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合集下载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外阴上皮内瘤变V I N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

年轻患者的VIN常自然消退,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分为1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过度增生和异型细胞的改变,局限于上皮的下1/3。

2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层上述变化发生于上皮的下2/3。

3级(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上皮层的变化超过2/3。

原位癌的不典型增生累及整个上皮层,但未穿透基底膜。

病因1.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在VIN浅层细胞,尤其在VIN1和VIN2中,常可见到由HPV感染所致的征象,分子生物学技术证明80%VIN与16型HPV有关。

2.与免疫缺陷有关罹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甾体激素和组织移植抑制剂)者VIN发生率明显增高。

3.与外阴营养不良有关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在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患者中较增生性营养不良更多见。

4.与性行为和烟草有关吸烟常常与VIN Ⅲ级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同样还发现性伴侣数量的增加与VIN Ⅲ级的发生有关。

HPV感染为性传播疾病,在年轻的VIN患者中常有HPV感染,并与性生活史(包括性伴侣数目,第1次性生活年龄)有关。

5.与宫颈病变关系由于有相同的危险因素,VIN与宫颈病变相联系,大约15%的VIN患者存在宫颈病变。

6.与外阴癌的关系外阴上皮内瘤变I级与外阴癌的关系尚未肯定。

但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高级别的VIN 和外阴癌的联系是存在的。

临床表现1.症状(1)最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不适和烧灼感。

以大小阴唇较常见,阴蒂次之,尿道口及其周围较少见。

(2)约17%的病人主诉发现外阴结节。

(3)20%~48%的患者无症状。

2.体征查体时可发现有90%的患者外阴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点,颜色可为灰色、红色、褐色、棕色或白色。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是怎么回事?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是怎么回事?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阴道上皮内瘤样变的病理病因,阴道上皮内瘤样变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阴道上皮内瘤样变病因
*一、发病原因
阴道上皮内瘤样变的病因至今仍未明了。

目前认为HPV感染是发生VAIN最主要的因素。

其他可能的病因为宫颈癌或外阴癌曾行放射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也有人认为绝经后萎缩的上皮更易发展成VAIN。

*二、发病机制
阴道病灶黏膜可呈正常、糜烂或稍为隆起增厚的白斑。

阴道镜下观察,病灶扁平或稍隆起,可伴有点状或镶嵌状改变。

碘试验阳性。

镜下表皮层细胞可部分或全部分层不清、排列失去极向和出现异形细胞核。

按表皮层细胞病变的范围分为:病变局限在上皮1/3为Ⅰ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中下2/3为Ⅱ级(中度不典型增生)、超过2/3或全层为Ⅲ级(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阴道上皮内瘤样变病因,阴道上
皮内瘤样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阴道上皮内瘤样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阴道上皮内瘤样变”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妇产科试卷及答案

妇产科试卷及答案

2005年妇产科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月经2.子宫峡部3.胎膜早破4.A-S反应5.子宫胎盘卒中6.多囊卵巢综合征7.产褥病率8.宫颈移行带区9.外阴上皮内瘤变10.Asherman综合征二、填空题(10分)1.卵巢有两个功能,一是二是。

2.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日左右,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日退化。

3.对放疗最敏感的卵巢肿瘤是,中度敏感的是。

4.输卵管妊娠发生部位以部最多,其次为部。

5.子宫峡部的上界为内口,下界为内口。

6.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是。

血行转移发生在期。

7.胎方位是指胎儿的指示点与母体的关系。

8. 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和。

9.葡萄胎清宫后应避孕年,宜采用或。

10.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和。

三、选择题(30分)1.最常见的女性骨盆是a.女型骨盆b.男型骨盆c.扁平型骨盆d.类人猿型骨盆e.混合型骨盆2.关于月经下列哪项正确a.初潮时多是有排卵性月经b.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c.月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分泌期的长短d.正常月经失血量不少于80mle.月经血是凝固的,至少有小血块3.为了解雌激素水平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最理想的取材部位是a.阴道前庭b.阴道下1/3段前壁c.阴道中1/3段后壁d.阴道上1/3段侧壁e.阴道后穹隆4足月妊娠时胎心率正常的范围是每分钟a.100-140次b.110-150次c.120-160次d.130-170次e.140—180次5下列哪项骨盆外测量数值低于正常值?a.髂棘间径24cmb.髂棘间径27 cmc.骶耻外径18cmd.粗隆间径29cme.坐骨结节间径7cm6关于正常骨产道下列哪项正确?a.骨盆入口前后径比横径长b.最大平面前后径比横径长c.中骨盆横径比前后径长d.出口平面是骨盆最大平面e.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7第一产程期间下列哪项适宜进行温肥皂水灌肠?a.经产妇宫口扩张4cmb. 胎膜早破c.臀先露d. 有剖宫产史e.以上都不是8应用Apgar评分法,下列哪项正确?a.心率120次/分,规律得2分b. 呼吸浅慢且不规律得2分c.肌张力松弛得1分d.刺激咽喉恶心得1分e.皮肤青紫得0分9女性,24岁,婚后半年,因停经两月,腹痛伴阴道流血3天就诊。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研究进展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研究进展

成熟性低,有丝分裂活跃,包括异常的有丝分裂像[18-19]。疣型 显示出明显的乳头状形态,棘突,有病毒感染的细胞学特征(挖 空细胞、多核、粗颗粒)。基底细胞型表面呈扁平状,几乎整个 表皮层都是一种小的非典型副基底型细胞。上皮细胞很少见到细 胞成熟和空泡改变。有时,这两种类型可存在于同一病灶内[18]。 一种罕见的变异是“page样VIN”,表现为不典型的鳞状细胞呈 现出苍白的细胞质,并被孤立或聚集在小簇中[20-21]。
VIN可无明显症状,在常规妇科检查中诊断,在宫颈细胞涂 片异常或阳性宫颈HPV阳性的患者中,约60%的患者有症状[24]。 大多数病人主诉为外阴瘙痒、灼烧样疼痛、性交痛、排尿困难 等。u-VIN的临床特征在部位、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病变 厚度等方面都有差异。u-VIN呈现为白色或红斑性斑点或丘疹, 可合并形成疣斑。大约10%的病变存在色素沉着[22]。超过一半 的患者在外阴有多灶性病变,18%~52%的患者在其他肛门生殖 器部位,特别是子宫颈上有鳞状结构异常[25]。因此,在临床检 查中发现VIN时应促进对肛门生殖器区域的彻底检查和宫颈涂片 检查。与u-VIN相比,d-VIN在呈现时倾向于单中心,并较少产 生大的病灶。在临床上,病变可能出现为局灶灰白色变色,表 面粗糙,模糊不清的白色斑块,或升高结节[20]。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2)d-VIN。d-VIN病理诊断存在困难,病理表现包括棘层 肥厚、角化不全、不规则的棘突等,但未见u-VIN所表现的结 构紊乱,核异型性往往局限于基底层和副基底层。细胞核均匀 增大,核仁明显,分散的有丝分裂[20,22]。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发 现鳞状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细胞质和典型的细胞间桥。这些 角质细胞,存在于上皮细胞的基底和中层,表现出明显的细胞 学异常,例如大泡核和大核。有丝分裂活动在表皮基部更为频 繁。未发现挖空改变[18]。慢性炎症也会使诊断复杂化,因为在 d-VIN中发现的隐性异型性很难与反应型异型性区分开来。最佳 的活检部位应包括病变与正常皮肤之间的交界面,因为d-VIN 通常有一个陡峭的边缘[23],约83%的病例在交界处存在鳞状上 皮细胞增生(Squamous cell hyperplasia,SCH)或硬化性苔藓 (lichen sclerosis,LS)[22]。 4 临床表现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预防与注意事项:为 了预防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发生,我们应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保持身体健 康等。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介绍外阴表皮内瘤变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 瘙痒、疼痛、红斑、溃疡、增生等。
外阴表皮内瘤 变的分类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分类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分类:外阴 表皮内瘤变可分为不典型和典 型,其中典型可以进一步分为 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 状上皮内瘤变。
外阴表皮内பைடு நூலகம் 变的原因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原因
外阴表皮内瘤 变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介绍外阴表皮内瘤变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分类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原因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预防与注意 事项
介绍外阴表皮 内瘤变
介绍外阴表皮内瘤变
什么是外阴表皮内瘤变:外阴 表皮内瘤变是一种常见的病理 改变,主要发生在外阴的皮肤 和黏膜交界处,其特点是细胞 形态和结构异常。
引起外阴表皮内瘤变的原因:外阴表皮 内瘤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激 素失衡、慢性炎症等。
外阴表皮内瘤 变的治疗方法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 治疗外阴表皮内瘤变的方法包 括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 及光动力疗法等。
外阴表皮内瘤 变的预防与注
意事项
外阴表皮内瘤变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鳞状上皮瘤变名词解释

鳞状上皮瘤变名词解释

鳞状上皮瘤变名词解释
鳞状上皮瘤变一般指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是一组宫颈细胞异常形态改变,大部分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少部分患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鳞状上皮内瘤变通常指的是女性宫颈组织病变。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炎症刺激导致的,也可能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同房后出血、月经期间间断性出血等症状。

食管高级别的鳞状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表明出现早期食管癌的可能,需要及时治疗。

请注意,如果出现鳞状上皮内瘤变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胶囊、多西环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冷冻、激光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戒烟戒酒。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适量进行运动,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尤其是45岁左右的女性。

预防该病的发生需要注意性生活的规律性。

治疗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目的是消除病灶、缓解临床症状,并预防其向恶性转化。

治疗方案需要考虑患者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疗效等因素。

物理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排除浸润癌。

目前临床应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汽化、激光切除、冷冻、电灼以及光动力学治疗。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小的病灶,能够保留外阴外观,特别适用于年轻患者病灶广泛时的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将病灶完全切除,并对病灶进行彻底的病理学评定。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病灶较大或病变侵犯黏膜及生长区的情况。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
江西省建设医院
一、概念

上皮内瘤样变指上皮层内细胞成熟不良、核 异常及核分裂相增加。病变始于上皮基底层,严 重时向上扩展,甚至占据上皮全层。女性生殖道 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包括外阴、阴道及宫颈处的鳞 状上皮内瘤样变。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多见于 45岁左右妇女。近年来VIN发生率有所增加,患者 年龄也趋年轻化。约50%的VIN患者伴有 其他部 位的上皮内瘤样变,多伴有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VIN的症状无特异性,与外阴营养不良一样,仅表 现为瘙痒或烧灼感,无明显体征。有时表现为丘 疹、斑点或赘疣,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灰 白或粉红色;仅l/4患者的病灶为略高出表面的色 素沉着。VIN可累及肛周组织。
四、治疗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VIN Ⅰ :( 1 )可用药物治疗, VIN Ⅰ 可用 5FU软膏涂抹外阴病灶处,每口1次。(2)激光治 疗,能保留外阴外观,疗效较好。VINⅡ~Ⅲ可行 外阴病灶切除或单纯外阴切除。Paget's 病应行较 广泛病灶切除或单纯外阴切除。一般要求切除病 灶外正常皮肤0.5~1cm。

2、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变

Paget 病肿瘤细胞多超越肉眼所见病灶边缘, 且偶有发生浸润者。治疗应行较广泛局部病灶切 除或单纯外阴切除。出现浸润或合并汗腺癌时, 应作外阴根治术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临床表现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为外 阴瘙痒、皮肤破损、溃疡等,这些病变可发生于 外阴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右侧大、小阴 唇的底部8点处。查体时可发现有90%的患者外阴 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点,颜色可为灰色、红色、 褐色、棕色或白色。病灶也可表现为表皮增生, 可出现皮肤增厚、斑块、乳头或小的赘疣,呈灰 白色、黑色素沉着或暗红色,表面干燥、脱屑, 边界不清楚。病灶可为单个,但更常多发,并可 相互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什么是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产后妈妈会感到外阴瘙痒,并且偶然能发现有外阴结节,可能患外阴鳞状上皮內瘤样病变。

那么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是怎么回事呢?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癌前期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外阴皮肤或粘膜鳞形上皮内不典型增生由基底层开始,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时向上扩展,占的层次增加,另外,还根据细胞排列的异常情况,通过病理细胞学所发现细胞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所占的范围,又将其分成I、Ⅱ、Ⅲ级(即轻、中、重度)。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
1、病因
不完全清楚。

DNA检测发现VIN病变细胞DNA多为单倍体;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作多发性病灶DN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灶起源于不同的干细胞;大的融合病灶可起源于单一的干细胞或是不同散在病灶的融合。

普通型VIN常与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16感染关系密切。

p53基因异常可促进分化型VIN向鳞癌发展。

其他危险因素有性传播疾病、肛门—生殖道瘤变、免疫抑制以及吸烟等。

2、病理
现代分子学技术检测发现80%VIN伴有HPV(16型)感染。

细胞病理学变化包括病毒蛋白在细胞核周形成晕圈、细胞膜增厚以及核融合。

这些改变多发生在病变的表层细胞。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症状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外阴瘙痒、烧灼感、皮肤破损及溃疡,程度轻重不一。

部分患者无症状。

2、病变可发生于外阴任何部位,最常见于会阴、阴蒂周围及小阴唇,可累及肛周、尿道周围。

3、病变可表现为表皮隆起的丘疹、斑点、斑块或乳头状赘疣,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呈灰白、粉红色、黑色素沉着,或者红白相间的片状,严重者可呈弥漫状覆盖整个会阴。

通常,多中心病灶更常见于较年轻妇女(《40岁者);绝经后妇女多为单发病灶。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怎么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病毒、化疗、免疫治疗药物外阴病灶涂抹。

(1)1%西多福韦:广谱抗DNA病毒药物;
(2)5%咪喹莫特;
(3)5%5—氟尿嘧啶软膏;
(4)干扰素凝胶等。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排除浸润癌。

浸润癌高危者与溃疡者禁用。

目前临床应用的物理治疗主要有激光汽化、激光切除、冷冻、电灼以及光动力学治疗。

治疗后能保留外阴外观,尤其适用于小阴唇或阴蒂的病灶,多用于年轻患者病灶广泛时的辅助治疗。

3、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在于将病灶完全切除并对病灶进行彻底的病理学评定。

手术方式包括:
(1)局部扩大切除:适用于病灶局限者。

(2)外阴皮肤切除:适用于年轻患者,针对产后妈妈,这种手术治疗方式较为合适。

(3)单纯外阴切除:适用于治疗老年、广泛性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病变患者,切除范围包括外阴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与根治性手术的区别在于其不需要切除会阴筋膜。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分类
1、普通型:
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有不少的年轻妈妈也常发生,超过30%的病例合并下生殖道其他部位瘤变(以宫颈上皮内瘤变最常见),与外阴浸润性疣状癌及基底细胞癌有关。

普通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包括三种亚型:疣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基底细胞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及混合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2、分化型:
与HPV感染无关,病变在苔藓硬化基础上发生,形态主要为溃疡、疣状丘疹或过度角化斑片。

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多不伴其他部位病变,与外阴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有关。

此外,外阴Paget病等其他不能归入上述两类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归入未分类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1、活组织病理检查
对任何可疑病变应作多点活组织检查。

为排除浸润癌,取材时需根据病灶情况决定取材深度,一般不需达皮下脂肪层。

2、病理学诊断与分级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分3级。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I:即轻度不典型增生。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II:即中度不典型增生。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III:即重度不典型增生,
及原位癌。

(2)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主要指外阴Paget’s病,其病理特征为基底层可见大面不规则的圃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胞浆空而透亮,核大小、形态、染色不一(即所谓的Paget’s细胞),表皮基底膜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