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十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章

第十章相图

一、学习目的

金属及其他工程材料的性能决定于其内部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组织又由基本的相所组成。由一个相所组成的组织叫单相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组成的叫两相或多相组织。材料中相的状态由其成分和所处温度来决定,它是研究组织的基础。相图就是用来表示材料相的状态和温度及成分关系的综合图形,其所表示的相的状态是平衡状态,因而是在一定温度、成分条件下热力学最稳定、自由能最低的状态。利用相图可以制订材料生产和处理工艺,可以预测材料性能,可以进行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分析,还可以利用相图推断不平衡态可能的组织变化趋势和特征。这对理解非平衡结构并研制、开发新材料有重要意义。总之相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于从事设计和控制热处理相关工艺的工程师而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本章的主要内容

1、(α) 画简单的完全固溶相图和共晶相图的示意图。

(b) 在这些相图中标出不同相区区域。

(c) 标出液相线、固相线、固溶相线。

2、给定的二元相图中,已知合金的组成,所处温度,并假定合金处在平

衡状态,确定:

(α) 存在的相;

(b) 平衡相的组成;

(c) 合金中平衡相的质量分数。

3、二元相图中

(α) 确定共晶,共析和包晶转变的温度和组成

(b) 写出加热或冷却时上述所有转变的反应式

4、已知组成在0.022 wt% C 和2.14 wt% C之间的Fe-C合金

(α) 指定合金是否为亚共析或过共析合金;

(b) 给出先共析相的名称;

(c) 计算先共析相和珠光体的质量分数;

(d) 画出温度刚好在共析温度之下时的显微组织的示意图

三、重要术语和概念

Austenite: 奥氏体

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铁γ-Fe,也是碳溶解于γ-Fe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Cementite: 渗碳体

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Fe3C叫做渗碳体,它的含碳量为6.67%

Component: 组元

组成合金的化学组分(元素或化合物),可用于确定其组成。

Congruent transformation: 无成分变化转变

相同成分的不同相之间的转变。

Equilibrium (Phase): 平衡(相)

是指体系的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在无限长的时间内,相的性质保持不变。平衡状态下自由能达到最小值。

Eutectic structure: 共晶结构

具有共晶成分的液体凝固得到的两相显微结构(组织) 。

Eutectic phase: 共晶相

共晶结构中存在的两相中的某一相。

Eutectic reaction: 共晶反应

随着冷却过程,一个液相等温可逆地转变为两个紧密混合的新固相的反应。

Eutectoid reaction: 共析反应

随着冷却过程,一个固相等温可逆地转变为两个紧密混合的新固相的反应。

Ferrite: 铁素体

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铁α-Fe,同样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Free energy: 自由能

一热力学量,它是体系的内能和熵(或无序度)的函数。在平衡态,自由能达到其最小值。

Gibbs phase rule: 吉布斯相律

多相平衡系统中,系统的自由度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和对系统的平衡状态能够发生影响的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F=C-P+n

Hypereutectoid alloy: 过共析合金

可得到共析反应的合金体系,此合金中溶质的浓度大于共析成分。

Hypoeutectoid alloy: 亚共析合金

可得到共析反应的合金体系,此合金中溶质的浓度小于共析成分。

Intermediate solid solution: 中间固溶体

非纯组分的一定成分范围的固溶体或相。

Intermetallic compound: 金属间化合物

具有明确的化学式的两种金属间的化合物。在相图中,它以中间相出现,其存在的成分范围非常窄。

Invariant point: 三相点

二元相图中三相平衡共存的点

Isomorphous: 同晶形

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从相图的理解来讲,同构意味着具有相同的结构或者在所有成分范围内固态完全互溶。

Lever rule: 杠杆规则

一种数学表达式,用来计算在两相平衡合金体系中的每一相的相对质量。

Liquidus line: 液相线

在二元相图中,液相和液+固相之间的分界线。合金而言,此线上的液态温度是在平衡冷却条件下开始产生固相的温度。

Metastable: 亚稳

在非常长的时间内可持续存在的非平衡态。

Microconstituent: 微组元

显微组织的组成,它具有确定的特征结构。由一个以上的相组成,如珠光体。

Pearlite: 珠光体

由共析成分的奥氏体转变而得到的在一些钢和铸铁中出现的两相显微结构,是由 -铁素体和渗碳体交互形成的层状或片状组成。

Peritectic reaction: 包晶反应

随着冷却过程,一固相和一液相等温可逆转变为具有不同组成的固相的反应。

Phase: 相

体系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

Phase diagram: 相图

用图形来描述相平衡系统的成分、外界条件(例:温度和压力)与相的状态,这种综合图形称为相图。

Primary phase: 初晶相

除了共晶结构之外存在的相。

Proeutectoid cementite: 先共析渗碳体

过共析钢中与珠光体共存的最初析出的渗碳体。

Proeutectoid ferrite: 先共析铁素体

亚共析钢中与珠光体共存的最初析出的铁素体。

Solidus line: 固相线

在相图中,连接平衡冷却条件下完成凝固或者平衡加热条件下开始熔化之点的轨迹线。

Solubility limit: 溶解度

不形成新相的条件下,溶质可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浓度。

Solvus line: 固溶相线

在相图中描述固溶度与温度关系的点的轨迹线

System: 体系

有两种可能的含意:(1)所研究的对象既指定材料(2) 由相同组元组成的一系列可存在的合金。

Terminal solid solution: 端部固溶体

成分范围处于二元相图中两端的固溶体。

Tie line: 结线

二元相图中穿过两相平衡区的水平线;结线与相分界线之间的两个交点各描述在所讨论温度下相的平衡组成。

四、主要例题、习题的分析

10.11 A 1.5kg specimen of a 90wt% Pb-10wt% Sn alloy is heated to 250?C, at

which temperature it is entirely an α-phase solid solution (Figure 10.7).

The alloy is to be melted to the extent that 50% of the specimen is liquid, the remainder being the α-phase. This may be accomplished either by heating the alloy or changing its composition while holding the temperature constant.

(a)To what temperature must the specimen be heated?

The Specimen must be heated to 295.84?C.

(b)How much tin must be added to the 1.5kg specimen at 250?C to achieve this

state?

答:(a) 样品必须加热到295.84?C

(b) 此时的组成应为23.7 wt% Sn。设加入的Sn量为x kg,

则应满足下列关系。

237

.0

5.1

1.0

5.1

=

+

?

+

=

x

x

W

Sn

解此方程得:x=0.269kg

10.24 A 30 wt% Sn-70 wt% Pb alloy is heated to a temperature within the

α+liquid phase region. If the mass fraction of each phase is 0.5, estimate (a)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lloy, and (b)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two phases. 答:(a) 根据Sn-Pb相图,组成为A 30 wt% Sn-70 wt% Pb的合金,平衡两相质量分数为0.5时的对应合金温度为225?C。

(b) 平衡两相中,α相的组成为16.4 wt% Sn-83.6 wt% Pb,液相的组成为

43.6 wt% Sn-56.4 wt% Pb。

10.26由金属A和B元素构成的合金由富含A的α相和富含B的β平衡两相组成。

在确定温度下,从下列的两相质量分数数据,确定α、β两相的组成。

合金成分α相分数β相分数

60wt%A-40wt%B 0.57 0.43

30wt%A-70wt%B 0.14 0.86

答:设α相的组成为x wt% B, β相的组成为y wt% B,则

当合金组成为60wt%A-40wt%B时,根据杠杆定律有:

0.57?(40-x)=0.43?( y-40)

当合金组成为30wt%A-70wt%B时,同理有:

0.14?(70-x)=0.86?( y-70)

联立方程得:x=10;y=80

即α相的组成为90wt%A-10wt%B,

β相的组成为20wt%A-80wt%B。

10.27组成为55 wt% B-45 wt% A的A-B合金,在某一确定温度下,由质量分

数为0.5的α、β两相组成。如果β相的组成为90 wt% B-10 wt% A,则α相的组成为多少?

答:质量分数为0.5,意味着Wα=Wβ

设α相的组成为x wt% B, 根据杠杆定律有:

(55-x)? Wα =(90-55)? Wβ

解得:x=20,即α相的组成为20 wt% B-80 wt% A

10.51相和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答:相是物理化学性质均匀的部分

组织表示的是材料的微观结构,它可以由一个相或若干相组成。

10.69 组成为5 wt% C-95 wt% Fe的Fe-C合金,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冷却至下列

温度:1175?C, 1145?C, and 700?C时,给出显微结构的示意性草图。标出相,指出它们的组成(近似)

答:1175?C时:L + Fe3C;1145?C时:γ + Fe3C;700?C时:α + Fe3C 示意草图(略):

五、背景资料

虽然纯金属在人类生活和和生产中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它们的性能远不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在工业中更广泛地被应用的是合金。

为了正确地对各种合金进行熔铸、锻压和热处理,必须了解它们的熔点和

发生固态转变的温度,并研究它们的凝固过程和凝固后的组织。目前已测定出许多二元合金系的成分与其熔点及固态转变温度曲线,并分析了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状态。合金相图就是以这些试验结果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它是一种能够反映给定合金系中合金成分、温度与其组织状态之间关系的图形,是制订合金熔铸、锻压及热处理工艺规范的重要依据,也是分析合金组织的重要参考资料,具体应用可列举如下:

相图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内容。在材料工程中有重要意义,可举出以下应用的有关方面。

(1) 研制、开发新材料,确定材料成分

根据研制合金工程应用的工况条件和性能要求,利用已有合金系的相图和相图与性能关系的知识,可选定合金系和确定合金成分。如对陶瓷材料,根据Al2O3-SiO2系统相图,可以找出铝硅质耐火材料的合适组成,根据CaO- Al2O3-SiO2系统相图设计容易烧成的、性能优良的水熟料配方。

(2) 利用相图制订材料生产和处理工艺

一般金属材料主要的生产过程是熔炼、铸造获得铸锭或铸件,铸锭再经锻轧热变形生产出锻坏、锻件或型材,加工后的零、部件须进行热处理以改善性能;陶瓷材料和部分金属材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压制成形,固态烧结。在材料的生产和处理中,熔炼和浇注温度、热变形温度范围、烧结温度、热处理类型以及工艺参数均可由该合金或陶瓷材料的相图作为依据来制订。

(3) 利用相图分析平衡态的组织和推断不平衡态可能的组织变化

根据相图可确定形成单相组织或两相组织,组织中相的分布和数量;不平衡状态下组织的可能变化趋势和特征。

(4) 利用相图与性能关系预测材料性能

相图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工艺性能都有一定关系,因而可根据材料的相图预测其有关性能。

(5) 利用相图与性能关系预测材料性能

如工件在热加工中出现的一些缺陷、废品,可根据某些杂质元素在相图中可能的反应予以分析和控制。

参考书目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1.钱临照:晶体缺陷研究的历史回顾,《物理》,

第9卷,第4期,1980。

教师个人校本培训计划、总结、读书笔记范例

教师个人校本自学计划 马王坪学校黄怡 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培训市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校本培训对于教师意义深远。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为了深入落实学校的校本培训目标,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 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文件,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切实提高自身师德师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断与同事交流讨论,切实从思想上对师德师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相当重要。针对我是专科教师,课时不是很多的具体情况,我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材的研磨上和专业的发

展规划上,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紧紧的围绕学校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主题,上优质有效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学和所教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实际化的课堂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能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和一系列教学课件。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多,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在校本培训中,我将积极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同事沟通交流,学会缓解压力,调适心理。 总之,在校本培训中,我将会努力学习参与,使自己能力尽快适应学校工作,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结晶实验(新)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方法成绩: 实验名称:(盐类)晶体结晶过程观察批阅人: 实验时间:2010.12.2 实验地点:5411报告完成时间:2010.12.15 姓名:学号:班级: 同组实验者: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透明盐类的结晶过程及结晶后的组织特征,对(金属的)结晶过程建立感性认识。 2)观察有树枝状晶体的金属显微组织和具有树枝状晶体的铸件或铸锭实物图片,建立金属晶体以树枝状形式长大的直观概 念。 3)观察不同晶体的不同生长形态,了解晶体生长的微观机理。 二、实验内容 1)结晶过程及晶体生长形态观察 将质量分数为25%~30%氯化铵水溶液,加热到80~90℃,观察在下列条件下的结晶过程及晶体生长形态。 1)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空冷结晶。 2)将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在生物显微镜下空冷结晶。 3)将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空冷结晶。

4)将溶液滴入是观众空冷结晶。 5)在培养皿中撒入少许氢化氨粉末并空冷结晶。 6)将培养皿、试管置于冰块上结晶。 2)胞状晶形貌观察。 将Sn-0.05%Pb合金加热融化,升温至550℃,浇入到100℃的金属型中,待其凝固短时间(约3s)后,将剩余液体倒掉,选取较平整的一小块液固界面,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出胞状界面。 三、主要仪器设备 显微镜、玻璃片、吸管。 饱和氯化铵水溶液 结晶实物图片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 1)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吸管滴一滴饱和硝酸铅水溶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结晶过程。也可用放大镜、投影仪等观察, 并绘出示意图。 2)用肉眼(放大镜)观察具有不同晶型的实物图片。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描述所观察到的氯化铵的结晶过程,并绘出示意图。 2)汇出金属树枝状晶体的纤维组织示意图。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属树枝状晶体的形成原因。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答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3-2 略。 3-2试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解:位错主要有两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刃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符号⊥,有多余半片原子面。螺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与位错线垂直的面不是平面,呈螺施状,称螺型位错。 3-3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有何特点?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 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特点: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产生及缺陷浓度与气氛性质、压力有关;可以看作是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的固溶体;缺陷浓度与温度有关,这点可以从平衡常数看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半导体。由于负离子缺位和间隙正离子使金属离子过剩产生金属离子过剩(n型)半导体,正离子缺位和间隙负离子使负离子过剩产生负离子过剩(p型)半导体。 3-4影响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解:影响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离子尺寸:15%规律:1.(R1-R2)/R1>15%不连续。 2.<15%连续。 3.>40%不能形成固熔体。(2)离子价: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 3)晶体结构因素:基质,杂质结构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4)场强因素。(5)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熔体。差值大形成化合物。 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杂质质点大小:即添加的原子愈小,易形成固溶体,反之亦然。(2)晶体(基质)结构:离子尺寸是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中间隙的大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晶体中空隙愈大,结构愈疏松,易形成固溶体。(3)电价因素:外来杂质原子进人间隙时,必然引起晶体结构中电价的不平衡,这时可以通过生成空位,产生部分取代或离子的价态变化来保持电价平衡。 3-5试分析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解:影响有:(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3)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3-6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V Na,V Na',V Cl˙,(V Na'V Cl˙),Ca K˙,Ca Ca,Ca i˙˙解:钠原子空位;钠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最邻近的Na+空位、Cl-空位形成的缔合中心;Ca2+占据K.位置,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a原子位于Ca原子位置上;Ca2+处于晶格间隙位置。 3-7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l)NaCl溶入CaCl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2)CaCl2溶入NaCl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3)NaCl形成肖特基缺陷;(4)Agl形成弗伦克尔缺陷(Ag+进入间隙)。

2019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2019年度校本培训计划 年度校本培训计划篇一 校本研修从目的、内容、形式及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活动形式。“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这是一个新型的结合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绝不是一种概念的翻新,而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 我校开展了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关键就在于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因此,我制定符合自身专业和特点的年度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自身素质分析 1、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引导、总结,反思。总是对学生作总体关注,却常常会忽视一些个体差异。使得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2、在教学过程有急于求成的情况,对学生的耐心不够,对学生学习习惯等细节方面一系列的培养明显做的不够细致。 3、工作的精益求精度不够,个人专业素养和中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认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年度目标 1、吃透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设计适合自已的校本研修规划。 2、根据研修的过程及学习与实践中的反思,撰写1-2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争取发表1篇。 3、加强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累研究课题的经验。 4、通过研修,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四、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自身教学观念,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研究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充分的反思,不单单只是运用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集合自身以及本班学生特点,进行适当的整合运用。 4、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及学生自主学习力。 五、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使我的校本研修有头绪,我打算将所有的研修活动整合为一个整体,具体方式有: 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加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的机会,帮助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升。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附件1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一、大纲编写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与考核的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一般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说明部分要明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贯彻“少而精”原则,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统一;本文部分是教学大纲的基本部分,分章节或单元说明(章节或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法建议、考核要求以及参考书目等。 凡列入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均应由课程归属教学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开课前组织教研室或任课教师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经所在教研室讨论审核,经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教务处备案。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并汇编成册。 二、文档格式要求 1.教学大纲统一用Word文档排版打印,页面设置为:A4纸型;页边距:左2.8cm、右2.5cm、上2.5cm、下2.5cm、页眉1.5cm、页脚1.0cm,标准字间距,行距1.5倍,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标点符号全角录入。 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要求:一级标题:(《XXXX》教学大纲)三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其余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三、填写内容说明 1.关于教学目标 具体参见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陈述要求及参考样例,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反映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层次。 2.实验类课程中的“类型” 是指基本(演示、验证等)、综合、设计等;如是上机课程“类型”是指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等。 3.非独立设置的课内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可以参照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格式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应作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课程编号、学分以理

学校校本培训计划

校本培训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为我校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培训目标: 本年度我校校本培训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⑴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教学法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与小学教育; ⑵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格: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⑶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教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课题研究:落实教师基本素质培养,力争使我校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取得初步成果。

⑷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总结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起校本培训新机制。 三、培训方式 我校校本培训分校级培训、教研组培训、个人自学三个层次进行。 1、校级培训形式: (1)学校组织专题报告、讲座或培训班。 (2)组织各项教学评比。 (3)定期对全校教师校本培训情况进行考评。 2、教研组培训形式: (1)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 (2)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题行动研究。各教研组每两周必须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和学习活动。 (3)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3、个人自学主要包括: (1)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习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好读书笔记。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知识-实验-06

实验六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显微镜下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 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 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 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将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① 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② 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③ 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注:此类样品制备困难,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抛光,再进行拉伸,拉伸后立即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此时再进行样品的磨光、抛光,滑移带将消失,观察不到。原因是:滑移带是位错滑移现象在金属表面造成的不平整台阶,不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会造成滑移带的消失。)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的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注:孪晶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上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不会造成孪晶的消失。) 对体心立方结构的Fe -α,在常温时变形以滑移方式进行;而在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则以孪晶方式变形;而面心立方结构大多是以滑移方式变形的。 2.变形程度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导读:范文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范文一:教师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二十一世纪是学习的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是当今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校本培训》是诸城市第四中学为提高教师的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开设的学习方案。为了顺应我校的培训目的,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学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的班主任,特制定本年度计划如下: 本年度将进行校本教研为教师“备好课”为校本培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今天,教育面临很多问题,正处在转型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时机,力争提高与发展自己。本学期,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一、校本培训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

1、确立学科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4、通过培训,促使小学教师更新师德观念,调整师德行为,熟悉教材知识体系,更新学科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二、自培计划具体做法和设想 1、教师角色正确定位。明确教师角色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引领者,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填充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康心理,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是在流水线上制造产品,我们在培养快乐的人,在帮助造就成功的人生。 2、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开放的视觉,看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工作几年来,满足于辛苦教书,少有的积累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工《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湖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3

实验1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目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烧成温度范围、升降温制度,材料的热处理等工艺参数的确定经常要用到专业相图。相图的制作是一项十分严谨且非常耗时的工作。淬冷法是静态条件下研究系统状态图(相图)最常用且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掌握该方法对材料工艺过程的管理及新材料的开发非常有用。 本实验的目的: 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基本原理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将试样装入铂金装料斗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改变温度与组成,就可以准确地作出相图。 淬冷法测定相变温度的准确度相当高,但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先由温度间隔范围较宽作起,然后逐渐缩小温度间隔,从而得到精确的结果。除了同一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外,还要以不同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反复进行试验,因此,测试工作量相当大。实验器材 1.相平衡测试仪 实验设备包括高温炉、温度控制器、铂装料斗及其熔断装置等,如图1-1所示。 熔断装置为把铂装料斗挂在一细铜丝上,铜丝接在连着电插头的个两铁钩之间,欲淬冷时,将电插头接触电源,使发生短路的铜丝熔断,样品掉入水浴中淬冷。 2.偏光显微镜一套,如图1-2所示。

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1. 填空题: 1) 液体结构的重要特征 ; 2) 非均匀形核模型中晶核与基底平面的接触角2/πθ=,表明形核功为均匀形核功 的 ,=θ 表明不能促进形核; 3) 相平衡时,系统内的相数可以通过系统自由度、 和对系统平衡状态能够产生影响 的外界因素数目的关系式来进行计算; 4) 过冷度是指 ; 5) 液固界面按原子尺度,可分为 界面和 界面 2. 判断题: 1) 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小只能补偿新增表面积的1/3。 2) 非均匀形核时,临界晶核(曲率)半径决定了晶核的形状和体积大小 3) 非均匀形核总是比均与均匀形核容易,因为非均匀形核一般是以外加固体杂质作为现成 晶核,不需要形核功。 4)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是:0V G V G S σ?=-?+< 5) 无论固-液界面微观结构呈粗糙型还是光滑型,晶体生长时液相原子都是一个个地沿着固 相面的垂直方向连接上去的。 6) 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可根据杰克逊因子α来判断:当α≤2时,固-液界面为光滑界面; 当α≥5时,固-液界面为粗糙界面。 7) 从宏观上观察,若液-固界面时平直的称为光滑界面;若液-固界面时由若干小平面组成, 呈锯齿形的称为粗糙界面。 8) 无论温度如何分布,纯金属都是以树枝状方式生长。 3. 简答题: 1) 请简要的分析晶体凝固过程中晶核形成能的能量变化。 2) 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 之一表面能,为什么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 3) 具有粗糙界面的金属,在何种温度梯度下以平面方式长大?在何种温度梯度 下以树枝状方式长大?分别说明其长大过程。 4) 细化金属铸件晶粒的方法有哪些?说明其基本原理。 4. 计算题: 1) 已知纯铜的熔化潜热为29/1088.1m J ?,熔点为1089℃;点阵常数为 A 4167.3,发生 均匀形核的过冷度为230K ,21/1044.1m J SL -?=σ求铜的临界晶核半径*r 及临界晶核中所含的铜原子数。 2) 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 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 (b)半径为r*的晶核个数; (c) 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形核功);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m=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Lm=1.836×109J/m3,固液界面比表面能δ=93mJ/m2,原子体积V 0=1.66×10-29m3。

2020校本培训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落实学校的校本培训目标,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主角转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校本培训学习活动,完成校本培训资料,不断地给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具体工作 1、强化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仅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好老师,更要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上的领路人,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职责心和使命感。 2、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用心参加络技术培训,学习页制作技术和各种课件的制作技术。透过学习,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整合。 3、用心参加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经常观摩教师的优秀课例,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在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试用,并及时反省。 4、以课题研究实验为平台,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科研的意识和潜力。 5、用心参加每周三的业务学习。 6、将自我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心得、笔记、案例等及时整理,存入档案,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争取每课一反思,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自评,反思时立足于自我教学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每学期还要完成一篇有必须价值的教学论文。 7、经常从阅览室借阅一些好的教育书籍,每年至少订阅一份报刊来进行学习研究,写好读书笔记。透过多读、多思、多写来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 8、认真参加群众备课,并透过群众备课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向本校的优秀教师请教教育教学经验,透过经常听他们的优质课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潜力,建设一支能够满足我校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根据教育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和课程实施的需要。特制定我校校本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四)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 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指导老师:管登高,陈善华,王艳, 杨梅,张文涛,张湘辉 年月

实验四、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和 典型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实验指导书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指导老师:管登高 [实验名称] 实验四、光学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和典型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显微组织的原理。 2.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金相组织图片的获取方法。 4. 学会观察分析碳钢平衡状态下的相和组织形貌。 [实验内容] 1.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和金相分析原理 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3. 金相试样金相显微组织的拍照与分析 [实验设备及材料] 1.实验主要设备:金相显微镜(型号)及其数据采集系统等。 2.实验主要材料:标准样品 (1)工业纯铁:1号样品,铁素体 (2)共析碳钢:5号样品,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 (可在2-6号样品中任选一个观察拍照分析) (3)共晶白口铸铁:8号样品,变态莱氏体(珠光体+渗碳体) (可在7-9号样品中任选一个观察拍照分析) [实验原理、步骤及要求] 1.结合金相显微镜实体,仔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光源、光阑、垂直照明器、暗场和偏光装置;目镜和物镜、物镜的标记等。 图XJP-6A型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是观察金属磨面金相组织的光学仪器,是利用物镜、目镜将金属磨面放大一定倍数,观察金相内部组织的装置。其种类和型式很多,常见的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类,本实验所用XJP-6A型金相显微镜是台式金相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使用时要特别细心。自制的金相试样在浸蚀前与浸蚀后要分别进行观察。观察时接通电源,观察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操作时,严禁用手接触摸镜头和其它光学部件。试样要清洁、干燥,不得有残留酒精和浸蚀剂,以免腐蚀物镜。 (1)XJP-6A型金相显微镜说明 常规台式金相显微镜 全封闭光路结构,防尘防外界光干扰设计 明场,偏光,暗场等观察方式可选 同轴式机械载物台,无需压平试样 宽视野双目镜筒,具有视觉补偿功能 照明光源配备对中调节轮,图像明亮均匀 平场消色差物镜组,提供高分辨率图像 易于连接数码,135照相,视频成像 (2)XJP-6A型金相显微镜技术规格 光学系统倒置,明场,偏光,暗场(选配) 放大倍数100×-1250× 观察筒铰链式30°倾斜, 瞳距调节范围:55-75mm 目镜 平场大视野10×,12.5×,视度可调 物镜转盘4孔转盘, 平场消色差10×,20×,40×,100×(油) 载物台机械式载物台, 移动范围:X轴:85mm,Y轴:60mm 调焦低位同轴粗微调旋钮,调焦行程:向上:5mm,向下:2mm 照明系统6V30W卤钨灯,调中视场光阑和孔径光阑,灯丝对中调节 滤色片组转盘式滤色片转换器,兰色、绿色、黄色、中性循环外型尺寸530×220×260mm 2. 领会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显微组织的原理,掌握金相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调焦、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的调节、暗场使用等。 3.通过观察金相样品,学会金相显微组织的拍照与分析方法,掌握金相组织图片的获取方法。 4.学会观察分析工业纯铁平衡状态下的相和组织形貌。 5.学会观察分析共析碳钢平衡状态下的相和组织形貌。 6.学会观察分析共晶白口铸铁平衡状态下的相和组织形貌。 [实验结果和分析] 1.用铅笔画出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图,并标出其各组成部分。 2. 简要说明金相显微镜的操作要点及必须注意的事项。 3.分析工业纯铁平衡状态下的相和组织形貌特点。 4.分析共析碳钢平衡状态下的相和组织形貌特点。 5.分析共晶白口铸铁平衡状态下的相和组织形貌特点。

2020年个人校本培训计划文档2篇

2020年个人校本培训计划文档2篇2020 individual school based training plan document

2020年个人校本培训计划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个人校本培训计划文档 2、篇章2:校本培训个人计划文档 篇章1:2020年个人校本培训计划文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 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教育创新”理论为指导,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实效为目的,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予求得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源;

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通过改革和创新,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激发我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经验和成果,不断使我校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通过实施校本培训,使自己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1.现代教学思想,教育理论 按照学校的培训计划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 xx同志“教育创新”的重要论述,素质教育理论,基础课程 改革的理论,及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教法。 2.师德教育培训: 根据学校的计划我将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观看优秀教师的“师德启示录”录象片,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无私奉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303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学时学分:3周3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庞超明(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360docs.net/doc/649179437.html,) 一、课程作用和具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面向全院材料类各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学生开设,着重加强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它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材料晶体学基础理论;掌握相图的基本构成和应用;了解晶体缺陷对形变行为的作用;初步掌握材料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初步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培养从事科研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 时间多少,进行“选做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辅 导。 3、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确保安全。 四、设备及器材配置 1、制样设备:砂轮机、切割机、镶嵌机、水磨机、抛光机、电解抛光仪等。 2、加热、温控及加工设备:热处理炉、坩埚电炉、烘箱、温度控制仪、离心机、小型轧 机、大型轧机等。 3、分析测试设备:拉伸机、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硬度计、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 镜、荧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混凝土气孔分析显微镜。放大机、数码相机、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U型管界面移动电泳仪、离心分离机、李氏瓶、稠度仪、试模、勃氏比表面仪、套筛、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化点仪、不透水仪、沥青针入度计、直流稳压电源、水泥水化热测定仪等。 4、各种耗材若干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采用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笔试考试情况综合考核。 2、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 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出勤情况占10%,实验报告占40%,笔试成绩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6 2、秦鸿根编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4、硅酸盐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2021年教师个人校本培训计划

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教师如何制定个人培训计划下面是教师个人培训计划,欢迎阅读。 教师个人培训计划篇一 校本研修是一个学校的的活力和发展前景所在。通过校本研修,可以随时解决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的实际,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以及着眼于学校第三次机构改革,基于《上体附中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开发与使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着眼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校本研修,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校本研修目标 1、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原则 1、全员参与的原则 要求每位在岗教师都按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进。 2、教研研讨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困惑出发,以实践——研讨——实践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探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 四、校本研修制度及措施

(一)研修人员 本学期继续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以学科组为基础,以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研的主要形式,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 (二)研修制度 1、制定校本学习制度。学校安排每周五第七节进行学科组活动。 2、校领导既是各学科教研的倡导者,又是参与者、指导者。主管领导每周听课4节,教导主任每周听课至少6节,教师每周听课3节,听课记录要详细,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三)校本研修内容及措施 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师德修养,做优秀教师。 2、学习新课程,加强理论修养。 3、学习新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个人培训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围绕新教材,以人为本,以发展内涵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进一步塑造有智慧的群体,强化过程管理,发挥教师内在的潜能,采用多渠道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让教师在岗位上学习,在岗位上实践,在岗位上成功。为着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修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园本培训,进一步巩固教师的职业道德,巩固教师专业思想,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熟悉有关教育法规,不断提高科学

074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北工大lab8

实验八晶体结晶过程观察及凝固条件对 铸锭组织的影响 (Observation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crystalloid and the impact of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on ingot structure)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操作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⒈观察盐类的结晶过程: ⒉分析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概述 盐和金属均为晶体。由液态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不论盐的结晶,金属的结晶以及金属在固态下的重结晶都遵循生核和长大的规律。结晶的长大过程可以观察到,可是晶核的大小不能用肉眼看到,因为临界晶核的尺寸很小,而在试验中只能见到正在长大的晶粒,此刻已经不再是临界尺寸的晶核。金属和盐类晶体最常见到的是树枝状晶体。通过直接观察透明盐类(如氯化铵等)的结晶过程可以了解树枝状晶体(枝晶)的形成过程。 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观察它的结晶过程。随着液体的蒸发,溶液逐渐变浓,达到饱和,由于液滴边缘最薄,因此蒸发最快,结晶过程将从边缘开始向内扩展。 结晶的第一阶段是在最外层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体,结晶的第二阶段是形成较为粗大的柱状晶体,其成长的方向是伸向液滴的中心,这是由于此时液滴的蒸发已比较慢,而且液滴的饱和顺序也是由外向里,最外层的细小等轴晶只有少数的位向有利于向中心生长,因此形成了比较粗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柱状晶。结晶的第三阶段是在液滴的中心部分形成不同位向的等轴枝晶。这是由于液滴的中心此时也变的较薄,蒸发也较快,同时溶液的补给也不足,因此可以看到明显的枝晶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