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符号在建筑中的应用
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象征性符号,它代表着该民族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设计领域中,文化符号的应用可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使设计更具吸引力和辨识度。
首先,文化符号可以在设计中体现民族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通过运用文化符号,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这些特色。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凤、牡丹等符号象征着权威、高贵和繁荣,将这些符号应用于设计中,可以增加设计的中国风特色,使设计更具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其次,文化符号可以在设计中传承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宝贵财富,通过运用文化符号,设计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
例如,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和罗马柱式建筑代表着该国的历史和
文化,将这些建筑风格应用于设计中,可以增加设计的英伦风情和文化底蕴。
最后,文化符号可以在设计中传递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通过运用文化符号,设计可以更好地传递这些价值观念。
例如,日本的樱花代表着青春、美好和短暂的美好,将樱花应用于设计中,可以传递出设计所代表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文化符号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运用文化符号,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和传递价值观念。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需要对文化符号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才能将其恰当地应用于设计中,使设计更具文化内涵和特色。
同时,设计师也需要关注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使设计在具有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具有美观和实用性。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话题。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新的灵感和特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的探讨。
一、融合传统建筑元素的方法1.引用历史符号:将传统建筑中的历史符号,如斗拱、飞檐、雕花等,引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营造出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氛围。
2.借鉴空间布局: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往往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如“洛书”、“河图”、“九宫格”等。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借鉴这些空间布局理念,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建筑空间。
3.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建筑材料如木材、砖瓦、石材等,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美感。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使用这些传统材料,或者采用仿古材料,来营造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觉效果。
二、创新传统建筑元素的方式1.抽象化再现: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提取其精髓并赋予现代形式,可以使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例如,可以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进行简化、变形或重组,形成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形式。
2.重组与拼贴:将不同传统建筑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拼贴,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突破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结合现代技术: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改造和创新,可以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
例如,可以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来模仿传统建筑的形式和质感,或者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建筑形式。
三、考虑因素1.功能需求:在融合传统建筑元素时,需要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
传统建筑元素可能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功能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2.文化背景:在融合传统建筑元素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建筑元素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因此在融合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或误解。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与语义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与语义表达建筑是一门融合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学科,在传达信息和表达观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和语义表达则更是使建筑作品充满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与语义表达,以及它们与建筑作品的关系。
文化符号是人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理解和解读的象征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承载着文化本身,还包含了人们对历史、信仰、价值观念等的理解和认同。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符号往往被运用于建筑外观、立面、材料和装饰等方面,以表达特定文化的特征和传统。
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上的斗拱和角刻花纹将佛教和道教的符号与建筑结合起来,既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也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文化符号的运用也较为普遍。
建筑师 often常常通过运用特定的图案、形状和材料,来继承和演绎传统文化。
比如,法国的巴黎卢浮宫以其独特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和环绕庭院的柱廊,传达出一种优雅和奢华的文化象征。
加拿大温哥华的温哥华艺术画廊则以其现代、多元文化的设计表达了加拿大的国家精神。
除了文化符号,语义表达在建筑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语义是指通过符号和标记与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而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形态、功能、材料和配色等方面进行语义表达,使建筑作品能够传递出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举例来说,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的国家象征,不仅在形态上象征着自由和独立,还通过铭文和建筑物的设计,传达出对移民和自由的支持。
同样,巴西的巴西利亚大教堂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构造,不仅成为该国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还通过其宽敞和平静的内部空间,传递出虔诚和宗教的意义。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语义表达更多地关注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和体验。
建筑师often常常通过操纵光线、空间和材料等对人们的感官进行引导,使人们能够从建筑中获得特定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通过利用自然光和剧烈的空间变化,使人们在参观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宏伟和宁静。
传统民族元素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传统民族元素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张钰浛(云南工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1)摘 要: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
传统民族元素符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民族元素符号,有利于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不仅如此,传统民族元素符号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体现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特色。
接下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传统民族元素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民族元素符号;现代建筑设计;应用分析传统民族元素符号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能够引起我国人民的情感共鸣。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质量及外形要求也有所提高。
新时代到来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将传统民族元素符号应用于现代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有利于实现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新时代的融合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认识到传统民族元素符号的重要性,要根据不同建筑物的设计背景,选择合适的传统民族元素符号。
这样才能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也能有效提高现代建筑物的生命力。
以下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民族元素符号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传统民族元素符号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有利于彰显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将传统民族元素符号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有利于通过建筑物向人们传递相应的视觉信息,从而能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优秀的民族元素符号,有利于激发建筑设计师的创作激情,也能够增强中国古典文化对我国居民的影响力。
(二)有利于彰显地域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地域性的文化特点,这也导致了各地的民族元素符号具有地域性特点。
设计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应用

设计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设计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本文把表达象征意义的抽象设计符号分解成一些具体的艺术元素来加以分析中国建筑的传统文化,从传统建筑的表面形式挖掘其深刻的内涵,旨在为当今对传统建筑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符号;图腾;设计;传统建筑设计符号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直接载体。
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
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使用了大量的设计符号,这种建筑艺术传达出来的种种文化内涵总以某些艺术元素表达出来的。
这些元素符号由来已久,主要有以下五种:一、图腾的元素符号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作为建筑物附属物的图腾常以雕刻、绘画或祭物形式出现在建筑中。
人们把图腾、祖先像转形为赐福的祥瑞生命符号。
如《礼记·礼运》所称四灵:麟、凤、龟、龙都是由远古图腾崇拜演变而形成的理想动物。
龙为夏民族综合了各氏族的图腾,成为超自然力量化身的符号。
在封建王朝的集权统治之下,龙成为皇帝的象征,成为皇家建筑的装饰的突出形象。
龙的“九子”也以各种形态参与着建筑的装饰,鸱吻、朝凤、椒图、螭首、金倪等九种神话动物分别用在不同的建筑部位。
龟崇拜由来已久,唐宋时期,宫殿台阶正中央雕有龙和鳖的图像,凡是科举考中的进士要在宫殿台阶下迎榜。
按规定第一名状元要站在鳌头那里,因此称考中状元的为“独占鳌头”。
麟,熊曰麒,雌曰麟,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兽有多种神兽,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
凤是远古时代鸟图腾的融合和神化,居百鸟之首五彩斑斓。
仪态万方。
凤本为雄性,与雌性的凤凰相匹所谓凤求凰,表示男女爱情。
后来凤成为龙的雌性配偶,被看作封建皇朝最高贵的女性的代表,与皇帝的象征龙相配。
关于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一些探讨

一
与“ 回归 自然 ” 的感觉 , 渴望从城 市的建筑群 中感受文化气息 。 若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 中,能将传统文化符号元 素融 于现代 建筑设 计之 中, 增强现代建筑 的文化感 与人情 味, 这必将给人们 型 等 , 切 能 传 递 约 定 的 内容 都 可 称 例 绘 建 一 为符号 。
入传统文化符号 , 这样的建筑特别会被人们广泛认可和青睐。 设 计 师 通 过 建 筑 物 各 部 分 的造 型 符 号 进 行 编 码 ,从 而 完 成 建 筑 的 设计表达 。 设计师在编码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提取 将 应用 , 使中 国文化符号的精髓延续 到我们现 代生活中来, 是起 更 到传承 民族文化 的重要作用。 人们 在体验现代建筑艺术 中, 略 领 中华 民族独有 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 ,享受 民族文化符号带来 的 文化 盛宴 。2 1 0 0年上海 世博会 中国馆 , 该建筑 外观 以“ 东方之
引 言
中 国建 筑 艺 术 渊 源 流 长 ,底 蕴 深 厚 。 原 始 人 类 为 避 寒 暑 风 雨 , 筑 建 了“ 居 ” 巢 居 ” 新 石 器 时 代 , 们 就 利 用 木 桩 或 就 穴 和“ 。 人
2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 中的体 现
建筑造 型设计艺术 , 首先 是一种视觉意识 的表现形式 。 建筑 好看不好看, 是不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 实际上与建筑本身 的形 状、 结构 、 色彩、 光影都有关系 , 而这些就 是设计师所要表现 的东 西。 其次, 建筑是一种精神的表 现, 它初看是物质的东西, 但实际 上也是精神的。 建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 门类, 也有 自己独 特 的艺 术 语 言 和 丰 富 的 表 现 手 段 , 通 过 空 间 、 态 、 例 、 它 形 比 均 衡、 节奏 、 色彩 、 装饰等造型符号元素, 同构成 了建筑 艺术的造 共 型形式美。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文化中, 在 人们十分重视用“ 借用 ” “ 申” 象征 ” 引 和“ 等方 式来发挥寓意象征 的力量 , 如造 园学 中的 “ 巧于 因借 , 精在体宜 ”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 中, 乏寓意的造型 缺 符 号是 没有任何意义 的。这种寄祥瑞于物 的方式 也是 中国传统 文 化 中“ 人 合 一 ” 天 的表 现 之 一 , 此 将 传 统 文 化 符 号 应 用 到现 因 代 建筑造 型设计 中应放到重要 的位置上来。
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人类建筑从穴居 、构木为巢到砖木瓦石建筑 、钢筋混凝 土建筑 、钢 铁建筑 ,再发展到今天采用新技术的智能建筑 、生态建筑 ,伴 随着人类 文明发展的全过程 。人们对建筑的理解 ,也从 “ 防风雨 ,避寒 暑”发展 到 “ 凝固的音乐… ‘ 艺术之母 … ‘ 绚丽的图画… ‘ 石 头 的史 书 … ‘ 住 人 的 机器” , 再 到当今认为的 “ 建筑是文化 的载体 … ‘ 建筑是显 形文化 ” ,等 等。人们对建筑理解的视野变得广阔深邃 ,建筑创作的哲学观 念亦随之 升华 ,并从多视角定位。勃罗德 彭特对 建筑 的理解 可归 纳为 以下 四点 : 第一建筑是人类活动 的容 器。它表示建 筑必须 具备 内部 空 间,其 形状 、 尺度必须满足该建筑的各种活动 ;第二建筑是特定气 候 的调节 器。他指 出建筑的外 面 ( 主要 是指外 墙和屋 面)应在封 闭空 间和外部环境 中起到 屏障或是过滤作用 ,特别是对声 、光 、热的控 制 ;第 三建筑是文化 的象 征。无可置疑的文化象征作用就是在 “ 功能主义 ”建筑 中依然存在 。第 四建 筑是资源的利 用者 。这 种 资源包 括材 料资 源 、人 工资 源、技术 资 源、土地资源等等。建筑的过程就是这多种资源的使 用和积 累,且 每种 资源的利用 都会增 加建筑的价值 ,新建 筑也使所 处地段增值 。 建 筑与文化犹如鱼水 相依 ,是人类 的永恒课题 。建筑 ,为人类 留下 的不仅 仅是 简单的砖 瓦木石堆砌 得遮风避雨处所 ;建 筑 ,是人类文 化的 载体 。无论 是先进 的文化 或是根 本利 益都是 与建 筑有 着血 缘 的不解 关 系。建 筑演绎 出整个 人类社会最具 鲜活和充满 和谐 的韵 律 ,记载着人 类 文明的进程 ,可以形 象地 比喻它是时代 进步 的镜 子 ,经济 发展 的缩 影。 而建筑本身 也是一 种文化 ,文化是建筑 的内涵 和集 中表现 ,也正是建 筑 的个性 和特 色构成 了城市 的生命 和灵 魂。人 们常说 :建筑 是凝 固 的音 乐 ,而音乐一 旦没有 了旋律 ,自 然是 噪音 , 倘若建筑没 有艺术情调 和文 化韵 昧 ,那 它就失 去了灵性 ,会 因为缺少灵魂而成为钢 筋和混凝土支 撑 的空壳 子。总之 ,有 文化 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 的建 筑 ,建筑是文 化 的载体 ,文化是建筑 的灵魂 ,二者 息息相关 ,永无终结 。 环境 、建筑 、文化 三 者 的关 系很 微妙 、很 “ 有机 ” 、很 “ 辩证 ” 。 说到底 ,是环境决定 文化 ,但环境必须通过建筑才能决 定文化 。相对 于 文化而言 ,环境是建 筑的载体 和母体 ,已建成 的建筑又成 为环境 的一 部 分 ;相对于环境而言 ,建筑就是文化 ,是物质文 明和精 神文明共 同构 成 文化 的主体 ;相对 于建筑 而言,环境与文化 的结合 ,能让建 筑更具有 时 空性和地域性 。环境 、建筑 、文化三者共 同构成 了 “ 城市 特色树 ” ,即 “ 环境之土 ,文化之 根” ,有 了前两者 的营 养吸 收与供 给, “ 建筑 之枝 叶” 才能繁茂 , “ 城市 树” 才会 有茁壮 的活 力和 由茁壮焕 发 出来 的魅 力 。可见 ,环境 的美之于建筑 的美 ,建筑 的魂之于文化 的魂 。 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 中的运用 ,首先 是要对 中国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 学 是建筑 学界近 年来研 究和 关注 的重要课题 之一 , 并对 建筑 设计 实践产 生 了重要影 响 。从 建筑 符 号 学的理 论和 应用 的角 度 进行 综合分 析 , 将 建筑 视为 一个整 体 的符 号体 系 , 能够 更 好地 在设 计 过程 中贯彻建筑 理念 。 简而言 之 , 建筑 符号 可 以被视 为是文 化的载 体 。 符号 集中表达 了建筑 的理念 , 意象 , 感 知和核 心观念 , 通过符 号进而 表 达 出建筑 设计 的意境 ,是建筑 设计 人员一直 以来致 力于达 到的 目标 。 符号在建 筑中 的作用和意 义是十 分重要 的, 因此 必须探究 出一套完 整 的理论方 法, 以指 导建筑 设计 实践 , 从而彰显 符号 的意义 , 这 也是建 筑 设计人 员 目前 正在考虑和研 究 的内容 。对建 筑设计 人员而 言 , 他们 没 有必要掌 握完整 的符号学 理论和 高深的逻辑 学 知识 , 但 是了解其基 本 的 内容 是必须 的 , 只有这 样, 才 能让建筑 设计 体 现 出设计 人员 的设 计 理念和设 计哲学 观念 。
和 经济效 益双丰 收 。
在 建筑设计 中 , 文 化 的传 承和发 展 , 是依靠 符号的表达 来实现 的 。 西方 建筑 学界普 遍信 奉“ 人是 符号 的动物 ” 这一 圭臬 , 认为文 化 的传 承 需要 符号 , 需要人 的主 观 能动 性 。同 时 , 人 的作用也 受到 所在 环境 传 统文化 的影响 。 符号语 言 的运 用 , 已经成 为人们之 间沟通 的重要方 式 。 因此 , 在 建筑设 计过程 中贯彻 符号语 言 , 结合传 统文 化和现 代文‘ 明, 体 现这种 新型的“ 符号 文化 ” 。基 于此背 景 , 分 析建筑 设计 中中国传统 文 化符 号的应用 , 对 加强 传统文 化在 建筑 设 计 中的作用 , 有 着相 当重 要 的意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符号在建筑中的应用王家任摘要:城市建筑当中,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中国现代的建筑对中国传统的遗忘。
这篇文章重拾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希望能在建筑当中有所应有,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关键词:中国传统符号哲学理念人文因素建筑应用中国的传统建筑作为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在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不同的意义,具有不同的品格气氛。
具体每一个建筑单体时,当然也具有基本的物质形态意义和非物质形态意义。
组成这些建筑品格的要素因此也可以简单的分为物质形态要素和非物质形态(人文)要素。
物质形态的其中的非物质形态要素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及至技术的影响而复杂多样,并统一转化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人们时时传播着。
所以当我们谈及非物质形态因素的影响意义时,就很难将其中的条条框框理的清晰,因为影响建筑品格的这些因素复杂多样而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有时候甚至是难以辨认的。
因此只有将中国的传统符号在建筑中的应用放在整个的人文背景下去分析才具备实际的价值,才能使得出的结论不失偏颇。
为了使这个研究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把中国传统的符号特征综括为四个。
一是直观的艺术认识,非理性的;二是抽象的,有着哲学思想作为依据的;三是社会伦理的,有诸多约定俗成的意义;四是掺进去宗教及民俗文化,程式化的。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综合性的,从原始的意识“羊大”逐渐发展成为以儒道为骨干,以阴阳五行为线索,并参与神仙思想,佛教思想及宋明理学等的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
在史前时代,已经开始运用各种原始的符号来进行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活动,例如用色彩来表现各种器皿的美(西安半坡出土的鱼纹彩陶,甘肃宁定出土的方格纹彩陶等)。
到了西周、春秋时期,色彩做为一门“艺术”开始有“意识”的在建筑上面应用。
例如“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
《礼记》”“…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把每一种颜色都规定了多种“意义”,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意义”不仅没有变,而且变的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于是在建筑的应用中,就大大加强了它的社会伦理意义和等级性。
上述的《礼记》“……”中就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建筑中柱子的用色。
“…品官房舍门窗户牖不得用丹漆。
…六品至九品厅堂梁栋只用粉青饰之。
…公侯以下…梁栋许画五彩杂花,柱用素油,门用黑饰,官员住屋,中梁贴金,二品以上官,正屋得立望兽,余不得擅用”这样,由于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约束使得传统的色彩“意义”在建筑的应用中往往固定在有限的类型和模式上面,并且得不到自我修正和完善的机会,导致中国传统的建筑在以后的发展(改革与传承)中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今天的新建筑的色彩,让人失望的很,不能表现出中国的特色。
在这方面,日本作的很成功)。
传统的五色是于五行相对应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当这朴素的哲学观开始解释世界和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时,就不可避免的与各种观念联系起来,甚至陷入迷信。
下表为物物对应的顺序关系。
这样各类的五物之间就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既相生又相克,环环相扣。
是一种朴素的自然观,暗含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
“天人合一”就是从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而阐发的世界观,意思指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存在。
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因此要顺应自然,却不是消极的无为的态度。
孔子“制天命而用之”《周易》也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成化天下”就是讲人要顺天而行,不断行动,取得成功。
当在建筑上的色彩运用时,却出现了两种易曲同工的判断标准,抛却等级制度的强制不谈,这两种理解标准都是传统建筑的强大的理想化甚至神化的精神支柱,在有些时候还不分彼此(在苏州的园林建筑中,既可以看到彼此融合又互为消长的烙印)。
如果拿其中的色彩来讲,例如故宫的在建筑色彩的应用,就是以一种强烈的积极状态出现在人的面前的。
民间士大夫的建筑,例如江南民居、书院、园林建筑等。
这些建筑多以黑白灰为主间或有一些低纯度的色彩,如棕色、土黄色、青灰色等,将建筑色彩能动性的与自然融于一体。
则如语“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灰照衣裳。
”如果简单的给上述符号作一下简单界定的话,即具有一种可视的,非理性的特征。
然而征。
因为各个要素的联系在他们的诞生起就紧密地联系着,并且相互影响着,假如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割裂开来讲,就只能使得到的成果显得支离破碎,无科学价值。
建筑的基本形制有要数九宫格局的为典型了。
哲学家庄子把九宫格与数联系起来。
北朝数学家甄鸾在《数学记遗》中说:九宫者,及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这样,及确定了方位,即一在正北,二在西南……二四六八在四维。
奇数为样,偶数为阴,阴阳相配,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与五行结合起来,又形成了无行相克的关系。
后又以堪舆家所利用,将九宫格配以九色,九色又称九星。
堪舆家依据九星中与九宫格的对应关系来定房屋和人事的吉凶。
九宫格局对中国建筑平面布局的影响很大,九宫格的“四正”方位为厅堂,“四维”方位为正房,九宫格的核心为中庭。
“中庭型”模式向横阔方向可行成民间称谓的“五过间”、“七过间”或在中庭左右配以“护厝”式排屋,形成各种演化形式,但无论如何组合,都是以九宫格为基型。
下表为九宫格的对应图以九宫格及阴阳五行学说而衍生的堪舆术在建筑的选址,及朝向上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然而最受注重的便是门、灶、床三项内容了,即“阳宅三要”。
根据主人的命卦和房屋的吉凶等确定这三要的具体朝向布局方位,有时甚至要牺牲最好的功能联系。
与宅卦和命卦还有不解之缘的还有便布建筑节点,角落处的装饰。
这些装饰大多以中国的传统神话为基础。
这源于中国传统的鬼神崇拜,大到山川玉皇,小到柴灶土地爷,加上历朝历代的英雄贞烈。
鬼神们简直“人”满为患。
而中国南方地区由来重巫鬼。
《汉书·地理志》说,“江南地广,或火耕水溽。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信巫鬼,重淫祀”。
《后汉书·郊祀志》评述粤地“粤人俗鬼”。
《宋书·地理志》讲浙江“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
近世的史书中,亦不乏对东南地区崇巫拜鬼只好事的描述。
“始东瓯王信鬼,故瓯俗多敬鬼乐祠”(《嘉靖浙江通志》)“尚礼文、重丧制”(《万历温州府志》)南方地区的崇巫拜鬼之浓由此可见一斑。
唐宋以后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的的大发展,又由于千百年来几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而带来的中原传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的交融,使得鬼神崇拜为符号的建筑特征更加浓烈多彩。
明清时期南方的偏安又使东南地区的商业较为发达,商人较多,因此对神灵的崇拜极为兴盛,“旌阳许仙真君,盖江右忠孝神仙也。
而实为江右福星,直省府县以及各镇,莫不建庙宇,崇祀圣象”(嘉庆元年《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东南商人对神灵的崇拜并不是单一的,迫切的实用性的功利动机使…崇拜带来精神上的宽慰和期盼同乡的帮助”(陈东有,《明清时期东南商人的神灵崇拜》)。
为了达到这种特殊的精神需要,而使建筑形制的变形和一些装饰显得毫无规律可循。
商人居住地区的家族祠堂的功用也悄悄发生了转移。
例如无锡地区有的建筑房屋为菱型(民间称“元宝”型,意思即祈福),有的甚至偏斜六度左右。
无论一般建筑、祠堂还是会馆各种辟邪物为装饰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石敢当,它似有商代奠基遗俗缘起,后人则穿凿附会以为辟邪。
又如:女娲以刻有“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失败;又说:石敢当为一人名,胆大勇猛,善捉妖邪,民人遂立刻其名之石以辟邪。
其他诸如八卦牌,镇符门前镜、桃符等大都于传统的神话传说有关,是一种程序化的文化符号在建筑中的应用。
我们现在所能调查的建筑平面几乎都由传统的矩形“一明两暗”式(详见余英著《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而前后左右组成各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布局形式,有如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和南方诸文化区的“三合式”及“四合式”(或叫中庭型,余英著《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
他们相类似的布局特征的意义大体上是相同的,都强调了在中国那种聚族而居的生活条件下的凝聚性,向心性。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诞生于封建生产方式下的建筑组织形式更是暗合了我们内向保守,自我封闭的心理。
这时候祠堂充当人们联系,唯一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纽带。
所做的事实主要为祭祖,“岁时醮,春秋祭祀”,“宗,尊祖庙也”。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固有的性能,使她所滋养的这样一个子文化——建筑有着难以突破的“宗教”模式,从而使得在其影响下的族人不断接受集团意识和传统观念的教育,强化每个人对自身存在其中的血缘团体的自觉意识,培养家族、宗族成员间共同的心理素质,增加集团的向心力。
例如皖南地区西递村和宏村的规划布局形式,就是以村落的大小宗祠、支祠为核心,家祠为补充的“宗教”统治网络。
这种网络的坚忍性大大削弱了他的外向性,在以族形成的各个集团之间,由于各种利益占有的不同,家族意识的差异,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离心力。
中国建立的封建统治制度是顺应了这种“集团”形式的,天子则充当了天下子民共同的“祖宗”,要他们以国为家,于是中国成了最大一个文化约束意义上的社会组织结构群体。
在上述强大文化思想、伦理体制的“压制”下,以官式、民间士大夫建筑体系为主流,“民间百姓”、少数民族、宗教建筑体系为补充的建筑体制变的完整和成熟起来。
建筑是系统的空间,还是历史的产物。
我们现在大都不会再停留在建筑本身的研究了,而是要广泛论及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与建筑的互动性关系,而中国传统符号仅不过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简单抽象但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内容。
因此中国传统符号对建筑的影响也是广泛而且久远的。
对中国传统符号这样一种非物质形态要素在建筑中是如何承载,外化的这样一个论题确实非常庞大。
上面的论述就基于这样的难度而只能拣其几点进行阐发,实际上由于各个因素之间具有的强烈的综合性而使本文的结论显得有点散而模糊。
实是本人的能力有限。
主要参考文献:余英著《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程建军、孔尚朴著《风水与建筑》沈福熙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南方建筑》第二期,一九九八年)李泽厚著《中国美学史》另参考《中国文化研究》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