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规程设计..

合集下载

100万吨热连轧轧制规程设计

100万吨热连轧轧制规程设计

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题目:100万吨热连轧工艺设计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0911班学生姓名:张骁康学号:200812030534指导老师:杨霞日期:2013年1月4日目录一.题目及要求二.工艺流程图三.主要设备的选择3.1立辊选择3.2轧机布置3.3粗轧机的选择3.4精轧机的选择3.5工作辊窜辊系统四.压下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4.1压下归程设计4.2道次选择确定4.3粗轧机组压下量分配4.4精轧机组压下量分配4.5校核咬入能力4.6确定速度制度4.7轧制温度的确定4.8轧制压力的计算4.9传动力矩五.轧辊强度校核5.1支撑辊弯曲强度校核5.2工作辊的扭转强度校核2六.参考文献3一题目及要求1.1计题目已知原料规格为1.5~19.6×1250~1850mm,钢种为Q345A,产品规格为19.6×1250mm。

1.2的产品技术要求(1)碳素结构钢热轧板带产品标准(GB912-89),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709-88标准钢板长度允许偏差切边钢板宽度允许误差2)表面质量:表面要缺陷少,需要平整,光洁度要好。

1二工艺流程图坯料→加热→除鳞→定宽→粗轧→(热卷取→开卷)→精轧→冷却→剪切→卷取三主要设备的选择轧钢机是完成金属轧制变形的主要设备,因此,轧钢机能力选取的是否合理对车间生产产量、品种和规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选择轧钢设备原则:(1)有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轧机结构型式先进合理,制造容易,操作简单,维修方便;(3)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4)备品备件要换容易,并有利于实现备品备件的标准化;(5)在满足产品方案的前提下,使轧机组成合理,布置紧凑;(6)保证获得质量良好的产品,并考虑到生产新品种的可能;热带轧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车间生产的钢材品种和规格。

轧钢机选择的主要内容是:选取轧机的架数、能力、结构以及布置方式。

1250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

1250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

1250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一、前言热轧板带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热轧板带轧制规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旨在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二、制定背景以钢材为例,热轧板带是制造厚度在4.5mm及以下的钢材的重要工艺步骤。

因此,制定一套适用于厚度为4.5mm及以下的热轧板带轧制规程,对于提高钢材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三、规程设计要点1.轧制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轧制工艺,包括轧制温度、轧制次数和轧制速度等。

轧制温度应根据材料的硬度和塑性选定,轧制次数和轧制速度应根据材料的厚度和要求的成品尺寸来确定。

2.设备选择与调试:根据热轧板带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要求,选购适当的轧机、辅助设备和检测设备。

同时,进行设备的调试和优化,保证轧制工艺的稳定和精确性。

3.质量控制: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检测、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

采用合适的检测工具,如超声检测、硬度检测等,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对于不合格品,进行返修或者剔除,以提高产品质量。

4.生产计划与调度: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设备运行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任务。

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调度,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工艺优化和持续改进:根据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对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四、总结与展望热轧板带轧制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厚度为4.5mm及以下热轧板带的轧制规程设计。

通过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选择适当的设备、实施质量控制、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并进行工艺优化和持续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轧制工艺和设备,提高轧制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热轧板带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竞争力。

坯料轧制规程设计方案

坯料轧制规程设计方案

坯料轧制规程设计方案第一章制定生产工艺及工艺制度一、制定生产工艺及工艺制度1.制定生产工艺选择坯料→原料清理→加热→除鳞→纵轧一道〔使长度接近成品宽度→转90°横轧到底→矫直→冷却→表面检查→切边→定尺→表面尺寸形状检查→力学性能试验→标记→入库。

2.制定工艺制度在保证压缩比的条件下,坯料尺寸尽量小,加热时出炉温度应在1120-1300℃,温度不要过高,以免发生过热或过烧现象;用高压水去除表面的氧化铁皮;矫直时选用辊式矫直机矫直,开始冷却温度一般要尽量接近纵轧温度,轧后快冷到相变温度以下,冷却速度大多选用5-10°或稍高一些。

切边用圆盘式剪切机进行纵剪,然后用飞剪定尺。

二、坯料选择1.选择坯料根据生产经验和实践可知,连铸坯的组织、性能好,且成材率也很高,故选择连铸坯。

2.坯料尺寸的确定〔1坯料厚度的确定:根据经验,我国的中厚板生产中采用6~8倍以上的压缩比较合理,而压缩比越高,铁素体晶粒长度越长,组织性能越高,故在本设计中选压缩比为10,已知成品高度h=12mm,则坯料高度H=10h=120mm。

〔2坯料长度的确定:采用先纵轧一次,使坯料长度尺寸接近于成品宽度,再转90°横轧到底,则坯料长度L=B+切边量—展宽,取切边量为25mm,展宽取450mm,可得:L=1800+2×25-450=1400mm〔3坯料宽度的确定:金属烧损系数一般为1%,采用板型控制技术来减少头尾形状偏差,切头尾△L取50mm,切边△b=25mm,由体积不变定律可得:99%×H×B×L=〔l+2×50×〔b+2×25×12带入数据解得:B=1350mm。

三、中厚板压下量根据经验,中厚板压下量在△h=12mm左右,这里取△h=12mm。

四、分配各道次压下量,计算道次变形程度,轧件尺寸及轧制道次1.确定轧制道次由H=120mm,h=12mm,取轧制道次n=10〔二辊5道次,四辊5道次。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一、引言热轧板带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金属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和质量的优越性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因此,热轧板带钢的制造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热轧板带钢的轧制规程设计。

二、设计目标本轧制规程的设计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热轧板带钢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1.确定合适的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以确保给定的产品尺寸和机械性能的要求。

2.设计适当的冷却方式,以确保产品在冷却过程中达到理想的组织结构。

3.确定合适的轧制压力和辊缝尺寸,以确保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精度。

4.设计适当的轧制工艺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5.设计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设计思路本轧制规程的设计思路是在充分了解产品需求和原材料性能基础上,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确定最佳的轧制工艺和操作规程。

具体的设计思路包括:1.通过分析产品的尺寸要求、力学性能要求和成分要求等,确定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的范围。

根据产品的板厚和钢种,选择适当的温度和速度条件,以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

2.设计合适的冷却方式,以确保产品在冷却过程中达到理想的组织结构。

根据产品的厚度和形状,选择适当的冷却方式,并确定冷却速度、冷却介质等参数。

3.确定合适的轧制压力和辊缝尺寸,以确保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的精度。

通过分析产品的厚度、宽度和长度要求,选取合适的辊缝尺寸,并确定合适的轧制压力。

4.设计合适的轧制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根据产品的尺寸和性能要求,确定轧制的工艺流程,并设计详细的操作规程。

5.设计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制定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评价。

四、设计步骤1.分析产品需求和原材料性能,确定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的范围。

2.设计合适的冷却方式,确定冷却速度和冷却介质。

轧制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轧制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轧制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轧制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生产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工厂内进行的所有轧制作业。

第三条轧制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规定,严禁违反操作规程。

第四条轧制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有任何不明确或不确定的地方,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或专职安全员咨询。

第五条本规程的内容包括轧制设备的操作,安全检查和防护措施等。

第二章操作规程第六条轧制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各项操作,掌握操作规程。

第七条在开始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必须先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第八条为保证作业安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相应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第九条进行轧制作业时,应遵守以下操作规程:1. 检查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 根据轧制工艺要求,设置好设备的工作参数,如轧辊间距、轧制压力等。

3. 在设备停机状态下,安装好轧辊和导轨,确认安装牢固。

4. 操作人员在离开轧制设备时,应当将设备的主电源切断,并将设备锁死。

5. 根据设备工作状态及轧制物料的情况,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确保轧制过程中的操作安全和产品质量。

第十条进行轧制时,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 轧制过程中应保持设备周围的通道畅通,防止发生人员被夹、被磕、被撞等意外事故。

2. 遇到设备异常或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或专职安全员报告。

3. 轧制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的稳定和安全。

第三章安全检查第十一条轧制设备的安全检查由专职安全员负责,包括以下内容:1. 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损坏,设备的结构是否稳定。

2. 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是否正常。

3. 检查设备的润滑油是否充足,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4.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也应定期对设备进行自查自检,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发现设备异常或存在安全隐患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专职安全员,并采取措施进行临时修复。

中厚板轧制规程设计方法

中厚板轧制规程设计方法

• 2.在采用控轧控冷时,要根据工艺要求, 结合温度制度、速度制度合理的安排压下 量。 • 3.双机架轧制时,要均衡分配道次和轧制 负荷,提高作业率。
三.设计步骤
• 1.根据原料尺寸和生产的钢板品种规格,在满足 轧件顺利咬入的条件下,确定轧制道次,分配各 道次的压下量和压下率。 • 2.制定速度制度,计算轧制时间和各道次的温度。 • 3.按上述确定的参数计算轧制力、轧制力矩和主 电机功率。 • 4.校核轧辊强度、传动系统强度、主电机功率。 • 5.对不合适的部分进行修正,得到合理的压下规 程。 • 中厚板轧制规程的制定流程图如下:
• 4.计算用主要数学模型 • (1)温度模型 • 轧钢生产中温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会影响到材 料的变形抗力、工作辊热凸度等,最终影响到钢 材的性能和产品尺寸精度。因此必须计算不同阶 段的轧件温度。 • 轧钢生产时轧件的温度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 有热量损失:如热辐射;热对流;水冷却;工作 辊间的热传导等,导致钢材温度降低。 有热量增加:如机械塑性加工热;钢板和工作辊 间的摩擦热等,导致钢材温度上升。 • 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做如下假设: 宽度方向和轧制方向的热流量可以忽略,只考虑 厚度方向的热流量; 轧件的长度方向温度是光滑的变量;
• 1.轧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⑴成形阶段。 压下量主要考虑坯料纵横轧 制比 对坯料成形的矩形化影响;为横轧提供尺寸精度 的保证;轧制长度要考虑能转钢。 • ⑵展宽阶段。 压下量主要考虑宽度控制;考虑性 能控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采用大压下量。 • ⑶伸长阶段 • ①前半道次。在设备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采 用大压下量。 • ②后半道次。考虑板形和厚度精度,一般采 用恒比例凸度优先的原则控制压下量;采用液压 弯辊时,可根据弯辊的能力设定压下量。
二.轧制规程设计原则

冷连轧轧制规程设计 -回复

冷连轧轧制规程设计 -回复

冷连轧轧制规程设计是指针对冷连轧轧机进行工艺设计和工艺参数设置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冷连轧轧制规程设计的步骤:
确定轧机设备和工艺要求: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要求,确定适用的冷连轧轧机设备,并了解产品的规格、尺寸和质量要求。

选择轧制工艺:根据产品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轧制工艺,包括轧制路线、轧制次数、轧制温度等。

设定轧制参数:根据轧制工艺和产品要求,设定轧制参数,包括轧制速度、轧制压力、轧制间隙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尺寸和质量。

考虑材料特性:了解和考虑待轧材料的特性,如材料硬度、塑性变形能力等,以确定合适的轧制参数和工艺。

模拟和验证:利用模拟软件或实验手段对轧制工艺进行模拟和验证,以评估轧制参数的合理性和工艺的可行性。

优化和调整:根据模拟和验证结果,对轧制工艺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制定操作规程:根据确定的轧制工艺和参数,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包括轧机操作顺序、设备调试步骤、轧制参数的设定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可控性。

监控和调整:在生产过程中,持续监控和调整轧制参数,以确保产品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要求。

以上是冷连轧轧制规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设计过程和步骤可能会因产品和工艺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特性、设备性能和工艺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轧制安全操作规程(3篇)

轧制安全操作规程(3篇)

轧制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随着轧钢技术的发展,轧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障轧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轧制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规程旨在指导轧机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轧制作业,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轧机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轧机及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报修。

2. 检查轧机工作区域的安全环境,要保持地面整洁无障碍物,并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3. 确认轧机操作人员已经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掌握相关知识,持证上岗。

三、轧机操作规程1. 开机前准备a. 确保所有的防护设备完好,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对轧机进行预热,预热时间根据轧制材料的类型和厚度来确定。

c. 检查辊缝调整是否正确,确保辊缝调整器处于零位状态。

2. 开机启动a. 确认周围无人,按下开机按钮,轧机启动。

b. 现场监控操作人员需要通过监控系统来及时发现轧机的异常情况。

3. 塞料操作a.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塞料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体伸入轧机辊缝内。

b. 打开压料器并逐渐将材料送入辊缝,注意保持均匀的压力,避免堆料导致异常情况。

c. 定期检查辊缝是否堵塞,如有堵塞应及时清理。

4. 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 操作人员要随时监控轧机的工作情况,特别是轧辊的温度和辊缝的调整情况。

b. 如有异常声响或振动感应,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c. 定期给轧辊进行润滑保养,确保辊缝工作的正常状态。

5. 关机操作a. 停机前应将轧机运行速度调到最低档。

b. 关闭压料器和辊缝调整器,并关闭电源。

c. 检查轧机及周边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清理工作区域,恢复现场环境。

四、事故应急处理1. 如发生轧机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3. 紧急情况下,必要时可通过急停按钮进行紧急停机。

五、轧机操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1. 遵守轧机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ε%
23.8
23.2
27.5
23.7
33.8
33.3
1.1.3根据成品板宽确定精轧坯宽度
不考虑精轧机组宽展,即精轧机组宽展量为0。 粗轧后的精轧坯宽度BR4
式中BC -----成品板宽度; C1 ------收缩率, C =1.2~1.5%。
1
B B 1 C
C R4
B B
C
1200 1215 mm 1 0.012 1
Φ1200/1080
1200
表 2.2 精轧部分
机架 F1— F3 F4—F7
工作辊直径/mm
Φ800/Φ720
Φ750/Φ680
轧制时工作辊直 径/mm
760
700

h D1 cos
压下量与咬入角的关系 ,
cos 1 h / D
式中: α—咬入角 ,Δh—压下量,D—工作辊径。 粗轧计算第一、第二、第三架轧机: R1 =15.63° cos R1 =1-50/1350=0.963 R1: 则: R2 =14.3° R2: cos R2 =1-37.1/1200=0.969 则: cos R =1-23/1200=0.981 R3: 则: =11.76° R3 精轧计算第一、第四架轧机 F1 =10.58° F1:cos F =1-13.24/760=0.983 则: F4 =4.44° F4:cos F =1-2.09/700=0.997 则:
立辊道次 侧压量, mm 23 0 25.9 25.9 0 27
综上,得粗轧机组各道次轧件宽度变化表
表1.8 粗轧机组各道次轧件宽度变化
粗轧道次 立辊轧前宽度 立辊轧前侧压量 平辊入口宽度 宽展量 平辊出口宽度 1 1269 23 1246 13 1259 2 1259 0 1259 9 1268 3 1268 26 1242 8 1250 4 1250 26 1224 6 1230 5 1230 0 1230 7 1237 6 1237 27 1210 5 1215
BR BRij 12.5 9.3 8.4 6.3 6.9 4.5 47.9 48mm
1.1.5计算坯料轧前的膨胀宽度
B B C
0
''
2
1250 1.015 1269 mm
计算立辊总的宽度压缩量:立辊的奇数道次进 行侧压,偶数道次不进行侧压
图1.1粗轧机生产线布置图
1.1.1原料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选择坯料:21012504800mm连铸 板坯。材料的特性见表1.1。 表1.1 STE255成品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化学成分 / % 力学性能 屈服 伸长 /Mpa 抗拉强 率 (不小 度Mpa (不 于) 小于)
牌 号
C
Si
Mn
P
S
ST E2 55
ε% 7机 40~ 35~ 30~ 25~ 25~ 20~ 10~ 架 50 45 40 40 35 28 15
精轧机组最末两架考虑质量因素采用减小 压下量的方法,减少带钢厚度不均,消除 波浪形瓢曲等缺陷。终轧变形程度对钢材 的金相组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钢种的再 结晶曲线是不同的,为得到细晶粒组织, 要根据不同钢种的终轧温度确定变形程度。
BR
= C2 B0 BR BR =1269-1215+54=108mm
4
C2 =1.105; :热膨胀系数, B0 :常温下坯宽 , B0 =1250mm, ij :立辊压下量分配系数。
C2
表1.6 立辊压下量分配系数表
立辊道次
侧压量分配系 数 0.21
0.25 0 0.24 0.24 0
设计目录
安排轧制规程 校核咬入能力 确定速度制度和轧制延续时间
确定轧制温度温度
计算各道次的变形程度
计算各道次轧制力和轧制力矩
1 安排轧制轧制规程
1.1 轧制方法 本次采用综合轧制法,由2架粗轧机组和7架四 辊不可逆式轧机组成的连轧机组共同完成轧制过 程。
1.2粗轧机组的轧制规程
粗轧机组的形式:由2 架粗轧机组。第 一架为二辊可逆式轧机,板坯在此机架上 轧制3道次,为控制宽展R1 前设有立辊E1; 第二架为四辊可逆式轧机,板坯在此机架 上轧制3 道次,为控制宽展R2前设有立辊 E2。粗轧机组设备主要有粗轧机辊道,侧 导板,高压水除鳞装置,立辊轧机,中间 辊道、废品推出机等组成。。生产线布置 如图1.1。
表1.9精轧机组机座与延伸间关系
机架座数 最大延伸 最大压下量(%)
4 5 6 7
12 16 27 32
91.7 93.8 96.3 96.6
表1.10压下率分配表
机座号数 1 2 3 4 5 6 7
6机 40~ 35~ 30~ 25~ 15~ 10~ ― 架 50 45 40 35 25 15 ―
表1.11各架精轧机压下分配
机架 轧前 厚度 轧后 厚度 △h ε% F1 F2 F3 F4 F5 F6 F7
30
16.76
9.69
6.00
3.91
2.73
2.06
16.76 13.24 44.1
9.69 7.07 42.2
6.00 3.69 38.1
3.91 2.09 34.8
2.73 1.18 30.2
轧制规程设计就是根据钢板的技术要求、原 料条件、温度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运用 数学公式或图表进行人工计算或计算机计算,来 确定各道次的实际压下量,空载辊缝,轧制速度 等参数,并在轧制过程中加以修正和应变处理, 达到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提高产量,保证质量, 操作方便,设备安全的目的。 附热轧板带产品的工艺制度制定实例 某热轧生产线,产品规格1.8*1200mm带卷,材质 STE255,轧制规程设计如下
h —轧件出口厚度 ;
R1 —工作辊半径 h —绝对压下量
—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系数,取 =0.25
则得各架的前滑值为
13.24 1 1 S1 4 16.76 2 0.25
7.07 1 S2 1 4 9.69 2 0.25
13.24 0.13 400
h1 y1
粗轧速度按照梯形速度图:(a)不可逆;(b)可逆。
• 根据所选梯形速度图,计算各道的纯轧时间和间隙时 间粗轧机组的纯轧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t zh nh ny a nh n p b
2 2 2 2 n n n n 1 60L h y h p nh D 2 a 2 b
2.06 0.67 24.6
1.8 0.26 12.5
2 校核咬入能力
• 在校核各架轧机咬入能力时,取该机架最大压下量 的那道次进行,F1—F3取F1较核,F4—F7取F4 校核。 • 表2.1 粗轧部分
机架 R1 R2 —R4
工作辊直径/ mm
轧制时工作 辊直径/mm
Φ1350/1200
1350
机架 道次数 宽展系数Ki
R1 3 0.25
R2 3 0.30
计算各道次宽展量及粗轧总宽展量:
BR11 K1H R11 0.25 50 12.5 13m m BR12 K1H R12 0.25 37.1 9.3 9m m BR13 K1H R13 0.25 33.8 8.4 8m m BR21 K 2 H R21 0.30 21.1 6.3 6.0m m BR22 K 2 H R22 0.30 23 6.9 7 m m BR23 K 2 H R23 0.30 15 4.5 5m m
≤0.18
≤0.40
0.5-1.3
≤0.035
≤0.03
255
360480
25
表1.2 根据经验确定各粗轧机轧制道次及粗轧目标厚度
机架 E1 R1 E2 R2 目标厚度
道次
2
3
2
3
30
1.1.2分配各道次压下
轧机组压下量分配原则 (1)粗轧时轧件温度高,变形抗力小,塑性好,轧 件又短;考虑到粗轧机组与精轧机组轧制节奏和 负荷的平衡。粗轧机组的总压下量应尽可能大, 以便减轻精轧机组负荷,一般粗轧机组总延伸率 为7~10,最大可达12。粗轧机组变形量要占总变 形量的70~80%; (2)为保证精轧机组的终轧温度,应尽可能提高粗 轧机组出的精轧坯的温度;尽可能减少粗轧道次 和提高粗轧机的轧制速度。,减少温降。
1.1.6计算立辊各08×0=0mm BE =108×0.24=25.9≈26mm BE =108×0.24=25.9≈26mm BE =108×0=0mm BE =108×0.25=27mm;
BE12
13
21
22
23
表1.7立辊各道次侧压量
R4
BR 4 C1
1.1.4计算粗轧机组轧制时的宽展量
粗轧轧制6道次, 粗轧总宽展量:
BR BRij
每道次宽展量:
Ki
BRij Ki HRij
BRij :第 Ri 架轧机第j道次宽展量;
H Rij:第 Ri 架轧机第j道次压下量;
Ki :第i架轧机宽展系数。
表 1.5 各架轧机宽展系数
(3)为简化精轧机组的调整,粗轧机组轧出的精轧 坯的厚度范围尽可能的少。一般粗轧机组轧出的 精轧坯厚20~40。 (4)粗轧机各道次压下量分配规律为:第一道次考 虑咬入及配料厚度偏差不能给以最大压下量;中 间各道次应以设备能力所允许的最大压下量轧制; 最后道次为了控制出口厚度和带坯的板形,应适 当减小压下量。 (5)粗轧机组的立辊,除了立辊破磷机考虑道破磷 和调节板坯宽度给予较大的压下量(50~100)处, 其它万能机座上的立辊压下量都不大,约等于宽 展量。宽展量约为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