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个体行为规律与激励理论
个体心理与行为激励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 而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满因意素的对立面是没有满 意,不满满意 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没意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2021/5/20
一、理论阐述
激励因素: 与工作内容、 工作本身有关
2021/5/20
保健因素:
与工作环境 和工作条件
有关
一、理论阐述
1.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 ①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②技术监督系统; ③人际关系; ④工资; ⑤工作环境条件;
2021/5/20
第一节 需要层次论
2021/5/20
自我实现 审美需要 求知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1)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 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 发展。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 满足的百分比愈少。
2021/5/20
第三节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一、基本含义
ERG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 授奥尔德弗提出的需要理论。
该理论的全称是“生存(Existence)、 关系(Relatedness)、成长(Growth)理论”, 因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词英文的字头分 别是E、R、G故简称为“ERG理论”。
2021/5/20
三、评价
1.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 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 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 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2.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 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OB(2012秋导论)

前言
12/29/201 3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第6页□
6、对于一个美国商人来说,用手接触来自哪个国家的商人是不被接受的? a.日本; b.意大利; c.斯洛文尼亚;d.委内瑞拉, e.法国. 7、下面哪项是最合适的礼物? a.在中国送钟;b.在埃及送一瓶甜酒;c.在阿根廷送一套组合刀; d.在中国设宴请客; e.上述答案都不对。 8、下列哪—个国家有着最严格的社会等级?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印度; c.德国。 9、传统的西方银行业在下列哪一个国家中运行困难,因为这个国家的法律严禁给付利息? a.巴西;b. 沙特阿拉伯; c.蒙古; d.印度;e.希腊. 10、加拿大的首都是: a.多伦多;b. 渥太华 ; c.温哥华; d.安大略;e.蒙特利尔。
▲有效管理
弗雷德〃路桑斯(Fred Luthans)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450多名管理人员发现,这些管 理者都卷入了4类管理活动: 1、传统的管理: 决策、计划和控制; 2、沟通活动: 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 3、HRM: 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臵、培训; 4、网络活动: 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12/29/201 3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 BEHAVIOR
□第11页□
二、管理者的角色——做什么事情?
60年代后期,麻省理工学院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对5位高层经理研究得出结论: 管理者扮演着三大类(人际、信息和决策的角色)10种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4
领导领导能力/ຫໍສະໝຸດ 导风格/领导类型/领导理论等;前言
12/29/201 3
激励理论与个体行为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并重 (2)加强对激励因素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二、过程性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H.Vroom)的期望理论( 1963)
•个人努 力
•做出成 绩
•组织奖 励
•图7-5 弗鲁姆理论模 型
•个人需 要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强化类型
(1)正强化 (2)负强化
2.强化的方式
(1)完全强化(连续强化) (2)部分强化(间歇强化) (3)固定比例强化 (4)变动比例强化
第二节 激励理论
3.个人行为的矫正—行为塑造 组织行为矫正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1)识别与绩效有关的关键行为。 (2)关键行为规范化 (3)失效行为的原因分析 (4)政策干预 (5)绩效评估
、工作的再设计、员工持股和负激励制度等。
第一节 激励原理
一、激励的定义 (一)满足需要 (二)激发动机 (三)鼓励行动
•需 要
•动 机
•行 为
•图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人类行为模式示意图
第一节 激励原理
二、正激励和负激励 (一)正激励
•未满足的需 要
•动 机 •组织目标
•图7-2 正激励模型
•行 动
第三节 激励与制度设计
四、负激励制度
•维护现有利 益
•动 机 •组织目标
•行 为
•图7-8 负激励模型
第三节 激励与制度设计
(一)应用负激励措施应具备的条件
1.组织目标要清晰明确 2.负激励制度的实施要通过制度和环境来实
现 3.负激励制度威胁的对象必须与个体的需求
高度相关 4.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
管理学个体行为与激励理论PPT课件

外向 聪明 情绪稳定 支配 乐天 谨慎负责 冒险 敏感 怀疑 幻想 世故 忧虑 激进 自立 自律严谨 紧张
第6页/共50页
人格类型
现实型: 偏好技能、力 量和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人格特性
适宜职业
害羞、真诚、持久稳定、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 、
顺从和实际
装配线工人、农场主
研究型: 喜欢思考、组 织和理解的活动
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
物理解不同。
事实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认知真实世界,世界是人们知
觉到的世界。如大象像蛇。情人眼里出西施。
影响知觉的因素为三类:知觉者;知觉对象;情景。
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过于热情让人有“示爱”的错觉!
选择喧闹的环境让人不耐烦。
影响知觉者的因素:态度、动机、兴趣、经验和期盟。
第4页/共50页
个体行为的基础:
1、价值观:指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讨论:死刑是对还是错?一个人喜欢权力是好还是坏? 人生价值观五彩缤纷。
A
几种类型:
• 成就感(持久的动力)
• 和平(远离战争与冲突)
• 美丽(自然与艺术之美)
• 平等(平等与友爱)
• 自由(独立、自由选择)
• 和谐(没有内部矛盾)
一贯性:个体是否随时都有相同的行为?某人从
不迟到,这次迟到肯定是外因。
第13页/共50页
刻板印象:又称定式效应,根据某人所在的团体知 觉为基础判断某人。如“已婚雇员比未婚雇员稳定”,刻 板印象可能是事实,但也可能失真。“农民就土!”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一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 力或外貌形成对人的某一印象。因为这个女孩子穿的是花 裙子,就认为她爱玩而不负责任。就是以貌取人!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理论(ppt 81页)

• 成长需要:是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与需要层次论中的部分“尊重”需要和全部“自 我实现”需要相对应。
• 主要观点:
• 在同一层次上,少量需要满足后会产生更 强烈的需要;
• 麦克雷戈在1957年发表的《企业的人性面》 中指出,按“X理论”来进行管理的传统方式, 需要向体现“Y理论”观点的新模式转变。
3、超Y理论
• 在麦克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后,美国的乔伊.洛 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对此进行了实验。他们选了两 个工厂和两个研究所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工 厂和一个研究所按照X理论实施严密的组织和监 督管理,另一个工厂和研究所则按Y理论实施宽 松的组织和参与管理,并以诱导和鼓励为主。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但有
需要不一定就会产生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
种行为。只有最强的动机实际产生行为,这就形成了具体
的需要结构和动机结构。
三、激励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
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2、在管理中的作用: 其核心作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有效的激励造就企业的软环境,体现以人为中心 的现代管理思想; 激励能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工作的绩效和满意度。
一个 故事
过了一个月,老头对孩子们说: “最近我手头紧,下次来的时候只 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了。”孩子们 听了闷闷不乐,之后去丢石头的人 减少了大半。
又过了一周,老头对孩子们说: “现在我自己生活都有困难了,下 次来,我一分钱都不能给你们了。” 孩子们听了很不高兴,之后再也不 去向老头的屋子丢石头了。
第一节 行为与动机
组织行为学-OB1-概述和个体行为

。
实践验证
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 自身的知觉结果,不断 提高知觉的准确性。例 如,在工作中多与同事 交流、分享经验和观点 ,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人
的看法和需求。
05 价值观、态度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对个体行为影响
组织行为学-ob1-概述 和个体行为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 个体行为概述 • 知觉与个体行为 • 价值观、态度与个体行为 • 激励与个体行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行 为规律,提高组织效能和员工满 意度。
研究背景
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和组织变革不 断,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对组织 成功至关重要。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等,而保健 因素如工资、工作条件等只能消除不满,不能产生激励。
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励取决于个体对目标实现可能性的期望和达成目标后所 获得的价值。
实施有效激励方法
目标设定与反馈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为员工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目标, 并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增强其工作动力。
激励是指通过一系列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激发个体的动机,引导其朝着特定目标努力的 心理过程。
激励作用
激励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组织目标 的实现。
常见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 次,认为激励应满足员工当前最迫切的需求。
ob教学理念

ob教学理念OB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个体行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主要关注于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行为来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OB教学理念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而且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
OB教学理念强调个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人的行为不仅仅是由个人特质所决定,而且受到组织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OB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个体行为,来理解和改善组织的运作和效果。
OB教学理念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和组织绩效。
个人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而组织绩效则是指组织达成其目标的能力和效果。
通过教授学生有关个体行为和组织效能的知识和技能,OB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效能和贡献力的组织成员。
OB教学理念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OB教学理念强调实践学习。
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和体验来学习个体行为和组织效能。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分析个体行为。
其次,OB教学理念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个人特质、价值观和动机等方面。
因此,OB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反馈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个体差异,并在组织中进行调适和发展。
再次,OB教学理念强调系统思维。
个体行为和组织效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仅影响个人和组织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OB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通过全面分析和综合处理信息,来理解和改善个体行为和组织效能。
最后,OB教学理念注重实证研究。
个体行为和组织效能的研究需要经验和数据的支持。
因此,OB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来验证个体行为和组织效能的理论和假设,以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支持。
总而言之,OB教学理念的核心观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行为来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OB教学理念的实施方式包括实践学习、个体差异、系统思维和实证研究等方面。
管理学OB个体行为瞿群臻

返28回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及应用
2020/5/19
29
激励理论的三大类型
理论类型 内容型(需要型) 过程型 调整型
激励内容:
研究
引发动机
重点
的因素
动机形成过 程:行为目 标选择
调整与转化 人的行为实 现激励目标
代
表
需要层次
期望
强化
理
双因素
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激励水平与激励作用
4
(1)激励(动机)水平是行为的方向、幅度与持续期的 隐函数。 M F (E f Ap Ps ) (激励力=某一行为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2)激励作用:工作绩效=能力 ×动机激发 能力%
激励作用
图5-2 激励图示
80-90% 20-30%
5
三、激励过程
1.激励过程:是管理者引导并促进个人或群体产生和 保持有利于管理目标行为的过程。
自我 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基本论点 □应用与评价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图5-7 需求层次理论 11
二、ERG理论(奥尔德弗) (图5-9)
□基本内容:把人的基本需求设定为生存(E)、关
系(R)和成长(G)的需要:
•生存:包括马斯洛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两个层次;
•相互关系:包括马斯洛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外 在部分;
2
二、什么是激励
1.激励的定义 □[心理学]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鼓励 人充分发挥内在潜力,朝着特定的目标采取行动的 心理过程。
□[管理学]激励是根据个性心理特征,运用适 当的刺激和管理手段,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 引导和维持其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 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内心状态。”
2.激励过程的关键因素:需要、动机、行为。 (1)需要:个体在某种重要而有用或必不可少事物匮 乏、丧失时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需要是使特定结果具 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
(2)动机: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 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引起和维持个 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信念。)
§5.1 个体需要、动机、激励与行为
一、为什么要研究激励
1.激励是一个转化过程,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组织目标) “要我做”
自身 动机
需要?
(个人目标) “我要做”
推动力
激发 图5-1 激励转化过程
吸引力
1
2.有效组织应当满足的三项行为要求必须依靠激励。 •不仅要吸引人们参加组织,而且要使人们留在组织 里; •人们必须完成本职工作; •人们应该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工作,而不 能只是例行公事。 3.激励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管理的核心课题是提高人的活动效率,以充分利用各 种资源,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者基本使命是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是导引组织行为,支持组织目标的恒久动力。
13
四、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基本内容:存在着两类激发因素:一类是能促使 人们产生满足感的激励因素,另一类是能防止人们产生 不满意感的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责任、晋 升等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的因素。这类工作内在因素的 改善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保键因素:包括组织政策与管理、监督、薪金、工 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工作要求等与工作条件或环 境相关的因素。这类工作外在因素的改善只能防止人们 产生不满情绪 ,缺少时则会引起不满和消极情绪。
层次需求为成就需求、权力需求与合群需求,并以成就
为主导。
□特点:具有高成就需求者特点
□增强成就激励的4种方法: •对被激励者进行及时反馈,使其及时了解自己的成 功之处;
•提供获得成就的楷模,刺激被激励者取得成功的愿 望和行为;
•肯定员工们的成就,鼓励多出成果,有高度事业心 的人常常乐于承担重担;
•不要限制创新,以成就激励他们脚踏实地。 □理论应用与评价
•成长:包括马斯洛的尊重要求的内在部分以及自我 实现需求一些特征。
□基本观点:
•多种需求可以同时并存,不同层次的需求并非是截 然分开。
•如果高层次的需求不能满足,那么对满足低层次需 求的愿望更加强烈。需要的满足是“满足-前进”或 “受挫-后退”
12
三、成就需求理论(麦克利兰)(参图5-9) □基本内容:人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的高级
9
四、激励理论分类
1.内容型激励理论:研究引起人的行为的原因,理解 需要的内容和结构。
2.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行为的引起、发展、持续和 终止的全过程。表5-1 激励理论的研究方法
方法 特点
理论
管理实例
内容 型
涉及引发行为的 因素
1.需求层次理论 通过满足人们对
2.成就激励理论 金钱、地位、成
3.双因素理论
求
刺激变量
机体变量 图5-5 激励过程基本模式Ⅱ
反应变量
8
未满足 的需求 (自身内 在要求 引起 或外在 刺激引 起的需 求)
心理 紧张 和生 理紧 张的 动机
寻求
产生 消除 达到 目 得到
紧张 的行
未达 标
受到
为到
满足 产生新的 需求 需求
挫折
积极 行为
消极 行为
反馈
图5-6 激励过程基本模式Ⅲ
(3)行为: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 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6
(4)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图5-3)
未满足 的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寻求 行为
需要满足 紧张消除
新的 需要
3.激励过程的基本模式
需求、愿望或期望
行为
目标
反馈
图5-4 激励过程基本模式Ⅰ
7
刺
激 情 况
价值
知 觉
人格
态 需 心理 动 目 行为 报 满 新 度 求 激奋 机 标 结果 酬 足 需
3
2.激励的本质与核心问题。
(1)激励的本质:刺激(并在将来满足)人的需要, 激发人的动机,诱导其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有效 实现既定组织目标。
(2)激励的核心问题:
•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
•人的已被激活行动靠什么引导到一定方向上去?
•人的这些行为是如何得以保持与延续的?
•人的行为将以何种强度进行下去?
14
□赫茨伯格观点与传统观点区别
满意
传统观点
不满意
满意
激励因素
没有满意
没有 不满意
保健因素
不满意
图5-8 双因素理论观点比较 □理论应用与评价
15
需要层次论
高 层
自我实现
次
需
尊重
要
就和工作条件的 需要进行激励。
过程 型
不仅涉及引起行 为的事物,而且 涉及行为选择以 及增加所希望行 为反复进行的可 能性因素。
1.期望理论
通过弄清个体对
2.强化理论(亲 工作输入的认识,
验条件)
以及奖励所希望
3.公平理论
的行为来进行激 励。
4.目标设置理论Biblioteka 10§5.2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