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所用典故详解02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滕王阁是一座位于江苏南京市的历史名胜、旅游景点,为中国古代文化之重要遗存。
在滕王阁旁边有一段由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
这篇著名的文章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以下是46个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详解: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说的话。
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先为世界的痛苦而悲痛,而不是等到自己得到幸福后才开始快乐。
2. “江山如此多娇”:这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王勃利用对南京美景的描写来表达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感慨。
3.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话出自《滕王阁序》的开头,表达了王勃对中国历史长河中兴衰更替的感慨。
4. “钩淮南而通济、洛阳”:这里指的是运河,它联通了淮河和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工具。
5. “吾爱吾庐,吾更爱吾王”:这是《诗经·小雅·车辚辚》中的诗句,意为我爱我的家,但更爱我的君王。
6. “又何必常苦切齿于人哉”:这是《尚书·大禹谟》的原句,意思是何必对人恨得那么深呢?7. “极天地之美,而琼岛、瑶台之游,未有充也”:这句话表达了王勃对南方美景的赞美,他认为南方的山水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8. “骥之将先,阿其所后;鱼之将行,绝其所之”:“骥”指快马,“阿其所后”指紧随在其后;“鱼之将行,绝其所之”则指鱼游至水尽处。
这里是比喻做事要有前瞻性。
9.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礼记·大学》的原话,意思是如果已经做错了,就改正它;如果没做错,就要更努力。
10. “坐而论道,犹席地而坐”:意思是仅仅说说道理,还不如在地上坐着。
11. “南人有习歌舞者,白者为首”:这里指的是南方的音乐文化传统。
12. “狂而不乱”:诗经中有“狂狂者胡,骊骊者颛”,意思是不羁放纵却不失方向。
13. “置之死地而后生”:意思类似于闻鸡起舞的故事,意为采取得力的手段解决问题。
1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天下的胜败与普通百姓也有关,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上课实用修改)

1,“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王勃《滕王阁序》的用典

王勃《滕王阁序》的用典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勃的《滕王阁序》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情怀。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
“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
《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
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滕王阁序 全部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非常多,以下列举其中一些主要的:1.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 “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有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
陈蕃,字仲举,东汉时期的名臣。
这句的意思是: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
3.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
《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
樽,酒器。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之句。
这两句的意思是:今日的宴席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4.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邺水,指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
朱华,荷花。
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之句。
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
此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像应玚一样,正好可以写写自己看到的景色了,一定可以和谢灵运媲美。
5.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
云间,吴地的古称。
这两句的意思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
6.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以孝行著称,老年时为一郎官。
汉武帝求贤才,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任职。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这两句的意思是:年纪老了难以得志,怀才不遇的心情难以抒展。
7.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王勃滕王阁序成语典故

王勃滕王阁序成语典故王勃《滕王阁序》是唐代王勃所作的一篇应制文,形式是为典故而写的序文,主要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和滕王的荣耀,深入探讨了人生的短暂和权力的浮华。
本文将以《滕王阁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探讨与其相关的成语典故。
1. “金榜题名”:滕王阁作为科举考试的场所,是当时考生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而“金榜题名”成语源自这个背景,用来形容考中状元,意味着荣誉和地位的获得。
2. “门可罗雀”:滕王阁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游人如织。
其中的“罗雀”即指游人众多,这里就引申为人多拥挤的场所。
因此,“门可罗雀”成语形容人流众多、拥挤。
3. “纸上谈兵”:《滕王阁序》中描绘了滕王豪华的阁楼宴会,让士人们才子佳人充饥而娱乐。
而在这样一个宴会的背景下,“纸上谈兵”成语则指的是只在纸上谈论战争中的事物,缺乏实战经验。
4. “身体力行”:《滕王阁序》中提到滕王刻苦勤学,日夜攻读。
他不仅在书本上学习,而且还亲自体验和实践。
这里的“身体力行”成语形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5. “锦上添花”:滕王阁的华丽壮观给山水景色增添了美丽的一笔。
而“锦上添花”成语则表示在已经足够美好的事物上再增添更多可喜人的东西,使之更加美好。
6. “盛世之美”:滕王阁所代表的高贵品味、华丽的建筑和显赫的地位,都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美好景象。
这里的“盛世之美”成语表示在一个充满繁荣和和谐的时代中。
7. “功亏一篑”:《滕王阁序》中滕王雄心勃勃,如意算盘,但最终功败垂成。
这个时候,“功亏一篑”成语就表示事情做到差不多,但最后因小差错而功亏一篑。
8. “含冤莫白”:滕王被杀之后,滕王阁变为废墟,他的亲人和朋友都化为飞灰。
这种“含冤莫白”的悲惨境遇成语形容了冤屈无人理会的悲愤。
9. “一命呜呼”:滕王在阁楼坠亡之后,人们都为滕王的英勇和殉情感慨万分。
这种“一命呜呼”的悲叹成语形容了英勇献身或者突然丧生的悲痛。
10. “纵横捭阖”:滕王阁的楼阁宫殿,建筑独特,曲折多样,错落有致。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

滕王阁序典故46个详解滕王阁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有着丰富典故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滕王阁序》。
这首序言由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写,描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故事,同时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名利的虚浮。
下面,我们将对《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逐一进行详解,以期让读者对这个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
1. 滕王阁:滕王阁是唐代宰相杜如晦的书斋,也是他的荣耀象征。
2. 林扉朱户:形容滕王阁的门窗繁华艳丽,颇具气派。
3. 芙蓉:花的一种,代表美丽。
4. 春寒赐浴:诗中写到的是杜如晦被授予封爵的场面,寓意温暖如春。
5. 温泉水:指授爵所用的热水。
6. 名士:指受封的杜如晦。
7. 半偏寒:虽然是温泉水,但因为出身卑微,描写了他的微微不适。
8. 煎前裁:指加温前的水温调节。
9. 赤壁:指赤壁之战,借用典故预示杜如晦将有所作为。
10. 乱云飞渡:指战争的惨烈景象。
11. 霜雪:比喻战争后遗留的灾难。
12. 玉门关:指边境军事要塞。
13. 铁骑:指军队。
14. 霓旌:指旗帜。
15. 箭秣齐驱:指战士们整齐划一地速度前进。
16. 轰釜胆盈:形容军队气势如虹。
17. 转战:指战争的频繁转移。
18. 千里:形容跋涉的远程。
19. 名胜古今:指滕王阁周边的名胜古迹。
20. 鸡鸣涂暮:比喻时间的快速流逝。
21. 否终则泰:指虚名不长久,真正的成就才是重要的。
22. 焚膏继晷:指晚上点着灯熬油,代表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
23. 坐朝朝暮:形容杜如晦的辛勤工作。
24. 工藻艰难:形容做官的艰辛。
25. 哀怨黄冠:指真心实意为国家出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26. 卧龙跃马:形容杜如晦才华出众。
27. 追豪杰:指凭借杰出的才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28. 开方便之门:指方便国家百姓的政策。
29. 关健拘束:指在官场中的拘束。
30. 峥嵘岁月:形容充实而又充满挑战的岁月。
31. 百僚竞献:指百官们都向杜如晦纷纷进贡。
32. 明主:指杰出的领导人。
《滕王阁序》23个典故

《滕王阁序》23个典故详解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

滕王阁序所有典故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其中包含了许多典故。
以下是对文中出现的典故的整理:1.龙光射牛斗之墟这个典故出自《晋书·张华传》。
传说张华在斗牛之间看到天空中有紫色的光芒,于是他用弓箭射了一下,射中了龙头,龙尾却落在了豫章的城墙上。
后来,这个地方出现了滕王阁。
2.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稚传》。
徐稚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被陈蕃所敬重。
陈蕃特地为他设置了一张榻,徐稚来的时候就把榻放下来让他休息,徐稚走后就把榻收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据说汉朝时期,汉武帝因梦见蛟龙腾飞,于是命令司马相如写《大人赋》,其中描述了蛟龙腾飞的场景。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腾蛟起凤”来形容文采飞扬。
而“孟学士”则指唐朝文学家孟浩然,他的诗词被认为是唐代文人的典范。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个典故出自《古今注》。
紫电和青霜都是古代名剑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王将军的武库中藏有许多宝剑。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这个典故出自《西京杂记》。
睢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园中绿竹丛生,景色优美。
而彭泽则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家乡,他喜欢饮酒。
这里用睢园绿竹的气势来形容宴会上的气氛,意指酒宴上的气氛非常热闹。
6.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典故出自《昭明文选》。
邺水是古代邺城的一条河,河中的荷花非常美丽。
临川则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家乡,谢灵运曾经写过很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
这里用邺水朱华的光辉来形容临川之笔的光辉,意指谢灵运的诗歌和文章非常优美。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这里用来形容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宇宙之大无法穷尽。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德充符》。
这里用来形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常,人的命运和福祸都有定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
”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
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
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
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
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
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
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
张令共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
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
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
”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
”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
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
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
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
《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
”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
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
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
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
”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
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
如果
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
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
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
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
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
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
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
的真实表现。
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
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用典的好处
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
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
”“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天柱,极言其高。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