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欧洲中世纪宗教建筑风格hl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简析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艺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对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继承,对欧洲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堂的结构技术,室内空间,独特的外形,精美的装饰工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巴西里卡式;二、拜占庭式;三、罗马式;四、哥特式。
[1]一、巴西里卡式:所谓巴西里卡,即是中央为一长方形中堂,两侧有较低一点的侧间,在中堂的后部,有一拱门(拱券结构是古罗马时的建筑创造),那里设置一个高出于前面的台座,作为祭坛。
后来,在台座前又添设了唱诗班座席;两侧则设读经坛。
室内的光线来自侧间上方的窗子,屋顶作平直的斜坡形。
从平面图上看如字母“ T ”形。
[2]二、拜占庭式:拜占廷教堂建筑是在巴西里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和巴西里卡式相比,更广阔更通透。
其特点有: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1.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2.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穹顶: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
(2)帆拱: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3)巴西利卡: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4)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
(大厅比圣坛、祭坛长得多,象征耶稣受难)(5)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
(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拜占庭式的主要代表建筑:1、圣索菲亚大教堂2、圣马可大教堂三、罗马式罗马式建筑由来:1、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
欧洲中世纪宗教建筑风格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建筑样式,特点:以拜占廷建筑为样 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代表作品:亚琛大教堂
罗马式的建筑样式,特点: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 合的体系,并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 用雕塑装饰。代表作品:比萨大教堂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 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 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基督 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 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 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 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 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
伽利略曾拿这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 试验场地:他拿一大一小两个铅球从 塔顶同时落到地面,打破了传统观念, 动摇了统治一千九百年之久的亚里士 多德的权威
比萨斜塔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12-15世纪)
1、哥特式这一术语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 家首先提出,他们用典型的“蛮族”--哥特人的名 称来称呼中世纪的尖拱建筑,揶揄它野蛮怪诞,缺乏 艺术趣味
拜占庭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
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圣 经》,其形式和人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
学意义的传统模式。
拜占庭美术也是封建帝国的艺术。它炫耀帝 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 在尘世的代理人
建筑样式--
1、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主要沿用 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和圆穹(qiong)顶;中 后期,四边侧翼相等的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 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穹顶被沿用下来, 它控制整个建筑,并以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与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修道院和哥特式建筑成为宗教与文化的象征,它们不仅展示了欧洲人民的虔诚信仰,也代表了当时欧洲社会的艺术与建筑成就。
本文将探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以及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的关系。
**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在欧洲中世纪,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成为主流宗教,并且由于罗马天主教教会的主导地位,整个欧洲社会都被宗教所渗透。
宗教信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行为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与文化开始融合。
修道院成为了宗教信仰的中心,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学习和宣扬宗教教义的场所,还起到了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修道院内的修士们致力于学习、研究和手抄圣经等经文的复制,同时他们也是当时社会中最重要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修道院内的图书馆成为了欧洲文化传统的宝库,修士们的学问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修道院的建筑风格**修道院的建筑风格对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修道院建筑通常采用了罗曼式和哥特式两种风格,而其中哥特式建筑又是最为典型和重要的。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飞扶壁和尖拱窗等特征而闻名。
这些特点使得哥特式建筑给人以庄严、崇高的感觉,完美地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神圣的渴望。
修道院的哥特式建筑还融入了许多雕塑和绘画艺术,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生动丰富。
尖拱窗和花窗玻璃为室内带来丰富的光线,营造了一种神圣和超自然的氛围。
同时,修道院的建筑布局也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修士们日常宗教活动的需要,如教堂、宿舍、图书馆等。
**修道院与欧洲宗教与文化发展的意义**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的出现对欧洲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修道院成为了宗教传承和学识传播的中心,为欧洲的学者、哲学家和思想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修道院的修士们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推广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建筑艺术探索中世纪欧洲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世纪建筑艺术探索中世纪欧洲建筑的艺术特点中世纪欧洲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壮观的艺术形式,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宗教和文化背景,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索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设计和装饰元素等方面。
一、建筑风格1. 罗曼式风格罗曼式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的重要代表,其特点是坚固、庄重和宏伟。
这种风格常用于修道院、教堂和城堡等建筑中。
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包括厚实的墙壁、圆形拱门、圆顶和尖顶。
建筑表面通常以石材作为主要材料,给人以坚固和庄严的感觉。
2.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晚期的主流建筑风格,其独特之处在于尖顶、尖拱门和尖窗的设计。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垂直向上、线条多变和细致精美的装饰。
它代表着中世纪欧洲文明的高峰,常见于教堂和大教堂中。
二、结构设计1. 拱形结构中世纪欧洲建筑中普遍采用拱形结构,包括半圆拱和尖拱。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提供更大的空间和高度。
通过使用拱形结构,中世纪建筑师们成功地创造了壮观而稳固的建筑。
2. 石雕装饰中世纪建筑注重细节的处理,常常使用石雕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
这些石雕包括雕像、浮雕、花纹和凯尔特式的图案。
通过这些精细的装饰,建筑物展示出了饱满的艺术气息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三、装饰元素1. 窗户玫瑰花窗窗户是中世纪建筑中重要的设计元素,尤其是教堂。
中世纪欧洲教堂的窗户常常采用玫瑰花窗的形式,通过彩色玻璃和精细的雕刻图案,突出了艺术和宗教的意义。
2. 壁画和拱顶绘画中世纪欧洲建筑中的壁画和拱顶绘画是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
壁画通常用于教堂内部,描绘宗教故事和圣人传说。
拱顶绘画则通过在拱顶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和图像,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氛围。
四、小结中世纪欧洲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成为历史上的瑰宝。
无论是罗曼式风格的坚固和庄重,还是哥特式风格的垂直和高耸,这些建筑都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拱形结构、石雕装饰、窗户玫瑰花窗和壁画等装饰元素,中世纪建筑呈现出宏伟、庄重和精湛的艺术魅力。
中世纪教堂

拜占庭( 拜占庭(Byzantine)建筑 )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其东部以君 年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 公元 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仍以罗马城为中心, 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仍以罗马城为中心,称天主 拜占庭教堂外观呈现敦厚、内部则十分奢华。 教。拜占庭教堂外观呈现敦厚、内部则十分奢华。拜占庭建筑主要有四个特 点: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 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 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 制。 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 在色彩的使用上 显得灿烂夺目。 显得灿烂夺目。
哥特式( 哥特式(Gothic)建筑 )
院 品 。 是 著 名 的 巴 黎 成 圣 母 作 熟 在 现 一 个 出 先 第 首 , 其 格 风 就 国 特 法 哥
哥特式( 哥特式(Gothic)建筑 )
玫 瑰 窗 彩 色 玻 璃 镶 嵌 画 及 象 征 天 堂 的
哥特式( 哥特式(Gothic)建筑 )
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

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后,各自的教堂建筑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继承古罗马的建筑风以外, 两个新帝国的教堂建筑都体现了很好的创新精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有哪些吧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介绍一、拜占庭(Byzantine)建筑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拜占庭教堂外观呈现敦厚、内部则十分奢华,主要有四个特点:1.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 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4.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建筑特点: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建筑物:圣彼得堡的康斯坦丁堡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二、罗马风格(Romanesque)建筑古罗马的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

谢谢观赏~
姓名:李仪佳
班级:环艺0905 学号:0912011414
君士坦丁大帝的「巴 西利卡式」宫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十字架型巴西利卡建筑
十字型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的布 局﹕较短的圣坛方向大多是朝东。 圣彼得大教堂却刚刚相反。
2.拜占庭建筑艺术
拜占庭艺术的整体特征:拜占廷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 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它的教堂建筑格局大致有三种:1.巴西利卡式,平 面似长方形;2.集中式,即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 3.十字形,即平面为前后、左右等长的希腊十字,中央有穹窿顶。 拜占庭建筑发展:帆拱的结构方式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 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支柱 上,消解了中心大穹窿顶的水平侧推力,使整体建筑完全不需 要连续的承重墙,穹顶之下的空间更加开敞。比起古罗马必须 用圆形平面、封闭空间的穹顶技术来说有了非常重大的进步。 帆拱、鼓座、穹顶这一套拜占庭的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以后 在欧洲得到广泛流行。
帆拱上绘制的炽天使像
拜占庭时期建筑的特点,除了对穹窿的偏爱之外,就是马 赛克(Mosaic)技术的大量使用。这种用涂有色彩的小陶瓷片 来拼组图案的方法在罗马帝国初期就已经很盛行了。著名的庞 贝城就出土了不少。但是把大面积的、色彩饱满的、精细的马 赛克镶嵌画用在教堂内部的装饰上是拜占庭时期的特色。
萨大教堂意大利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的宗教 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斜塔不过是教堂附属的一个钟楼而已
4.哥特式建筑艺术
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时代背景和建筑特点:哥特式建筑发源于 公元12世纪初法国北部,属于中世纪风格。哥特式艺术不但体现在 教堂建筑艺术方面,同时也包括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方面。哥 特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顶峰,是当时人民智慧的结晶, 无论是工程技术或艺术手法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形成了欧洲教 堂建筑的黄金时代。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尖形拱顶、肋拱、有梭筋的弯窿顶、 高耸的尖塔、彩色玻璃窗、外部有飞檐。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 大利的米兰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尤其是科隆大教堂, 被誉为哥特式的完美典范。教堂内,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到一根柱 子。这也是哥特式建筑的特征之一。 哥特式建筑的美在于它更多地享受了阳光和宽敞的空间,人 们在教堂内可以寻找灵魂的安慰,追求宁静的境界。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是世界上最富有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建筑风格之一。
它是中世纪欧洲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演变的产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美学追求。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建筑构造方式。
一、罗马风格的影响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罗马建筑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传统为中世纪建筑奠定了基础。
在罗马风格的影响下,欧洲的大教堂、城堡、修道院和城市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哥特式建筑的兴起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
它以尖拱形、高耸的尖塔和玫瑰窗为特征,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
在哥特式建筑的影响下,法国的圣母院、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等许多重要的宗教建筑得以修建,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罗曼式建筑的流行罗曼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另一重要流派。
它起源于法国,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形式简洁、厚重。
罗曼式建筑注重对称和均衡,给人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
法国的圣方济各教堂和西班牙的圣伦纳德修道院都是著名的罗曼式建筑代表作。
四、文艺复兴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人文主义思潮兴起、艺术创新的时代。
建筑师们开始对古典建筑进行研究,试图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传统。
这一时期的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都是文艺复兴建筑的杰作。
五、现代中世纪风格的复兴虽然中世纪建筑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中世纪建筑风格的热爱从未减弱。
现代中世纪风格的复兴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建筑中愈发流行。
从宫殿、城堡到民居,从教堂到商业建筑,现代建筑师们纷纷汲取中世纪建筑的灵感,打造出独特、复古的作品。
结语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代表了欧洲文明的辉煌,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追求。
从古罗马的影响到哥特式和罗曼式的兴起,再到文艺复兴的审美革新,这些建筑风格构成了欧洲丰富多样的建筑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索非亚大教堂全景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景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景 圣索非亚教堂 的现貌 圣索非亚教堂 的历史
圣索菲亚教堂
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 形体,端正的面孔,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 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的皇帝和皇后被表现为 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
哈尔滨的圣索 非亚大教堂
华西里·伯拉 仁内教堂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罗马风建筑于11-12世纪在西 欧发展至巅峰。它外观封闭、 类似城堡,门窗均为半圆形拱 券,艺术造型常常通过连列券 廊表现,光影生动。 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 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 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 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比萨大教堂全景
比萨大教堂全景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内景
比萨大教堂洗礼堂
圆形洗礼堂的直径为39米,总高为54米,圆顶上立有 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古城内的奇迹广场 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 在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 主持修建。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 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当第三层完 工时,发现基础沉陷不均匀,塔身从 三层开始倾斜,但最后还是在倾斜状 态下于14世纪全部营建完工。这座偏 离垂直线有5.2米的斜塔,成了建筑学 上一段奇闻。 伽利略曾拿这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 试验场地:他拿一大一小两个铅球从 塔顶同时落到地面,打破了传统观念, 动摇了统治一千九百年之久的亚里士 多德的权威
小结
早期基督教美术:《善良的牧人》、圣彼得教堂 拜占庭美术: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维他尔教堂 蛮族艺术和加洛林的文艺复兴: 加洛林王朝:亚琛教堂 奥托王朝:《杰罗的十字架》 罗马式美术:(法)圣塞尔南大教堂 (英)杜勒姆大教堂 (意)比萨教堂 哥特式美术:(法)圣德尼教堂 (法)巴黎圣母院 (德)瑙姆堡教堂、科隆主教堂 (意)米兰大教堂
2、到公元8世纪,当年的蛮族已成为横行欧
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里曼经历 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 终于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罗马接受册封, 成为西罗马灭亡后300余年西欧第一个皇帝。 在文化上恢复了罗马的传统,史称“加洛
林文艺复兴”。
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还模仿当时的拜占庭风 格,建筑和修缮了很多精美的宫殿与教堂, 因此,加洛林王朝的教堂大多是以拜占廷建 筑为样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 建筑样式︰亚琛大教堂 3、继承加洛林风格的奥托王朝:圆雕《杰 罗十字架》、《圣米加勒修道院教堂》。
欧洲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 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中世纪——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 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①东方文化特征。 ②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③蛮族艺术。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2世纪—5世纪 第二节 拜占庭美术5世纪—15世纪 第三节 蛮族艺术和加洛林的文艺复兴 5世纪—11世纪 第四节 罗马式美术10世纪—12世纪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12世纪—15世纪
地面的镶嵌画
后期拜占庭镶嵌画和壁画强调严格的秩序,以及画像几何关系 的 完美与和谐。在绘画形式上,线条描绘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空间观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单纯
第三节 蛮族艺术和 加洛林的文艺复兴(5-11世纪)
1、公元5世纪,来自东方、北方的日耳曼人、汪 达尔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规模迁徙到罗马帝国 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蛮 族艺术的遗物中,主要是手工艺美术品,大多是 以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玉石、髹绘漆画等 手段制作的日常用品。
德 国 科 隆 主 教 堂
亚琛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建筑样式-1、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主要沿用
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和圆穹(qiong)顶;中 后期,四边侧翼相等的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 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穹顶被沿用下来, 它控制整个建筑,并以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 造出丰富的内部空间组合,如圣索菲亚教堂,高 60米、直径33米的大穹顶高耸于中央 2、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 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 象。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小块彩 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 装饰的主要形式。以圣维他尔教堂的镶嵌画最 为知名。
的牧人》。
《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中最常见的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 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身着金衣、头顶金色光圈、手执金十字 架,正在植物繁茂的郊野放牧羊群。他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 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此时艺术是为宗教服务,艺术用其图解性展现特有的实用功能,这样的传承与 后来中世纪艺术的发展相契合,可以说,正是因为艺术具有这种功能才能在中 世纪得以留存和发展,而这种功能正是艺术源起所在,艺术是对时代的反映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 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 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 部设有巨大的玫瑰窗。在 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 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 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 拱券连成一气. 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 像,一层接著一层,石像 越往里层越小。大门上雕 刻也是精巧无比,多为描 述圣经中的人物,大门正 中间则是一幕「最后的审 判」。左右两边各另设一 个大门,每一个雕塑作品 层次分明工艺精细。 法国巴黎圣母院
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巴塞罗那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 西两部分,基督教也随之分裂。 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即拜占 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 仍以罗马城为中心,称天主教。 拜占庭教堂外观呈现敦厚、内 部则十分奢华。
圣索非亚大教堂
典型的拜占 庭式柱头
法国巴黎圣母院玫瑰窗
最后的审判
法国巴黎圣母院 大门局部和雕塑 巴黎圣母院立面雕塑:圣徒丹尼斯 巴黎圣母院三门之中最为宏伟的《圣母门》
法国亚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科隆主教堂 德国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鸟瞰一面 教堂最高的尖塔群
圣人雕像
回顾:
“巴西里卡”的建筑样式,特点:平面呈长方形,中廊 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代表作品:圣彼得教堂 拜占庭的建筑样式,特点:四边侧翼相等的平面成为教堂布 局的主要模式,采用圆穹顶控制整个建筑。代表作品:圣索 非亚大教堂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建筑样式,特点:以拜占廷建筑为样 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代表作品:亚琛大教堂 罗马式的建筑样式,特点: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 合的体系,并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 用雕塑装饰。代表作品:比萨大教堂 哥特式的建筑样式,特点:结构体系有石头的古架劵和飞扶 壁组成,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圆花窗,教堂内部 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窗面。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法国亚 眠主教堂,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意大 利米兰大教堂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 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 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基督 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 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 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 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 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 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
英国兰姆大 教堂
比萨建筑群
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 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哥特 式建筑是11时间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13~15时间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法国的兰 斯主教 堂
意大利米兰 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 堂
沙特尔大教堂
圣彼得教堂 法国亚眠主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比萨斜塔
第五节 哥特式美术(12-15世纪)
1、哥特式这一术语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
家首先提出,他们用典型的“蛮族”--哥特人的名 称来称呼中世纪的尖拱建筑,揶揄它野蛮怪诞,缺乏 艺术趣味 2、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 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以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有石头的古架劵和飞扶壁 组成,大大提高了教堂的高度并开拓了内部空间。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圆 花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窗面。 哥特式大教堂,以轻盈灵巧﹑高耸挺拔的造型,与厚 重敦实的罗马式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2世纪-5世纪)
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个教派的统称。公元1 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的犹太民族。 早期的基督教是当时还处在奴隶制阶级的罗马帝国 阶级斗争的产物。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 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 场所被称为“民古教堂”。 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 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 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 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主要 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 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
拜占庭建筑主要特点
1: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体量既高 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 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 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 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 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 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 集中式建筑形制。 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 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 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亚琛大教堂
第四节 罗马式美术(10-12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