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三大流派
西方法学三大流派

西方法学三大流派西方哲学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形而上学、伦理学和认识论。
这三个流派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最古老的一个流派,研究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实体的问题。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宇宙起源、存在的本质、现实和虚假等。
形而上学流派主要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个不同的立场。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通过理性和思考可以获得关于世界本质的确知知识,而经验主义则认为人类只能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认识世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关于真理和存在的知识是通过思考和理性来获得的。
康德和黑格尔则是形而上学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人类只能通过直接经验来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价值和人类行为的哲学分支。
伦理学关注的问题包括道德的起源、道德价值的判断、行为的伦理义务等。
伦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道德相对主义、道德客观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价值是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没有普遍的标准可以衡量。
道德客观主义则认为道德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来判断。
伦理实用主义认为行为的价值取决于其结果,应该追求最大的幸福和最小的苦难。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是伦理学的经典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伦理实用主义和道德客观主义的立场。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和知识获取的哲学分支。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包括真理的定义、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等。
认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经验论和理性论。
经验论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直接经验和感觉,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真知。
理性论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理性思考和推理,通过思考可以获得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
笛卡尔和洛克是认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理性论和经验论的立场。
这三大流派相互交叉和相互影响,形成了西方哲学的多样性和繁荣。
形而上学提供了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和探索,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价值和道德,认识论则研究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
这些流派在现代哲学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我们理解人类存在和行为、认识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大法哲学流派及其观点

转自马存利老师博客三大法哲学流派及其观点(学术类研究生参考)发表时间:2010-12-8 14:58:00 阅读次数:48 所属分类:研究生西方法哲学流派三大法哲学流派的比较图略一、自然法学派从古希腊、古罗马法学、中世纪神学至启蒙运动,再至20世纪后期和如今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几经沉浮。
“时代越黑暗,则诉诸自然法和自然状态便越加频繁。
”(H. S. Maine)(一)古典自然法的思想:不是古典自然法学派法的二元论:实在法v. 应然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指出:法治具有双重含义,法律获得普遍服从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应制定良好的法律。
--- 只有制定良好的法律才是法罗马法时代的西塞罗(Cicéron,106-43BC):真正的法律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由统治万物的神创造、裁判和倡导的适用于所有民族和各个时代的法律。
不公正的法律不是法律。
斯多葛学派: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顺应自然与命运,万事万物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理性。
(与雅典学派的区别在于雅典学派从经验出发)(二)中世纪的古典自然法的思想: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神学自然法* 永恒法:宇宙的统治者上帝安排的管理万物的规则* 神法:指导人实现超自然的法。
(圣经:永恒法的文字表现)* 自然法:永恒法中与人的事物相关的部分,人不能认识上帝,但人有理性,可以认识正当的行为,自然法就是作为理性生物的人对永恒法的参与。
高于人法,是实在法通向永恒法的桥梁。
* 人法(实在法):国家制定的法,源于自然法。
(三)古典自然法学派:启蒙时代代表人物:格劳秀斯(Grotius, 1583-1645)霍布斯(Hobbes, 1588-1679)洛克(Locke, 1632-1704)孟德斯鸠(Montesquieu, 1689-1755)卢梭(Rousseau, 1712-1778)基本观点:自然法是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中通行的法则。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西方哲学三大流派

西方哲学三大流派◆哲学是无门之门,入门极其困难。
哲学不是知识,是智慧,至高的形而上的智慧,同时也是实践的智慧。
对哲学的学习就是追求智慧,获得人生完美幸福的过程。
歌德《浮士德》,反思一生,真正快乐的时光不到两个星期。
反思我们自己,一年365天,从早到晚快乐的日子可否有一天、两天?有价值人生的基本标准?断烦恼,得幸福的过程,也就是求智慧、人性升华的过程,也就是具有美德的过程。
如果学哲学烦恼不仅没有少,而是越学越夺,那一定不是哲学。
那是被“哲学知识”所害,一切人文学科都是如此,文学、历史,学佛更是如此。
有的人学哲学几十年也没入门。
陈修斋:“我越研究莱布尼茨,越不敢写”,哲学无定论。
当我们觉得学哲学很困惑,找不到一个确定的标准的时候,哲学才算是入门了。
(这就是从欲望构织的形而下的表象世界,慢慢趋向于本体世界的追寻)麻老师:研究佛学,但是不信佛法,不懂佛法。
禅外说禅。
(哲学不能没有激情、兴趣,但是也不能陷入其中;禅外说禅,或迷信邪见)入门类似禅宗:神秀“身是菩提树”,慧能“菩提本无树”。
慧能的故事:文盲,三岁丧父,打柴供养老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弘忍;打杂八个月。
传得衣钵,开禅门之盛。
文盲而具有天赋,道家,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一心不乱谓之“诚”,周敦颐。
当代人就是心思散乱,若制心一处,一生只做一件事,绝对成就辉煌!哲学就是心学,类似禅宗的“以心传心”。
道可道,非常道。
言语道断,要从哲学知识的表象中洞悟至高的真理和智慧,类似康德所说的至善、至福的境界。
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载,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为大梵天王说法时,闭口不言,拈花而立。
全场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与摩诃迦叶”。
因此摩诃迦叶尊者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
据称禅宗在印度历经二十八代,传到菩提达摩大师,远从西天来中土弘扬印心佛法,为中土禅宗第一代祖师,西天第二十八祖。
西方哲学:哲学思想流派与重要代表作

西方哲学:哲学思想流派与重要代表作
一、古希腊哲学
1.柏拉图派:以柏拉图为代表,主张理念的存在和超越世界,重视智慧与真
理的追求。
代表作品:《理想国》、《斐多篇》。
2.亚里士多德派: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强调经验和观察的重要性,注重实
证研究。
代表作品:《政治学》、《形而上学》。
二、中世纪哲学
1.基督教哲学:将信仰与哲学相结合,强调对上帝和人类灵魂的研究。
代表
作品: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阿奎那的《神秘玫瑰》。
2.伊斯兰哲学:诸如伊本·西那等思想家提出了宇宙观和道德理论。
代表作品:
阿维森纳的《真理之鸟》。
三、文艺复兴及启蒙时期
1.笛卡尔分析法:以笛卡尔为代表,主张通过怀疑和质疑去探索真理。
代表
作品:《第一哲学沉思集》。
2.经验论:洛克、休谟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认为知识源于感觉和经验。
代
表作品: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休谟的《人类智慧自然史》。
四、现代哲学
1.德国唯心主义:康德和黑格尔提出了对于事物本质和意识活动的探讨。
代
表作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幻想城市》。
2.存在主义:萨特、海德格尔等思想家关注人类存在的自由与责任。
代表作
品: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以上是西方哲学中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作品,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深刻影响了整个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
通过对这些思想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作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和思考方式。
西方古代哲学发展过程全归纳

一、古代哲学
毕达哥拉斯:数学家、宗教家、哲学家。(BC571-BC497)
流派:毕氏学派
观点:①人有灵魂,灵魂不死而轮回。②一切生物皆有亲属 关系。③万物的存在必须“有形”,而有形之物皆可用“数 ”计算。“数”是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基调是:平均、秩序 、和谐。“平均”由数的相互关系来表明,“秩序”由数的 顺序来显示,“和谐”则是宇宙的主要特征。
西方古代哲学发展过程归纳总结 (含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名人名言)
一、古代哲学
泰勒斯:希腊第一位哲学家(BC624—BC550)
流派:米利都学派
观点:①万物起源于水。以单一的元素来说明复杂无比的自 然现象,这种“以一统多”的思考模式正是爱智者的标志。 ②世界充满神明。神明的力量灌注于万物之中,举凡存在之 物皆为某种力量的表现,因而其中也充满神明。
一、古代哲学
恩培多克勒:关注灵魂。(BC483-BC435)
流派:奥菲斯教派
观点:①多元论:或称六元论,即“四根”与“二力”之说 。原始的“一”并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四个不同的实体, 由四神所象征,即:火、气、土、水。这四者充塞宇宙,无 虚空存在,是“万物之根”。万物皆由这四大元素组成,一 物的生灭就是这些元素的组合与分散。万物的变化源于两个 动力:友爱与争斗。二力代表动力因,仍具物质性。
名言:存在者存在着,不存在者不存在。
一、古代哲学
芝诺:巴门尼德的学生。(BC490-BC425)
流派:埃利亚学派(斗士)
观点:①认为主张“多”是荒谬的。一物不能由许多单元组 成,“多”只是个幻觉。②否定“变动”。若有变动,则必 定与时间、空间相联系。然实在界是永恒的“一”。
西方哲学的第三个阶段

2.这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即思维和存在,一般和
个别,形式和内容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二者 的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现在 一个无限,永恒的过程中!
四.西方哲学的几点启示
1.关于科学 神学 哲学的三者关系 关于科学,神学 关于科学 神学,哲学的三者关系
2.关于真 善, 美三者的辩证统一 关于真, 关于真
黑格尔认为,康德“统一哲学”的方向是对的,但仍 旧不彻底: 1. 不能把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的对立或统一 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前提肯定下来.康德所谓 的“物自体”就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即“纯存 在”;“纯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是“作为思维的思维”,即“纯思 维”, 然而,“纯存在”就是“纯思维”,或者说,绝对 的个别(纯存在)也就是绝对的一般(纯思维); 绝对的主观(思维形式)就是绝对的客观(存在内容), 二者是统一的.但一到具体认识活动,即在相对,有限 的范围内,统一的二者又分化成对立的两方,即一般 (思维)和个别(存在)的两方.
人本主义哲学
这一派的基本主旨是: 高扬哲学, 贬低科学! 这一派沿着康德的后两个批判的思路,为哲学构 筑新内涵.人,成为哲学的“本体”,人的问题说 到底 是哲学问题,哲学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并注重 哲学的非理性表达方式. 这一派主要有阐释学,解释学,唯意志主义,存在 主义,实用主义等.
黑格尔哲学
1.人对世界的认识(反映),不但指事实 判断,也包括价值判断,即不但求真,还 要求善,求美! 2.真,善,美三者统一是指的人和物的关 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这两个关系的 关系. 3.所以,这三者的统一不是直接一致的, 是在对立中一致,一致中的对立.三者 对立统一就是辩证法.
1.哲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哲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哲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反思和超越.科学总是说 科学总是说:是这 反思和超越 科学总是说 是这 样的! 哲学总是说:是这样吗 是这样吗? 样的 哲学总是说 是这样吗 2.这在实际上揭示了理想和现 这在实际上揭示了理想和现 实的矛盾:现实即不合理想 现实即不合理想,理 实的矛盾 现实即不合理想 理 想即不是现实;理想一旦成为 想即不是现实 理想一旦成为 现实,又为新的理想所超越 又为新的理想所超越! 现实 又为新的理想所超越
考研哲学理解西方哲学史的几大流派

考研哲学理解西方哲学史的几大流派西方哲学史包括众多的流派和思想家,对于考研哲学的学习来说,理解西方哲学史的几大流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流派,并分析其核心思想和代表性哲学家。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涵盖了众多重要的思想流派。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1.柏拉图学派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派被称为柏拉图学派。
柏拉图的核心思想是形而上学和理念论。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不可见的理念所构成的,而理念是真实和永恒的存在。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和修正。
2.亚里士多德学派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学派被称为亚里士多德学派。
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批判,并强调经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和实际经验是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关键。
二、启蒙思想启蒙思想是17世纪欧洲的一种思潮,旨在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来解放人类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主要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教育等领域。
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他们强调人类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并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教条。
启蒙思想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现代科学和民主政治的基础。
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通过实证科学方法来获得真知。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康德、波普尔和奥古斯特·孔德。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经过实证科学验证的知识才是可靠和有效的。
他们批判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实证主义对于现代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尼采、萨特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认为人存在于世界中,面对无意义和绝对自由的境况,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主选择和责任来定义自己的生活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大流派♦哲学是无门之门,入门极其困难。
哲学不是知识,是智慧,至高的形而上的智慧,同时也是实践的智慧。
对哲学的学习就是追求智慧,获得人生完美幸福的过程。
歌德《浮士德》,反思一生,真正快乐的时光不到两个星期。
反思我们自己,一年365 天,从早到晚快乐的日子可否有一天、两天?有价值人生的基本标准?断烦恼,得幸福的过程,也就是求智慧、人性升华的过程,也就是具有美德的过程。
如果学哲学烦恼不仅没有少,而是越学越夺,那一定不是哲学。
那是被“哲学知识”所害,一切人文学科都是如此,文学、历史,学佛更是如此。
有的人学哲学几十年也没入门。
陈修斋:“我越研究莱布尼茨,越不敢写” ,哲学无定论。
当我们觉得学哲学很困惑,找不到一个确定的标准的时候,哲学才算是入门了。
(这就是从欲望构织的形而下的表象世界,慢慢趋向于本体世界的追寻)麻老师:研究佛学,但是不信佛法,不懂佛法。
禅外说禅。
(哲学不能没有激情、兴趣,但是也不能陷入其中;禅外说禅,或迷信邪见)入门类似禅宗:神秀“身是菩提树” ,慧能“菩提本无树”。
慧能的故事:文盲,三岁丧父,打柴供养老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弘忍;打杂八个月。
传得衣钵,开禅门之盛。
文盲而具有天赋,道家,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一心不乱谓之“诚” ,周敦颐。
当代人就是心思散乱,若制心一处,一生只做一件事,绝对成就辉煌!哲学就是心学,类似禅宗的“以心传心” 。
道可道,非常道。
言语道断,要从哲学知识的表象中洞悟至高的真理和智慧,类似康德所说的至善、至福的境界。
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载,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为大梵天王说法时,闭口不言,拈花而立。
全场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与摩诃迦叶” 。
因此摩诃迦叶尊者为西天禅宗第一代初祖。
据称禅宗在印度历经二十八代,传到菩提达摩大师,远从西天来中土弘扬印心佛法,为中土禅宗第一代祖师,西天第二十八祖。
唐玄宗开元二年(730年),在洛阳的明定南北总是非大会上,慧能弟子神会辩倒其余宗派,使得禅宗树立了全国性的影响。
此后禅宗在中国又分成“五家七派” (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黄龙、杨岐),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禅宗,“口头禅”也流弊甚广。
禅外禅说,胡说八道公案,甚至大妄语,自认为已经得道。
所以近代第一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号常惭愧僧,痛斥“狂禅”。
在当时印祖所处的时代中,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是抗日战争。
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印祖应劫出世,救万民于水火,度化世人往生净土。
印祖极为反对当时所谓参禅人不务实,只是口头功夫的做法,而且由于真正的禅门善知识非常少,所谓参禅者多是禅外说禅,所说之禅并非真禅,乃是狂禅、伪禅、口头禅,如果普通人不能分辨,就会被误入歧途,犹如以盲导盲,共堕火坑。
“今之人,每以世智辩聪之资,研究佛学。
稍知义路,便谓亲得。
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
且莫说现今之人,不入己目。
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者。
彼皆以为庸常,不足为法。
未得言得,未证言证。
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
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
” 当代,学问越高,道德越低的人也很多,比如湖北经济学院的思想品德教授猥亵19 岁女大学生,比如湖大副校长、武大副校长、副书记贪污腐化、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学术造假,都是如此。
自己给自己挖坑,挖坟墓,愚痴!印祖一方面痛斥这种贡高我慢、误导学人的做法,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学禅人来说,也指出禅宗悟入何其之难!印祖曾举例说,赵州谂禅师从小出家,到了八十多虽还在行脚,长庆禅师坐破了七个蒲团才开悟,可是现在这些人刚刚一知半解就狂妄自大,未得言得,实在是大妄语!由于末法时期禅宗善知识稀少,人根陋劣,因此学禅者不明教理,“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
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
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
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
”由于没有善知识指导,一旦堕入魔道,非但不能了脱生死,只恐堕入恶道。
这就是什么呢?走火入魔,当代自称开悟的人太多了。
群魔乱舞!印祖则自称:常惭愧僧,粥饭庸僧。
度化弟子数十万,这才是毫不利己专门度人,这才叫大智大慧,大慈大悲。
弘一大师(李叔同,介绍。
两个妻子。
三次恳请成为印祖弟子。
称赞印祖为“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在1924 年到普陀山拜见印祖时,前后七天和印祖住在一起,默默观察印祖的一切行为。
回来后弘一大师对于印祖的行为深为赞叹、敬佩。
印祖每天早上只吃一大碗粥,无菜。
弘一大师问,印祖回答说:“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
”吃完以后,印祖先把碗舔干净,再以白开水倒在碗里,漱口之后吞下,绝不浪费一点粮食。
中午吃饭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
吃完之后也是先舔干净,再用白开水涤荡以漱口,和早饭一样。
以上且举饭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不胜枚举。
印祖数十年都是这样勤俭节俭。
每见到有人吃饭后碗里有剩饭,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
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印祖亦呵诫之。
而受呵斥者不仅不以为诩,反而觉得于平实中得到教育,对印祖更加敬佩。
大家自己反思一下,学哲学的、文学的、历史的、以及理工科的,有多少人连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坚持不下来?学其他学科的还好点,哲学是最接近智慧的学科,如果我们学哲学的不能改变人生,改变自我,那绝对是白学了,绝对是一场悲剧!♦哲学的用处哲学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道在器中,道器圆融。
哲学是“道”,其他学问是“术”。
哲学不是没有用,而是一般人不会用。
所以哲学,正如人类最高的智慧一样,永远只有少数人理解。
没有福缘,终生不得闻“哲学”之名。
或闻之而诽谤。
佛法,谤法。
♦哲学是实践智慧哲学的核心在于知行合一,在于实践。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
少实胜多虚。
(引出后面将要重点谈论的“哲学的异化” )马克思“哲学家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
白居易(唐朝三大诗人?)古代帝王的服装颜色,隋唐以后皇帝用黄色,高官用“大红大紫”。
《琵琶行》:“坐上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0 岁,“假着绯袍君莫笑。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老百姓,白衣,布衣,青衣。
白居易拜访鸟窠禅师的公案:据《五灯会元》卷二记载,唐元和(806-821)中,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入秦望山去见“鸟窠禅师”道林。
于是有了以下的一段对话:白居易问曰:“师傅住处甚危险?”禅师坐的摇摆不定的树上。
师曰:“太守危险尤甚!” 白曰:“弟子住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白居易听了,心中大惭,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白居易不以为然,说:“三岁小孩也知道这么说。
” 师曰:“三岁小孩虽得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哲学的本意。
分清两个概念:哲学,哲学知识。
哲学气。
哲学是爱智慧——对至高智慧的追求(至善、至德、至福)。
哲学气:不要学得一身哲学气,那不是智慧。
爱智慧(philosophy ),怎么爱?智慧是什么?感性、理性;智慧、聪明、知识。
哲学知识只是智慧的象征与隐喻,只有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哲学知识才升华为智慧。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宗教哲学(伦理思想)的介绍:【经验主义】伊壁鸠鲁,培根,洛克,休谟(不可知论),费尔巴哈(唯物)早期古希腊罗马的经验主义:伊壁鸠鲁,感觉论,原子偏斜说。
多世界理论(神逃避痛苦,因此住在世界的缝隙中,与人类无涉)。
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类唯物主义者,反对迷信。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
”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人都是趣乐避苦的,每一种快乐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都是一种善(但这并不表示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就像每一种痛苦都是一种恶,但并非每一种痛苦都应该被规避。
取舍何种快乐或痛苦就体现了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自由程度)。
在快乐方面,灵魂的快乐更为深刻和持久。
总之,他的学说的宗旨是要使他的信徒产生一种个人自足的状态,他教导人们美好的生活在于享乐(主要是灵魂),不过他对于享乐的解释是消极的。
真正的幸福在于避免一切痛苦、烦恼和忧虑。
达到灵魂的宁静。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原子偏斜说,个人自由意志的彰显。
在政治观上,伊壁鸠鲁提出了“社会契约”的主张。
他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同相互约定的关系,个人并不先天地弱于社会,也不必事事服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平等的个人出于自愿与社会结成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个人的自主意识。
这里也第一次提出了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起源于社会契约的观点。
文艺复兴以后经验主义的尝试一、经验主义和归纳法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休谟、贝克莱、马赫。
培根“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 、“知识就是力量”。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识过程就是从感官知觉上升到理智知觉的过程。
单靠感性直观是不够的,还要以实验来弥补感觉的不足。
为了能把实验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真正结合起来,为收集和加工材料提供一个新的正确方法,培根创立了“真正的归纳”的方法,“新工具”。
二、伦理学思想的反思培根的批判性工作:①他认为以前的伦理学说主要是注重研究德性本身,将视角放在了德性的分类、范围以及实现途径和方法上,忽视从现实的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去揭示德性的来源和获得美德的方法;②以往的伦理学说或者只注重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或者只是空洞地高喊公共幸福,从来没有合理地把个人幸福和公共幸福结合起来;③ 以往的伦理学说绝大多数都没有重视对人的情感研究;④以往的伦理学说大多是从先验的一般公理、原则出发,用演绎推论的方法得出特殊行为的准则,而没有遵照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实际经验,把理性和经验密切结合起来,用观察和归纳的方法,从道德生活的特殊事实中引申出普遍公理和原则,用以指导生活和行为。
特别是没有注重给人们指出道德价值的所在,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应该”如何。
三、培根的全体福利说在道德来源上,培根认为知识是一切道德的来源和基础;在道德修养途径上,培根主张依靠知识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的教育)。
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双重的善,即事物作为整体的善和作为整体组成部分的善。
整体的善高于部分的善,所以美德的价值就在于“利人”和“爱人” ,这是人性中固有的倾向,是人性的本质。
培根的明智的利己主义:“要像别人爱你们那样爱别人” ,而不是基督教道德的黄金律“爱人如己”。
这隐含了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
情感主义道德学,大卫?休谟,《人性论》《道德原则(理)研究》,《伦理和政治论文集》着名的不可知论者,引发康德十年沉思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