事的主要情节中,但是她是桑提亚哥生活的一部分,并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这个女性形象的存在,可以用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来理解。
虽然这个女性形象在小说中并不是主角,但是她的存在也说明了在男性角色的生活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是存在的。
因此,这种女性形象的存在也与海明威的男性主义立场相矛盾。
《在密执安北京》则更加贴近女性主义问题。
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个女性,她面对着一系列的性别障碍和歧视。
在小说的情节中,女主角被认为不能胜任行政助手的工作,因为她是女性,并且被指责过于“敏感”。
这个女性主角面对的问题,是女性主义文体学所关注的问题。
小说中描写了女性在社会、职场中所面临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也呈现了女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抗和抵抗。
综上所述,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与《在密执安北京》中都存在可以用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的部分。
通过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作品中存在的性别问题,也可以对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解读。
20世纪20至70年代初加拿大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概述_刘军

20世纪20至70年代初加拿大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概述_刘军20世纪20至70年代初加拿大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概述刘军社会主义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这一名词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但作为一种思潮和社会运动,它已有百年的历史。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加拿大妇女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拿大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广泛和深入的影响。
回顾和考察其半个世纪曲折发展的历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加拿大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女性主义、妇女运动中的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妇女运动的关系。
直到本世纪80年代末,即使在加拿大对加拿大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也很少研究。
对加拿大左翼势力(通常指在社会主义、工联主义、社会民主思潮影响下的政党和组织的活动)的研究,一般不包括妇女和女性主义活动。
加拿大史学界对妇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产阶级女性主义、劳动妇女的生活状况、以及少数精英妇女的个人经历上。
而左翼运动中大多数妇女的活动,左翼运动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则很少涉及。
这种状况不利于对左翼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的全面了解。
一加拿大社会主义运动主要有两大流派或传统,一是以加拿大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Canada)为代表的,追随苏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二是以平民合作联盟(Co-opera-tive Commonw ealth Federation)及其后的新民主党(New Democratic Party)为首的社会民主党传统。
加共秘密成立于1921年,在加拿大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 of Canada)、加拿大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Canada)和北美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 of No rth America)等组织的基础上组成。
1922-1924年以加拿大工人党(Wo rkers'Party of Canada)的名义公开活动,1924年改为加拿大共产党。
女性主义方法研究_刘军

(!"#(% ) , 男,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5 ) , 现在 !"#$% 刘军 英国 67.87-9+: 大学社会学系作访问学者 ($(($ 年) 。
# " !
术, 不探讨女性主义方法出现的原因。 一、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 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收集、 研究资料的各种 技巧。而方法论是关于应该如何进行研究的理 论、 原则, 它包括研究的立场、 视角、 基本观点、 原则以及程序等。在社会学中, 有实证主义方 法论、 解释学方法论、 批判方法论以及马克思 主义方法论等。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著名女性主义者哈丁 (!"#$%&’()) 认为, “女性主 义研究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方法论和 以女性的经验 知识论, 其中包括三个特征: (*) 作为社会分析的来源; (+) 研究的目的是为女性 说话; (,) 把研究者和研究主题放在同一个批判 的平面上” 。 (吴小英, 第 ./ 页) 但是不同 +---, 女性主义者的方法论观点也是不同的。 (一)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女性主义在方法论问题上意见不统一, 有 人对它能否成为一种方法论持怀疑态度。例如 帕里 (0$%122) 认为: “ 别人认为女性主义方法是 一个很有用的概念, 但是我认为, 它完全是胡 说八道。” (3’2142(, 与之相反, 尼尔森 *55-, 6"*) 认为, “女 性 主 义 方 法 很 可 能 带 来 传 统 的 社 会 科学方法论基础思路的转换, 它把学术领域从 对文献的批判拉到历史、 人类学以及心理学领 域。” (3’2142(, 尽管有争论, 我们还是 *55-, 6"*) 能够从女性主义的文献中梳理出如下几种方 法论观点。 “方法论的分离主义” 。有人认为, 对男性 *" 和女性的研究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 因此必须 由女性来做关于女人的研究。 “所谓女性主义 的研究绝对是由女性所做的研究, 因为在女性 意识和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 (72’(8$%9, 男 *55+, 6",)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人虽然可以支持女性主义, 但是不能成为女性 主义者, 因为他们不会体会到女人的经历和感 触。虽然这种观点只是表明了女性主义研究必 须与女人保持一致的目的, 但是由于分离并不 能保证女性独立于男性的主体地位, 所以该观 点受到指责。 哈佐克 (:";"#$%<4=>? ) +"方法论的立场论。
男性话语下的两性塑造及表达——电影《我愿意》之女性主义解读

等甚至优于男性的成绩 , 才能得到业界和社会的认可。只有
当一个女人兼具了美貌和才智 , 才能 在男 性社会求得 一张通 往成功的入场 唐薇 薇能获得高薪 、 高学 历、 高职位 , 风光 背后 的艰辛可想 而 知。即便如此 , 初 次见面 时 , 面对杨 年华 对 自己提出的 “ 条件 不差 , 怎么会 被剩下 ” 的疑问 , 职 场上 风
变成了被两个优秀男人争 抢的 “ 女王 ” 。这 样一部男 性导 演 的、 看似 以女性为 主导的爱 情喜剧 片 , 实则带 有鲜 明的男 性
中心色彩。本文以这部 电影所 塑造 的女性 和男性 两类 角色 入手 , 分析 导演孙周在男性话语下所进行 的女性形象 和男 性
形象表达 。
一
惧, 他们把这些不受控 制的越轨 者称为 “ 剩女 ” , 从 而在男 女 权力关系格局中提高男性而贬低女 性 , 满 足男性对女性 实行
倾城影匆诗语流芳爱伦坡乌鸦的女性主义解读

2009年第5期下半月·总第428期爱伦·坡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诗歌创作中总会涉及到女性的形象,这些女性通常都是美女,而最令人悲伤的莫过于这些美女角色在作品的开始或不久以后就死去,《乌鸦》中的丽诺尔就是一个典型。
对此,爱伦·坡在他的著作《创作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 ,1846)中,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主张:“美是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同时“忧郁是所有诗的情调中最正宗的”,而“死亡”则是所有忧郁的题材中“最为忧郁的”,因此,“当死亡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最具诗意。
爱伦·坡认为,“发展到极度的真正的美必然有催人泪下的特点,”催人泪下之美则聚焦于:“美人之死”。
爱伦·坡有很多作品都是直接以女性故事作为写作的主题,如短篇小说《莱吉亚》、《艾蕾奥瑙拉》、《贝蕾妮丝》、《莫莱拉》,诗作《丽诺尔》、《乌鸦》和《安娜贝尔·李》等。
爱伦·坡对于这一主题的痴迷来源于他特殊的生活经历。
1811年,当爱伦·坡年仅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离世,这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1835年爱伦·坡与友人塔克的通信中就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这一点。
塔克曾在一封信中提及他记忆中爱伦·坡的母亲具有惊人的美貌,而爱伦·坡则在回信中称塔克对他母亲的描述拨动了他的心弦,因为他从未有机会了解早逝的父母,对于父母之爱的追求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为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对母爱的渴望。
爱伦·坡的一些异乎寻常的行为,特别是他喜欢与能够扮演他母亲角色的女性保持密切联系,正是由此而产生的。
同时,对死亡的真切感受也开始深刻影响着爱伦·坡。
1823年,他结识了同学的母亲斯坦纳德夫人,对他而言正是一个美丽慈爱的母亲角色。
爱伦·坡早期的经典诗作《致海伦》正是为她有感而发的。
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女性形象及男权意识的解读

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女性形象及男权意识的解读郭红;王婷婷【摘要】美丽的女性形象通常都会出现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在出场之初便会不久于人世.基于此,以《乌鸦》和《椭圆形画像》这两个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度研究得出爱伦·坡是一位以男性叙事为中心、女性缺乏话语权、具有男权意识的作家这一结论.【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2页(P121-122)【关键词】埃德加·爱伦·坡;女性形象;话语权;男权意识【作者】郭红;王婷婷【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作为美国小说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的埃德加·爱伦·坡,无疑是19世纪备受瞩目的天才,然而在美国历史上,他却以最有争议的文学人物身份存在着。
因此,埃德加·爱伦·坡在世期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必说他的作品受到文学界的认可了。
但从他去世后一直到当代,他的天赋与创作才华才渐渐被文学界欣赏和认可,当代评论家认为他是美学的开创者和心理探索家。
同时,由于他写作主题特别,在美国文学史上,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最独特的作家之一,他认为作品最好的主题便是一个美丽女性的死亡,他所刻画的奇异女性形象使他的作品神秘莫测[1]。
爱伦·坡在作品中涉及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恐怖悬疑、哥特怪诞、暴力凶杀等许多题材,但相对于这些主题,埃德加·爱伦·坡对美丽女性形象和她们最终悲剧命运这一主题的描写留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在爱伦·坡发表的众多作品中,以女性故事为写作主题是非常多的,而且具有不同的题材。
例如诗歌《丽诺尔》、《乌鸦》、《安娜贝尔·李》及短篇小说《贝蕾妮丝》、《莫莱拉》、《椭圆画像》等都是如此,爱伦·坡对这一主题痴迷的原因,主要源于他特殊的生活经历。
另一种妇女运动——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农工事业研究(1904~1933)

75.赵新平清末不缠足运动和妇女解放[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3(3)
76.吴小英当知识遭遇性别——女性主义方法论之争[期刊论文]-社会学研究 2003(1)
77.陈文联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期刊论文]-江汉论坛 2003(6)
另一种妇女运动——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农工事业研究
(1904~1933)
作者:钮圣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1.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干事手册
2.《女青年会全国会务研究会报告书(简本)》 《什么是女青年会》
为了掩盖造假行为,地方政府对信息加以严格控制。
但对信息的控制遭遇到网络、媒体和专家的挑战,他们既是体制性造假的障碍,又刺激地方政府不断动用体制维护造假。
而意在对造假进行惩处的制度又被体制歪曲,从而变相加剧了体制性造假,这更是一种吊诡。
关键词:体制性造假信息控制行政问责
Abstract
In 2007, the public focus on the Controversy of Huanan Tiger, and the doubt of why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o fake spur me to start this disquisition.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
姓名:张斌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吴毅
20080603
摘要
“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在哈佐克的基础上,哈丁提出了女性主义 立场论。 (C2@’(’4< 4<$(&6=’(<) 哈丁认为, 女性主 义的研究必须有一个范式的转换,应该从方法 论的分离论转向女性主义立场论,即当代的女 重变迁 (而不是稳定) ; (+) 性主义研究应该: (*) 以 与 自 然 资 源 的 互 动 为 特 征 (而 不 是 脱 离 自 然) , 它内在地包含着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价值 观、 思维框架; (,) 相对来说更加强调定性方法 而不是定量方法。 由于女人更能洞察社会现象, 所以, 她们的观点是更加深刻和复杂的, 因而能 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确的、 复杂的知识。 (吴小 英, 第 .D 页; +---, 3’2142(, *55-, 66"+.B+/) 真理 ,"社会位置论。凯瑟特巴特利特认为, 有其具体位置, 所以它不是全面的。 真理的位置 来自于具体活动和具体关系。而由真理的不全 面性可知,从个人的视角提出的真理以及对真 理的判断必然是不完全的。所以社会位置论的 “中心思想是:虽然部分客观性有可能存在, 但 这是过渡性的, 因此必须对之不断进行重估、 解 构和改造。” ( 王政、 杜芳琴主编, 第 *55E 年版, 所以, 社会位置论不承认真理的完善性 +.. 页) # " !
“M3769X:-67E9P8RE/839”E91-:7EPW:-34-“46% /<3GH-/<6-467898:/-76/<313=3>2-<E:->8F69-93-P=6EG%P0/-164898/839-34-/<6-/6G7-
7E=6-<6>67398:7S ”
女性主义致力于妇女获得与男人平等的 权利。它以向传统学科中的性别歧视、 男性霸 权的批判为突破口,批判了价值中立的思想, 将其归结为父权制文化所隐含的二分法的认 识论图式。这种批判推动了社会科学知识的发 展。与此同时, 女性主义也出现了众多流派 (参 见李银河, 第 #$%!&’ 页) , 其研究方 !""# 年版, 法各不相同。本文所述的女性主义方法主要是 就其社会学意义上而言的。女性主义方法之所
和客观性,它要求探索并检查他人的视角, 它 使人们承担两种责任。一方面根据女性主义方 法引出的现有真理和价值形成个人承诺; 另一 方面对以前没有认识到的视角进行研究, 倡导 以自我批评的态度来进行活动。在活动时, 要 考虑到进行活动所依据的真理是需要不断改 进的。社会位置论的认识促进人们对提高觉悟 中遇到的压迫性的正统观念加强警觉, 而不要 成为在所有社会结构中都有的那种倾向的俘 虏。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 社会位置论还要求 女性主义方法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 通过批判 性的实践提出新的问题,改善不全面的观点, 同时进一步发掘出批判性的方法。 (参见王政、 杜芳琴主编, 第 $!%&$’% 页) !""# 年版, (二)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虽然女性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存在争论, 但 是总的来说, 她们在方法论原则上基本达成了 共识。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没有固定的提法 和具体的阐发, 但是, 依笔者看来, 我们可以从 如下两个方面理解女性主义方法论原则: “理 论意义” 上的方法论原则和 “实践意义” 上的方 法论原则。前者对应下述的 !、 后者对应 $、 (、 ’, 下述的 %、 )、 *。 “提出女性问题” 的方法论原则。该原则 !+ 几乎贯穿在女性主义研究的各个方面, 对女性 研究起到指导作用。其含义是, 指出在社会惯 习中社会性别的意义: 如女性为什么不能与男 性一样有福利分房?女性为什么在社会上受到 歧视?在社会的政治选择和结构安排上女性为 什么居于从属地位?这些都是如何造成的, 等 等? “提出女性问题” 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批判的 方法。它可以展示在社会结构中包含的常规如 何隐秘地使妇女有所不同,以至处于从属地 位。 (王政、 杜芳琴主编, 第 $$’ 页) !""# 年版,
&##& 年 " 月
第 " 期 总第 $$ 期
妇女研究论丛
BE9S&##& Y3S"-.6GSY3S$$
K3==6P/839--34--Z3769X:--./0186:
女性主义方法研究
刘 军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2( ) 关键词: 女性主义 3女性主义方法论 3方法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社会学领域中的女性主义方法问题。作者分析了三种女性主义方法论立场, 总结了女性主 义研究的 # 种方法论原则和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术,作者最后对女性主义方法的启示和问题进行了 反思, 认为女性主义方法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改变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 女性主义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 进而分 析老年人、 残疾人、 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分析; 另外, 女性主义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起到例证作用。作者 指出, 女性主义方法中对什么是 “妇女解放” 也没有明确的界说, 并且存在 “女性霸权” 的意味。 中图分类号: 4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A-B09 *C68=39>D8E9> A98F6G:8/2H CEGI89--"’##J#H-K<89E--+ 467898:7O-467898:/-76/<313=3>2O-76/<31 Q<8:-RER6G-16E=:-M8/<-/<6-P0GG69/-8::06:-89-467898:/-76/<313=3>2--M8/<89-/<6-18:P8R=896-34-:3P83=3>2S- Q<6-E0/<3GE9E=2T6:-/<G66-467898:/-76/<313=3>86:-E91-:077EG8T6:--:6F69-76/<313=3>8PE=--RG89P8R=6:--E91-:376--:R6P848P--76/<31:-E91/6P<98U06:-89-467898:/-:/0186:S-!4/6G--G64=6P/89>--39--/<6--G6F6=E/839:--E91--RG3I=67:--EG8:89>-4G37--/<6-467898:/-76/<313=3>2H/<6-E0/<3G-P39P=016:-/<E/-467898:/-76/<313=3>2-8:-E-96M-G6:6EGP<-7E/G8V-/<E/-<E:-P<E9>61-/<6-F8:0E=-E9>=6-34-:3P8E=-:P869P6:/0186:O- /<E/-/<8:-76/<313=3>2-PE9-E=:3-I6-ERR=861-89-/<6-E9E=2:8:-34- /<6-M6EW- >G30R-34- /<6-E>61H- 18:EI=61-E91-R3F6G% /2%:/G8PW69O-E91-/<E/-/<6-76/<313=3>2-PE9-R=E2-E9-8==0:/GE/8F6-G3=6-89-8993FE/8F6-:3P8E=-:P869P6-:/0186:S-!PP3G189>-/3-/<6-E0%
提出了立场认识论 (4<$(&6=’(< 26’4<2@=1=)A) , 其核心思想是,处于社会中的权力劣势之人拥 有对社会现实的较完整的理解。他们既意识到 了优势群体的存在, 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劣势群体, 她们 的优点是能预测、 理解男人的兴趣、 动机、 期望 和态度等。然而,女人对世界的看法与男人不 同。所以, 女性主义者用 “隐秘的” 、 “潜在的” 字 眼来描述女人的文化、 历史和生活。 哈佐克因此 提出了两个假设, 第一, 个人的物质生活形塑并 且限制着他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 权力优势群体 和权力劣势群体对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 例如, 工厂主和工人对 “生产” 的看法就是不同的。如 果缺乏政治意识, 那么, 权力劣势群体成员就会 接受优势群体成员的观点。由于劣势群体成员 所受教育较少, 所以 “劣势成员” 比 “优势成员” 具有更大的潜力获取知识。 (3’2142(, *55-, 66"
(!"#(% ) , 男,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5 ) , 现在 !"#$% 刘军 英国 67.87-9+: 大学社会学系作访问学者 ($(($ 年) 。
# " !
术, 不探讨女性主义方法出现的原因。 一、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 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收集、 研究资料的各种 技巧。而方法论是关于应该如何进行研究的理 论、 原则, 它包括研究的立场、 视角、 基本观点、 原则以及程序等。在社会学中, 有实证主义方 法论、 解释学方法论、 批判方法论以及马克思 主义方法论等。女性主义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著名女性主义者哈丁 (!"#$%&’()) 认为, “女性主 义研究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方法论和 以女性的经验 知识论, 其中包括三个特征: (*) 作为社会分析的来源; (+) 研究的目的是为女性 说话; (,) 把研究者和研究主题放在同一个批判 的平面上” 。 (吴小英, 第 ./ 页) 但是不同 +---, 女性主义者的方法论观点也是不同的。 (一)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女性主义在方法论问题上意见不统一, 有 人对它能否成为一种方法论持怀疑态度。例如 帕里 (0$%122) 认为: “ 别人认为女性主义方法是 一个很有用的概念, 但是我认为, 它完全是胡 说八道。” (3’2142(, 与之相反, 尼尔森 *55-, 6"*) 认为, “女 性 主 义 方 法 很 可 能 带 来 传 统 的 社 会 科学方法论基础思路的转换, 它把学术领域从 对文献的批判拉到历史、 人类学以及心理学领 域。” (3’2142(, 尽管有争论, 我们还是 *55-, 6"*) 能够从女性主义的文献中梳理出如下几种方 法论观点。 “方法论的分离主义” 。有人认为, 对男性 *" 和女性的研究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 因此必须 由女性来做关于女人的研究。 “所谓女性主义 的研究绝对是由女性所做的研究, 因为在女性 意识和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 (72’(8$%9, 男 *55+, 6",)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人虽然可以支持女性主义, 但是不能成为女性 主义者, 因为他们不会体会到女人的经历和感 触。虽然这种观点只是表明了女性主义研究必 须与女人保持一致的目的, 但是由于分离并不 能保证女性独立于男性的主体地位, 所以该观 点受到指责。 哈佐克 (:";"#$%<4=>? ) +"方法论的立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