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

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

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

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课时分配:1课时

预习探究:(学生用)

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不仅解开了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谜,而且合成并开发了大量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

2.化学不仅支持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且将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等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3.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

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4.用近乎“抽象”的原子分子理论,运用像试管、烧杯、酒精灯一类的简单器具,就可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从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吸收和释放,以及所用试剂的化学式,就可以推断体系中的变化本质,并且能够用简单的符合来记录和传递其中的信息。

5.学习化学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要从基础开始。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学习化学不限于书本和实验室。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自己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习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6.高中化学新教材将由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教材组成,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教师活动】播放一组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

【引入】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板书】一、再说化学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引言》第一自然段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DNA(C、H、O、N)、病毒、计算机芯片(SiO2)、氟氯代烷最基本的构成微粒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它们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化学家参与研究,如刚才看到的几组图片,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我们必须学好。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二、三自然段并演讲:化学在人类生产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主动演讲,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总结】解开物质构成之迷,合成新物质、新材料,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等都离不开化学。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化学与科技关系图

【强调】“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食品是否变质也需要用化学知识去判断。如:食盐中是否含碘,可用食醋、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

【板书】(投影)1、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2、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3、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4、现代化学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源泉;

【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众多领域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应用到化学成果,像电子学、半导体、原子能、信息工程、宇航工程、研制药物、消除公害、保护环境、合成材料等等,都离不开化学。展望未来,化学一定会在综合开发各种资源,多方面应用新能源,设法研制各种新材料,进一步探索生命、海洋、空间的奥秘等方面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问题2】那么到底什么是化学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二、化学的含义: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

【过渡】化学既然是一门自然科学,那么在高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那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六自然段,并回答该问题。

【板书】三、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1)必修模块(共两个):①《化学1》、②《化学2》。

(2)选修模块(共六个):①《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②《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③《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④《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⑤《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⑥《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模块:化学I和化学II

选修模块:1、化学与生活2、化学与技术3、物质结构与性质4、化学反应原理5、有机化学基础6、实验化学

【强调】高一我们将完成必修部分的化学I和化学II,计4学分,高二开始根据自己未来人生方向不同将从六个模块中选修一门(每个模块2学分),修满6学分后,高中化学结业,理式方向的考生,将从剩下的5个模块中选取2-3个模块,迎接升学考试,为今后的学习作准备。本学期我们将完成必修I的内容,本书共分为四章,从实验化学入手,围绕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展开。

【过渡】化学科学既然这样重要,那么它的理论及研究工具有哪些?怎样通过化学试验去判断变化本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四、五、七自然段。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并回答

【板书】四、学习特点

【教师总结】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板书】1、高中化学的特点

【强调】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1、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

2、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

3、不遵循学习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过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大半,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该怎么办?初三的化学学得怎么样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没什么影响,有学好的想法,肯学,就一定能学好!要学好就要有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大家应该更新学习方法,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学高中的化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

【强调并总结】我的几点要求:

【板书】2、学好化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优化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智力结构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1)重实验,培养良好的实验意识;(2)重视归纳总结;(3)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4)注重自我总结,自我调整;

(5)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勤做笔记、课后复习;(6)开展研究性学习;(7)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学习。

【强调】同学们要想当一个真正的化学家,造福于人类,光凭中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还远不够,还需进入大学中接触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更精密、先进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努力!

板书设计

一、再说化学:二、化学的含义:三、学习内容:四、学习特点;

1、高中化学的特点:

2、学好化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达标体验

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D.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3.酱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但其中含有的3-氯丙醇是一种致癌物.2001年9月1日执行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氯丙醇的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3-氯丙醇的化学式为:C3H7ClO,它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可以预防碘缺乏病.测定市场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的方法是:将食盐在酸性条件下与试剂X反应生成碘单质(I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IO3+5X +6HCl=6KCI+3I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

课时作业

1.课后查询:课后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的事件的资料等等。2.认真预习,并回顾一下初中化学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3.写一篇《神奇的化学世界》小论文(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达标体验

1.解析:从化学的特点和应用等方面来看,B、C、D都正确。答案:A

2.解析:由题意不难看出,理论化学也能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这说明化学也不再是纯实验科学。答案:C

3.解析:由分子式可以看出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分别查出C、H、Cl、O四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1、35.5、16,因此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35.5+16=76.5。

答案:4 ;76.5 。

4.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的个数应该守恒。由产物不难看出X 中必需含有一个钾原子和一个碘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KI。答案:KI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性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而本章就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理念。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初中化学和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本章共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学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同时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将化学基本概念作为基础,并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在化学基本概念:摩尔、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这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突出实验的主题。

(二)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

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内容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

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本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理念。

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实验内容的设置上考虑了学生的基础,由复习巩固(过滤、蒸发、简单的蒸馏)到加深拓展(实验室完整的蒸馏操作、粗盐提纯后涉及的离子检验问题)到新知识的学习(萃取)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这样即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

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第二节中涉及摩尔、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等化学学习过程中研究和认识化学的基本工具,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三)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常见题型

本章内容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等。其主要题型有:

(1)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考查形式有:①选取适当试剂及分离方法,除去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②确定被提纯物质中指定含有的杂质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③将分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是高考常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其主要特点是: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一是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离子数目多少。二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其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根据反应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态产物或反应物的化学式。

(3)关于溶液浓度的计算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近几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考查:①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间的换算;②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③溶液的稀释问题;④两种溶液混合,溶液浓度的计算;⑤溶液的配制;⑥溶解度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在综合计算;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误差分析。

考纲解读

(一)本章课程标准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二)本章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4)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掌握物质所含粒子数、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通过建立宏观的物质质量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定量研究的方法,体会学习化学和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通过物质的分离以及物质的量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使学生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及作用。

(3)通过讨论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杂质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问题。

(4)通过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本章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二)教学难点:物质的检验、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

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栏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教学时,可利用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了解的情况进行讨论,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又如,在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教学时,可利用“学与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实验操作的目的和原理。

(二)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体验化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例如,可通过实验室制备蒸馏水和粗盐提纯的实验,强调实验的规范,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上,让学生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尽量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在物质分离和提纯教学中,可增加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本章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逐步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分离提纯、物质的量等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如,沙里淘金、如何洗涤衣物上的油污,配制生活中有特殊用途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像保鲜剂等。

(四)采用对比、联系、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学会选择物质检验、分离的方法;第二节涉及多个化学概念,在完成本节教学后,可让学生绘制出概念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所学分离提纯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度不大,教学中应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媒体资源,播放相关录像,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对于“物质的量的”教学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课件演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概念。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

4.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习探究:(学生用)

1.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有:(1)三不原则:指不触、不尝、不闻味;(2)节约原则:即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底部;(3)处理原则。

2.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使用钥匙,块状药品可以用镊子,绝对不能用手拿。3.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试剂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拿持试剂瓶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还可以用胶头滴管,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应使滴管垂直下滴,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乳头,切忌滴管口接触容器口。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原因是外焰燃烧最充分,所以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固体加热时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管底略比管口高,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应进行预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时切不可让管口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以免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5.为确保实验的安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它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报警电话等等。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包括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气体的收集等。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包括有害气体、废液、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都离不开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事实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是一个化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的安全标识。【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提问】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等。那么下面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处理呢?

【自主练习】1.如何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

2.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了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3.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4.玻璃容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5.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应先把玻璃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根据如图所示可知:俯视时使读数比正常值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3.(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3)用完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4)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扑灭。

4.洗涤过的玻璃容器的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涤干净。

5.(1)三不原则:①不触;②不尝;③不闻味。(2)节约原则:即药品未说明用量时取最少量,液体取1~2毫升,固体盖满底部。(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过渡】在实验中我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如果一旦“出事了”,我们应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教师活动】画面展示:一位学生用KMnO4制取O2的情景。实验结束后,他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该生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裂。

【引入】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都必须要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

【过渡】你还能举出你曾经历过或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从这些例子中你能总结出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主动回答曾经历或遇见过的安全事故以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教师小结】1.曾经历或遇见过的安全事故: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热容器遇冷水炸裂;用乳胶管连接两根玻璃导管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稀释浓硫酸时,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硫酸迸溅到皮肤上;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有酒清洒在桌上并着起火来;搅拌NaOH溶液时,不小心将NaOH迸溅到眼中;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等等。

2.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等等。

【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那么要做到实验安全,需注意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4,然后回答该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回答。

【强调并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教师活动】实验室规则(播放投影)

(1)进入实验室按编组或编号入座,不准随意走动、高声喧哗。

(2)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弄清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清点好仪器、药

品及实验材料。

(3)实验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准确地做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4)注意安全,谨慎处理腐蚀性强、易热、易爆和剧毒药品。

(5)如发生意外事故(如爆炸、烫伤、中毒),不要惊慌,及时报告老师和实验员,妥善处理。

(6)节约用水和用电,爱惜药品和实验材料,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器材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带出实验室;在实验中,因违反操作规则损坏的仪器,应由损坏者按规定赔偿。

(7)实验完毕后,清理好仪器和器具,归还原位,处理好废水废料,做好清洁工作,经教师许可才能离开教室。

思考与交流仔细阅读上述化学实验室规则后,回忆你在初中进行实验时,哪些方面你遵守的最好,最易违犯哪条规定?与同学们交流。在高中阶段,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化学实验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

【过渡】你知道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吗?(学生练习)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有湿抹布扑盖。

(2)玻璃割伤等机械类创伤,应先将异物清理干净,再用酒精消毒,尔后敷药包扎。

(3)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NaHCO3溶液(或稀醋酸)冲洗,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的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如果不慎将酸粘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粘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4)实验室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5)冬季是发生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发生煤气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是:将病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病人吸入多的氧气;若中毒较深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教师活动】总结并进行点评同时公布正确的答案。

【教师总结】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1)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一起存放;(2)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3)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4)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5)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6)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8)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

(9)有加热和洗气(或气体吸收)装置的实验要防止液体倒吸;(10)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过渡】对于危险品,都有特殊的标志,你知道哪些?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共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图1-1一些常用危险化学标志,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①爆炸品;②易燃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⑤自燃物品;⑥氧化剂;⑦剧毒品;⑧腐蚀品。

【教师强调】1..实验室操作要注意以下五防: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混合溶液时要加沸石。

(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4)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5)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6)防污染:制取有毒气体要有通风设备;有毒物质应处理后排放等。

2.妥善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和废渣:化学实验的废液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不能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可先用废液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但一些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的废液不能随意混合,如强氧化剂与盐酸、硫化物、易燃物,硝酸盐和硫酸,有机物与过氧化物,磷和强碱(产生PH3),亚硝酸盐和强酸(产生HNO2),MnO2、KMnO4、KClO3等不能与浓盐酸混合;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等。固体残渣往往含有一些重金属盐,对水体和土壤会造成污染,要处理(一般变成难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集中掩埋。汞不慎撒落地面时,要先用硫黄覆盖,使其化合为硫化汞后扫除并妥善掩埋。用剩下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易挥发的有机物等不可随便丢弃,防止着火事件发生。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

板书设计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例题1】使用酒精灯时,常会导致“失火”的错误操作是()

A.酒精灯内酒精量为二分之一

B.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酒精灯

C.加热时用外焰

D.向燃着的

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解析:酒精灯是实验室里最常用的热源,实验室的很多事故是由于不正确地使用酒精灯引起的。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A正确;可以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去点燃酒精灯,B正确;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外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C正确;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容易引起着火,发生危险,D错误。答案:D

【变式训练】将下列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填在空白处:

⑴手拿试管加热:;

⑵试管内所盛液体超过容积的1/3时给试管加热:;

⑶烧瓶不垫石棉网直接加热:;

⑷烧杯盛固体试剂干烧:;

⑸用量程为100℃的水银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化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答案:⑴容易烫伤手;⑵液体沸腾时易喷出伤人;⑶烧杯易炸裂;⑷烧瓶易炸裂;⑸浓硫酸的沸点超过温度计的量程,会使温度计破损。

题型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题2】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食盐得质量为15.5g(1g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做法,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5g B.15.0g C.14.5g D.14.0g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托盘天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托盘天平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天平的中间即为支点并连有指针,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小于1g的用游码。游码在标尺上移动,实际上是加在右盘上的。若称量物和砝码左右盘错放,读数应减去2倍游码的读数,即15.5g-2×0.5g=14.5g。答案:C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在任何情况下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变式训练】用酒精灯或电炉对下列实验仪器加热时,可以不用垫石棉网的是()

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蒸馏烧瓶

解析:烧杯和蒸馏烧瓶,在被加热时因受热不均匀而易炸裂,放在火上加热时,要加垫石棉网。答案:BC。点评: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用于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圆底烧瓶、蒸馏烧瓶、坩埚、蒸发皿、燃烧匙等。其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等;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启普发生器、集气瓶、量筒、试剂瓶、广口瓶、集气瓶等。

(四)反思感悟(教师用)

--------------------------------------------------------------------------------------------------------------------------------------------------

---------

(五)备选例题(教师用)

【例题1】在一个实验桌上放着四种化学药品,它们的瓶壁上分别写着白砂糖、小麦面粉、加碘食盐和食用味精。为了进一步确认它们的实物和名称是否相符而进行化学实验,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观察比较它们的外观状态B.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手里试一试

C.各取少量分别放在嘴里尝一尝D.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解析:为了确保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对任何化学药品,都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用口尝其味道。答案:BC。

【例题2】有如图所示装置,请举例说明该装置有哪些用途,并简要回答对应的操作方法。

解析:本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较多的用途,

A B

(1)可用来收集气体。若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从A管导入(如收集CO2)

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从B管导入(如收集H2)。

(2)可用做干燥装置。广口瓶里装有浓硫酸,A为气体的导入口,B为气体的导出口。如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3)可用做洗气装置。例如除去O2中的CO2,广口瓶里装有NaOH溶液,气体由A管进入。

(4)可用做排水装置,其作用是测量不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广口瓶里装满水,气体由B管进入,A管后面连接量筒或其它计量仪器,用于测量排出水的体积。

(5)可用做排气装置,给其它反应装置提供气体。广口瓶里装有反应气体,由A给进入水,B处不断地提供反应气体。答案:(略)

点评:由本题可以看到,实验装置的用途可能不是唯一的,同样的一个实验装置,使用不同的方法,或在操作上做些微调,就可以改为其它用途。要解答好这样的试题,平时就要多注意自己实验能力的培养,做实验时要勤动手,多观察,大胆设想,认真思考。本题属于开发型试题,同学们可以放开思想,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想一想,把上述装置上下颠倒一下,还可以有哪些用途呢?

达标体验

1.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签上往往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A.酒精──剧毒品B.浓硫酸──腐蚀品C.汽油──易燃品D.烧碱──剧毒品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

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3.有下列仪器:①烧杯;②蒸发皿;③平底烧瓶;④试管;⑤坩埚;⑥锥形瓶。其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①②④⑤⑥B.②④⑤C.①③⑥D.④⑥

4.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点燃酒精度灯前一定要将酒精添满。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口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手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孔中。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B.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C.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D.用酒精灯直接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

课时作业

1.下列物质中可以随身携带乘车、船或飞机的是()

A.硫磺B.氯酸钾C.硝酸钾D.碘盐

2.下列关于仪器“0”刻度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量筒上端B.在温度计的最下边C.在托盘天平标尺的正中D.在托盘天平标尺的左边

3.下列有关托盘天平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B.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C.称量前先调节天平的零点

D.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它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4.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给盛有液体超过试管容积1/3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向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里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面上,再将塞子用力塞上⑦用坩埚钳夹持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进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握住容器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B.①④⑤⑦⑩C.①④⑤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

5.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

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6.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

内壁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9.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有其容积的1/10的溶液,则此溶液的体积是(用字母回答)。A.约1ml B.约

3ml C.无法判断

(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用字母回答)。

A.400ml烧杯B.250ml烧杯C.100ml烧杯D.50ml烧杯

因为

10.

a b c d e f g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d 。

(2)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3)利用上述仪器制取氧气时:①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

③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判断集气瓶中氧气己集满的方法

是。

参考答案达标体验

1.解析:要熟记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严格遵守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规则,谨防危险事故的发生。酒

精属于易燃液体,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汽油属于易燃液体,烧碱属于腐蚀品。所以BC符合题意。答案:BC。

2.解析:玻璃试管、玻璃蒸发皿可用火焰直接加热。对玻璃仪器如果进行水浴式加热,无需垫石棉网,

也无法垫石棉网。答案:AC。

3.解析:考查常见加热仪器的使用方法。答案:B。

4.解析: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根据规范的操作步骤和事故处理

的办法,所给选项中只有C不正确。答案:C。

5.解析:白磷着火点较低,放在空气中切割容易着火,因此要放在水中切割;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中

先通人氢气,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尽后在加热,否则容易引起爆炸;烧杯必须垫石棉网加热,否则容易炸裂。答案:A。

课时作业

1.解析:凡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强氧化性的物质不能带上车、船、飞机。硫磺易燃;氯酸钾属于强氧化性物质;硝酸钾属于易爆物品。而碘盐则不属于这些类。答案:D。

2.解析:实验中的计量仪器都有一定的刻度,要了解这些刻度的变化情况。量筒从下而上的刻度是从小到大,但它没有“0”刻度;温度计的规格不同,其“0”刻度的位置不同;托盘天平标尺的“0”刻度在最左边,作调平用。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准确到0.1g,而不能准确到0.01g。对于无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白纸上称量,而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答案:BD。

4.解析: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闻气体时要用把手放在瓶口轻轻煽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且不可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以防止中毒;⑤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⑥向烧瓶中塞塞子时,应该是左手拿烧瓶,右手拿塞子慢慢转动,塞进容器。且不可将烧瓶放在桌面上,再将塞子用力塞上,因为这样做容易压破烧瓶;⑧滴管不能伸进试管;

⑨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答案:A

5.解析:用水冲洗浓硫酸时会放出热量灼伤皮肤,故A错;氢氧化钠也有腐蚀性,故B、C错;应该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答案:D。

6.解析:应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故A错;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故B错;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是错误的,应用镊子夹取,故C错;D基本操作正确。答案:D。

7.解析:A、D主要是考虑试剂的污染和避免引入杂质的。B.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需要验纯是为了防止爆炸的。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止气体泄露,以避免污染空气、人体中毒或爆炸的。答案:BC。

点评: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常常会引起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掌握准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分析每一步操作中包含着的安全因素,做到思想上重视,操作上细心,利于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利于保证实验安全。

8.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求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答案:C。

9.解析:试管有多种规格,试管的容积有大有小,第(1)小题没有确定试管的规格和容积,则占其容积的1/10的溶液的体积是无法确定的。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用烧杯来溶解溶质,一般情况下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宜。

答案:(1)C 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2)C 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10.解析:从所给的仪器图示不难看出a是烧杯,d是漏斗。为防止沸腾的液体喷出伤人给试管加热时一般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分解的方法来制取,因此不需要烧杯和漏斗。检验气密性时一般是将连接好的仪器的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或酒精灯微热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在收集氧气时当把水排尽后集气瓶口会有气泡冒出,据此可以判断是否收集满。答案:(1)烧杯漏斗(2)1/3 (3)①a d ②把仪器连接好以后,将导管的末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此装置不漏气。③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预习探究(学生用)

1.人们用海水、湖水制得的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可溶性杂质如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

2.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过滤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3.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4.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提纯后的食盐中还有可溶性杂质,要除去这些杂质,应加入的试剂及加入的顺序是BaCl2(NaOH)、NaOH(BaCl2)、Na2CO3、稀盐酸。

5.SO42-的检验:未知液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反应方程式是BaCl2+Na2SO4=BaSO4↓+2NaCl.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用)

【引入】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利用某一组分或研究其性质常需要从混合物中将某物质分离出来。为此,研究出了许多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用于实验研究和生产。本节内容要求我们掌握四个基本操作,我们先来学习两个过滤和蒸发。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

(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回答下列问题。见教材P5《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问题1】⑴金是一种很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所以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利用物质物理性质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⑵如果铁屑和沙混合,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问题2】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可见,要视杂质性质及含量来评价其是否有害或在人类活动中是否有利用的价值。化学中除杂,主要是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某物质的利用价值,如在化学反应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反应,或反应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催化剂中毒等等。

【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粗盐的提纯,请同学们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粗盐的提纯实验所用的仪器有哪些?

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每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4.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几次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5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1-1)。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

【提问】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粗盐的提纯实验:

①所需的仪器:托盘天平(附砝码)、铁架台(附铁圈)、量筒、烧杯、药匙、坩埚钳、试管、酒精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

②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2)注意事项:①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滤纸可用水湿润)。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要轻靠滤纸的三折处;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这三靠的目的都是防止液体飞溅。

②如果想要得到的是固体物质,则还需要洗涤操作(本实验不需要);

③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时不能太剧烈,要始终用坩埚钳夹住蒸发皿,要防止固体小颗粒飞溅引起烫伤;

④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干或用小火烘干;

⑤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a.溶解时搅拌,可加速溶解;b.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溅出及冲破滤纸;

c.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滤液,以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液滴飞溅;

d.转移固体,用玻璃棒将精盐从蒸发皿中转移到纸上进行称量。

【过渡】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是比较纯的NaCl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除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的“资料卡片”上的溶解性表。

【提问】我们推测在提纯后的盐中含有SO42-,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此盐中是否含有SO4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1-2)。

【教师总结】利用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可以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板书】(4)SO42-的检验:①试剂:盐酸和氯化钡;②原理:Na2SO4+BaCl2=BaSO4↓+2NaCl

【提问】⑴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应加入什么试剂?可参考相应物质的溶解性。

⑵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你设计的除去离子的方法中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除去?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填表

【教师总结】为了使杂质能除得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试剂过量则又出现原杂质被除去却可能引入新杂质的问题。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具体为(1)确定试剂:SO42-选用BaCl2(为什么不用硝酸钡?)除去,Mg2+选用NaOH(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钾?)除去,Ca2+选用Na2CO3除去(过量的Na2CO3如何除去)。

(2)排定顺序:为了全部除去杂质离子,所加试剂必须过量(适量是难以控制的),这就带来了过量试剂如何除去的问题。过量的Ba2+应用CO32-除去,过量的CO32-和OH-应用H+(盐酸)除去。所以Na2CO3必须在BaCl2后面加入,盐酸在最后加入,加入NaOH的顺序就有3种可能了。(过量的盐酸怎么办?)【思考与交流】(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他们适用的对象一样吗?

(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过滤适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和蒸发往往结合进行。

(2)若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如CaCO3和NaCl的混合物),则可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方法;若两种固体都不溶于水,但一种溶于酸(或其他液体)、另一种溶不于酸(或其他液体)(如BaSO4和BaCO3的混合物),则可采用加酸溶解、过滤(洗涤)、加Na2CO3沉淀、过滤(洗涤)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根据有关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板书】(5)溶解和过滤的区别:①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②蒸发: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板书设计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

(1)主要仪器:(2)主要步骤:(3)注意事项:(4)SO42-的检验:①试剂:②原理:

(5)溶解和过滤的区别: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蒸发

【例题1】“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解析:“粗盐的提纯”实验涉及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内容,四项操作从始至终均要使用玻璃棒(加速溶解、引流、防迸溅)。为达到提纯目的,过滤后要使澄清滤液进行蒸发。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可以用于浓缩溶液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A项没有说明过滤即蒸发,不能除去泥沙。而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最后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否则晶体易和蒸发皿烧结在一起。所以选D。答案:D

【变式训练】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解析:利用本题检查对蒸发、结晶操作的掌握情况,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实验仪器的装配,遵循的是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蒸发、结晶是在蒸发皿中进行的。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过程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蒸发过程中先放置酒精灯,然后固定铁圈的位置,再放上蒸发皿即可进行蒸发了。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最后蒸干时应利用余热将其蒸干。答案:B

题型二过滤

【例题2】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解析:了解了各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才能分清操作顺序。Ca2+ 、Mg2+ 、SO42- 均可转化为不同的沉淀物质而除去。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选用哪种试剂可使某离子沉淀最完全。如除去Mg2+,可选CO32-,也可选OH-作沉淀剂,两者比较,选OH-较好。二是要保证杂质离子除尽,所加试剂应过量。这样就出现除去了某离子,又带进了新的杂质的问题,所以在后续操作中还必须考虑除去前面操作中由于加入了过量试剂留下的杂质。如加过量的BaCl2溶液来除去SO42-以后,带入的Ba2+将和Ca2+一起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OH-和CO32-必须通过加适量的盐酸来除去。考虑到这一点的,就可确定操作⑤必须在操作④之前,操作②和操作④必须在操作③之前,过滤操作必须在加入适量盐酸之前进行。答案:CD

点评: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2)“三必须”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不能因为试剂过量带入新杂质);除杂途径选最佳。

【变式训练】分离FeCl3、KC l、BaSO4的固体混合物,应采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B.水、氢氧化钠、盐酸C.水、氢氧化钾、盐酸D.水、氢氧化钾、硫酸

解析:分离物质一般情况下先考虑物质的物理性质,然后在考虑其化学性质。BaSO4难溶而另外两种物质易溶,因此先用水分离BaSO4。然后在利用FeCl3可与强碱反应生成Fe(OH)3,而F e(O H)3可以与盐酸反应又生成FeCl3。考虑到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强碱应该用氢氧化钾而不用氢氧化钠。最后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钾即得氯化钾溶液。答案:B

【题例3】已知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AgNO3+KCl=AgCl↓+KNO3 。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⑵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⑶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①;②。⑷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①;②。解析:结晶的方法有两种:(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答案:(1)加速固体溶解;(2)硝酸银;(3)①液体没有沿玻璃棒流下;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溶剂。

(四)反思感悟(教师用)

-------------------------------------------------------------------------------------------------------------------------------------------------------------------------

(五)备选例题(教师用)

【例题1】(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2)中学化学实验中,如何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

解析:在沉淀反应中,要想使沉淀完全,沉淀剂应是过量的。要检验沉淀是否完全,可以等沉淀下沉后,直接在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少量沉淀剂。若不再生成沉淀,说明已沉淀完全。过滤得到的沉淀常吸附沉淀剂的少量离子和溶液中的其它离子,烘干后会以固体形式附在沉淀表面,使实验产生误差,因此必须对沉淀进行洗涤。

答案:(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生成沉淀,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2)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水自然留下,重复2~2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不高。突出表现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操作原理不明确,无从作答;二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实验基本操作及语言表述,这是当今高考特别关注的内容。

【题例2】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浓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解析:本题仍然是考查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过滤,但题目设置了一个较陌生的情景——固体乙难溶于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 M m = NA N =Vm 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 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 升 失 氧 还,降 得 还 氧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高一化学必修一练习题(八)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2015·湖南省娄底市湘中名校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稀硫酸B.氢氧化钾 C.乙醇D.SO3 【解析】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电解质首先是化合物,其次导电离子是电解质本身电离的,稀硫酸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乙醇溶于水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C项错误;三氧化硫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离子而导电,SO3是非电解质,H2SO4是电解质,D项错误;选B。 【答案】 B 2.(2015·揭阳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 A.KClO3固体B.Cl2 C.HCl气体D.KCl溶液 【解析】KClO3固体中含ClO-3,不含Cl-,故A错误;Cl2不含Cl-,故B错误;HCl 气体不含Cl-,故C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3.(2015·湖南省类底市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石墨B.固体KCl C.稀盐酸D.熔融NaOH 【解析】石墨固体时可以导电,稀盐酸、熔融NaOH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也能导电,而固体KCl不能导电,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4.(2015·大连市高一期末)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 B.FeCl2===Fe2++3Cl- C.H2SO4===H+2+SO2-4 D.Al2(SO4)3===2Al3++3SO2-4 【解析】A中2OH-不应带小括号,B中Cl-系数应为2,否则电荷不守恒。C中H2SO4应电离出2H+,而不是H+2。 【答案】 D 5.(2015·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电解质在通电时发生电离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教学文稿

必修二经典习题荟萃 一、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3.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H2S C.PCl5 D.N2 4.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Y的弱 C.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的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HI和NaI B.H2S和CO2C.Cl2和CCl4D.F2和NaBr 6.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7.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 8. 在一容器中放入海水,几种铁制品在其中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①铁②镀锡的铁③镀锌的铁④镀铜的铁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属锈蚀的原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②③④的装置为原电池装置。 ③中铁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铁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较铁和锡的差别大,所以铁-铜原电池中的铁被腐蚀得快一些,①中的铁为化学腐蚀。 9.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c (HI)由0.1 mol/L降到0.07 mol/L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时降到0.05 mol/L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大于10 s D.小于10 s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解析: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结构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种物质;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或是其他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NO和C2H6等,因此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11.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题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B.引流C.加速反应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6.02×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C.16 D.23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6.02×1023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C.含有6.02×1023个分子D.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0.2mol H2SO4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D.75mL 1.5mol/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0.5mol/L MgCl2溶液B.200mL0.25mol/L CaCl2溶液 C.50ml1mol/L NaCl溶液D.25ml0.5mol/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 ( ) A.生石灰 B.固体NaOH C.浓硫酸 D.固体NH4NO3 2.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5.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6.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 8.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9.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 案(附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

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记忆、联想和教师科学设计和安排的必要训练。 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

高一化学必修二 原电池练习

高一化学原电池练习 1. 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氢气() 2.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4.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6.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7. 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 A.铅铆钉 B.铜铆钉 C.锌铆钉 D.锡铆钉 8.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 锌片:Zn-2e- Zn2+;铜片:2H+ +2e- 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铜片逐渐溶解 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 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 9.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 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10.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 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1.下列反应中,在原理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高一化学导学案 氧化还原反应(1)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5—37页,结合初中知识,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学习目标】 1. 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2. 理解元素价态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关系 3. 会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难点: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预习自学 【回顾】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而实际中反应和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 请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得分类标准。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阅读]课本P35-37页,填写下列有关内容: 1、得到原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失去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有 原子得失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 元素的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元素的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元素的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3. 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有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的一类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的一类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4.分析钠和氯气的反应,钠元素从零价升高到价,一个钠原子一个电子,钠元素被了。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价,一个氯原子一个电子,氯元素被了。在H2 + Cl2 =2HCl的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零价升高到价,氢元素被了。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价,氯元素被了。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的总数相等,化合价的 相等,且化合价的总数等于的转移总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复习练习 [基础达标1] 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A.77 B.286 C.191 D.114 2.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12 B.14 C.16 D.18 3.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B.互为同位素 C.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D.都含有34个中子 4. 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A. H2S B. O2 C. CO D. NO 5. 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Rn),氡是放射性元素。222Rn、219Rn、220R n分别来自镭、锕、钍,因而分别称为镭射气、锕射气和钍射气。下列有关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氡是双原子分子 B. 氡气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而对人体有害 C. 氡气因其具有放射性而对人体有害 D. 222Rn、219Rn、220Rn是三种同素异形体 6. 几种单核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 A. 一定是同位素 B. 一定是同种原子 C. 一定是同种元素 D. 一定质量数相等 7. 同温同压下,等容积的两个密闭集气瓶中分别充满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关于这两个容器中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B. 分子数和质量都不相等 C. 分子数、质量均相等 D. 原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均相等 8. 已知元素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A,其最高价氧化物含氧60%,则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6g B. 32g C. 16 D. 32 9.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可形成的化合物类型为 A. AB B. BA2 C. AB4 D. B3A2 10.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2 B. x+4 C. x+8 D. x+18 11.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 D.X2Y3 1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氟离子的是 14.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15. 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n 表示 2、意义: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表示的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3.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不得随意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含有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它表示的是物质中微粒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 =粒子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A N N n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单位:mol -1(/ mol ) 数值:0.012kg 12C 中所含12C 原子的个数(kg kg 2610993.1012.0-?) 近似值:6.02×1023mol -1 (6.02×1023/ mol )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应用于宏观物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在使用时必须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1molH 、1molH+。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 三、摩尔质量 如何由物体质量求出微观粒子个数呢? 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 ?→??A N 粒子个数 单个粒子质量很难称量,但大量粒子总质量可称量。(分子质量约10-26~10-25 kg ,若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总质量约为10-3~10-2kg ,即1g ~10g )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即每摩尔粒子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 m M n ==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粒子物质的量 2、单位:()()mol kg mol kg mol g mol g //,11--??或 3、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质量。 即:H 2O 分子量为18,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4、相关计算 例题1.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约 个水分子(6.02×1023) 0.5mol O 2中含有约 个O 2分子(3.01×1023) 2 mol H +中含有约 个H +(1.204×1024) 2. 在反应X+2Y=R+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mol 氯分子的质量是71g C 、0.5mol 硫酸的质量是49g D 、0.006k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高一化学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篇一: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txt>命题人:程琳 考试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s:32 cu:64n:14 cl:35.5 fe:56 137 第i卷(选择题,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3ii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1—15题,每题2分。16—21题,每题3分,共48分) 1() a、水c、沙子d、泡沫灭火剂 2 ) b、硅 c、镁 d、铝 () 2 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a.co32-、h+、na+、no3- b.h+、ag+、cl-、so42- c. 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 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 d.液氨、石灰水、水银 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