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导学案1
《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教学内容

《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牲畜林》导学案(意大利)卡尔维诺【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脉络,理清层层推进的结构;品味平实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2、了解结构推进的方式——“延迟法”的使用。
3、了解作者谴责战争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感,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乐观精神。
【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简介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代表作:小说《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织的城堡》《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结构是一个“容器”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接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
这个“容器”能够把生活这条大河中的水舀起一瓢来,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
比如《牲畜林》,德军扫荡和游击战争,可写之事很多,在一个短篇小说的篇幅里,只可能选择一部分来写。
因此,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3、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幻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我们在《牲畜林》中就看到了这样的安排: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而阻止的理由也在情在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
1、积累词语圈养juàn 苔藓tái xiǎn哞mōu 咩miē 蹩脚bié扳机bān 岔路chà挣脱zhèng 挣扎zhēng 腼腆miǎn tiǎn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小鸡仔zǎi栖息qī趴pā 鹪鹩jiāoliáo挨门挨户āi 膘肥体壮biāo 大腹便便pián 蹑手蹑脚niè2、列出提纲,概括情节内容。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牲畜林》导学案设计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语文外国小说选修《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及文章写作的相关背景知识,理清小说脉络,把握文中重点字词。
2、认识与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了解小说创作中“延迟法”的运用及特点。
3、认识小说平实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体会小说所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2、理解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伊塔洛:“意大利”的意思)。
他出生于古巴,父母都是植物学家;自幼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并使其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色彩。
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加入抗德游击队,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院。
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收集编写民间故事。
卡尔维诺走遍意大利,终于编写出一部《意大利童话》,这部《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卡尔维诺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和寓言性兼备,寓深层的思考与奇妙的故事之中。
代表作:《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
2、话题学习了解并学习本单元话题——结构。
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之水的一个“容器”。
一个好的结构是一个合适的“容器”,能够把生活这条大河中的水舀起一瓢来,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
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多彩。
《牲畜林》导学案

《牲畜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体会小说结构的“延迟法”。
2、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3、领会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美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及其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性的光辉。
2、难点(1)领会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2)理解牲畜林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结构和深刻的寓意而著称。
主要作品有《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寒冬夜行人》等。
2、写作背景《牲畜林》写于二战后期,当时意大利人民处于法西斯的统治之下,饱受战争的痛苦。
卡尔维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触,通过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展现了战争中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四、文本研读1、整体感知请快速阅读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小说讲述了一个德国兵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里追逐农民朱阿的牲畜,朱阿在村民的帮助下,与德国兵在牲畜林中展开了一场追逐战,最终德国兵被游击队活捉的故事。
2、情节结构(1)小说在情节上多次使用“延迟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朱阿每次准备射击德国兵时,总会被各种牲畜打断,如母鸡、小猪、小羊等。
这种“延迟法”的作用:一是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二是让读者在一次次的期待和失望中,更加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三是为了拖延时间,让更多的人物出场,展现村民们对德国兵的反抗和对和平的渴望。
(2)小说的结局有什么特点?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德国兵最终被活捉,看似偶然,实则是村民们团结反抗的必然结果。
这种结局既让读者感到惊喜,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人物形象(1)分析朱阿的形象特点。
朱阿是一个胆小、善良、有些笨拙但又充满正义感的农民。
他一开始因为害怕而不敢射击德国兵,但在保护牲畜和村民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了恐惧,展现出了勇敢的一面。
《牲畜林》教案

《牲畜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报告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牲畜林》教案《牲畜林》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牲畜林导学案 第一课时

§课题《牲畜林》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3、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教学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三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作者与作品简介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他与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并提,甚至称他是“作家们的作家”。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卡尔维诺是一位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穷探索的作家。
曹文轩说“卡尔维诺是天堂里的作家”,也有人说他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代表作:小说《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织的城堡》《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着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着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创作思想: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在卡尔维诺看来,文学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应该是轻灵、智慧地来反映生活。
2、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幻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这种小说创作的方法类似于“猴子掰包谷(玉米)”。
猴子在地里掰玉米,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
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就把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
这样一路走一路掰,不知不觉走到了地的尽头,这时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家了。
牲畜林导学案

《牲畜林》导学案编写人:余丽华审定人:王宏伟编写时间:2015/11/4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3、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卡尔维诺,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卡尔维诺是一位有着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代表作:小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2.写作背景:《牲畜林》的背景是二战期间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
虽然从中我们一点也嗅不到血腥的气味。
事实上这篇《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两项是()A.卡尔维诺,西班牙作家。
他是一位有着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
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看不见的城市》。
B.朱阿之所以拿起武器,是因为他在世上唯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德国兵带走,所以结尾处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对他的嘲讽。
C.小说中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 德国兵像猴子掰玉米一样, 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 去抓另外一个 , 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 生怕误伤了牲畜。
…朱阿一共有五次打算射击, 其中四次准备射击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
D.“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展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
小说中,作者故意地使用了多次“延迟”手法——朱阿举起猎枪准备射杀德国兵时多次被阻止——使得读者觉得希望不至于完全破灭,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
牲畜林学案 打印 (1)

《牲畜林》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使学生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延迟”手法的使用。
知识衔接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伊塔洛:“意大利”的意思)出生于古巴,父母都是植物学家;自幼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并使其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色彩。
二次大战期间加入抗德游击队。
他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院,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收集编写民间故事。
卡尔维诺走遍意大利,终于编写出一部《意大利童话》,这部《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和寓言性兼备,寓深层的思考与奇妙的故事之中。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代表作:小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包括《分为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课文1、在牲畜林里到底发生怎样的故事?复述故事情节2、读完全文,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二、文本探究1、表现战争主题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牲畜林这个特殊的地方呢?你对林子的第一感觉是什么?2、作者选牲畜林这个地点有什么用意?3、鬼子抢走了朱阿在世上唯一的财产,朱阿想抢回来。
但是每次当朱阿举枪射击时,就会被阻止,朱阿一共举了几次枪?朱阿举枪时的表现和人们的反应如何?三、探讨主题四、把握文章结构——延迟及其作用1、朱阿一共六次举枪射击,其中五次准备射击却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直到第六次才发射,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什么?在结构上又称之为什么?2、“延迟”法的使用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五、课堂检测编一篇小故事,运用延迟手法。
高中语文《牲畜林》导学案

第10课 牲畜林作品导读 小说描写了一个传奇故事: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实际上小说写的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
“牲畜林”是一个特殊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与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完全没有对战争的恐惧。
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是杀死战争这妖魔的基础。
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栖.息(qī) (2)毡.帽(zh ān ) (3)马厩.(jiù) (4)鹪鹩..(jiāo _liáo) (5)豚.鼠(tún) (6)绰.号(chuò) (7)膘.肥体壮(biāo ) (8)大腹便便.(pián) (9)打量.(li ɑng) (10)挨.门挨户(āi ) (11)不寒而栗.(lì) 2.识字形(1)⎩⎨⎧ chóu (稠)密chóu (惆)怅 (2)⎩⎨⎧ 板lì(栗)罂sù(粟) (3)⎩⎨⎧ xiù(嗅)觉xiù(溴)元素 (4)⎩⎨⎧chuò(绰)号泥nào (淖) (5)⎩⎨⎧ sī(厮)杀sī(撕)裂sī(嘶)叫(6)⎩⎨⎧ miǎn (腼)腆沉miǎn (湎)miǎn (缅)怀 (7)⎩⎨⎧ bié(蹩)脚biē(憋)闷鱼biē(鳖)(8)⎩⎨⎧ miáo (瞄)准扫miáo (描)抛máo (锚)3.辨词语 (1)贸然 冒然①你这样 下结论、不好。
②她急着把这件事告诉丈夫,又不敢 地跑到地里去。
(2)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①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珍宝 ,吸引了许多顾客。
②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
辨析:(1)两者都有“轻率”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牲畜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
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3、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和作者简介
用文中的语句明确故事发生的背景。
明确:“在那扫荡的日子里”“逃难的时候”“德国鬼子”“最伟大的游击队员”,这些都暗示了小说的背景: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
《牲畜林》中我们感觉不到硝烟的味道,反倒觉得轻松幽默有趣,这正是这篇小说的作者独有的特色,也难怪有人评论说“卡尔维诺是天堂里的作家”,还有人说他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减少沉重”即“轻逸”来解读《牲畜林》。
二、轻逸与人物:
1、文章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说的答案:鬼子最后和野猫同归于尽,大快人心;朱阿每次举枪射击却屡次不成功,他的枪法太拙劣了;朱阿和鬼子都太傻了等等。
2、朱阿的确很滑稽,研读朱阿的印象。
朱阿还有哪些特征呢?
朱阿是英雄吗?朱阿和传统的英雄形象有什么区别?
3、小说里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农民模样的德国兵”。
分析这一形象。
三、轻逸与结构
1、鬼子抢走了朱阿在世上唯一的财产,朱阿想抢回来。
但是每次当朱阿举枪射击时,就会被阻止,朱阿一共举了几次枪?
2、前面人的乞求,朱阿都同意了,吉鲁米娜十分穷苦,一旦失去老母鸡,生活将更加悲惨,那么朱阿为什么鼓足勇气开枪了呢?
作者似乎有意避免把一个太鲜活的生命交付到死亡的命运中去,从而安排了一只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
因为这次射击时朱阿是躲在他自己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
“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这句话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不仅是因为怕误伤那些牲畜,而且也是怕没有打中德国兵,反被对方开枪还击
3、第六次朱阿终于开了枪,可是鸡比德国兵小多了,鸡都打到了,为什么一枪都没有
打中德国兵?你觉得这个结局是否合理?
合理。
朱阿的射击本领,前文有充分的渲染:他“从来瞄不准”,“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
牲畜主人不断给他施加压力,使他猎枪晃动得更加厉害,这样的枪法和心态,决定了他不可能射中目标。
4、朱阿一共六次举枪射击,其中五次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什么?在结构上又称之为什么?
明确:在情节上称为“摇摆”,在结构上称为“延迟”。
5、多次的“延迟”使小说产生重复递进的局部结构,可我们在阅读这些重复的情节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重复之感?
明确:1、笔法的多变;2、详略得当;3、细节的生动。
6、把小说题目换成“朱阿六打德国兵”,可以吗?为什么以“牲畜林”为题目?
面对战争,悲剧当然是有力量的,但悲剧并不是唯一的写法,盲目写成喜剧,忽略战争的严酷,又是不真实的,作者就选择了“牲畜林”这一意象来结构全篇。
这是小说的容器,故事发生的地点,犹如表演的平台,人物和动物都是在这个平台上登台亮相的,还有,牲畜林还有着象征含义,象征着若亚方舟,这里是战争的避难所,没有炮火,没有残酷,有的是自由是轻松是和谐是生机。
这点在结尾也得到了印证。
7、小说最后的结局——鬼子与野猫在打斗中坠下石崖,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并且意味深长。
请你品味其中的意味。
鬼子的贪婪、愚蠢,造成他在森林里迷路,而在转悠时看到的奇特景象,让他产生“诺亚方舟”的幻觉。
所以,当他最后面对凶恶的野猫时,也“已毫不奇怪了”;朱阿胡乱开枪给他造成了惊吓,使他产生要主动上前抱住那只“家猫”欲“聊以自慰”的念头,最终他把增加送下了石崖。
可见,最终的偶然其实时事出有因的,是情节发展的必然。
这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
表达了作者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的理想。
9、我们熟悉的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延迟”?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
10、师生分析归纳情节延迟在小说中的作用。
参考:①对情节本身的影响: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使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有致,展示事件的难度
②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表现人物心理,表现形象特点,使多个形象得以展示
③充分展示人物所处环境特点
④彰显文章主题。
四、轻逸与语言
你们从哪些文字里品味出卡尔维诺努力实践的语言的“轻逸”呢?
1、“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没有受伤。
”
沉重的德国兵爬上“越来越细”的树枝,掉下来后竟然“摔在松软的树枝上”,着实让人费解——我想,勇敢无谓的抗日民众肯定不会原谅作者道德情操!恰恰是因为卡尔维诺深切地认识到战争的沉重,所以才去努力追求语言的轻逸。
2、小说中还有一处细节值得我们品味:
“(朱阿)于是就绕到房子后面,走进干草棚,在草堆下翻找起来。
那里藏着一杆老式双筒猎枪和子弹袋。
”
……
五、战争是沉重与残酷的,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写道:
“文学是一种存在的功能,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
”
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
在卡尔维诺看来,追求“轻逸”是对生活沉重的解构,是对战争的净化。
以这样的方式反思战争,比纯粹表现战争的沉重与残酷显得更有力量。
卡尔维诺自己也如是说。
这也是意大利的传统。
六、结语:
这是一场发生在“牲畜林”里的人畜大战,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人物是漫画式的,情节是荒诞可笑的,手法是幽默夸张的,叙述是充满了智慧和想象力的,寓眼泪于笑声,寓沉重于轻逸。
这种文学创作原则在许多优秀作品中都得到验证。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
请大家课下将你的解读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