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
《牲畜林》导学案2

《牲畜林》导学案2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组名: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3、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知识链接:1、导入课文猴子在地里掰玉米,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
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就把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
这样一路走一路掰,不知不觉走到了地的尽头,这时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家了。
回去一看,恰恰是个烂玉米。
小说《牲畜林》也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只不过猴子变成了德国兵,他也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一个……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2.作者简介:卡尔维诺,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卡尔维诺是一位有着富于梦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代表作:小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3.写作背景:《牲畜林》的背景是二战期间意大利人民对抗德国入侵。
虽然从中我们一点也嗅不到血腥的气味。
事实上这篇《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分析以下各项中正确的两项是〔DE〕A.卡尔维诺,西班牙作家。
他是一位有着富于梦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
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看不见的城市》。
B.朱阿之所以拿起武器,是因为他在世上唯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德国兵带走,所以结尾处受到大家的欢送是对他的嘲讽。
C.小说中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
《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教学内容

《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牲畜林》导学案(意大利)卡尔维诺【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脉络,理清层层推进的结构;品味平实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2、了解结构推进的方式——“延迟法”的使用。
3、了解作者谴责战争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感,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乐观精神。
【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简介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代表作:小说《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织的城堡》《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结构是一个“容器”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接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
这个“容器”能够把生活这条大河中的水舀起一瓢来,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
比如《牲畜林》,德军扫荡和游击战争,可写之事很多,在一个短篇小说的篇幅里,只可能选择一部分来写。
因此,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3、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幻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我们在《牲畜林》中就看到了这样的安排: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而阻止的理由也在情在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
1、积累词语圈养juàn 苔藓tái xiǎn哞mōu 咩miē 蹩脚bié扳机bān 岔路chà挣脱zhèng 挣扎zhēng 腼腆miǎn tiǎn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小鸡仔zǎi栖息qī趴pā 鹪鹩jiāoliáo挨门挨户āi 膘肥体壮biāo 大腹便便pián 蹑手蹑脚niè2、列出提纲,概括情节内容。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牲畜林》导学案设计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语文外国小说选修《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及文章写作的相关背景知识,理清小说脉络,把握文中重点字词。
2、认识与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了解小说创作中“延迟法”的运用及特点。
3、认识小说平实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体会小说所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2、理解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伊塔洛:“意大利”的意思)。
他出生于古巴,父母都是植物学家;自幼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并使其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色彩。
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加入抗德游击队,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院。
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收集编写民间故事。
卡尔维诺走遍意大利,终于编写出一部《意大利童话》,这部《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卡尔维诺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和寓言性兼备,寓深层的思考与奇妙的故事之中。
代表作:《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
2、话题学习了解并学习本单元话题——结构。
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之水的一个“容器”。
一个好的结构是一个合适的“容器”,能够把生活这条大河中的水舀起一瓢来,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
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多彩。
《牲畜林》导学案

《牲畜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体会小说结构的“延迟法”。
2、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3、领会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美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及其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性的光辉。
2、难点(1)领会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2)理解牲畜林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结构和深刻的寓意而著称。
主要作品有《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寒冬夜行人》等。
2、写作背景《牲畜林》写于二战后期,当时意大利人民处于法西斯的统治之下,饱受战争的痛苦。
卡尔维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触,通过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展现了战争中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四、文本研读1、整体感知请快速阅读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小说讲述了一个德国兵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里追逐农民朱阿的牲畜,朱阿在村民的帮助下,与德国兵在牲畜林中展开了一场追逐战,最终德国兵被游击队活捉的故事。
2、情节结构(1)小说在情节上多次使用“延迟法”,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朱阿每次准备射击德国兵时,总会被各种牲畜打断,如母鸡、小猪、小羊等。
这种“延迟法”的作用:一是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二是让读者在一次次的期待和失望中,更加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三是为了拖延时间,让更多的人物出场,展现村民们对德国兵的反抗和对和平的渴望。
(2)小说的结局有什么特点?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德国兵最终被活捉,看似偶然,实则是村民们团结反抗的必然结果。
这种结局既让读者感到惊喜,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人物形象(1)分析朱阿的形象特点。
朱阿是一个胆小、善良、有些笨拙但又充满正义感的农民。
他一开始因为害怕而不敢射击德国兵,但在保护牲畜和村民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了恐惧,展现出了勇敢的一面。
《牲畜林》教案

《牲畜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报告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牲畜林》教案《牲畜林》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牲畜林导学案 第一课时

§课题《牲畜林》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3、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教学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三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作者与作品简介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他与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并提,甚至称他是“作家们的作家”。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卡尔维诺是一位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穷探索的作家。
曹文轩说“卡尔维诺是天堂里的作家”,也有人说他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代表作:小说《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织的城堡》《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着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着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创作思想: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在卡尔维诺看来,文学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应该是轻灵、智慧地来反映生活。
2、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幻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这种小说创作的方法类似于“猴子掰包谷(玉米)”。
猴子在地里掰玉米,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
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就把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
这样一路走一路掰,不知不觉走到了地的尽头,这时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家了。
《牲畜林》导学案(师)

《牲畜林》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小说脉络,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乐观精神。
2、体会平实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3、认识与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1.过程:①课前准备:自学完成对小说节构的把握,了解延迟法的特点。
②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③师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
2.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谴责战争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1、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及轻松幽默的艺术笔法。
2、“延迟”法的使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学习难点认识情节与结构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差异,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
学习时数: 4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简介 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卡尔维诺是一位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穷探索的作家。
曹文轩说“卡尔维诺是天堂里的作家”,也有人说他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代表作:小说《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织的城堡》《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2、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幻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这种小说创作的方法类似于“猴子掰包谷(玉米)”。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亲历过战争,但我们从新闻报道、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里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
牲畜林教(学)案

【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容和题旨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3、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即“减少沉重”在小说中的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亲历过战争,但我们从新闻报道、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里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
我们学过的《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桥边的老人》,这些作品,让你对战争有怎样的感受?(死亡、沉重、残酷、悲伤、痛苦……)那么,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后又有什么感触呢?(轻松、幽默、搞笑……)师:阅读过作品后,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告诉我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吗?它从属于小说的那个母题?【明确答案】(第72页第1段)“在那扫荡的日子里”“逃难的时候”(第73页)“德国鬼子”(第76页)“最伟大的游击队员”,这些都暗示了小说的背景: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
属于“战争与和平”母题。
如此沉重的主题,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的手段使之轻松化的。
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PPT1】(主题展示)用文学的轻松对抗生活的沉重——[意大利]卡尔维诺《牲畜林》赏析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关于生活的态度有这样一句话:“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
生活中的战争是残酷的,但作家卡尔维诺却巧妙地运用文学的轻松化解了这种浓郁的沉重,接下来我们尝试从“轻松与形象”、“轻松与语言”、“轻松与结构”三个角度理解《牲畜林》减少战争沉重的方法。
二、文本研读师:小说中有两个关键人物,是谁?【明确】朱阿和德国兵【PPT2】1、朱阿师:请在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并简要概括。
(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明确】(集中描写,第72页)“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
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牲畜林》导学案(意大利)卡尔维诺【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脉络,理清层层推进的结构;品味平实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2、了解结构推进的方式——“延迟法”的使用。
3、了解作者谴责战争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感,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乐观精神。
【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简介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人,当代作家。
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暖和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穷、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代表作:小说《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织的城堡》《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2、结构是一个“容器”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接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
这个“容器”能够把生活这条大河中的水舀起一瓢来,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其丰富的姿态。
比如《牲畜林》,德军扫荡和游击战争,可写之事很多,在一个短篇小说的篇幅里,只可能选择一部分来写。
因此,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3、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
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幻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我们在《牲畜林》中就看到了这样的安排: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而阻止的理由也在情在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课文。
1、积累词语圈养juàn 苔藓tái xiǎn哞mōu 咩miē 蹩脚bié扳机bān 岔路chà挣脱zhèng 挣扎zhēng 腼腆miǎn tiǎn小鸡仔zǎi栖息qī趴pā 鹪鹩jiāoliáo挨门挨户āi 膘肥体壮biāo 大腹便便pián 蹑手蹑脚niè2、列出提纲,概括情节内容。
序幕:村民逃难进树林开端:鬼子扫荡抓母牛发展:朱阿射击遭阻止高潮:朱阿射中老母鸡结局:兵猫一起滚下崖尾声:朱阿成为大英雄3、把握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亲历过战争,但我们从新闻报道、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里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
它往往给人们带来死亡、沉重、残酷、悲伤、痛苦……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后又有什么感触呢?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告诉我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吗?明确:轻松、幽默、搞笑……(第72页第1段)“在那扫荡的日子里”“逃难的时候”(第73页)“德国鬼子”(第76页)“最伟大的游击队员”,这些都暗示了小说的背景: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
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过渡)如此沉重的主题,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的手段使之轻松化的?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那么,对《牲畜林》的解读是不是也可以围绕着“减少沉重”即“轻松”进行呢?生活中的战争是残酷的,但作家卡尔维诺却巧妙地运用文学的轻松化解了这种浓郁的沉重,接下来我们尝试从“轻松的形象”、“轻松的语言”、“轻松的结构”三个角度理解《牲畜林》减少战争沉重的方法。
(主题展示)用文学的轻松减轻战争的沉重(一)轻松的形象。
1、自古以来,我们总以崇敬的目光仰视英雄:横槊赋诗的曹操、刺秦未遂的荆轲、自刎乌江的项羽都以凛然之姿立于历史长河之中。
那么,《牲畜林》里有英雄吗?请在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
(集中描写,第72页)“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
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赏析】这是一段肖像描写,通过他的外貌、衣着写出了一位农民的形象。
(分散描写)(1)惜财(为花母牛冒险回村)(2)爱喝酒(早就有手颤的毛病)(3)最蹩脚的猎手(第73页最后1段)、劣等射手(第76页最后1段)【结论】朱阿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惜财、爱喝酒,最蹩脚的猎手。
小说结尾说“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朱阿是英雄吗?和我们传统的英雄形象有什么区别?朱阿和传统英雄不一样,他更像是马戏团里的小丑,正是由于朱阿拙劣的射技,使得他不得不随德国兵进入牲畜林,这样林中的牲畜得以一一轮番上场,以及看到德国兵在牲畜林中的表演。
他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2、小说里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农民模样的德国兵”)。
请在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并简要概括。
“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
……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
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集中描写,73页倒数第4段)(分散描写)贪婪、愚蠢(颇像中国民间故事里“猴子掰玉米”)【结论】这是一个贪婪、愚蠢的德国鬼子。
小结:暂且撇开政治,印象中,德国军服带有浓重的欧洲古典风格,加上德国人高大的身材,该是很威武的。
然而,卡尔维诺却颠覆了这一形象。
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树林成了集市,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除了通过文学形象“减少沉重”之外,作者还运用语言化解战争的沉重。
(二)轻松的语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品味出卡尔维诺努力实践的语言的“轻松”。
1、“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差点砸在朱阿身上。
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伪装的树枝掉了一地。
德国兵摔在松软的树枝上,没有受伤。
”(第75页第3段)提问:你能从这段文字里品味出卡尔维诺努力实践的语言的“轻松”吗?学生讨论,要点提示:沉重的德国兵爬上“越来越细”的树枝,掉下来后竟然“摔在松软的树枝上”,着实让人费解——我想,勇敢无谓的抗日民众肯定不会原谅作者如此低劣的道德情操!然而恰恰是因为卡尔维诺深切地认识到战争的沉重,所以才去努力追求语言的轻逸,在悖逆中飞入另一个世界。
卡尔维诺就像那只在枝头轻快地跳来跳去的“火鸡”,“挺起胸膛,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让所有的沉重都落入自己的脚下,然后高傲地审视。
2、“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
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
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
心惊胆战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
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
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
”(第75页最后1段)提问:朱阿是个劣等射手,可是鸡比德国兵小多了,鸡都打到了,为什么一枪都没有打中德国兵?联系后文与德国兵一起滚下悬崖的野猫(这只野猫是家畜吗?)。
学生讨论,要点提示:这应该说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
朱阿终于开枪了,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
这里的描写极富戏剧性,将德国兵的愚蠢丑态表现无遗。
(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了一直凶恶的野猫,让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石崖。
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
语言的轻松幽默也减少了生活中战争的残酷,除此,作者还通过层层推进的结构安排巧妙地化解战争的阴霾。
(三)轻松的结构1、小说的结构好比容器,好的容器承载丰富的内涵,《牲畜林》的容器是什么?(集体回答)容器:牲畜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话题”部分。
2、故事的触发点(生发点)是什么事件?(个别回答)生发点:母牛(找母牛,母牛将鬼子引入树林)朱阿回村找牛一系列情节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3、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总有人跳出来阻拦,浏览全文,数数结构上共有几次延迟?(1)(第74页第1段)“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2)(第74页倒数第3段)“朱阿,请你瞄准点。
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3)(第74页倒数第2段)“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
你瞄准点。
”(4)(第75页第2段)“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
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5)(第75页第5段)“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6)(第75页第9段)“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
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4、“延迟法”的作用①把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了下来;②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有序展开,人物、事件接连出场;④丰富作品主题的内涵。
5、多次的“延迟”使小说产生重复递进的局部结构,可我们在阅读这些重复的情节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重复之感?(每位学生各找两处延迟,比较分析写作特点)(提示:三个方面考虑——被抓的家畜,恳求的人,朱阿的反应或者笔法、详略、细节)明确:(1)笔法的多变(2)详略得当(3)细节的生动被德国兵抓住的家畜各有特色;恳求的人物各不相同,说话的语气也不一样;被恳求后朱阿的犹豫和颤抖也各具特色。
第一次是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第二次是比喻( 借喻),第三次则使用夸张的修辞。
朱阿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扳机在何处, 但夸张的手法则把他的尴尬 ( 他也想瞄准, 但是心有余力不足) 写得更鲜活; 第四次把猎枪这样凶恶的意象比做生活味极浓的烤肉的铁叉, 这也是作家想像力丰富、联想、无拘无束的表现, 而这种自由联想, 也暗示了自由精神对战争阴霾的反抗;第五次出场的是一只兔子, 它圆鼓鼓的, 比野兔肥实, 听到响声不但不跑, 反而趴在地上不动, 被抓住之后吱吱乱叫、左右扭动( 与小猪的拼命挣扎又不间, 一词之异, 体现出作家用词的准确性) , 使德国兵不得不高举手臂, 跳来跳去。
并且, 这一段只写了朱阿被恳求, 至于恳求之后的情状, 则省略了。
这大概也是为了避免重复的考虑。
第六次朱阿终于要射击了, 这次是躲在他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
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 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 也没什么关系。
这句话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 不仅是因为怕误伤那些牲畜, 而且也是怕没有打中德国兵, 反被对方开枪还击。
这一点心理很隐蔽, 作者的写法也很隐蔽, 但却是情节推进的一个小小扳机。
6、“延迟法”的使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