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摘要:在正常教学中引入团队训练式教学法作为辅助,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贯穿于在日常教学中,实线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能够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的中职生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职业

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经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当于中级工水平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可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得根本保证。中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学校在树立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时也应以此为据鉴于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应避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理念,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思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包括了客观性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静态与动态指标、精确性与模糊性指标的可操作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模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指导和促

进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升,最终内化成学生的稳定品质”,才是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养成机制能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立德教育;2、文化教育;3、职业教育;4、艺术(审美)教育;5、人文教育等三、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团队式教学法 (一)理念看成一个学习体,从团队合作中感受职业素养要求。团队作为学习环境和主体(二)阶段组建团队――从理论出发――团队互助学习、协作――将理论用于实践 (三)要素 1、角色转换: 2、教学内容教授?W习工具(和实践)并进行尝试,团队教练实行团队及个人层面的动手来学习的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用具体的团队工作作为示例阐明所教工具实用3、教学目标培养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能够实现高效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四)实施步骤: 可结合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活动。在整个团队式训练过程中,从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到分工、采买、宣传、营销……乃至最后的盈利分配,基本由教练引导、队员自主完成。松散式的合作能使队员们在职场礼仪、团队合作、自我认知、专业技能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化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队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养成效果明显。许多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学会了珍惜、感恩,愿意互相帮助,喜欢参与班级的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念,认识到与未来职业匹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YQJK101)研究成果。

在近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教育学者、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核心素养建设内涵和实施办法,强调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但如何落实仍面临挑战。

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综合能力”。尽管表述各异,但都表示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3个层面対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现了能力学分化、人格证书化、道德标签化等现象。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实践指向。有研

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美国和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已将类似认识纳入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但中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其落实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当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

心素养”是一个热词,从职业学校的校长到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和相关老师都在讨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如何落地?大家各抒己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的升级版;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经过社团活动来呈现;3、核心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核心素养是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5、核心素养的评价能够经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展……

概念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少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

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文件

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并实施, 9月,教育部项目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7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锻炼道德情操,强化法治纪律,促进文明养成;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修养,加强生涯规划: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匠心文化,强化专业技能,培植双创意识;以身心健康为基础,锻造强健体魄,培育健康心理,加强社会实践。

途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堂建设—课堂教学—综合评价

种种迹象表明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带动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化。中职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课堂,课堂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者。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的中职人才培养体系,并经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方面进行落实。

“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其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学习时能够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让中职学生经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尊重学生主体,引领探究学习。要体现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课程内容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三、设置讨论环节,培养创新思维。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能够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养是人性之树,能力品格之干。从素养培养到素质形成,也是过程到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正在推动课堂教与学的变革。应把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