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乳痈 ppt课件

(2)成脓 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 ,皮色掀红,皮肤灼热。同侧腋窝淋巴 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 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 动感,全身症状加剧,壮热不退,口渴 思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
(3)溃后 脓肿成熟,可 破溃出脓,或手术 切开排脓。亦有溃 后乳汁从疮口溢出 ,久治不愈,形成 乳漏者。 在成脓期大量使 用抗生素或过用寒 凉中药,常可见肿 块消散缓慢,或形 成僵硬肿块,迁延 难愈。
[预防与调护]
·
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 头。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2.乳母宜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饮食清淡。 3.保持乳头清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 吸空。 4.若乳头擦伤、皲裂,可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 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 乳。 6.早期诊治,及时彻底切开引流,避免并发症。 总结复习: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
乳癖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 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 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 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 硬,活动度好。本病好发于 25-45 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 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根 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癌 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病因病机] 。 气滞、痰凝、血瘀 [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25—45岁,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
月经前加剧,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 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乳痛主要以乳 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有些患者还可伴 有乳头疼痛和作痒,乳痛重者影响工作或生活。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 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表面 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 一,直径一般在1-2~m左右,大者可超过3~m。(片块型、 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 ) [治疗] 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之要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 论治。对于长期服药而肿块不消反而增大,且质地较硬, 边缘不清,疑有恶变者,应手术切除。
乳痈的中医治疗医学PPT课件

细菌入侵
精选ppt课件最新
继发感染
5
乳痈-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郁滞期:
乳头皲裂,乳头刺痛, 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
乳管阻塞不通。
乳房局部肿胀疼痛, 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
皮色微红或不红。
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
食纳不佳,大便干结。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
外治 1.郁滞期:热敷加乳房按摩。先轻揪乳头数次, 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 的乳汁轻轻推出。 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 蒲公英等捣汁调敷患处;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 敷。 蒲公英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乳痈-外治法
2.成脓期: (1)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 术 (2)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 压痛最明显处针吸穿刺抽脓,火针洞式烙口穿刺 引流排脓术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乳痈-辩证论治
气滞热壅:乳汁淤积结块,皮色 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 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 便秘。苔黄,脉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 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乳痈-辩证论治
热毒炽盛:壮热,乳房肿痛, 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 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 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 “传囊”现象。舌质红,苔 黄腻,脉洪数。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乳痈-辩证论治
正虚毒恋: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 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 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 薄,脉弱无力。
精选ppt课件最新
继发感染
5
乳痈-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郁滞期:
乳头皲裂,乳头刺痛, 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
乳管阻塞不通。
乳房局部肿胀疼痛, 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
皮色微红或不红。
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
食纳不佳,大便干结。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
外治 1.郁滞期:热敷加乳房按摩。先轻揪乳头数次, 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 的乳汁轻轻推出。 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 蒲公英等捣汁调敷患处;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 敷。 蒲公英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乳痈-外治法
2.成脓期: (1)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 术 (2)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 压痛最明显处针吸穿刺抽脓,火针洞式烙口穿刺 引流排脓术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乳痈-辩证论治
气滞热壅:乳汁淤积结块,皮色 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 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 便秘。苔黄,脉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 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乳痈-辩证论治
热毒炽盛:壮热,乳房肿痛, 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 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 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 “传囊”现象。舌质红,苔 黄腻,脉洪数。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乳痈-辩证论治
正虚毒恋: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 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 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 薄,脉弱无力。
乳痈护理PPT课件

饮水:适 量饮水, 保持体内 水分平衡
01
02
03
04
生活护理
E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乳痈问题
D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C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和休息
B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
A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饮食均衡等
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运 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
定期体检
1
定期体检的重要 性:及时发现疾 病,预防乳痈的
发生
3
体检频率:建议 每年进行一次全
面体检
2
体检项目:包括 乳腺超声、乳腺
X线等
4
体检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情绪波动
减轻心理压力:学会自我调节, 避免焦虑和抑郁
增强心理支持:寻求家人、朋友 和医护人员的帮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 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乳痈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多 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 足的睡眠。
03
抗炎药物: 如非甾体抗 炎药、糖皮 质激素等, 用于减轻炎 症反应
04
局部用药: 如乳痈膏、 乳痈散等, 用于局部治 疗,减轻症 状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切开引 流,彻底清除脓肿
康复指导:注意休 息,避免剧烈运动,
加强营养补充
手术适应症:脓肿 形成,保守治疗无
乳痈PPT课件

病因病机
一、乳汁郁积 乳头破碎,乳头畸形 乳多饮少,断乳不当
二、肝郁胃热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 饮食不节,脾胃失运,胃热壅滞
三、 感受外邪 外感风邪 婴儿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
临床表现
初起(郁乳期):乳房肿胀疼痛, 乳汁分泌 不畅或有结块,局 部压痛,皮肤可微热微红; 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口渴, 便秘,苔薄,脉数。
乳痈
外科教研室
乳痈(急性乳腺炎)
定义: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外吹乳痈—哺乳期发生。 内吹乳痈—妊娠期发生。 不乳儿乳痈—非哺乳、非妊娠期发生。
特点:<1>常发生于初产产后妇女。
<2>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 身症状。
<3>易发生传囊,乳漏等变证。
西医病因
1、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 2、乳汁郁积 3、细菌入侵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炎性乳癌相鉴别 乳痈:症状重,体征轻或症状与体征并 重。 炎性乳癌:症状轻,体征重。
治疗
1、郁乳期:消除乳汁郁积是治疗的根本,可
适当配合中药内服外敷及适当选用抗生素, 必要时回乳。
2、酿脓期:充分引流脓液(要注意切口选
择) ,配合必要的抗感染及消炎治疗。
3、溃后期:清除残余脓液及坏死组织,促进
成脓(酿脓期):乳房胀而跳痛, 肿块不清或增大。皮肤欣红 灼热;触痛明显,中央高软, 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全身 症 见壮热不退,口渴思饮, 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溃后(溃脓期)
顺者—溃后脓出通畅,痛减热退肿消-- 愈合 逆者—溃脓出不畅,痛不减,热不退,
肿不消--传囊乳痈 溃后,乳汁从疮口而出-- 乳漏
伤口愈合。
治疗:
乳痈课件PPT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
规律作息
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 乳汁的分泌。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 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 眠时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预防乳 痈的产生。
寻求心理支持
如果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可以寻求 家人、朋友的安慰和支持,或者斟酌 咨询心理医生。
运动锻炼
注意事项
避免挤压和撞击乳房
避免剧烈运动和意外碰撞,以免加重病情。
避免滥用药物
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 购药使用。
注意体温变化
监测体温,如有发热应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
保持乳头干燥,避免长时间潮湿,以防细菌 感染。
04
乳痈的预防保健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免疫力,预防乳痈。建议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避免剧烈运动
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的震动 和撞击,以免对乳房造成伤害。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运动时要穿着合适的亵服,避免 乳房受到过度的压迫和摩擦;同 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ERA
定义与症状
定义
乳痈是指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 ,多产生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初 产妇更为多见。
症状
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 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乳痈多由乳头破坏,如哺乳时婴儿咬 伤乳头,或因挤压、碰撞引起乳头皲 裂,导致细菌感染。此外,乳汁淤积 、情志不畅等因素也可能诱发乳痈。
03
饮食调理
哺乳期妇女应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
乳房疾病(中医)ppt课件

辨证论治
(一)内治: 阴虚邪恋:养阴清热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 减 气血两亏:益气补血,托里透脓 十全大补汤合托里消毒 饮 (二)外治: 敷贴法:药线拔管;手术疗法。
乳痨(乳房结核)
定义:发生于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 病 特点: <1>好发于体虚或有其它结核病史 妇女 <2>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 <3>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不明 显
分类
乳晕部漏——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病因病机
乳痈、发、痨失治 切开不当 痨后失养 乳络受损 与脓腔相通 ↓ 漏 染毒化脓 溃破成漏
乳房部
乳晕部 乳腺管及乳头 先天畸形
诊断
乳房部: 乳痈或乳发史 +临床特点 乳痨史 +脓水稀薄或杂有败絮状物 或+阴虚内热等全身症状 +临床特点 乳晕部:非哺乳期,乳头内陷史+临床特点 反复发作:缓解时乳晕附近黄豆大小结块,无明显不适 发作时结块增大,疼痛,变红 成脓溃破时流出脓性分泌物
以气血丌足气阴两虚兼湿毒瘀血内阻为主70辨证论治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仙汤加减71乳房部肿块鉴别一览表良性增生性异常发起病急发展快具有红的病理过程可化脓发展慢红肿热痛不明化脓出现疼受月经或情绪波动而变化出现疼无痛性肿块大多无不定中年妇中老年男性或儿童青年女多见中年以上妇女肿块边界不病变中心痛甚皮肤由潮红化脓无疼痛性肿块起不变化脓时可不红界不清大小不地不一可活动无粘连活动无粘连无痛性肿块肿块质边界清表面光无痛性肿块期粘连不明显注意不典型肿74粉刺性乳痈78乳腺癌乳头内陷牵拉79乳腺癌橘皮样发乳头内陷8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81炎性乳癌82湿疹样乳癌
治 疗
乳痈护理PPT课件

乳痈护理PPT 课件
目录 概述 乳痈的定义 乳痈的症状 乳痈的护理要点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如何预防乳痈
概述
概述
乳痈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通常 由细菌感染引起 本课件将介绍乳痈的护理要点和注 意事项,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处 理乳痈问题
乳痈的定义
乳痈的定义
乳痈是乳房组织的脓肿,由细菌感染引 起 细菌常通过乳腺导管进入乳房组织,引 起感染和炎症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请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手部感染 避免乳头受损,避免过度刺激乳房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按时完成疗程 如发现乳痈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并 发症,请及时就医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预防乳痈
如何预防乳痈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 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症状
乳痈的症状
乳房肿胀、红肿、疼痛 发热、寒战、乳头分泌物改变
乳痈的症状
乳腺组织的硬块或肿块
乳痈的护理要 点
乳痈的护理要点
多饮水,保持饮食均衡 乳房卫生保持,定期洗澡更换内衣
乳痈的护理要点
使用热敷和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 定期按摩乳房促进乳腺排毒
乳痈的护理要点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乳痈的护理注 意事项
如何预防乳痈
避免过度使用乳房刺激产品 孕期和哺乳期间加强乳房护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目录 概述 乳痈的定义 乳痈的症状 乳痈的护理要点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如何预防乳痈
概述
概述
乳痈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通常 由细菌感染引起 本课件将介绍乳痈的护理要点和注 意事项,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处 理乳痈问题
乳痈的定义
乳痈的定义
乳痈是乳房组织的脓肿,由细菌感染引 起 细菌常通过乳腺导管进入乳房组织,引 起感染和炎症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请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手部感染 避免乳头受损,避免过度刺激乳房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按时完成疗程 如发现乳痈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并 发症,请及时就医
乳痈的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预防乳痈
如何预防乳痈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 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症状
乳痈的症状
乳房肿胀、红肿、疼痛 发热、寒战、乳头分泌物改变
乳痈的症状
乳腺组织的硬块或肿块
乳痈的护理要 点
乳痈的护理要点
多饮水,保持饮食均衡 乳房卫生保持,定期洗澡更换内衣
乳痈的护理要点
使用热敷和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 定期按摩乳房促进乳腺排毒
乳痈的护理要点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乳痈的护理注 意事项
如何预防乳痈
避免过度使用乳房刺激产品 孕期和哺乳期间加强乳房护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中医外科学乳痈

,口渴烦躁等症状。
脓肿形成型
乳房内脓肿形成,皮肤红肿疼 痛加剧,伴有发热、口渴等症
状。
溃后正虚型
乳房内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 ,全身症状减轻,但伤口久不 愈合,伴有神疲乏力等症状。
02
中医对乳痈的认识
病因病机
病因
乳痈多因乳头破碎、乳头内陷、乳汁郁积、情志不畅等因素 引起。
病机
乳痈的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导致经络阻塞、气 血瘀滞,形成痈肿。
拔罐法
在乳房疼痛处拔罐,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 淋巴回流,缓解疼痛和肿胀。
按摩法
轻柔地按摩乳房疼痛处,可促进血液循环和 淋巴回流,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药外敷
将中药敷在乳房疼痛处,可起到消炎、止痛、 消肿的作用。
日常注意事项
定期自查乳房
定期进行乳房自查,注意乳房是否有 肿块、疼痛等症状,及早发现异常情 况。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剂,外敷于乳房局部,如用金黄散、玉露散等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艾灸疗法
用艾条或艾炷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温热刺激,以温通气血、散寒止痛。
推拿按摩治疗
推拿手法
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对乳房 局部进行按摩,以舒缓疼痛、促进血 液循环。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乳痈多由情绪不畅、饮食不节、外感 邪气等因素导致肝胃郁热,或因产后 乳汁瘀积所致。
病理
乳痈的病理变化为气血瘀滞,乳络阻 塞,热毒内蕴,肉腐成脓。
乳痈的分类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气滞热壅型乳房胀痛,皮肤红热,肿块有 压痛,伴有发热、口渴、小便
脓肿形成型
乳房内脓肿形成,皮肤红肿疼 痛加剧,伴有发热、口渴等症
状。
溃后正虚型
乳房内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 ,全身症状减轻,但伤口久不 愈合,伴有神疲乏力等症状。
02
中医对乳痈的认识
病因病机
病因
乳痈多因乳头破碎、乳头内陷、乳汁郁积、情志不畅等因素 引起。
病机
乳痈的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导致经络阻塞、气 血瘀滞,形成痈肿。
拔罐法
在乳房疼痛处拔罐,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 淋巴回流,缓解疼痛和肿胀。
按摩法
轻柔地按摩乳房疼痛处,可促进血液循环和 淋巴回流,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药外敷
将中药敷在乳房疼痛处,可起到消炎、止痛、 消肿的作用。
日常注意事项
定期自查乳房
定期进行乳房自查,注意乳房是否有 肿块、疼痛等症状,及早发现异常情 况。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剂,外敷于乳房局部,如用金黄散、玉露散等清热解 毒、消肿止痛。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艾灸疗法
用艾条或艾炷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温热刺激,以温通气血、散寒止痛。
推拿按摩治疗
推拿手法
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对乳房 局部进行按摩,以舒缓疼痛、促进血 液循环。
病因与病理
病因
乳痈多由情绪不畅、饮食不节、外感 邪气等因素导致肝胃郁热,或因产后 乳汁瘀积所致。
病理
乳痈的病理变化为气血瘀滞,乳络阻 塞,热毒内蕴,肉腐成脓。
乳痈的分类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气滞热壅型乳房胀痛,皮肤红热,肿块有 压痛,伴有发热、口渴、小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滞热壅证
• 证候:乳房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皮色不变 或微红,排乳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胸 闷呕恶,纳谷不馨,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白 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 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等;恶露未净者加当归 尾、益母草等。
乳痈
第一节 乳痈 (附:乳发)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的最常见的急 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临床特点
其临床特点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 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 初产妇为多见。
发生于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 占到全部病例的90%以上;发生于 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临床上 较为少见;不论男女老少,在非哺 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 儿乳痈”,则更少见。乳痛之名首 见于晋《针灸甲乙经》。文献中还 有称本病为“吹妳”、“吹乳”、 “乳毒”等。
治疗
强调及早处理,以消为贵。注重 通络下乳,避免过用寒凉药物。
治疗
及早处理 以消为贵
气滞热壅证
内治 辨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证
气血凝滞证
论
治
外治
初起、成脓、溃后 其他
其他疗法
抗生素、针灸、回乳
预防与调护
(1)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或用75%乙醇擦洗, 并及早纠正乳头内陷。 (2)培养良好的哺乳习惯,注意乳头和乳儿口腔的清洁, 每次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止淤积。及时治疗乳头破碎及 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疾病。若体温超过38.0℃, 或乳汁色黄,应停止哺乳,但必须用吸乳器吸尽乳汁。 (3)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博之品,不过食膏粱厚 味。 (4)患乳用三角巾或乳罩托起,减少疼痛,防止袋脓。
治疗
• 初起治宜清肝泻火,解毒利湿,方用龙胆 泻肝汤加减。成脓时佐以透托,上方加皂 角刺等。若出现火毒内攻之证,治宜清热 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 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等加减。外治可参照 “乳痈”。
• 必要时加用抗生素,可首选青霉素类,或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酌情配合支持疗 法。
本节完
附:乳发
乳发是发生在乳房且容易腐烂坏死的急 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房部蜂 窝织炎或乳房坏疽,多发生于哺乳期妇 女。其特点是病变范围较乳痈大,局部? 红漫肿疼痛,迅速出现皮肉腐烂,症情 较重,甚至可发生热毒内攻。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 本病的发生多因火毒外侵,以及肝胃两经 湿热蕴结乳房而成。乳痈火毒炽盛者亦可 并发本病。发病迅速,乳房部皮肤焮红漫 肿,疼痛较重.毛孔深陷,恶寒发热,舌 苔黄,脉数等。2~3 d后皮肤湿烂。继而 发黑溃腐,疼痛加重,壮热口渴,舌苔黄 腻,脉象弦数。若溃后腐肉渐脱,身热渐 退,则疮口逐渐愈合。若正虚邪盛,毒邪 内攻,可见高热神昏等症。
热盛肉腐。
因乳头破碎,怕痛拒哺,或乳头内陷等先天畸形, 妨碍乳汁排出,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初产妇乳络不 畅,或断乳不当,均可引起乳汁淤滞不得出,宿乳
蓄积,化热酿脓。
外邪侵袭
新产体虚,腠理疏松,哺乳露胸,感受风邪;或乳头 破碎,外邪乘隙而入;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气从 乳窍吹入,导致邪热蕴结于肝胃之经,闭阻乳络,热
病因病机
外吹乳痈总因内有肝郁胃热,或挟风热 毒邪侵袭,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闭阻, 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脓。
肝胃蕴热 乳汁淤积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新产伤血,肝失所养,若 忿怒郁闷,肝气不疏,则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 排出失调;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或肝气犯胃,肝胃 失和,郁热阻滞乳络,均可导致乳汁淤积,气血瘀滞,
鉴别诊断
粉刺性乳痈多发生于非哺乳非妊娠期,大都分患者
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头常有白色粉渣样分泌物溢 出。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局部红肿热痛程度和全身症 状均比乳痈轻。溃后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不易收口, 可反复发作,形成乳漏。
炎性乳腺癌多见于青年妇女,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
患乳迅速肿胀变硬,常累及整个乳房的l/3以上。病变部位皮 肤颜色暗红或紫红色,皮肤肿胀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改变,局 部不痛或轻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一 般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抗炎治疗无效。疾病进展较快, 预后不良。
•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生肌。
•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气血凝滞证
• 证候:乳房结块质硬,微痛不热,皮色不变或暗 红,日久不消;舌质正常或瘀暗,苔薄白,脉弦 涩。
• 治法:疏肝活血,温阳散结。
• 方药:四逆散加鹿角片、桃仁、丹参等。
初起、成脓、溃后
• 初起因乳汁淤积而局部肿痛者可应用按摩法。
• 成脓宜切开排脓。在乳房部做放射状切口;乳晕 部宜在乳晕旁作弧形切口;乳房后位脓肿宜在乳 房皱折部作弧形切口。
初起:(图)
畅,乳成或房脓有局:结部(块肿图,胀)或疼皮痛肤,微乳红汁、排微出热不 。不伴舒焮恶,乳红寒纳房灼溃发少结热后热泛块,:,恶逐同头,渐侧痛大增腋骨便大窝楚干,淋,结疼巴或等痛结胸。加肿闷重大,压或痛
。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便秘溲赤 。块脓7中液~央流疮1变出口0脓d软。逐出后,渐或通,愈按畅或合之,有。应肿鸡指稍啄,痛样或减疼乳,痛窍身,有热结渐退,
热毒炽盛证
• 证候:乳房肿痛加重,结块增大,皮肤焮红灼热, 继之结块中软应指;或脓出不畅,红肿热痛不消; 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质红,苔 黄腻,脉洪数。
•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热甚者加生石 膏、知母等。
正虚毒恋证
• 证候:溃后乳房肿痛减轻,脓液清稀,淋漓不尽, 日久不愈;或乳汁从疮口溢出;伴面色少华,神 疲乏力,或低热不退,纳谷不馨;舌质淡,苔薄, 脉细。
盛肉腐。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乳汁淤积,或
乳头破损,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 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 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期
妇女,尤其是初产妇。
初起、成脓、溃后的临床表现。
诊断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B超检
查有助于深部脓肿的定位。血常规检查发 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加。 提示病情严重。必要时血液或脓液细菌培 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致病菌种类,指 导选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