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用护理诊断(无相关因素)(特选参考)

我国常用护理诊断(无相关因素)(特选参考)
我国常用护理诊断(无相关因素)(特选参考)

我国常用20余个护理诊断/问题

一、知识缺乏

定义:个体缺乏与某种特定内容有关的认知方面的知识

诊断依据: (1)主诉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并寻求信息;

(2)表现出对目前健康状态有不正确的认识和感受;

(3)没有正确地执行医生的医嘱、医护人员的要求和指导;

(4)不能正确地对待各项检查、化验结果;

(5)表现出因缺乏知识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如焦虑、不安、抑郁、冷漠、

愤怒、激动、躁狂等。

相关因素:(1)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缺少接触、缺乏信息;

(2)知识水平限制或智能低下,无法理解和接受知识;

(3)学习积极性差,对获取信息缺乏兴趣;

(4)不熟悉获取信息的途径,无法取得信息;

(5)文化和语言障碍,影响信息的获取。

护理措施:介绍疾病知识

二、疼痛

定义: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的感觉。

依据:病人主诉疼痛不适,可伴有痛苦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体位。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效果。

3.调整舒适的体位。

4.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

5.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6.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7.指导病人应用松驰疗法。

三、焦虑

定义:病人面临将出现的、不够明确的、模糊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依据:

1.情感方面:患者自诉有忧郁、压抑感,预感不幸,神经过敏,缺乏信心,有

无助感,不能放松,失去控制等。临床上可表现有激动易怒、哭泣、退缩、

缺乏动机、自责他人等。

2.认知方面:可表现为健忘、沉思、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不注意,思维中断

或不愿意面对现实等。

3.生理方面:可表现为脉搏、呼吸增快、血压升高、面色潮红、手脚湿冷、疲

劳和虚弱感,口干、眩晕、失眠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尿频等症

状,运动方面可出现颤抖、肌肉僵硬、坐立不安等表现。

护理措施:

1.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和病人一起分析其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对其

焦虑程度做出评价。

2.理解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3.允许病人来回踱步苛哭泣。

4.当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应加以限制。

5.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治疗性联系。

6.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

7.限制患者与其他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良影响。

8.向病人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可能产生的不

9.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按摩等。

10.帮助病人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经验,探讨正确的应对方式。

11.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无耐力

定义:个体无足够的能量耐受或完成日常生活。

依据:

1.自诉疲乏或软弱无力。

2.活动后有异常的心率或血压反应:用力后不适或呼吸困难。

3.心电图改变、反应出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

相关因素:(1)供氧障碍性疾病,如心、肺疾病、贫血;(2)慢性消耗性疾病;(3)长期卧床;(4)工作、生活负荷过重;(5)药物影响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目前的活动程度,目前活动和休息方式。

2.合理安排活动计划。

3.监测患者对活动的反应并教给患者自我监测的技术。

⑴测量休息时的脉搏。

⑵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即刻测量脉搏。

⑶活动后3分钟测脉搏。

⑷告诉患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停止活动并报告医护人员。

A活动中脉搏增快:脉率>112次/分,脉搏不规律。

B活动后3分钟的脉率比休息时脉率快6次以上,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感到活动后疲劳。

五有感染的危险

定义:个体处于易受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有下述危险因素存在:

(1)第一道防线不完善,如皮肤损害、组织损伤、体液失衡、纤毛运动减弱、

肠蠕动异常;(2)第二道防线不完善,如炎症反应受抑制、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3)免疫抑制、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4)营养不良;

(5)慢性疾病;创伤性检查或治疗;(7)药物因素;预防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同诊断中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1.环境清洁干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日通风2次。定期空气消毒。

2.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贫血者补血,白细胞减少者予以升白细胞,肝

功能障碍者输白蛋白等。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53370

常用护理诊断名称 知识缺乏心输出量减低活动无耐力有感染的危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体温过高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组织灌注量改变便秘腹泻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疼痛潜在的误吸潜在的窒息潜在失用综合症 有受伤的危险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过多吞咽障碍尿潴留 口腔粘膜异常体温过低躯体移动障碍睡眠型态紊乱营养失调焦虑 恐惧排尿异常功能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压迫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 完全性尿失禁舒适度改变语言沟通障碍 活动无耐力:个体在进行必需的或希望的日常活动时,处于生理上或心理上耐受能力降低的状态。 清理呼吸道无效:个体处于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塞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1)咳嗽无 效或不咳嗽:2)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3)肺部有啰音或痰呼音;4)呼吸频率、 深度异常;5)发绀。 (1和2为必要依据) 便秘:1)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2)排出干硬成型的粪便; 3)排便时费力;4)肠蠕动减弱;5)肛诊可触及粪 块。 【护理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①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 ②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 ③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饮食计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④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 食欲 ⑤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 环境 2、体液不足 ①评价病人体液不足的原因和达到液体摄入量的方法。 ②记录出入量 ③监测血浆电解质水平、血尿素氮、尿和血浆渗透压、肌酐、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 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考虑是否呕吐、腹泻、高热、插管、引流管引起的液体丧失。 3、便秘 ①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及水果 ②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③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④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 或出血。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方法从护理人员、管理者、病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不安 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增强安全意识后,护理安全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结论只有人人参与管理,实现真正的安全护理,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Abstract】 purpose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activities common nursing during a security problem.Method: from the nursing staff, managers, three aspects of patient waiting for analysis, identifying common unsafe, and to propose preventive measures.Results: enhanced safety awareness, care security issue was of importance.Conclusion: only open to everyone involved in managing, implementing real safe nursing,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Nursing Safety Preventive measures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 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才 能促使病人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护理工作 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护 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护患的交流沟通,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一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 1 管理层的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 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 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 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我国常用护理诊断(无相关因素)

我国常用20余个护理诊断/问题 一、知识缺乏 定义:个体缺乏与某种特定内容有关的认知方面的知识 诊断依据:(1) 主诉缺之有关知识和技能,并寻求信息; (2) 表现出对目前健康状态有不正确的认识和感受; (3) 没有正确地执行医生的医嘱、医护人员的要求和指导; (4) 不能正确地对待各项检查、化验结果; (5) 表现出因缺乏知识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如焦虑、不安、抑郁、冷漠、 愤怒、激动、躁狂等。 相关因素:(1)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缺少接触、缺之信息; (2) 知识水平限制或智能低下,无法理解和接受知识; (3) 学习积极性差,对获取信息缺之兴趣; (4) 不熟悉获取信息的途径,无法取得信息; (5) 文化和语言障碍,影响信息的获取。 护理措施:介绍疾病知识 二、疼痛 定义: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的感觉。 依据:病人主诉疼痛不适,可伴有痛苦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体位。护理措施: 1. 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 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效果。 3. 调整舒适的体位。 4. 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 5. 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6. 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7. 指导病人应用松驰疗法。

三、焦虑 定义:病人面临将出现的、不够明确的、模糊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依据: 1. 情感方面:患者自诉有忧郁、压抑感,预感不幸,神经过敏,缺乏信心,有无助感, 不能放松,失去控制等。临床上可表现有激动易怒、哭泣、退缩、缺乏动机、自责他 人等。 2. 认知方面:可表现为健忘、沉思、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不注意,思维中断或不愿意 面对现实等。 3. 生理方面:可表现为脉搏、呼吸增快、血压升高、面色潮红、手脚湿冷、疲劳和虚弱 感,口干、眩晕、失眠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尿频等症状,运动方面可出 现颤抖、肌肉僵硬、坐立不安等表现。 护理措施: 1. 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和病人一起分析其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对其焦虑程度 做出评价。 2. 理解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3. 允许病人来回踱步苛哭泣。 4. 当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应加以限制。 5. 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治疗性联系 6. 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 7. 限制患者与其他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良影响。 8. 向病人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可能产生的不 9. 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按摩等。 10. 帮助病人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经验,探讨正确的应对方式。 11. 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无耐力 定义:个体无足够的能量耐受或完成日常生活。依据: 1. 自诉疲乏或软弱无力。 2. 活动后有异常的心率或血压反应:用力后不适或呼吸困难 3. 心电图改变、反应出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 相关因素:(1)供氧障碍性疾病,如心、肺疾病、贫血;(2)慢性消耗性疾病;(3)长期卧床;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措施】 1、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 2、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 3、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饮食计划 4、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 5、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2、体液不足 【护理措施】 1、评价病人体液不足的原因和达到液体摄入量的方法。 2、记录出入量 3、监测血浆电解质水平、血尿素氮、尿和血浆渗透压、肌酐、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考虑是否呕吐、腹泻、高热、插管、引流管引起的液体丧失。 3、便秘 【护理措施】 1、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及水果 2、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 3、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5、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 6、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 7、交待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8、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9、向病人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 10、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4、腹泻 【护理措施】 1、评估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及致病因素。 2、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泻。 3、观察并记录病人肛门皮肤情况,有无里急后重感。 4、评估病人脱水体征。 5、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6、提供饮食指导,逐渐增加进食量,以维持正常尿比重,注意摄入钾、钠的饮食。

7、按医嘱给病人用有关药物。 8、按医嘱给病人补足液体和热量。 9、告诉病人有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 10、指导病人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5、尿失禁 【护理措施】 1、评估尿失禁的原因 2、促进排尿:确保排便时舒适而不受干扰。 3、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4、评估病人参加膀胱功能再训练计划的潜力(认识、参加的意愿、改变行为的意愿)。 5、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导尿。 6、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尿失禁可以治愈或是可以控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6、睡眠型态紊乱 【护理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 (1)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2)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3)病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被子厚度适宜。 (4)关上灯,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壁灯。 2、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2)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3、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1)在病人休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 (2)如果小便干扰,让病人限制夜间液体摄入量,并在睡前排尿。 4、和病人制定白天活动时间表。 5、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 (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2)睡前喝一杯热牛奶,避免喝咖啡、浓茶和酒。 (3)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 (4)缓解疼痛,给予舒适的体位。 (5)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 (6)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7)起居有规律。 6、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病人床头。 7、遵医嘱给安定并评价效果。 8、对焦虑的病人: (1)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的相互信任。 (2)陪伴病人,向其解释病情、治疗、检查方面的情况,使其放心。

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护理安全直接关系护理效果 ? 护理工作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而护理不安全因素则使患者的疾病向坏的方向转化,如疾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功能障碍或死亡。由此可见,护理安全与护理效果存在因果关系,护理安全产生高质量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体现护理安全水平。 (二)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护理不安全带来的后果,如护理差错或事故,不仅损坏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及物资消耗,使医疗成本上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医院额外开支。 (三)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 护理安全可以综合地反映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以及护理管理水平。因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护理不安全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所以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人员素质因素 (二)技术因素 (三)管理因素 (四)物质因素 (五)环境因素 (六)患者因素

(一)加强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 (二)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 (三)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培训 (四)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监控机制 1、明确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把好物品采购关。 4、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事前控制,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查、预想、预防;抓易出差错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超前教育、超前监督。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主要表现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2、主要表现不严格执行医嘱,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

临床常用护理诊断

精心整理 临床常用护理诊断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定义】非禁食个体处于营养摄入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量的状态 【诊断依据】 1. 2. 2.治疗因素 (1)放疗、化疗或口腔、咽喉部手术等损伤影响摄入 (2)某些药物治疗影响食欲与吸收,如口服磺胺药物之后 (3)外科手术、放疗之后营养消耗增加 3.情景因素

(1)环境不良、学习工作压力或情绪不良引起食欲下降(2)特殊环境或因素不能获取食物、如水灾之后等 4.年龄因素:婴幼儿喂养不当,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二)有感染的危险 【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的状态 1. 2. (1) (2 3. (1 (2 4. 【定义】个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体温在正常范围以上 2.次要依据 (1)皮肤潮红、触摸发热

(2)脉搏、呼吸增快 (3)疲乏、无力、头痛、头晕 【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感染、外伤、脱水、代谢率高等 2.治疗因素手术、药物等 3. 态 1. ( ( 2. ( ( ( ( 【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脊髓损伤、骨盆机无力、不能活动等,代谢率降低 2.治疗因素麻醉和手术影响肠蠕动,使用利尿剂、镇静剂、钙剂等药物 3.情景因素食物中纤维素不足及饮水过少 4.年龄因素年老肠蠕动减慢

(五)体液不足 【定义】个体处于血管内、细胞内或细胞间体液缺失的状态 【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 (1)经口或其他途径进液量不足 (2 (3 2. (1 (2 (3 1. 2. 3. 【定义】个体处于肺泡和微血管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减少的状态【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用力或活动时感到呼吸费力或困难 2.次要依据有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烦躁、焦虑、意识模糊、嗜睡

155项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护士经过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后做出的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内容,是护士确立目标制定护理计划进行效果评价的依据。 完整的护理诊断包括名称,定义,诊断依据,相关因素。 护理诊断的陈述,PES格式:诊断名称,病因,症状和体征或诊断依据 护理问题P(problem) 病因E(etiology) 症状或体征S(symptoms or signs) 例:体液过多(P),皮肤绷紧发亮(S)与肾功能不全有关(E) 或PE格式,如:睡眠型态紊(P)与情绪改变有关(E) 合作性问题:判断一个并发症是护理诊断还是合作性问题,最基本的识别标志是这个并发症是否可以通过护理措施预防和处理,可以通过护理措施预防和处理的属于护理诊断,护士不能预防和独立处理的并发症才属于合作性问题。 眼科常见护理诊断: 焦虑 睡眠紊乱失眠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潜在并发症眼压升高 有伤口裂开或出血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 排便异常便秘 舒适的改变疼痛 潜在并发症视力障碍 恐惧 焦虑 有感染的危险 有受伤的危险 进食/沐浴/卫生自理缺陷 有感知改变的危险 有处理质量方案不当/无效的危险 附一 155 项护理诊断 -览表 ( 按 NANDA 分类法Ⅱ排列〉 一、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1.执行治疗方案有效 2.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3.家庭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4.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5.寻求健康行为(具体说明) 6.保持健康无效 7.持家能力障碍 二、营养(Nutrition) 8.无效性婴儿喂养型态 9.吞咽障碍 10.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1.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12.有营养失调的危险:高于机体需要量 13.体液不足 1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15.体液过多 16.有体液失衡的危险 三、排泄(Elimination ) 17.排尿障碍 18.尿潴留 19.完全性尿失禁 20.功能性尿失禁 21.压力性尿失禁 22.急迫性尿失禁 23.反射性尿失禁 24.有急迫性尿失禁的危险 25.排便失禁 26.腹泻 27.便秘 28.有便秘的危险 29.感知性便秘 30.气体交换受损 四、活动/休息(Activity/rest) 31.睡眠型态紊乱 32.睡眠剥夺 3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34.躯体活动障碍 35.床上活动障碍 36.借助轮椅活动障碍 37.转移能力障碍 38.行走障碍 39.缺乏娱乐活动 40.漫游状态 41.穿着/修饰自理缺陷 42.沐浴/卫生自理缺陷 43.进食自理缺陷 44.如厕自理缺陷 45.术后康复延缓 46.能量场紊乱 47.疲乏 48.心输出量减少

常用护理诊断

我国常用的护理诊断知 识缺乏疼痛焦虑活动无 耐力有感染的危险恐惧 生活自理缺陷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体温过高 清理呼吸道无效睡眠型态 紊乱气体交换受损有皮肤 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便秘躯 体移动障碍皮肤完整性受 损有受伤的危险体液不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过 多 护理诊断名称(按功能分类) (1) 维持健康能力: ① 维持健康能力的改变。 ② 不合作治疗护理(某方面) 。 ③ 潜在的感染。 ④ 潜在的受伤。 ⑤ 潜在的外伤事件。 ⑥ 潜在的中毒。 ⑦ 寻求健康的行为(某方面) (2) 营养及新陈代谢: ⑧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⑨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 ⑩ 营养失调,潜在的高于机体需要。 (11)母乳喂养失效。 (12)潜在的误吸。 (13)吞咽障碍。 (14)潜在的窒息 (15)口腔粘膜异常。 (16)体液不足(A) :调节机构失灵。 编辑版word

(17) 体液不足(B):丢失体 液。 (18) 潜在的体液不足。 (19) 体液过多。 (20) 皮肤完整性受损。 (21)潜在的皮肤受损。 (22)组织完整性受损。 (23) 潜在的体温异常。 (24) 体温调节失效。 (25) 体温过高。 (26) 体温过低。 (3)排泄:(52)低效的呼吸型。 (53)消除呼吸道障碍。 (54) 气体交换受损。 (55) 组织灌注量改 变。 (56)心输出量减低。(6)睡眠及呼吸:(57)睡眠型态紊乱。(7)感觉及识别能力: (27) 便秘。 (28) 感觉性便秘。 (29) 结肠便秘。 (30) 排便失禁。 (31) 腹泻。 (32) 排尿异常。 (33) 功能性尿失禁。 (34) 反射性尿失禁。 (35) 压迫性尿失禁。 (36) 紧迫性尿失禁(老年人) (37) 完全性尿失禁。 (38) 尿潴留。 (4)活动及运动:(58) 疼痛。 (59) 慢性疼痛。 (60) 感知改变。 (61) 单侧感觉丧 失。 (62) 决策矛盾。 (63)思维过程改 变。 (64)健康知识缺 乏。 (8)自我感觉及自我形象: (39) 活动无耐力。 (40) 潜在的活动无耐力。 (41) 娱乐能力减退。 (42) 躯体移动障碍。 (43) 潜在的废用综合症。 (44) 自理能力缺陷——淋浴/卫生。 (45) 自理能力缺陷——穿衣/修饰。 (46) 自理能力缺陷——食。 (47) 自理能力缺陷——入厕。 (48) 疲乏。 (49) 反射异常(脊髓损伤引起) 。 (50) 生长发育改变。 (51) 持家能力障碍。(65) 恐惧。 (66) 焦虑。 (67) 绝望。 (68) 无能为力。 (69) 自我形象紊乱。 (70) 自我认同紊乱。 (71) 自我贬值。 (72) 长期的自我贬值。 (73) 情景下自我贬值。 (9)家庭及人际关系: (5)呼吸及循环: (74) 预感的悲伤。 (75) 功能障碍性悲 伤。 (76) 角色紊乱。 (77) 社交孤立。 (78) 社交障碍。 (79) 父母不称职。 (80) 潜在的父母不称 职。 (81) 家庭作用改变。 编辑版word

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因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其原因,并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加深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来化解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结果:通过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及管理,增强安全意识,大家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结论:通过护理管理者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增强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可以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但要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还要防止各类护理差错的发生,所以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护理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1 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 1.1护理管理方面 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生差错事故后未做好人力资源的调整,未及时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等。 1.2护理人员缺乏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 1.2.1服务态度差,护患沟通不良 个别护士缺乏爱心、同情心,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态度简单、生硬,没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病人误解、反感甚至与患者发生冲突。告知服务未落实,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致使患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或盲从状态,易引起医疗纠纷。 1.2.2理论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关键因素。理论知识和护理经验的欠缺会导致对病人的病情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从而延误了最佳的诊疗和抢救时机;协作能力差,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不能熟练掌握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方法,致使护理工作质量滞后,影响医疗效果。另外,新分配护士的职业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工作经验不足,不懂装懂,对出现的问题盲目处理,这些都是护理安全的隐患。 1.2.3法律意识淡薄,文书书写不规范 当前社会,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而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仍显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以及医疗文书规范书写的法律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忙于应付各种常规治疗,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记录,下班时回顾性地记录,主观拟造,致记录内容不及时,关键的内容漏写,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千篇一律,不能体现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专科特点,造成医护记录不吻合,多做少记。 1.2.4未严格执行工作职责,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护士工作缺乏主动性,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很好地识别疾病的先兆、预见

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通用版)

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17

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通用版) 这段时间读了很多关于医院内护理安全的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报告如下: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特别是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对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虑和分析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针对的对策。 一、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一)、护理人员因素 随着医疗效率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长,但是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这样就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

结果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护理人员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增加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行为过失发生几率,即增加了病人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的自我素质对护理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一些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过关。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认真,巡视病人病情不及时,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延误病人病情;有的护士对患者解答不耐心,治疗不细心,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熟练,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另外,护理人员对医生的医嘱执行不利。有些护士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不按照医嘱对病人护理,例如,不按时用药、或者用错药,这都给护理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除了以上两点外,护理记录书的书写也是应该注重的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护理记录时间不统一,内容不相符;2.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完整,甚至无记录;3.护理记录书写字迹不清晰,涂改现象多见;4.护理记录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5.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现象时有发生;6.存在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现象,出入量记录不准确。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 2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4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清理呼吸道无效相关因素: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意识改变,能咳出痰液 1)环境:维持合适的室温(18-20℃)和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注意通风。 2)饮食的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每天饮水 1500ml以上,足够的水分可以保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和病变粘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3)雾化吸入和胸部叩击 4)机械吸痰:每次吸引的时间少于15s两次抽吸的时间大于3min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5)用药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化痰的药物,静滴口服、雾化吸入,掌握疗效和不良反应。 2体温升高相关因素:与感染有关预期目标:患者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1)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 2)休息: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康复。需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给病人多喂水,每日2500-3000ml,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保持清洁与舒适:①加强口腔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②加强皮肤护理,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于长期持续高热卧床者,要注意防止压疮的发生。7)加强病情观察:观察体温,并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伴随症状、治疗效果等 5)用药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潜在并发症相关因素:感染性休克预期目标: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休克1)病情监测:a生命体征,有无心率加快、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变小、体温不升或高热,呼吸困难等。B体位:病人取中凹位,抬高头胸部20。抬高下肢约30。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2)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PO2﹥60mmhg,改善缺氧状况 3)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有效血容量,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用药的护理:给予多巴胺、可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 5)控制感染 6)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4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相关因素:与患者2型糖尿病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1)预防措施:定期监测血糖,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用药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中风后遗症有关】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口腔、会阴、皮肤清洁等,保持空气新鲜,床单元清洁、整齐, 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做好生活护理,满足生活所需。指导病人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 健侧,后脱患侧。鼓励病人穿较宽松柔软的衣服,使穿脱方便和穿着舒服。穿不用系带的鞋。给病人换衣裤时,注意用屏风遮挡,并可适当摇高床头,需要时帮助病人。洗澡时需有家属或陪护人员在场。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呼叫铃放在病人 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 ◆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陪送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或训练,以防意外 【躯体活动障碍---与疾病导致的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有关】 ◆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尽早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性活动训练。 ◆遵医嘱予以针灸、拔罐、中药泡洗、雷火灸、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关节松动训练、 中频、气压等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沟通障碍---与疾病导致的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 ◆写下自己说不清楚的话语,护士针对性的指导患者发音 ◆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露齿、鼓腮动作,再进行舌部和唇部 训练。 ◆利用口型及声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即训练者先做好口型语发音示范,然 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型,来纠正发音。 ◆进行字、词、句训练,日常生活中积极与患者交流,诱导患者清晰说出词组,短句 发音。如“西瓜“吃饭”“床”等。护士给予了适当的提示,比如我们说“西”,患者会接着说出“瓜”,最后完整说出“西瓜”。 ◆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穴位按摩: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有受伤的危险---与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有关】 ◆病房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提供足够的灯光,病房床旁走道障碍清除,楼梯的收边处须 有止滑条处理,浴室、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地板应有止滑设备,如防滑砖、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垫子。 ◆护士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便于病人取放处,让呼叫器放在伸手可及之处,指导病人渐 进下床,平时生活起居做到醒后30秒起床,起床30秒站立,站立30秒行走,提醒家属加强陪护,离开时通知护士。 ◆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边要加床栏。无论照顾者是否在旁边, 请拉起双侧的床档。(晚上睡觉时务必拉起床档)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安全护理的法宝。护士若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或不细致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就极有可能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2.管理不严和管理失控。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管理者无预见性和洞察力等,都是安全护理的隐患,是影响安全护理的主要因素。 3.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和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4.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由于护士编制少,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低,使护士身心疲惫、不安心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就可能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或造成不安全后果。 5.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时,回答简单、生硬,引起病人的反感;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护士无法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也无暇顾及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可能导致病人投诉。 防范对策 1.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安全护理与法律法规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如多次参加医作者单位:54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护理部院组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法律知识讲座、利用各种会议、查房、培训班、质量分析会等进行安全教育、抓好新分配来的毕业生及进修、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集中3天时间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护理基本技术与管理规范》、《护士管理办法》等,把医疗安全教育作为岗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使全院护士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2.健全和完善护理监控机制。医院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制,成立了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组成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各级组织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分析,防患未然。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督查各种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并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2]。

临床常用护理诊断

临床常用护理诊断 (一)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定义】非禁食个体处于营养摄入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量的状态 【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 (1) 食物摄入低于每日需要量 (2) 体重下降,低于正常标准体重的20%以上 2、次要依据 (1) 有引起摄入不足的因素存在,如吞咽困难、厌食等 (2) 有营养不良或某些营养缺乏的表现,如消瘦、肌肉软弱无力、面色苍白、血红蛋白 下降、血清白蛋白下降等 【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 (1) 各种疾病导致营养摄入困难活障碍,如咀嚼或吞咽困难、厌食、拒食等 (2) 各种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等 (3) 营养素或能量消耗增加,如甲亢、糖尿病、烧伤、长期感染、发热等 2、治疗因素 (1) 放疗、化疗或口腔、咽喉部手术等损伤影响摄入 (2) 某些药物治疗影响食欲与吸收,如口服磺胺药物之后 (3) 外科手术、放疗之后营养消耗增加 3、情景因素 (1) 环境不良、学习工作压力或情绪不良引起食欲下降 (2) 特殊环境或因素不能获取食物、如水灾之后等 4、年龄因素:婴幼儿喂养不当,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 (二) 有感染的危险

【定义】个体处于易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病原体侵犯的状态 【诊断依据】具有易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同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各种疾病所致个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如皮肤、黏膜损伤,血中白细胞减少,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2、治疗因素 (1) 各种创伤性操作,如受术、气管切开、导尿等 (2)放射、化学治疗等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3、情景因素 (1)处于与病原体接触状态,如长期住院、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等 (2)不良生活习惯或方式损伤机体的防卫机能,如吸烟、饮酒、长期不活动、过度紧张、睡眠不足等 4、年龄因素及特殊人群新生儿、婴幼儿、产妇、老年人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三)体温过高 【定义】个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体温在正常范围以上 2、次要依据 (1) 皮肤潮红、触摸发热 (2) 脉搏、呼吸增快 (3) 疲乏、无力、头痛、头晕 【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感染、外伤、脱水、代谢率高等 2、治疗因素手术、药物等 3、情境因素处于热环境中、剧烈活动等 (四) 便秘

护理诊断与措施

护理诊断与措施 1.恐惧: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够(2)害怕检查、治疗(3)环境改变(4)对手术效果有顾虑。 预期目标 (1)恐惧感消失(2)适应病房环境(3)积极配合术前治疗、护理(4)对手术后树立良好的信心。 护理措施 (1)与病人亲切交谈,使病人放心,以消除病人的不满和烦躁(2)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3)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树立信心(4)过度紧张或失眠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5)指导病人掌握消除恐惧的方法等 2.营养失调: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高代谢有关。 预期目标 (1)体重稳定或增加(2)血生化检查正常(3)伤口按期愈合。 护理措施 (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量多餐,均衡进食(2)术后给予温热或凉的流质、半流质饮食(3)按医嘱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以降低其代谢率,减少消耗。 3.疼痛: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手术切口(2)不当的体位改变(3)吞咽。 预期目标 (1)疼痛感减轻或消失(2)自行掌握放松技术和自我催眠术。 护理措施 (1)术后1—2天内给予温、流质饮食,以减轻因吞咽引起的疼痛(2)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或自我催眠术,以减轻其对疼痛的敏感度(3)指导病人取半卧位,正确保护手术切口。 ①避免颈部弯曲或过伸或快速的头部运动,以防气管压迫或引起伤口牵拉痛;②起床时用手支持头部,以免被牵拉。 4.有窒息的危险: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伤口出血(2)喉头水肿(3)痰液阻塞(4)喉返神经损伤。 预期目标 (1)保持正常的呼吸形态(2)呼吸道通畅(3)语言清楚 护理措施 (1)按需输氧,床旁备气管切开包(2)术后取半卧位,利于伤口引流,减少颈部张力,避免剧烈咳嗽、说话过多等,消除出血诱因(3)若出现咳嗽、喉部喘鸣、痰多不易排出,行超声雾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4)如声音嘶哑、呼吸不畅时,提示喉神经损伤,即通知医生处理。 5.有出血的危险: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与术中大血管损伤结扎不紧有关。 护理措施

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 对策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这段时间读了很多关于医院内护理安全的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报告如下: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特别是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对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虑和分析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针对的对策。 一、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一)、护理人员因素 随着医疗效率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长,但是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这样就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结果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护理人员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增加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行为过失发生几率,即增加了病人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的自我素质对护理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一些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过关。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认真,巡视病人病情不及时,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延

误病人病情;有的护士对患者解答不耐心,治疗不细心,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熟练,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另外,护理人员对医生的医嘱执行不利。有些护士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不按照医嘱对病人护理,例如,不按时用药、或者用错药,这都给护理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除了以上两点外,护理记录书的书写也是应该注重的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护理记录时间不统一,内容不相符;2.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完整,甚至无记录;3.护理记录书写字迹不清晰,涂改现象多见;4.护理记录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5.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现象时有发生;6.存在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现象,出入量记录不准确。 (二)、环境因素 病人所处的医疗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煤气、蒸汽锅炉等潜在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病区的治安问题,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

临床常用的18个护理诊断

临床常用的十八个护理诊断2008.7.30下载常见护理诊断 一、知识缺乏(特定的) 定义:个体缺乏与某种特定内容有关的认知方面的知识 诊断依据:(1)主诉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并寻求信息;(2)表现出对目前健康状态有不正确的认识和感受;(3)没有正确地执行医生的医嘱、医护人员的要求和指导;(4)不能正确地对待各项检查、化验结果;(5)表现出因缺乏知识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如焦虑、不安、抑郁、冷漠、愤怒、激动、躁狂等。 相关因素:(1)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缺少接触、缺乏信息;(2)知识水平限制或智能低下,无法理解和接受知识;(3)学习积极性差,对获取信息缺乏兴趣;(4)不熟悉获取信息的途径,无法取得信息;(5)文化和语言障碍,影响信息的获取。 二、疼痛(pain) 定义:个体处于严重的痛苦不安和不舒适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主诉疼痛不适;(2)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呼吸增快或减慢,瞳孔散大,出汗;(3)呻吟、哭泣、烦躁不安、痛苦面容,求助言行;(4)防卫性和保护性行为;(5)注意力集中于自我,注意范围变窄(远离社交接触,对时间感知改变,思维过程改变);肌张力改变[1、2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损伤因素;(2)心理因素. 三、焦虑(anxiety) 定义:个体因某种非特异的和不明确的因素而引起的一种模糊的忧虑不

适感。 诊断依据:(1)紧张、忧郁、无助感、自卑、退缩、缺乏自信、神经质、恐惧、易怒、心神不宁、过度兴奋、容易激动、缺乏主动性;(2)失眠、坐立不安、手抖、面部紧张、声音发颤、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瞳孔散大; (3)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不关心,思维紊乱、健忘、集中注意自己、警惕性增强。 相关因素:(1)有关生命的各种因素(食物、空气、睡眠、休息、性、排泄等)的冲突;(2)自我概念的威胁(社会地位、事业、财物、道德伦理等); (3)健康的威胁;(4)死亡的威胁;(5)亲朋好友离别、失去的威胁;环境、人际关系的威胁;(7)安全的威胁;需要未得到满足。 四、活动无耐力 定义:个体在进行必需的或希望的日常活动时,处于生理上或心理上耐受能力降低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主诉疲乏或软弱无力;(2)活动后有异常的反应,如心率或血压变化、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出汗、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1)供氧障碍性疾病,如心、肺疾病、贫血;(2)慢性消耗性疾病;(3)长期卧床;(4)工作、生活负荷过重;(5)药物影响。 五、有感染的危险 定义:个体处于易受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有下述危险因素存在:(1)第一道防线不完善,如皮肤损害、组织损伤、体液失衡、纤毛运动减弱、肠蠕动异常;(2)第二道防线不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