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北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33号)以及《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发…2017‟9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对市北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调整和优化配臵,进一步提升医疗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健康需要,特制定《市北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现状分析

(一)卫生资源规模

经过长期发展,我区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止2015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688家(含驻区三级医院9家、二级医院26家,以下简称驻区医院),其中医院6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0家,门诊部78家,诊所421家,医务室等其它医疗机构5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家。编制床位9645张,实有床位9706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9.45张。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9.7%,民营医院则为66.35%。卫生人员总数19439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477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15.36人;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6754人,每千人口拥有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6.3人;注册护士7404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数6.9人。

(二)卫生服务利用

2015年全区(含驻区医院)门诊总诊疗1102.8万人次,其中门诊1005.8万人次,急诊72.6万人次,死亡人数356人,急诊病死率0.05%。预约诊疗50.54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13.76%。家庭卫生服务84956人次,向上级医院转诊30577人次,向下级医院转诊14378人次。

2015年全区住院总诊疗27.7万人次,出院27.6万人次,手术91363人次,死亡3810人,病死率1.38%。全区病床周转次数27.9,病床使用率98.3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2.4。医师人均全年诊疗1651.2人次,每日诊疗6.6人次,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比16%,中医处方占比7.2%。

(三)居民健康状况

2015年我区居民期望寿命82.27岁(高于全市居民期望寿命80.92岁),其中男性为79.08岁,女性为85.73岁。死因顺位前五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近几年, 我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存在问题

(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用地少

包括驻区二、三级医院在内的大部分医疗机构(约占总量80%)集中分布在市北区南部、西部及中部人口密集老城区,东部和北部医疗机构数量较少(约占20%)。随着东部和北部新建

小区及大型商业机构的增加,未来几年人员将快速增长,现有的医疗机构布局将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的需求。

市北区医疗卫生用地现状规模相对偏小,区内绝大多数一级综合医院、社会办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为租用房,无独立医疗用地。

(二)医疗机构功能结构欠合理,服务待优化

总体上我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居民享有的医疗服务可及性较高。但从医疗机构的类别和功能结构分析显示,我区的医疗资源利用与居民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我区人口密集,老龄化问题突出,虽然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服务得到加强,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等医疗服务不能适应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有待完善优化。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建设虽已得到加强,但存在自有用房比例过低、人才资源配臵不到位现象,随着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将更显紧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不设床位,使得实施双向转诊产生障碍,向下转诊,在社区康复护理等需求难以实现,与深化医改提出的设想有一定差距。

(三)多元化办医的医疗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区民营医疗机构共有566家,占全区医疗机构的86.4%,已初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社会办医虽然数量较多,但具有一定规模、中医等专科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比重不足,低层次、低水平重复的个体诊所过多,还不具备真正能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的能力,不能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办医格局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公共卫生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预防保健工作任务繁重。因新市北区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加大了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难度。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将越来越高,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担当起慢性病管理和监测的任务,但人员业务素质、病人管理知识和技术水平与实际需要尚有一定差距。从防治层面上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综合防治的负担将变得越来越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和1.8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而目前卫生监督员和疾控人员分别只有30名和60名。公共卫生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形式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市北区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使命,要在“病有良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疾病谱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快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增多并已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在全市居民死因谱中占比高达76%。同时,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疾病防治任务依然艰巨,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新发传染病与输入性传染病威胁将长期存在,给居民健康带来严峻挑战。必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和结构,从单纯的疾病诊治专项综合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推动形成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各类卫生资源分工协作格局。

(二)医疗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保障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