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有余数的除法。

(2)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练习。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实物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

(2)准备笔和纸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点,如整数的除法。

(2)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展示实例。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

(2)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势或实物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

3. 练习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意义。

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课件2_2_3 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课件2_2_3 有余数的除法

42
×6 验算: 2 5 2
+4
4
256
想一想:有余数的除法该怎么验算?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探究新知
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
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56÷6= 42(页)……4(张)
42 6 256
24 16 12 4
42
×6 验算: 2 5 2
+4 256
(2)验算365÷3=121……2,可以把( 121 )和( 3 )相乘,再 加上( 2 ),看是否等于( 365 )。
(3)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 11 ),余数是 ( 1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
1、先看商的位数;
6
2、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
在哪一位;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7 359 35
51 ×7
9
357
7
+2
2
359
课堂练习
判断对错。
69
5 380
30
余数不能 大于除数。
80 45
35 (× )
改正: 5
76
380 35
30 30
0
课堂练习 三年级176名学生排队做早操,如果站成7排,每 排可以站多少名学生?还剩多少名学生?
176÷7= 25(名)……1(名)
答:每排可以站25名学生,还剩1名学生。
课堂练习 王师傅将纯净水每8瓶装一箱,现有514瓶纯净水, 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瓶?
514÷8=64(箱)……2(瓶) 答:可以装64箱,还剩2瓶。
课堂练习 填一填。
(1)一个数除以4得112,这个数是( 448 );一个数除以4得112, 余3,这个数是( 451 )。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专题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专题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3)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过程。

(2)运用折纸、小棒等教具,直观地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错误,勇于改正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及运算方法。

2.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3.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及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3)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2. 教学难点:(1)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2)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有余数的除法过程。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折纸、小棒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卡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课件、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 探究新知:(1)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关系。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讲解。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及运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运算能力。
4.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掌握商和余数的求解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物品分配、时间计算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商和余数的求解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分水果、分铅笔等,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5.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此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当被除数不能整除于除数时,所得的商不为整数,而有一个余数。

例如,当被除数是10,除数是3时,10除以3的结果是3余1。

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1. 除法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理解除法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

2. 除法的步骤: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通常,学生会使用长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 估算商的大小:除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商的大小。

如果除数比被除数大很多,那么商的值就会很小;如果除数比被除数小很多,那么商的值就会很大。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这一规律估算出商的大小。

4. 余数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除法运算是否有余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各种问题。

这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修改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教学内容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四、具体编排1.主题图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

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有余数的除法》(P18-22)图文讲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有余数的除法》(P18-22)图文讲解

⼈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有余数的除法》(P18-22)图⽂讲解微课讲解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1、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位数去除被除数的最⾼位,如果最⾼位上的数⽐除数⼩,就⽤除数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2、除到哪⼀位就把商写在哪⼀位;3、每次除得的余数要⽐除数⼩。

⼆、除法的验算(有余数)⽅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参考答案第18页做⼀做答案(验算略)81......3 141......2 51 (2)练习四答案1、13 31 22 11 17 25 14 142、第⼀个算式正确。

3、问题1:⼩芳能摆成多少组?96÷6=16(组)问题2:⼩东能摆成多少组?96÷8=12(组)4、90÷2=45(组) 45÷3=15(张)5、(验算略)139 185 83 446、7、第三个算式正确。

8、272÷4=68(元)9、除以2没有余数的:48 126 114 354除以5余数为1的:126 261除以7余数为2的:261 11410、11、(1)291÷3=97(2)278÷5=55 (3)(3)576÷3=9612、46 162 217 213……1 62……2 8213、336÷8=42(分)14、100÷8=12(盒)……4(元)15、(1)138÷6=23(个)(2)答案不唯⼀,如;买1个压⼒锅的钱可以买⼏个杯⼦?还剩多少钱?138÷4=34(个)……2(元)16、8 7 7 517、175÷5=35(千克)18、(1)分析:可以⽤114分别处于玩具的价钱9元和6元;⽤125分别除以⽂具的价钱8元和5元,看哪个商是整数,就知道买了哪种玩具和⽂具及各买多少了。

解答:114÷9=12(个)……6(元)114÷6=19(个)125÷8=15(个)……5(元)125÷5=25(⽀)李⽼师买了⽪球和笔,⽪球买了19个,笔买了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L/O/G/O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 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通过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逐 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体会 余数的意义,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金 孔 一雀 起跟 啊着 走金 向马 那鹿 绿 色 L/O的/G/O 雾 哎
L/O/G/O
L/O/G/O
L/O/G/O
到在的
金她双
色的眸美
的衣中丽
水裙流的
面上露姑
上,出娘
。把期轻
她待倚
曼的在
妙目凤
的光尾
身。竹
L/O/G影一/O月 光
旁 ,
直斜清
拖洒澈
到在的
金她双
色的眸美
的衣中丽
水裙流的
面上露姑
上,出娘
。把期轻
她待倚
曼的在
妙目凤
的光尾
身。竹
L/O/G影一/O月 光
旁 ,
直斜清
拖洒澈
月 光 轻啊 柔下 啊面 美的 丽凤 像尾 绿竹 L/O/G色/O哟 的 雾
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哎你的窗户
L/O/G/O
L/O/G/O
对多光竹 你少彩楼 倾深夺里 诉情目的 着的像好 心葫夜姑 中芦明娘 的笙珠 爱听 慕啊
3 13
6 47
(三)实践运用,提高认知
有21个面包,这是几种不同装法, 你喜欢那一种包装方法呢?
(三)实践运用,提高认知
分给3个人,每人2个,余下1个
有18个扣子,一件衣服需要4个 ,钉4件衣服,余下2个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想一想:今天是星期六,再过二十天是星期几 呢?再过23天呢?
教学目标
A
B
C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 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正确口算和 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探究的 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并
25 ÷ 5 = 5(组)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判断下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计算是否正确
① 63÷7=8 …… 7 ( ×) ② 19÷3=5 …… 4 (× ) ③ 33÷7=5 …… 2 ( × ) ④ 48÷5=9 …… 3 (√ )
(三)实践运用,提高认知
动手练一练
13÷3= ……
47÷6= ……
2.班主任张老师带领30名学生去公园,需要坐观 光车,每辆观光车最多可以做6人,至少需要几辆观光 车呢?
3.把你的学习心得和发现写成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3÷5=4(组)……3(盆)
4
5 23 20 3
余数 <除数
谢谢指导!
L/O/G/O
L/O/G/O
L/O/G/O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 《月光下的凤尾竹》,当乐曲清幽飘起的 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澜沧江边翠绿欲滴 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 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 L/O到/G来/O。
16 ÷ 5 = 3(组)…… 1(盆) 17 ÷ 5 = 3(组)…… 2(盆) 18 ÷ 5 = 3(组)…… 3(盆) 19 ÷ 5 = 3(组)…… 4(盆)
仔细观察除数 和余数的大小, 你发现了什么?
20 ÷ 5 = 4(组)
21 ÷ 5 = 4(组)…… 1 (盆)
余数 < 除数
22 ÷ 5 = 4(组)…… 2 (盆) 23 ÷ 5 = 4(组)…… 3 (盆) 24 ÷ 5 = 4(组)…… 4 (盆)
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哎你的窗户
L/O/G/O
L/O/G/O
对多光竹 你少彩楼 倾深夺里 诉情目的 着的像好 心葫夜姑 中芦明娘 的笙珠 爱听 慕啊
金 孔 一雀 起跟 啊着 走金 向马 那鹿 绿 色 L/O的/G/O 雾 哎
L/O/G/O
L/O/G/O
L/O/G/O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 《月光下的凤尾竹》,当乐曲清幽飘起的 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澜沧江边翠绿欲滴 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 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 L/O到/G来/O。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先搬15盆,每组
摆5盆,可以摆
几组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5÷5 = 3(组)
除法竖式
3
除数
5 15
15
商 被除数 5和3的积
0
注意: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把这23盆花每 组摆5盆,可以
摆几组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23÷5=4(组)……3(盆) 有余数的除法
金 孔 一雀 起跟 啊着 走金 向马 那鹿 绿 色 L/O的/G/O 雾 哎
L/O/G/O
L/O/G/O
L/O/G/O
到在的
金她双
色的眸美
的衣中丽
水裙流的
面上露姑
上,出娘
。把期轻
她待倚
曼的在
妙目凤
的光尾
身。竹
L/O/G影一/O月 光
旁 ,
直斜清
拖洒澈
月 光 轻啊 柔下 啊面 美的 丽凤 像尾 绿竹 L/O/G色/O哟 的 雾
4
除数
5 23
20
3
商 被除数 商和除数的乘积 余数
读作:23除以5等于4组 余下3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 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多余 的数产生,这个数被称为余数。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如果是16盆,17 ……盆 24盆,25
盆,可以摆几组 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到在的
金她双
色的眸美
的衣中丽
水裙流的
面上露姑
上,出娘
。把期轻
她待倚
曼的在
妙目凤
的光尾
身。竹
L/O/G影一/O月 光
旁 ,
直斜清
拖洒澈
月 光 轻啊 柔下 啊面 美的 丽凤 像尾 绿竹 L/O/G色/O哟 的 雾
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 为什么不打开哎你的窗户
L/O/G/O
L/O/G/O
对多光竹 你少彩楼 倾深夺里 诉情目的 着的像好 心葫夜姑 中芦明娘 的笙珠 爱听 慕啊
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动手实践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
自主探究
2
学习新知
3
实践运用
提高认知
有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方框里最大能填几?
9 ×6<57 6 ×7<43 7 ×5<38 7 ×4<31 3 ×8<26 6 ×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