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合集下载

《超临界色谱》课件

《超临界色谱》课件

校准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保养记录
建立保养记录,记录仪器设备的维护 和保养情况,方便追踪和管理。
03
超临界色谱的实验技术
实验前的准备
确定实验目标
准备色谱柱
明确实验目的,如分离纯化、检测分析等 ,以便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和材料。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确保其 稳定性和重现性。
准备样品
准备超临界流体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溶解、过滤、稀释 等,以满足实验要求。
选择合适的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甲 醇等,并进行纯化和调节。
实验操作步骤
01
安装色谱柱
将色谱柱正确安装在色谱仪中,确 保密封性和稳定性。
进样分析
将样品注入色谱仪,开始进行分离 分析。
03
02
调节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目标和样品性质,调节温 度、压力、流速等实验参数。
04
超临界色谱的分离机制
分离机制的原理
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 有利于溶质的快速传递和扩散。
超临界流体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增 强,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
通过调节压力、温度等参数,实现对不同溶质的 分离。
分离机制的应用
01
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产 物、药物成分和有害物质。
收集数据
记录色谱图、峰形等信息,以便后 续分析。
04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提取 有用的信息。
结果解释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解释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评估分离效果和纯度。
结果验证
通过重复实验或对比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 性和准确性。

色谱分析法第十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色谱分析法第十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级),柱过程阻力小,可采用细长色谱柱以增加柱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超临界流体的扩散系数在气体和液体之间,具有较快的传质速
2
度,使分析速度加快(低于GC),峰形变窄,增加检测灵敏度。 ④通过变更流动相压力等参数可改变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即可改变 它的溶解能力、粘度和扩散系数,因此可以程度不同地改善色谱分 离效能。在SFC系统中,设定变更流动相压力程序是SFC分离分析工 作特点之一。 ⑤可作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的物质较多,易得,便宜,优于HPLC流 动相的选择。 ⑥SFC系统中既可使用GC的检测器也可以使用HPLC的检测器。 10.1.3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发展 10.1.4SFC系统流程图 SFC系统流程图见图10.1,流动相有两种情况输送:(1)常压
聚乙二醇齐聚物等,由于SFC的流动相能较好地溶解它们,因此可
以用SFC进行分析。实例如图10.23。
24
图10.23 CSFC 分析Triton-100
图10.24 CSFC对农药的分离
25
10.7.4甾族化合物
甾族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羟基的极性异构体混合物,性质很相 近,极难分离,利用CSFC,采用选择性强的固定液可直接进行分
选用CO2比用NH3好,但常采用的是CO2和正戊烷作流动相,操作起
来更加方便。表10.1列出了一些化合物的临界物理性质。
4
10.2.2固定相 10.2.3柱压力
图10.2 恒温改变柱压力时正构烷烃的分离
5
图10.3 SFC法程序升压分离聚苯乙烯(M=2 100)
图10.4 裂解石脑油族分离SFC图
时为气体的流动相,可将高压气瓶中流动相减压至所需压力或用泵
增加压力输送到色谱柱;(2)在室温常压下时为液体的流动相, 采用无脉动注射泵来输送。

现代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

现代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 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带阴离子基团的, 如DEAE—(二 乙基胺乙基)和 QAE—(四级胺 乙基)等为阴离 子交换剂。
是指用交联剂使2个或者 更多的分子分别偶联从而
使这些分子结合在一起
离子交换层析只适用于能在水中解离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4.3分配层析 ( distributi on chromatogra phy)
01
分配层析:是指在一个有两相存 在的系统中,利用不同物质的分 配系数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02
在层析分离过程中,这两种互不 混溶的溶剂之一为流动相;
03
另一种是吸收在载体中的溶剂, 这种溶剂是键合在载体中,再层 析过程不流动,为固定相。
添加标题
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 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 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的 速度快。
反之,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 强的组份,向前移动速度越 慢。
分布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 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份,从 而达到将各组份分离的目的。
4.1.3原理、构成层析法的条件
色层法应具备的因素或条件是:
1. 具有两相 2.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差
异 3. 多次冲洗或展开
4.1.4分类 按两相所处状态分类
二.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即实验技术)分: 柱层析、纸上层析、薄层层析 二.按分离机制分(即物理化学性质): 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 过
滤、其它层析(如亲和层析)等。 二.按展开方式分: 洗脱法、迎头法、置换法
4.2◆吸附色层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对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及核苷酸的分离分析有极好的分辨力。

超临界流体色谱-Agilent

超临界流体色谱-Agilent

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基础导论Terry A. Berger本文中的信息、说明和指标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 安捷伦科技公司,20152015 年 7 月 1 日,中国印刷5991-5509CHCN目录目录 III前言 VI作者简介 XI引言 XIII符号 XIV缩写 XIV1 超临界流体色谱简介 11.1 什么是 SFC 11.2 为什么采用 SFC 21.3 SFC 能够分离哪些化合物 121.4 这一名称的含义 162 流动相 192.1 为什么使用 CO2 192.2 使用 100% CO2 212.3 改性剂或共溶剂 232.4 添加剂 312.5 添加水以扩展溶质极性 343 固定相 353.1 材料 353.2 非手性键合相 353.3 固定相比较 403.4 填料粒径与色谱柱尺寸之间的关系 413.5 推荐的色谱柱尺寸 453.6 用于手性分离的色谱柱 48III4 流动相变量对保留值和选择性的影响 494.1 改性剂浓度 494.2 温度 504.3 压力 534.4 流速 554.5 可控变量对保留时间和选择性的影响概述 575 方法开发 585.1 溶质与固定相极性的匹配 585.2 极性窗口 605.3 入门指南 605.4 极性溶质 615.5 低极性溶质 645.6 多变量方法 656 非手性分离 666.1 案例研究 1 —典型的低极性样品 666.2 案例研究 2 —中等极性样品 716.3 案例研究 3 —磺胺类药物 836.4 其他结果 897 手性分离 907.1 背景 907.2 对映体过量率测定 917.3 用于手性分离的正相技术 917.4 可控变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937.5 开发手性方法 98 IV8 SFC 定量分析 103 8.1 验证阶段 103 8.2 开发方法用于定量分析饮料和食品中的山梨酸盐、苯甲酸盐和咖啡因 105 8.3 校正 108 8.4 苯甲酸盐、山梨酸盐和咖啡因的定量分析结果总结 1168.5 手性分离 1169 仪器注意事项 121 9.1 泵 121 9.2 UV 检测器优化 124 9.3 双梯度 137 9.4 自动进样器注意事项 138 9.5 其他 146 9.6 SFC 的超高性能 148 9.7 在 SFC 与 HPLC 之间切换的混合型系统 150 9.8 质谱接口 154 9.9 其他检测器 156参考文献159V前言作者 Terry Berger 在我们如今称之为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 的领域中拥有独特的丰富经历,是撰写本基础导论的不二人选。

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总结

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总结


SFC可调参数

固定相 流动相以及组成 夹带剂Co-solvents 添加剂Additives 温度Temperature 压力Pressure



SFC适用范围
SFC适用范围很广 理论上,能够用HPLC分离和测定的化合物, 都可以用SFC来分离和测定 某些用HPLC不能分离的物质,用SFC也能得 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SFC添加剂Additive

对于强极性的化合物仅加入极性改性剂是不够的 为实现对强极性物质的SFC分离,在改性剂中加入 了微量的强极性有机物(称之为添加剂) 成功地分离了有机酸和有机碱



流动相中微量强极性添加剂的加入拓宽了SFC的适 用范围
举例: 例如,加入 0.05% 到0.5%三乙胺 (triethylamine)或者二乙基甲胺(diethyl methylamine)到改性剂中一辅助胺的洗脱 加入0.05 % 到0.5% 乙酸(acetic acid)或者三 氟醋酸酐 (trifluoroaceticacid)等来辅助洗 脱酸性的物质. 少量 (1-10mM) volatile salts挥发性盐 (醋酸 胺ammonium acetate) 的加入可以辅助洗脱极性 和离子分析物.
SFC发展




SFC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发成功了空心毛细管柱式SFC, 应用于分析领域。 随着微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发展,出现了填充柱式 SFC。这类色谱采用HPLC普遍使用的柱子和填料,根据 流动相的特点,由HPLC改装而成,成功地用于分析某些 热敏性、低挥发性、极性化合物。 由于超临界流体的高扩散性和低粘性,使分离速度加快, 同时由于密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流动相的溶剂化能力,因 此可通过改变影响密度的因素(如压力、温度等)较容易地 使欲分离物质从流动相中分离出来,收集起来。因此,填 充柱式SFC不仅可用于物质的分析,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 了制备型SFC。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结构与流程
instrument structure and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FC
1.结构流程
2.主要部件
(1)SFC的高压泵 SFC的高压泵
无脉冲的注射泵;通过电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检测器, 计算机控制流动相的密度和流量;
(2)SFC的色谱柱和固定相 SFC的色谱柱和固定相
(二)改性剂。 改性剂。 在SFC中,弱极性或非极性超临界流体流动相如CO2,对于一些极性化 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为了加强其对极性溶质的溶解和洗脱能力,常常向其 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极性溶剂称为改性剂,加入的量一般为1%-5%,以甲醇 最常用,其次是其他脂肪醇,表中列出了部分适于二氧化碳的改性剂及应用 特性。 表 常用CO2改性剂 CO2改性剂 甲醇 检测方法 UVD MS FIDC(用量应少 于1%) 脂肪醇 四氢呋喃 2- 基乙醇 UV MS UV MS UV CO2改性剂 脂肪 二甲基亚砜 乙 二氧甲烷 甲醇 二氧化碳 水 检测方法 UV UV UV MS UV MS UV MS FID UV MS FID UV MS FID
可以采用液相色谱柱和交联毛细管柱; SFC的固定相:固体吸附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 毛细管壁)上的高聚物;专用的毛细管柱SFC;
色谱柱 ①填充柱 填充柱与HPLC柱相似,基于分配平衡实现分离,柱长可达 25cm,分离柱内径0.5-4.6mm。使用粒径为3-10m的填料 填充。如硅胶、-NH2、-CN及C18、C8等化学键合相均可用 于SFC。其中以极性填料的分离效果更好。SFC在手性化合 物的分离上效果优于HPLC。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压力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柱压降,使 柱入、出口处的保留时间有很大差异,所以一般采用高于超 临界压力20%左右的压力以减小影响。在填料的选择上也要 注意与所分析的样品相适应,如分析极性或碱性化合物时, 填料覆盖度小,会产生不对称峰。若使用“封端”填料则会 得到改善。

超临界色谱

超临界色谱
01:00:20
程 序 升 压
01:00:20
HPLC与SFC 比较
01:00:20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结构与流程
instrument structure and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FC
1.结构流程
01:00:20
2.主要部件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FC的高压泵
无脉冲的注射泵;通过电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检测器, 计算机控制流动相的密度和流量;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与原理
principle and character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1.概述
超临界流体:在高于临界压力与临界温度时,物质的一 种状态。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 超临界流体色谱 ( SFC) , 80 年代快速发展,具有液相、 气相色谱不具有的优点: ( 1)可处理高沸点、不挥发试
分保留值;
01:00:20
压力效应:
SFC的柱压降大(比毛细管色谱大30倍),对分离有影 响(柱前端与柱尾端分配系数相差很大,产生压力效应);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受压力在临界压力处最大,超过该点 ,影响小,超过临界压力20%,柱压降对分离的影响小;
压力效应:在SFC中,压力变化对容量因子产生显著影
响,超流体的密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密度增加提高溶剂效 率,淋洗时间缩短。 CO2流动相,当压力改变:7.0→9.0×106 Pa,则: C16H34的保留时间 25min → 5min。
(4)检测器
可采用液相色谱检测器,也可采用气相色谱的FID检测器
01:00:20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FC 1.聚苯醚低聚物的分析

超临界色谱

超临界色谱

样品前处理
水分和盐等物质对提取率有明显影响,建议
应该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均质化过程 (homogenization)和适当的干燥处理,干燥剂 通常有硅藻土
(HMX)、干冰、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
无水硫酸铜等。
pH值 水分含量
改变pH值会影响对农药的提取
样品中水分含量对农药提取有明显影响
(4)被溶解的物质迁移到固体外部表面;(5)被溶解物
通过外部界面并有可能发生相变;(6)被溶解物进入
超临界流体主相并随流体一起离开固体物料主

体而被萃取出。
超临界CO2特点
(1)提取温度低,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有效成分的破 坏; (2)对难挥发性物质溶解度大,传质速率高,萃取速 度快; (3)可通过改变操作温度和压力来调节可选择性; (4)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5)C02惰性无毒,产品中无溶剂残留,对人和环境 无
SCF的应用研究Biblioteka 德国建立从咖啡豆中提取咖啡因的工厂.
法国和英国也相继建立起超临界流体二氧化
碳萃取啤酒花工厂。 美国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SCFE)提取 豆油获得成功.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井解 决了污染问题
SCF的应用研究
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对人体有害。西德
Max—Plank煤炭研究所的 Zesst博士开发了 用该技术从咖啡豆提取咖啡因的专利技术 美国ADL公司用此技术开发出提取酒精的方 法.还开发了从油腻的快餐食品中除去过多 的油脂.而不失其原有色香味及保有其外观 和内部组织结构的专利技术。
如 水的临界点为374℃和220个大气压;CO2的临界点为31℃ 和73个大气压;甲醇的临界点239℃和79个大气压

二氧化碳的相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与原理 principle and character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1.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对于某些纯物质来说,具有三相点 和临界点,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 看出,物质在三相点,气、液、固 三态处于平衡状态,当处于临界温 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则不论施加 多大压力,气体也不会液化,此时 即非气体,也非液体,而是以超临 界流体形式存在。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结构与流程 instrument structure and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FC
1.结构过电子压力传感器和流量检测器, 计算机控制流动相的密度和流量;
(2)SFC的色谱柱和固定相
可以采用液相色谱柱和交联毛细管柱;

主要部件
(3)流动相
SFC的流动相:超临界流体;CO2、N2O、NH3
2.原理
SFC的流动相:超临界流体;CO2、N2O、NH3
SFC的固定相:固体吸附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毛
细管壁)上的高聚物;可使用液相色谱的柱填料。填充柱SFC 和毛细管柱SFC; 分离机理:吸附与脱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 而被分离;
通过调节流动相的压力(调节流动相的密度),调整组
分保留值;
程 序 升 压
HPLC与SFC 比较
与GC法和HPLC法比较,因超临界流体的粘度接近于气相 色谱的流动相,对溶质的传质阻力小,可以使用更高的流速 洗脱,因此SFC的分离速度快于HPLC而与GC相当;超临 界流体的扩散率介于GC和LC之间,因而峰展宽小于在气体 中。 SFC中的流动相不是惰性的传输介质,这不同于GC而与 LC一样,溶质与流动相间有相互作用,利用此点可调控选 择因子α 在一定压力下,超临界流体溶解的分子的分压比在气体 中高几个数量级,这就可以实现对大分子、热不稳定性化 合物、 高聚物等的有效分离。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 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 以来发展迅速的一个色谱分支,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在 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的一种物质状态。它既不是气 体,也不是液体,但它兼有气体的低粘度、液体的高密度 以及介于气、液之间较高的扩散系数等特性。从理论上说 SFC既可以分析GC法难以处理的高沸点、不挥发性样品, 又有比HPLC法更高的柱效和更短的分离时间,且可使用 二者常用的检测器,也可与MS、FT-IR光谱仪等在线联接 ,因而可以方便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中药药物分析 领域已有愈来愈多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对于分离具有极其有用的物理性质,这些性 质恰好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下表对气体、液体、和超临 界流体的有关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
表 气体、液体、超临界流体物理性质的比较
流动相 气体 超临界流 体 液体 密度(g/ml) 约10-3 0.2-0.9 0.8-1.0 扩散系数 (cm2/s) 1-10-2 10-3-10-4 <10-5 粘度 (g/cm.s) 10-4 10-4-10-3 10-2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upercr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超临界流体的定义:
纯净物质根据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呈现出液体、气体、 固体等状态变化,如果提高温度和压力,来观察状态的变化 发现,如果达到特定的温度、压力,会出现液体与气体界面 消失的现象,该点被称为临界点。在临界点附近,会出现流体 的密度、粘度、溶解度、热容量、介电常数等所有流体的物 性发生急剧变化的现象。当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 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该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 温度及压力均处于临界点以上的液体叫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 例如: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 ℃, p=22.05 MPa)以上时,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 液态和固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 为超临界水。
SFC的固定相:固体吸附剂(硅胶)或键合到载体(或
毛细管壁)上的高聚物;专用的毛细管柱SFC;


色谱柱
①填充柱 填充柱与HPLC柱相似,基于分配平衡实现分离,柱长可达 25cm,分离柱内径0.5-4.6mm。使用粒径为3-10µm的填料 填充。如硅胶、-NH2、-CN及C18、C8等化学键合相均可用 于SFC。其中以极性填料的分离效果更好。SFC在手性化合 物的分离上效果优于HPLC。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因压力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柱压降,使 柱入、出口处的保留时间有很大差异,所以一般采用高于超 临界压力20%左右的压力以减小影响。在填料的选择上也要 注意与所分析的样品相适应,如分析极性或碱性化合物时, 填料覆盖度小,会产生不对称峰。若使用“封端”填料则会 得到改善。
压力效应:
SFC的柱压降大(比毛细管色谱大30倍),对分离有影响 (柱前端与柱尾端分配系数相差很大,产生压力效应);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受压力的影响在临界压力处最大,超过 该点,影响小,超过临界压力20%,柱压降对分离的影响小;
压力效应:在SFC中,压力变化对容量因子产生显著影响,
超流体的密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密度的增加,能提高溶剂 效率,淋洗时间缩短。 CO2流动相,当压力改变:7.0→9.0×106 Pa,则: C16H34的保留时间 25min → 5min。


填充柱在重现性、载样量等方面要优于毛细管柱,操作简便, 也有用微填充柱的,将3-10μm的填料填充到内径几个毫米 或更小的毛细管柱中。 ②毛细管柱

较长用的填充毛细管柱内径≤0.5mm,柱长为10-30m;开管 毛细管柱主要是内径为50-100μm化学交连的各种硅氧烷柱 或其它类型的交连柱。 SFC色谱柱必须借助柱箱以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范围可以 从室温至450°C,同时配低温控制系统,可在-50℃以下工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