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天气与气候复习第二课时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了解即可)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

在图上看到地面一处是绿色,表示当地天气晴朗(卫星云图如右图)3、(右图)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5、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气温的变化(课本p51图)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

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本P56活动题第四节世界的气候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扬州就是这种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上P19的第1题、第2题的①(画图尤其要掌握)、③、④ P21的第4题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一、单元教学目标解读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六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学习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理解)●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初步学会)●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

(理解、学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学会)●读图叙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理解、学会)●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了解)●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掌握、学会)●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掌握、初步学会)学习重点:1、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

3、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学习难点及突破建议:1、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方法建议:教师先板图指导,再训练。

要点是任一根风杆都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风尾画在哪段,即指示哪个方向。

如一根风杆指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如果风尾画在东端,那风向就是东风。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

(建议: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从图上去总结规律,解释好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而不是14时。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
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

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候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和天气预报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和天气预报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感受地理的实用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天气与天气预报,七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所有学生都看过天气预报,能够说出一些描述天气的词语和识别部分天气符号,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系统学习,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利用留白式的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复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6)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了解气候类型及分布。

通过综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复习重点:(1)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日报图,识别不同天气符号。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3)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5)影响气候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因素。

复习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能力。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气温分布规律。

(3)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4)世界气候类型和分布。

(5)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过程:这个单元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及其规律,气温曲线图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创新能力题以搜集某地气候资料绘气温曲线图或气温曲线图变式进行考查。

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根据某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或绘出降水量柱状图,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世界任意一点的气候类型名称及影响的主导因素,一般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名称及特点和影响因素,此类题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给出某地气候特点,说出影响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为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1.气温与生活(1)天气的观测①工具:温度计②表示方法:℃,读作“摄氏度”③次数: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2)气温的计算①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多变的天气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多变的天气
(5)天气与我们的心情和健康的 关系:开心、烦躁等;沙尘、雾霾天气,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等。
(6)天气与旅游的关系:高兴、危险等。
(7)天气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晴天,开运动会多好!雨天,运动, 好难!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我们可以从那些渠道去了解天气情况呢?
(广播、电视、报纸、12121电话、看云识天气等。)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初中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章的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名称
养成了解天气的好习惯,让我们受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例举家乡的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与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不联系实际去学习,掌握知识不牢。
2、某市专业气象台2004年10月23日08时00分发布的天气预报: 【市区天气】
今天多云,明天多云转阴,后天多云转阴有雷阵雨 温度:26—15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0月23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26 ℃ ),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日出前后)。
小结
天气们要及时了
(1)天气与交通的关系:雨雪天,路难行。 危险!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等。
(2)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天冷了,穿羽绒服防寒;暖气御寒等。
(3)天气与军事有关:火烧赤壁;东方战争等。
(4)天气与农业关系:适当的降雨和充足的光照,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洪水淹没农田;寒潮和霜冻,冻死或冻伤农作物;干旱:农作物干旱死等。
2、对知识归纳不够。
难点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去引领学生了解天气情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学会判读等温线图。

②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能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③了解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掌握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比等高线地形图,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习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大屏幕,在本月里,世界发生的一些大事总能吸引我们的视线:G20峰会在法国南部小城戛纳闭幕;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庆典;泰国曼谷继续被洪水围困。

当我们关注这些事件本身的同时,如果带上地理的思维,你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呢?比如,从他们所穿着的不同服饰上你能获得什么地理信息?冷热的实质是各地气温的高低。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气温会不同呢?会有怎样的不同?我们今天学习气温的分布,将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板书)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气温的高低变化呢?我们以前学习过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高低的变化,请大家告诉我,是什么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展示图1)。

地面的高低变化我们能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那么世界各地气温的高低能不能用类似的地图来表示呢?回答是肯定的。

当我们在这幅地图上,将数值变小,单位变成℃,这就成了一幅等温线图(展示图2)。

我们把地球上年平均气温相同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一幅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52页。

要学会使用这幅图,我们必须学会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为此,让我们一起重温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二)对比学习等温线(概念与判读方法一一对照学习)1、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变化,等高线是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天⽓与⽓候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教版第3章天⽓与⽓候章末复习⼀、教学⽬标1.区分“天⽓”和“⽓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

2.识别常⽤的天⽓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图。

3、学会使⽤⽓温资料,并能读出⽓温的变化规律。

4、学会阅读、绘制⽓温变化曲线图。

5、掌握阅读“降⽔量分布图”的正确⽅法,总结出降⽔地区分布规律。

6、能绘制出降⽔量柱状图,并依据这些⽓候资料说出⽓候特点。

7、能运⽤世界⽓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候类型的分布。

8、根据⽓温和降⽔资料,分析⽓候特征。

⼆、教学重难点1.识别常⽤的天⽓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图。

2、学会使⽤⽓温资料,并能读出⽓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降⽔量分布图”的正确⽅法,总结出降⽔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世界⽓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温和降⽔资料,分析⽓候特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同学们,第三章学完了。

我们将⼤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个重点内容进⾏有针对性地复习,⼤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家请看⼤屏幕:1.识别常⽤的天⽓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图。

2、学会使⽤⽓温资料,并能读出⽓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降⽔量分布图”的正确⽅法,总结出降⽔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世界⽓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温和降⽔资料,分析⽓候特征。

【考点⼀】天⽓与⽓候的特点及区别师:天⽓就是指⼀个地⽅短时间的⼤⽓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通常⽤阴晴、风⾬、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

(图⽚展⽰)从⾝边的事情谈起,让学⽣感受地理就在⾝边,学⽣交流发⾔。

师:天⽓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同⼀时刻不同地⽅的天⽓差别很⼤;同⼀地点不同时刻天⽓不同。

⽓候与天⽓恰恰是相反的,⽓候是⼀个地⽅多年的天⽓平均状况,⼀般变化不⼤。

⽣:学⽣描述我们当地的⽓候:我国的温带季风⽓候,夏季⾼温多⾬、冬季寒冷⼲燥,多年都是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1月气温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气温最高,8月最低。
②日平均气温: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会读识各种常见的气候资料.初步学会分 析一地气候的成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第三章世界的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天气
气候
区别
4、降水的主要形式有:_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_。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多,背风坡降水_少_。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见P65):
①_赤道_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_岸或内陆降水少。
原因: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降水少,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③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大陆乞拉朋齐_,世界的干极是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智利)
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
朝鲜半岛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
北部
冬冷夏热,降
水少,温差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南北纬50°—70°
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的北部
冬长严寒,
夏短温暖
6、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
-15
-6
6
14
19
24
21
16
5
-7
-16
降水
10
5
22
47
71
81
136
169
112
57
24
12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因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
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
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终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
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③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有:_温带大陆性气候_。
④亚洲没有_温带海洋性_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
⑤欧洲的_温带海洋性_气候是世界最典型的。地中海_气候主要是分布在地中海周边。_非_洲的热带面积最大。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指导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安排一节读图课和一节讨论课.第一节课通过引导阅读填写课本图3.22和3.23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第二节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
(_西北风六级_)(_北风六级_) (_东北风八级_)
二、气温和降水
1、描述一个地 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
天气与气候
章节(课题)名称
第三章复习
学时
1
总课时
32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理解气候的准确概念及其与天气的区别;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
方法
学会读识各种常见的气候资料.培养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初步学会分析一地气候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起学生灾害防护意识和环保 意识.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归类;世界各类气候的主要特征; 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会读识各种常见的气候资料.初步学会分析一地气候的成因.
教学难点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
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脉、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
山脉
气候垂直变化
明显,
①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有:_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_ 。
②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有:_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_。
②海陆分布: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降水: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近海背风地区降水少,远离海的地区降水少;
③地形地势:气温: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降水:迎风坡 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④人类活动:人工 造林、修建水库,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乱砍滥伐,使当地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使全球升温,旱涝灾害频繁;
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例: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的影响因素是_纬度因素_。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比东侧多的影响因素是_地形因素_。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影响因素是_第十因素_。同一纬度的北京降水比兰州多的影响因素是_海陆因素_。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61):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1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③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例:A地海拔720米,气温是28.8℃,B地的海拔是1520米,问:B地的气温是_24℃_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30°
大陆内部、西岸
非洲撒哈拉沙漠、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中西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0°
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海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做练习。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做练习,课后辅导。
板书设计
第三章复习
世界的气候
教学反思
1、短时间2、多变性
1、较长时间2、相对稳定性
联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课本46面图3.6)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
4、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 一级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