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降脂治疗分析2

合集下载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来自马边县的李先生今年35岁,他发现自己1天前和朋友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李先生本以为是胃病,口服胃药后没有在意,直到后来疼痛越来越剧烈并开始呕吐、气促,才去医院,发现自己患了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于胰腺的疾病,是指由于胰酶的异常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开始进行自我消化所致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更严重者会导致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功能上的障碍。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并且呕吐之后腹部疼痛仍然无法缓解,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除此之外,对于更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循环衰竭、肾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现为血压降低、紫绀、心率增快、气促、尿少、呼吸困难等。

急性胰腺炎主要的方法包括:寻找并去除病因、控制炎症,防止重症,避免复发。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由于各种引起急性胰腺炎原因的治疗方法。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基础疾病包括胆道疾病、高血脂等等。

1.胆源性胰腺炎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道的基础疾病引起了急性胰腺炎。

针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如胆总管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等,应尽早行治疗性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放置鼻胆管等既有助于降低胰管内高压,又可迅速控制感染。

这种微创对因治疗疗效肯定,创伤小,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缩短病程,节省治疗费用。

1.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血脂过高引起了急性胰腺炎。

针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方法应当以降低血脂为重点,包括:常规降脂药物,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血液净化(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液置换),有利于患者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善和恢复,避免病情恶化。

二、器官支持1.液体复苏旨在迅速纠正组织缺氧,也是维持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措施。

此外还应病情补充白蛋白、血浆、血浆代用品,组织中乳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较常见,应积极补充碳酸氢钠。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一例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一例
汁 。查 体 : 腹肌 稍 紧张 , 上 腹、 突下有 压痛 , 上 腹有 反跳 右上 左 剑 右 痛 。急查 : 自细胞 l . ×1 。L, 0 8 , AMY1 9 . U/ 血 6 7 O/ N . 6 血 1 7 8 L, Gu。 9 l7 1mmo/ 次 日查 T . 6 lL, G5 6mmo/ AP A10 6 g L, lL, O— . 5 /
T 。3 G5 7 mmo / Gl 8 4 mmo/ 血 AMY1 6 L, AMY lL, u 。 6 lL, 3 U/ 尿
5 6mmo/ .5 lL以下相对安 全。消除引起血脂增高 的因素 , 治疗
胰 腺 炎 血 T 含 量 明显 高 于 轻 症 胰 腺 炎 患 者 , G 在疾 病 急性 期 与 恢 复 期 均 维 持 较 高 水 平 。该 患 者 在 3 发 作 中也 符 合 这 一 规 次 律。 高 甘 油 三 酯 血 症 患 者 常 常 反 复 发 作 急 性 胰 腺 炎 , 予 患 应
第 2 卷 第 4期 1
20 0 8年 8月




Vo . l No 4 12 .
Au 2 8 g. 00
Ac a M e cna Si i a t dii e n c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 炎反复发作一例
蒋青林 强 占荣。张剑 波 , ,
(. 1 临桂 县 妇幼保 健 院 , 西 临桂 广
用的大量 的游离脂 肪酸 , 出 自蛋 白的结合能力 . 超 产生组织 细 胞毒性 , 伤胰 腺腺泡细胞 和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 损 引起生物膜 的损伤 , 导致线 粒体肿胀 、 变形 、 膜通透 性增加 , 重胰 腺缺血 加 坏死 , 从而加重病情 。 胰腺内发生黄色素 瘤。⑤ 胰腺腺泡 细 ④ 胞的脂肪 浸润。⑥ 高脂血症导致 的血液粘稠 度增 高可激活血 小板 , 同时产 生一种强烈 的缩血 管物质 血栓 素 AzTX ) 继 ( Az , 而导致胰腺血 液循环障碍而加 重胰腺 炎症 。急性 胰腺炎的发 生与血甘油三酯值密切相关 , 而与血清胆 固醇值无关 [。重 症 2 ]

高脂血症经典病例分析

高脂血症经典病例分析

高脂血症经典病例分析引言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危害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胰腺炎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高脂血症的经典病例,介绍高脂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名45岁男性,平时体质健康,没有明显慢性病史。

在进行公司体检时,发现其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明显升高。

患者自觉没有任何不适,但想了解详细情况并进行治疗。

临床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得到以下数据:- 总胆固醇:240 mg/dL - 甘油三酯:200 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4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80 mg/dL诊断和分析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患有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同时可能伴随着HDL的降低。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意味着患者血液中脂质代谢紊乱,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血脂水平和相关临床指南,可以将高脂血症分为3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

本例中,患者的总胆固醇属于轻度升高,甘油三酯和LDL属于中度升高,而HDL降低。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无明显症状,初步判断属于轻度到中度的高脂血症。

治疗方案针对高脂血症,一般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患者应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和改善血脂水平。

2. 药物治疗:对于高脂血症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降脂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临床指南和个体化治疗原则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3. 定期随访: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脂水平,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也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了解病情变化和患者的遵医行为。

结果和讨论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并且坚持服用降脂药物。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2 0 ,31 ) 5 4 15 . 0 4 (0: 5 —5 5 3 l
注 : 与内 固定组 比较 , 3讨 论
<0 5 . 0
从 本组的资料 可看 出,内固定在复位准确性 、固定稳定性上 有优 势 。这 与内固定是切 开直视下复位 ,面 中部骨骼没有 强有力 的肌 肉附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I 临床诊治分析
表 1两 组在 复位 准确 性 、 固定稳 定性情 况比较 ( ) 例
骨部 比点1 骂 折位 较
பைடு நூலகம்
— 1 旦
骨骨折 端复位并 固定在颅骨 上 ,颞颌关节活动受 限 ,且需要 固定4 ~6 周 ,时间较长 ,影响关节活动。
但是 ,外 固定治疗颌骨骨 折简单方便 ,对 患者损伤小 ,微创 。而
固定术 治疗上下颌骨骨折 时必需通过颌 间结 扎,颅颌 绷带来使上 下颌
响情 况方 面优 于外 固定 术 。内固定 的复位 准确 性 、固定 稳定性 分别 为8.%、7 . ,而 外固定术则 为5 %、4.% ;对T 功能影 响 47 1% 7 0 7 O MD
看 ,内、外固定术 的严重率 为3 . 、7 . 。两组存在显 著性差异 6% 9 35 % ( <O 5 P . ),具有 统计学 意义。见表1 0 和表2 .
提高 。 1 资料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本组1例 患者 ,男6 ,女4 ,年龄2 -5 岁 ,平均年 龄3 . 。 O 例 例 7 6 7岁 6
40 ・临床研究 ・ 1
位准确 性 、固定稳 定性 、对T 功 能的影 响方面 均有所差 异 。从 下 MD 表 中可 以得 出 ,内固定在 复位 准确性 、固定稳 定性 、对颞 颌 关节影
Ma c 0 2 Vo . 0 No 9 r h 2 1 , 1 , . 1 着 牵引 ,复位后对抗 力小 ,用器械 固定后 ,骨折端能获得 良好的支撑

一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一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持续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 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 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 业素养。
实践锻炼
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教训,提高自己 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沟通交流
加强与同事、患者及其 家属的沟通交流,提高 自己的沟通技巧和人际 交往能力。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心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干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 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治 疗方法、预防措施等,以提高患者自 我管理能力。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干预,如心理疏 导、认知行为疗法等,以缓解患者不 良情绪。
疼痛管理策略实施
疼痛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包括疼痛部位、性质、 强度等,并记录疼痛评分 。
药物镇痛
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 片类镇痛剂等,并观察药 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非药物镇痛
采取非药物镇痛措施,如 热敷、按摩、针灸等,以 缓解患者疼痛。
营养支持方案执行
营养评估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 、BMI、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 患者焦虑情绪
加强营养支持,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
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
急性期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明显,需密切监测病情
缓解期
症状逐渐减轻,胰腺功能逐渐恢 复
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
转归情况 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2例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2例临床分析
mg L者 4例 。 /
高, 肥胖及高脂血 症患 者越来 越 多 , 由高脂血 症诱 发 的急性胰腺炎 已跃居第 二位 , 高脂血 症主要通 过 以下 机制导致胰腺 炎 : 甘油 三酯被 脂 肪酶水 解 后 , ① 产 生大量游离脂肪 酸 , 接对 胰腺组 织产 生损 伤 ; 引 直 ② 起胰腺微循环 障碍 , 高脂血 症患 者血 粘稠 度高 , 于 利 形成血栓 , 还可激活血小板 , 释放血栓素 A 2损伤胰腺 血管 内皮细胞 , 乳糜微粒栓塞于胰 腺微血 管进一 步加 重胰腺 的微循 环障 碍 ; ③导 致胰 蛋 白酶原 激活 , 重 加 胰腺炎病理损 害 ; 增加胰 腺组 织氧 自由基 , 致 活 ④ 导 性氧对胰腺 的损害 ; ⑤增加核因子 一 B活性 。 高脂血症性胰 腺 炎有其 特 殊性 : ①从 病史 看 , 伴 有糖尿病及脂肪肝者较多 , 尹莉 华等 指 出高脂 血症 性胰腺 炎 合 并 糖 尿 病 史 者 2 . 2 , 并 脂 肪 肝 者 9 1% 合 5.8 , 20 % 而非 高脂 血 症 性 胰 腺 炎 合 并 糖 尿 病 者 为 3 , % 合并 脂 肪 肝者 6 3 。本 组 中合 并 糖 尿 病 者 3 .% 例, 5 , 占2 % 合并脂肪肝 者 7例 , 5 . % , 占 8 3 与之 大致 相符 , 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性胰腺 ( 且 下转第 6 4页)

6 ・ 2
医 学 面知 杂 志 2 1 第 2 0 2年 2卷第 1 期

临床 研究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1 2例临床 分析
王 银 环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1 年 1 一 0 1 00 月 2 1 年6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体会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体会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体会刘建洛薛玉龙张彦华(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普外科河南洛阳 471003)在我国,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HL)已成为常见病,也成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常见原因之一。

国外报道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e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HAP)占急性胰腺炎病例的1.3-3.8%[1],国内还没有权威的数据,但报道的病人数明显上升。

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了12例HAP患者,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31-78岁,平均46.5岁。

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106-1021U/L,尿淀粉酶670-2261U/L,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mic,TG)为6.32-20.7 mmol/L。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排除其他病因,诊断为HAP。

2 治疗方法2.1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对症支持等。

2.2血液净化治疗包括(1)血液灌洗:我们应用大孔中性树脂吸附清除甘油三酯、细胞因子、内毒物等,直至血中TG浓度降至5.65 mmol/L以下停止;(2)血液滤过:在血液灌洗同时或者以后进行连续血液滤过,排出炎症介质等,并根据不同时期,出超400-1000ml/d不等,以排出潴留体内的水分,在病情稳定后停止。

2.3营养支持:早期给予静脉营养,应用卡文三升袋,热量设定2000-3000kcal/d,并通过X线下置入鼻肠营养管早期给与肠内营养,应用能全力、百普素等及匀浆食物,最后过渡到全胃肠内营养。

2.4手术治疗:1例患者早期合并腹腔高压症,急诊行腹腔减压、灌洗引流术,术中空肠造口给予肠内营养。

2.5持续静脉滴注低分子量肝素,并监测凝血功能,持续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在6.4-8.3mmol/L范围。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疗无效者采用腹腔镜 手术及 常规开腹手术 治疗 , 包 括病灶 清 除术 、 胰 腺包 膜切开减压术等 , 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 。
1 . 4 观察 指标 比较 两组 患者 治疗 前 血淀 粉酶 及血 脂水 平 。观察并 比较 两组 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 生情况 , 包括应 激 性溃疡 、 MO D S 、 胰腺脓肿 、 A R D S 、 肾功能衰竭 . D I C 、 胰腺假性
样本均数 的比较采用 t 检验 , 均 以 P< 0 . 0 5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2 . 1 两组 患者血淀粉 酶及 血脂水平 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
均血淀粉酶 水平 为 ( 8 9 6 . 4 -1 4 0 2 . 3 ) U / L, 与对 照组 相 比无 统
计学差 异( P> 0 . 0 5 ) 。观察组 患者平均 血 T C及 H D L—C均 显著 高于对 照组 ,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两组 间
及 出血改变 , 肾前筋膜增厚 , 腹水 , 并 可见胰腺假 囊肿 或脓肿
囊肿 、 手术治疗 、 死亡率及 复发率等。 1 . 5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学软件 包 , 数据采用 均数 4 - 标准 差( 互±s ) 表示 , 两样本率 的比较 采用 ) 【 2 检验 , 两

血L D 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 详见表 1 。
的临床 特征。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3 治 疗方 法
密切监测 患者生 命体征 , 采取 积极 的治疗
措施 , 包 括非 手术 治 疗及 手 术治 疗 。非 手术 治疗 包 括 禁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降脂治疗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上一般又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现在已是仅次于胆源性、酒精性之后的急性胰腺炎常见原因。

鉴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率高,因此在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的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就一例血脂控制不佳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降脂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31岁,以“左上腹疼痛2天”为主诉于2014年11月15日入院,缘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阵发锐痛,尚可忍受,无向他处放射,与进食、排便无关,变换体位不缓解,其他尚可,未予重视处理。

入院前10小时饮水后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程度较前加重,持续不可缓解,无向他处放射,伴腹胀、恶心,其他无异常。

急诊血常规:WBC 10.9×10^9/L,NE 76.3%,Hb 169g/L,PLT 165×10^9/L。

血淀粉酶:430U/L。

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体征。

左上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余全腹无异常。

叩诊无异常,肠鸣音4次/分。

既往病史:10个月前因“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于我院治疗好转后出院。

发现“2型糖尿病”10个月,规律服用“二甲双胍0.5g BID”,血糖控制可。

发现“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10个月,规律服用“非诺贝特200mg QN”,血脂控制不佳。

诊断:1、腹痛原因待查,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可能;2、2型糖尿病;3、重度脂肪肝。

治疗经过:11月15日实验检查:TG 11.73mmol/L,TC 6.79 mmol/L,HDL-c 0.59 mmol/L,LDL-c 0.76 mmol/L,apoA 1.44g/L,apoB 0.87g/L,血糖14.07 mmol/L,ALT 47U/L,乳酸脱氢酶152U/L,肌酸激酶53U/L,肌酸激酶同工酶5U/L,血淀粉酶1571U/L,血脂肪酶1892.6U/L。

患者入院后初始治疗方案为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胰液分泌、兰索拉唑注射液制酸、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左卡尼汀保护心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保肝、非诺贝特降脂、营养支持及补液处理。

11月17日患者诉自发病以来规律服用“非诺贝特200mg QN”血脂控制不佳,临
床药师认为该患者TG为11.73mmol/L属于重度或极重度高三油甘脂血症(>11.2mmol/L)患者[1],且单药调脂效果不佳应给予联合用药,考虑患者为急性胰腺炎可能存在多器官的损伤,应选用对机体副作用小的降脂药,建议加用“多廿烷醇10mg QN”,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

患者在调整降脂方案后血脂水平得到显著下降。

患者住院期间调整降脂方案前后血生化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住院期间调整降脂方案前后血生化变化情况
注: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apoA:载脂蛋白A;apoB:载脂蛋白B; GLU:血糖;ALT:谷丙转氨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AMS:血淀粉酶;LPS:血脂肪酶;/:无该数据。

二、分析与讨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胰腺炎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因果关系[2],当甘油三酯>5.65mmol/L,特别是那些>11.2mmol/L的患者,应将控制甘油三酯作为主要治疗目标[3]。

另外,有研究表明将甘油三酯控制在5.65mmol/L以下对胰腺炎患者的症状缓解、预后改善及预防均有所帮助[4]。

但是,对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调脂方案建立应综合考虑患者疾病的特点、降脂药的有效性以及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患者此次入院为复发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在入院当天,患者的TG显著升高为11.73 mmol/L,TC轻微升高为6.79 mmol/L,LDL-c和HDL-c均低于标准值,使用非诺贝特降脂符合指南对于重度或极重度的高甘油三酯(>11.2mmol/L)患者强烈推荐贝特类药物治疗的准则[1]。

但是,该患者自10月前发病以来,一直使用“非诺贝特200mg QN”降血脂,血脂控制不佳,属于单一调脂药物难以达标的糖尿病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患者(以甘油三酯显著升高为主),应选择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应用以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

虽然,指南表示贝特类、烟酸类、他汀类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纠正其他脂代谢异常方面存在互补的作用机制,可用于联合用药[1],但联合用药可增加肌病和肝毒性,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6]。

另外,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合并有心、肝、肾、肺等多脏器功能损害[7],因此,从安全性方面考虑贝特类与烟酸类或他汀类之间的联用并不适用于该患者。

而具有降脂辅助作用且安全性和耐
受性良好的多廿烷醇才是更好的选择。

多廿烷醇是一种含有8种长链脂肪伯醇的混合物,是将甘蔗蜡经有机溶剂的特殊处理,再进行皂化后提纯得到。

多廿烷醇可作为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或低HDL-c血症患者一级预防治疗用药,且可轻度降低TG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明确的调脂疗效,对肝功和肌酶没有任何影响,与贝特类联用安全性良好[8]。

2008年的《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9]指出联用多廿烷醇和贝特类可分别降低TG水平47.1%、TC水平20.8%、LDL-c水平7.7%,升高HDL-c水平25.6%(单用贝特类为降低TG水平33.9%,升高HDL-c水平10.9%),因此,共识推荐多廿烷醇与贝特类药物可联合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临床药师结合以上依据建议医师在原降脂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多廿烷醇10mg QN”联合降脂,医师采纳意见。

该患者在联合降脂5天后即11月22日血生化示:TG 水平降至 5.65mmol/L以下为 4.10mmol/L,TC也控制在标准值以下为4.44mmol/L,LDL-c虽有所升高但仍处于标准值范围,总体血脂水平控制较为理想,但HDL-c太低还有待提升。

三、总结与体会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治疗后可好转,但如果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控制不佳时复发率高于其他类型的胰腺炎,因此,需要长期检测血脂。

对于单一调脂药物难以达标的糖尿病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胰腺炎患者(特别是重度或极重度高三油甘脂血症的胰腺炎患者),可以应用贝特类与多廿烷醇联合降脂方案,以有效地控制甘油三酯水平,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吴佳,沈东超,石玉芝,等.高三油甘脂血症的评估与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节选第二部分)[J].中国卒中杂志,2013,8(2):124-132.
[2] 李文科,王东.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4):2793-2795.
[3] Jacobson TA, Ito MK, Maki KC, et al. 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centered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J]. 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 (2014) 8,473–488.
[4] 吴畎,董占宏,陈效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
学,2009,15 (33) :43-44.
[5] 迟家敏.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药物治疗[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21):2086-2089.
[6] 李根林,张华,徐玉叶.血脂异常的调脂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04-205.
[7] 秦志忠,华占楼,周士军.急性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758-2760.
[8] 胡大一,丁荣晶.新型调脂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17-19.
[9] 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新型调脂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1):961-9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