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合集下载

定量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要求1

定量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要求1
3.确定室内质控方法: 患者数据质控方法:导致误差的分析前因素可能存
在于标本的采集、标记、运输和处理的各个环节,质 控品不能检出,使用患者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将提供更 多的质量信息,这些控制方法有均值法、差值检查法 、多参数核查法、患者标本双份检测法和患者结果的 比较法。均值法又可分为正态均值法和移动均值法。
定量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过程
4.评价室内控制效果: 精密度:是否在控制目标范围内; 均值:质控品均值的改变往往代表检测系统或分
析方法准确度的变化,是否在可控偏倚范围内; 总误差:按TE=均值偏倚+1.65*CV%计算总误差,
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统计分析失控报告及质量管理记录:评估误差检
出概率和假失控概率,即实验室有无患者结果明显异 常而质控品结果在控或质控品结果失控但复查患者结 果后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1.确定控制目标
室内质控项目控制目标CV(%)调查表
定量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过程
1.确定控制目标: 规定每个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是建立质量管
理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定量检验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依据是国家标
准或行业规范(或厂商资料;或实验室检测数据), 即每个定量检验项目应有明确的总误差、最大变异 系数和最大偏倚。
定量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要求
1 定量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过程 2 质控品与质控图 3 质控规则与判断流程 4 失控处理措施 5 质控数据管理 6 Westgard Sigma多规则简介
定量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过程
质量控制过程 符合要求吗?
***临床实验室定量项目室内质控流程图
定量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过程
定量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过程
3.确定室内质控方法: Grubbs异常值取舍法:又称即刻法,实质是一种统

定量分析室内质控2013.6.27.ppt

定量分析室内质控2013.6.27.ppt

► 失控原因分析
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 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等等均可导致失控 信号的出现。 判断为真失控时,应当重做质控,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 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 如判断为假失控,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 不必重做。
► 采取以下步骤寻找失控原因
► 量化评估检验质量对特定医学决定的影响程度,从
而设定质量指标
► 最理想的检验质量指标设定方式 ► 多数情况下很难实现,仅限于很少检验项目
—— 用于单一的、明确的临床情况
——有公认的标准医学方案,且直接与检验结果相
联系
胆固醇测定偏差对医学决定的影响
► 血清胆固醇测定几乎仅用于心血管病危险分析
► 固定切点:
更换质控品
► 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
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与“旧”批号质控品 一起测定,并设立新的靶值和控制限。
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
►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质控图
► 将设计的质控规则应用于质控数据,判
断每一分析批是在控还是失控。
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 失控情况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 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交专业室主管(组 长),由专业室主管(组长)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 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的决定。
SI值表
N 3 4 5 6 7 8 9 10 11 n3s 1.15 1.49 1.75 1.94 2.10 2.22 2.32 2.41 2.48 n2s 1.15 1.46 1.67 1.82 1.94 2.03 2.11 2.18 2.23 n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3s 2.55 2.61 2.66 2.70 2.75 2.79 2.82 2.85 2.88 n2s 2.29 2.33 2.37 2.41 2.44 2.47 2.50 2.53 2.56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要求及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要求及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要求及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室内质量控制要求是指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设置和实施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和要求。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是指对不同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确定不同实验室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比较。

室内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控制品的使用:临床检验仪器和试剂的厂家通常都提供质量控制品,实验室需要根据仪器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控制品,并按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正确使用。

2.质量控制程序的建立:实验室需要制定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标准,明确每个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质控样品的制备、质控参数的设定、质控结果的判定等。

3.质控样品的制备:质控样品是实验室进行定量测定的参照,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控样品的制备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如按照国家标准物质提供的浓度值或人工制备的稀释液进行制备。

4.质控参数的设定:根据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性能要求,以及临床需求和实验室实际情况,设定每个检测项目的质控参数,如目标值、参考范围和允许偏差的范围等。

5.质控结果的判定:根据质控参数设定的标准,对每次质控的结果进行判定,判断结果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如果结果超出允许偏差范围,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认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可以评估本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选择比对标本:选择一组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比对,通常是实验室内部的质控样本和外部提供的质控样本。

2.进行测定:将所选质控标本分配给各个实验室进行测定,按各自实验室的常规程序进行质量控制测定。

此步骤要求各个实验室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测定,以避免时间差对结果的影响。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指南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指南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指南(讨论稿3)Guideline f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Clinical Laboratory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Draft 3)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二零零一年三月)目次1前言1.1 范围1.2 术语1.3 室内质控的目的2 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2.1 人员培训2.2 操作文件的建立2.3 仪器的校准和保养2.4 质控品的选择2.5 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3 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3.1功效函数图法3.2 简易质控法3.3 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法3.4 确定质控品浓度水平4 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4.1设定靶值4.2设定控制限4.3 特殊情况的处理4.4更换质控品4.5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4.6质控规则的应用4.7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5 室内质控数据管理5.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处理5.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5.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5.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6 参考文献附录1. 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附录2. 临床化学质控血清一般技术要求附录3. 常用质控规则及意义附录4. 用功效函数图对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实例附录5. 简易质控法应用实例附录6. 应用OPSpecs图设计室内质控方法的原理附录7.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统计质控计算机模拟软件(QCCS)附录8.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统计质控规则设计、评价和应用软件(QC Easy)1 前言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以下简称室内质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控制着自吸取样本至获得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是保证高质量操作的必要措施,所有临床实验室的向患者提供报告的所有定量测定项目必须开展室内质控。

临床实验室检测室内质控临床检验质控方法及步骤内容详析

临床实验室检测室内质控临床检验质控方法及步骤内容详析
控制限的设定
以确定临时靶值时的20个数据的标准差作为临时标准差,以此临时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 进行室内质控。两个浓度水平的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
变动标准差阶段 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以前质控数据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作为下一月质控的标准差。
相 关 规 定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按照《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B/20032302-T-361)执行。 (2008年资料第3页)
相 关 规 定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记录,包括标本接收、标本贮存、标本处理、仪器和试剂及耗材使用情况、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结果、报告发放等内容。质量管理记录保存期限至少为两年。 (2008年资料第3页)
相 关 规 定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控图。出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详细记录。 (2008年资料第2页)
相 关 规 定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的数量,质控频度,质控方法,失控的判断规则,失控时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质控数据管理要求等。 (2008年资料第2页)
一 室内质控空图靶值的设定
(一) 定量分析室内质控
1、质控血清的选择 2、质控物的使用 3、靶值的设定 4、控制限的设定 5、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质控结果的记录 6、质控方法的应用 7、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8、失控原因分析 9、每月室内质控数据分析 10、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1. 质控血清的选择
固定标准差的建立 以最初20个数据和当年8-12月份在控数据的累积标准差作为质控物有效期内的固定标准差,以后每个月的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使用该值。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文档资料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文档资料

对具体检测过程进行回顾分析 失控后,应对该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迅 速、仔细的回顾。分析有无特殊情况,如电 压波动、仪器不稳、试剂瓶标签脱落、试剂 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质控品瓶盖松动、复 溶过程异常等。并应检查使用的容器、量器 是否正确、仪器有无变动、校准品或试剂有 无变更生产厂家、批号或接近失效期等,同 时复查计算结果。 对于认为上述“失控原因初步估计”中 可能性较大的方面,在回顾分析过程中应特 别加以注意。
重新测定质控品
失控
在控
进行标本测定
启用同一批号新的质控品
失控
在控
进行标本测定, 丢弃旧的质控品
更换另一批号质控品测定
失控
在控
进行标本测定, 丢弃全部旧批号的质控品
对仪器进行全面维护、检查 包括光路系统、试剂、试剂 针、样品针、清洗头、分配 器等。
没有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
正确处理后, 重新测定质控品, 在控,进行标本测定
通过选择性复查进一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和 决定处理.一般应进行选择性复测。 复查时,应包括下述样品,以便尽量一次找出原因,及 时发出患者标本的化验报告。①失控时使用的质控品;②重 新打开一瓶相同批号的质控品;③失控时使用的校准品;④ 重新打开一支相同批号的校准品;⑤少数几个患者标本,最 好包括已知病情、近期曾做过该项目检测的患者标本;⑥如 有条件,加测一瓶定值质控品。 多数情况下,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复查可以查出原因,并能 对患者标本提出较妥善的处理措施。 难以处理的问题,及时与厂方联系!
13S和R4S规则反映的是随机误差。22S、41S和 10X反映的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超出一定 的程度,也可从13S和R4S规则反映出来。
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质控失控处理流程图

POCT项目室内质控

POCT项目室内质控

POCT项目室内质控POCT管理委员会应指定质量主管负责设计、实施及运行质量控制仪保证POCT 符合中心化实验室的质量标准。

质量主管可以指定一位有适当资质的人员负责某一特定的POCT设备/系统的质量控制。

应制订质量控制文件,编写室内质控的操作规程,以监控和评价分析过程的质量。

一、定量项目室内质控可参照GB/T 20468-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及WST641 2018《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制定室内质量控制程序并实施。

内容包括:1.使用恰当的质控规则,检查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质量控制方法可采用Westgard-Sigma规则控制程序,计算Sigma值,选择5个失控规则13s 、22s、R4s、41s、10x。

2.质控品的类型、浓度和检测频度。

每个工作日至少使用正常和异常2个浓度质控品做1次室内质控。

3.通过实验室实际检测,确定精密度质控品的均值和标准差;更换质控品批号时,应新旧批号平行测定,获得20个以上数据后,重新确定新批号质控品的均值。

4.对室内质控的失控结果有失控分析,采取纠正措施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填写失控分析报告,并对失控前所报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5.应每月评审质控数据以发现可能提示检验系统问题的检验性能变化趋势,发现此类趋势时应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

二、定性项目的室内质控1.金标试纸、斑点渗滤等以阴阳性判断结果的定性试验,除检测装置的内对照外,每检测日或分析批,应使用弱阳性和阴性质控物进行质控。

阴、阳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即表明在控,相反则为失控。

2.根据滴度或稀释度判定阴阳性结果的试验,如凝集试验,每检测日或分析批,应使用弱阳性和阴性质控物进行质控。

阳性质控结果在均值上下一个滴度或稀释度以及阴性质控结果为阴性即为在控,否则为失控。

三、不同类型的POCT设备质控频次的最低要求建议1.一次性的试纸条性质的,如妊娠测试试纸:作为最低要求,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IQC测试。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报批稿)Guideline f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forMeasurements sQuantitative Measurementin Clinical Laboratory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T20032302-T-361目次前言1范围2定义3质量控制的目的4质量控制的计划4.1规定质量要求4.2确定方法性能4.3制定质量控制策略4.4预测质量控制性能4.5设定质量控制性能4.6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5规定分析区间5.1分析批5.2分析批长度6质控品6.1应用6.2特性6.3与校准品的关系6.4质控品中分析物的浓度7质量控制应用7.1质量控制策略7.2质控品检测的频次7.3质控品的位置7.4质控规则7.5控制图7.6设定质控界限7.7失控情况8对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GB/T20032302-T-361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了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4-A2文件“定量测定统计质量控制:原理和定义;批准指南-第二版”(NCCLS C24-A2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for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该指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多年实践已得到认可。

本标准为第一次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治国、王清涛、李小鹏、杨振华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B/T20032302-T-361 Guideline f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for QuantitativeMeasurements s in Clinical LaboratoryMeasurement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计划、分析区间、质控品、质量控制应用、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质控品
3.4.1 特性
质控品应与患者待测样本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基质。质控品应均一和稳定,如条件允许,可储存一年 或以上的用量。瓶间变异性应小于分析系统的变异。如果没有商品化质控品,实验室可以自制质控品。
3.4.2 质控品中分析物的浓度
所选质控品的浓度应位于临床有意义的浓度范围内。 若使用定值质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原有标定值只能作参考。必须由实验室作重复测定来确定暂定 和常用均值以及标准差。
中度
良好
210%
<2%
12s N=2
12s N=1
12.5s N=4
12.5s N=2
13s N=4
13.5s N=6
12s N=1
12.5s N=1
12.5s N=2
13s N=2
13s N=4
13.5s N=4
13.5s N=6
12.5s N=1
13s N=1
13s N=2
13.5s N=2
13.5s N=4
3
GB/T XXXXX—XXXX
过程能力(△SEc) <2.0s 2.0s 3.0s >3.0s
表 2 多规则方法质控设计表格
差 >10%
过程稳定性(误差发生率,f) 中度 210%
13s / 22s / R4s / 41s /12 X
N=6
13s / 22s / R4s / 41s / 8 X
3.2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
实施质量控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例如仪 器的使用、维护操作规程,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等的使用操作规程等。所有临床实验室都应建立一套 较完整的SOP。
3.3 校准
对测定临床样品的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准,校准时要选择合适的(配套的)校准品;如有可能, 保证检测结果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和参考物质;对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根据其特性确立各自的校准频率。
1
JJF 1001 5.6] 简称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 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2.7
系统测量误差 systematic measurement error [JJF 1001 5.4] 简称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在重复测量中保持恒定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GB/T 19000-2016,3.2.10] 2.2 室内质量控制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检验人员按照一定的频度连续测定稳定样品中的特定组分,并采用一系列方法进行分析,按照统计 学规律推断和评价本批次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以此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及时发现并排除质量环 节中的不满意因素。 2.3 质量控制策略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质控品种类、每种检测频次、放置的位置,以及用于质控数据解释和确定分析批是在控还是失控的 规则。 2.4 测量偏倚 measurement bias [JJF 1001 5.5] 简称偏倚 (bias) 系统测量误差的估计。 2.5 测量精密度 measurement precision [JJF 1001 5.10] 简称精密度 (precision) 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量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2.6
4 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4.1 质量控制方法选择和设计表格
2
GB/T XXXXX—XXXX
质控选择表格是一种3×3表格,其确定了适合于九种不同分类检验程序的质控方法(质控规则和每 批质控测定结果个数N)。对单规则固定限质控方法建立质控选择和设计表格,如Levey -Jennings质控 图;以及对多规则质控方法建立质控选择和设计表格,如多规则质控方法。表1和表2分别显示出两种质 控 选 择 和 设 计 表 格 。 表 格 的 行 由 医 学 上 重 要 的 系 统 误 差 大 小 ( △ SEc ) 描 述 过 程 能 力 (process capability)。表格的列由误差发生率(frequency of errors, f) 描述过程的稳定性。
临界系统误差△SEc = [(TEa - |bias| )/CV] - 1.65) 允许总误差(TEa)目前可采用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标准等。 按照检验程序评价方案对本实验室定量测定的性能参数逐一进行评价,确定每一项目的不精密度(用CV% 表示)和偏倚(用bias%表示)。
过程能力(△SEc) <2.0s 2.0s 3.0s >3.0s
表 1 单规则固定限质控方法设计表格
差 >10%
12s N=36 12.5s N=68 13s N=6 12s N=2 12.5s N=4 13s N=6
12s N=1 12.5s N=2 13s N=4 13.5s N=6
过程稳定性(误差发生率,f)
N=4
13s / 22s / R4s / 41s
N=2
13s / 22s / R4s / 41s / 8 X
N=4
13s / 22s / R4s / 41s
GB/T XXXXX—XXXX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室内质量 控制的实际操作、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基于患者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 间比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检验服务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临床实验室的定量测定。
2.8
实验标准差 experimental standard deviation[JJF 1001 5.17]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用符号s表示。
GB/T XXXXX—XXXX
3 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
3.1 培训实验室检测人员
在开展质量控制前,每个实验室检测人员都应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基础知识、 质量控制的方法 有较充分的了解,并在质量控制的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培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