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摘要

幼儿阶段作为人生的起点,此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日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由于此阶段幼儿长期处于家庭环境中,与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接触时间较多,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先论述为何要尽早开展家庭教育,再分析家庭教育区别于幼儿园教育的优势所在,通过强调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遵守的原则进一步得出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多方面讨论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

目录

引言 (3)

一、幼儿家庭教育 (3)

二、家庭教育从幼儿开始的原因 (3)

三、家庭教育的优势 (4)

(一)灵活性 (4)

(二)针对性 (4)

(三)固定性 (4)

四、家庭教育的原则 (4)

(一)刚柔并济 (4)

(二)以身作则 (4)

(三)言而有信 (5)

三、幼儿家庭教育的做法 (5)

(一)完善教育条件 (5)

1.父母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5)

2.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5)

3.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6)

(二)传授正确内容 (6)

1. 树立“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 (6)

2. 培养优良行为习惯,改正劣习 (6)

(三)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 (7)

1.德育为首 (7)

2.循序渐进 (7)

3. 要民主和谐 (7)

六、结语 (7)

引言

古语有云——“齐家治国平天下”,显而易见,“齐家”作为“治国”与“平天下”的先决条件,以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两则古语均告诫世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完成对“小家”的教育才能更进一步的治理好国家。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由于受到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及出色的家庭教育,最终成为栋梁之材。古有“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今有优秀的现代诗人冰心奶奶,外国的爱迪生、歌德等等数不胜数。反之,由于幼儿时期缺乏适当的家庭教育而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也大有人在,国外有著名的印度“狼孩”卡玛拉,国内有恶意杀害同学的马加爵。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不言而喻。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等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意义非凡。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同样是其终身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幼儿一旦缺乏基于父母引导下的家庭教育,其人格多半是不健全的。因此,家长也应当认识到作为父母所应当给予幼儿的家庭教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在家庭教育当中应当遵守的原则,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等等。

幼儿的家庭教育应当成为一个家庭的核心问题。

一、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孩子最常处的环境,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幼儿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阶段,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及家庭互动中对幼儿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进行指导。

二、家庭教育从幼儿开始的原因

“早教、勿失机”——这是古代先贤对早教时间提出的看法,其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尽早、尽快开展。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也一致认同“幼儿阶段”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一如《三字经》中提到的“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尽早开展家庭教育,会导致幼儿受到外界纷繁复杂的干扰,稍有不慎极易误入歧途,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古代一般从三大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开始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这些都是优秀的早期家庭教育中重要观点“首孝悌”的教导成果,而又通过诸如此类的优秀家庭教育典范告诫幼儿“孝于亲,所当执”、“弟于长,宜先知”等道理。三大启蒙读物作为早期家庭教育的经典教材,代代相传,说明古人从幼儿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启蒙教育。而“赢在起跑线”、“笨鸟先飞”等传统观点也影响着家长,促使家长尽早开始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幼儿阶段,摆脱了婴儿时期的懵懂无知,开始与人交往、接触社会,是人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此时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更是会伴随一生,因此家庭教育应当尽早从幼儿阶段开始。

三、家庭教育的优势

(一)灵活性

家庭教育由于其教育者为父母及其他长辈,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其时间地点相比于幼儿园有限的时间地点,其灵活性较强,时空限制较小。

(二)针对性

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多数家庭的幼儿数较少,基本上只有一个或两个,相比于幼儿园平均一个老师要教育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孩子,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较强。而且,由于幼儿在家时间远大于在幼儿园的时间,家长更能够发现幼儿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幼儿园教师通常是进行普遍性教育。

(三)固定性

幼儿园教育中老师的流动性较大,变动较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刚接受教育的幼儿,其较难在短时间接受不同教育方法或者接受不同的思想。而亲属关系是一生固定不变的,家庭教育者始终为父母及其他长辈,幼儿不用去适应陌生的环境与不熟悉的人,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刚柔并济

“棍棒底下出孝子”——千百来,我国家庭教育教育始终秉持着“严教”原则,是古代儒学“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所产生的封建大家长制下的教育原则。虽然其中过于严厉、说一不二的做法或许伤害了幼儿活泼的天性,但其传承千年,被广大家庭所接受,因此必须承认其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出彩的效果。司马光在研究曾子的系列著作后有感而发:“君子之于子也,爱而勿面也,使而勿貌也”、“心虽爱之,不行于外,常以严状之莅,不以辞色悦之也”。其要求家长对于孩子自始自终都应保持严肃、端庄的脸色,即使疼爱孩子也不能把喜爱表露于外。然而这是基于古代封建大家制的要求,确实有其合理性,现代家长已然领悟对孩子过渡宠爱后患无穷,但是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学。因此,应当恩威并施、刚柔并济,必须要有家长、长辈的威严,但同时也应保有作为年长者的和蔼可亲。这一家庭教育原则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过渡溺爱子女的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在人生最初的幼儿时期,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榜样。幼儿阶段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此时的幼儿热衷模仿成年人讲话方式、行为举动,并且由于长时间与父母长辈相处,不经意间家长的许多做法就会影响幼儿,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幼儿模仿的内容。但此时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无法判断家长的做法正确与否而是依

葫芦画瓢,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行为是否符合对幼儿的要求,家长按要求做好自己远胜于对幼儿不停说教,父母的劣行极易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家长自正己身、己身能正,才是对幼儿最好的教导。(三)言而有信

家长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不能随意哄骗幼儿,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极度缺失这一原则。由于幼儿多半不讲道理、任性妄为,不满足其要求便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家长屈服,而家长通常是先答应安抚然后置于脑后。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当幼儿通过哭闹达到目的时,家长多半是用半哄半骗的手段制服幼儿,使其听话、停止吵闹,由于幼儿思维单纯、头脑简单该方法通常有效,过后家长便忘记承诺甚至认为这种哄骗无伤大雅,幼儿也无可奈何。

这种做法违反了家庭教育中言而有信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典故便是“曾子杀彘”。幼儿阶段所有价值观的形成都来自于外界,家长“言而有信”或“言而无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价值观的取向,一旦家长“言而无信”次数较多,容易给幼儿造成“欺瞒也可行”这一错误影响。同时,哄骗一时有效,但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危害颇多。一方面,家长不遵守承诺容易给幼儿带来误导。另一方面,家长会失去威信,幼儿不再相信家长期许的奖励,影响亲子关系,对后期家庭教育的开展造成阻碍。因此,言出必行是家长应该做到的,是家长教导孩子应该做到的,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原则。

三、幼儿家庭教育的做法

(一)完善教育条件

1.父母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幼儿阶段较长时间所处的环境,其对幼儿的影响极大。温馨、和谐的家

庭环境不仅意味着家长能集中精力照顾孩子,也意味着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成

长环境,一如一首现代诗中所描述的“免我惊免我扰,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处于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家庭对其来说是一个可以以来的港湾,信赖父母、听

从父母的教导,幼儿家庭教育才得以顺利开展。而若是处于一个吵架声或者麻将声不断

的家庭环境,不仅是家长无暇顾及幼儿,而且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一个要逃避的地方,

因此父母的威信力下降,不听从父母管教,甚至于过早地学会一些成人娱乐项目,对形

成健全人格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2.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日常行为举止是幼儿最常模仿的对象,而幼

儿此时也尚未形成是非对错观,对于父母的诸多行为是原样照搬,甚至可以说,父母的

价值标准与道德标准影响着幼儿最终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幼儿是父母的再

现,作为家长,幼儿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推己及人”,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影响朝夕

相处的幼儿

3.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期望,而特别是受到计划生

育政策影响,每个家庭孩子个数远少于过去,一个孩子身上甚至承担着父母、父母的兄

弟姐妹、祖父母等等的期望。因此,早期家庭教育中家长通常抱有过高的期望,这意味

着严格的要求,甚至于不基于幼儿自身优缺点力争取长补短,而是将自己未完成的遗憾

寄希望于幼儿去完成。而爱玩时幼儿的天性,这便导致家长在早期家庭教育过程中极易

采取极端的教育方式,轻则打骂重则体罚,致使孩子在幼儿阶段便已厌学或抵抗家长。因此作为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期望,不能远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

也不能过分低估幼儿的能力。根据预期目标同时结合幼儿兴趣爱好与发展水平再进一步

确定培养方案。此外,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应该是妄图通过简单粗暴的手段逼迫幼儿,而

应当充分听取幼儿意见与建议,对当前家庭教育方法手段与内容做进一步完善,符合幼

儿和家长双方期望。

(二)传授正确内容

1. 树立“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道德观念,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观念,不仅有利于其团结兄弟姐妹、孝顺父母亲人,更有利于其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当教育幼儿要尊敬、孝顺祖父祖母等家中长辈,面对在外乞讨或者艰难维生的老人孩童更是要有怜悯之心,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够将这个观念深深植入于脑海并身体力行,在未来成长过程幼儿将受到诸多来自于陌生人的尊重、赞许。

2. 培养优良行为习惯,改正劣习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点,是幼儿向正式进入学习状态的小学阶段的过渡状态,而此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奠定一生。因为在日后繁琐的学习与巨大的学业压力下,幼儿将无心再估计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是将错就错。所以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应该着重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陋习,例如:按时吃饭,早睡早起,做事不一心二用,不把零食做主食等等……幼儿时期是第一次对其行为做出规范要求,一旦养成不好的习惯,在日后将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改正。只有家长通过长期叮嘱告诫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培养纠正训练,日积月累,才能拥有一个较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学会控制情绪

幼儿时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做事毫无章法、一切随心所欲,此时幼儿较易受情绪影

响,自制力不佳、易冲动犯错。家长应当逐步教导幼儿控制情绪,例如先要求幼儿在公众场合控制情绪,再进一步要求幼儿无论遇到何种情形都应当控制不合理情绪、冷静思考。(三)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

1.德育为首

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多半以智力培养为主,家长大多教授的是简单加减法、汉语拼音、汉字、唐诗宋词,期许幼儿在日后的学业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或者从短期来看,一个能背唐诗宋词、能认字识字、会加减法的幼儿在同龄人中也是优秀的。这是本末倒置,幼儿时期本不是大量接受知识的阶段,小学教育才是真正开启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幼儿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以德为主、以智为辅,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才有助于幼

儿日后的学习生涯。过早被迫接受大量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知识,容易使幼儿厌学、抵

触学习。

2.循序渐进

没有哪一栋摩天大楼可以一夜成型,同理,没有哪个孩子可以瞬间成为天才,当然

智力超群的个别幼儿另当别论。俗语有云“一口吃不成胖子”,而许多父母却期许通过

幼儿阶段短短几年的教育将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琴棋书画、舞蹈唱歌、奥数英语等等,力图使幼儿赢在起跑线上,却忽略了幼儿的接受能力,囫囵吞枣并不能有效吸收,揠苗

助长最终会造成负面结果,急于求成带来的后果就是欲速不达。

3. 要民主和谐

封建大家长制在我国传统社会一向占据主要地位,即使当前已经破除封建迷信,废

除三纲五常等文化糟粕,但当前普遍存在教育的模式依然受其影响。孩子给出的意见与

建议通常不被重视或者采纳,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一切由家长做主。甚至于有些幼儿

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父母总是以一种上位者的姿态俯视幼儿,极大伤害了幼

儿的自尊与人格。家长的说一不二即相当于过去的“父子纲”,这是必须丢弃的文化糟粕。随着社会发展,民主和谐开始成为民众的基本需求,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期许自己的

合法权益能够受到保障。因此,幼儿家庭教育也应当注意民主和谐,动则打骂体罚,随

意翻检幼儿的隐私领域是不可取的。家长应当重视幼儿的建议,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权,这样在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家庭教育。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优良道德观念的树立等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初期,加之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尽早开展家庭教育。同时,家庭教育

内容应当以德为主、以智为辅,切忌本末倒置,一心只求提高幼儿智力水平。此外,教

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要耐心听取幼儿的意见与建议,结合幼儿自身需求设计合适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能以大家长的姿态迫使幼儿屈服,应当以理服人,恩威并施,确保幼儿听从家长教育,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家长还应当贯彻习近平主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要求,除了对幼儿的进行家庭教育,还应对自己也展开教育、反省认识自身错误,进一步改正错误,力求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进而推己及人,促使幼儿向家长看齐、学习,做好正确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李晨.古代幼儿家庭教育原则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3

2.于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赤字,2014.6

3.王芳.基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

4.27

4.杨帅.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观察,2013.5

5.姚迪辉.宋代家训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