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与管理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它们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并探讨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的动机、激励、决策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在实际管理中,了解个体行为的特点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1. 动机与激励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受到动机和激励的影响。
动机是个体内部驱使其行为的力量,激励则是外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有效的动机和激励策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2. 决策与问题解决个体在组织中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和解决问题。
管理者需要了解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错误,并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以保证组织的决策质量。
3. 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个体的职业发展与绩效管理密切相关。
组织需要提供合适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个体的工作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
二、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团队的建设、团队决策、团队合作等方面。
了解团队行为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工作绩效。
1.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注重团队文化的塑造、成员角色的分配以及团队协作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2. 团队决策团队决策是指团队成员在面临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
管理者需要了解团队决策的模式和有效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3. 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团队合作是团队行为的核心,也是团队能否顺利达成目标的关键。
管理者需要有效地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以实现团队的协作效能。
组织行为学-第3章-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课件

韦克斯勒智力分布表
IQ
类别
百分比 (%)
IQ
类别
百分比 (%)
130以上
超常
2.2
120~129
优秀
6.7
110~119 中上(聪明)
16.1
90~109
中等
50.0
80~89
中下(迟钝)
16.1
70~79
低能边缘
6.2
69以下
智力缺陷
2.2
----情绪智力的测量
情绪智力测试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 是乐观测试;一是PONS测试。
例如:-----是这种车突然间增多了吗? -----大班课好还是小班课好? -----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样吗?
实验1: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个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会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
态度的成分组成 :
认知——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 情感——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行为(意向)——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 准备状态。
2. 态度的特征
态度的社会性 -----不是生而就有的,是后天习得的。 向和 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具有特定对象
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图三种因素组成,这三种因素常常是 协调一致的。
实验2: 让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小时前进餐,另一组
被试者在实验16小时内不准吃东西,然后,让 这两组人看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要求他们说 出图片的内容,结果那些16小时未吃东西的人 中,很多人都把图片的内容说成是食物。这说 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被试者更有可能把模 凌两可的图形当成是与食品有关的东西。
一、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一、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㈠个体行为特征在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活动的目标,要求管理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协调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地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我们对个体行为,有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理解个体行为应该是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保证组织管理成功的基本要求。
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映。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的影响与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活动,他(她)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映。
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
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主动性。
4.行为的持久性。
5.行为的可变性。
㈡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具体可列表如下:二、有关人性的假设领导者对人性的认识,决定了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对人性假设的研究是领导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理解人的复杂性,国外一些学者如薛恩、麦格雷戈等提出了多种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以对人性的假设为根据的,即便如此,这些假设对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和特征仍是有一定意义的。
㈠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关于人性是理性的和经济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从享乐主义哲学那儿衍生出来的,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
与薛恩的这些假设相类似的是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麦格雷戈在用组织方法对人进行分析时,把传统的关于人性的假设都包括在X理论之内。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类型,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和领导行为,并决定他们关于组织及其职工间应保持哪种心理契约的概念。
简述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我管理技术。

简述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我管理技术。
一、自我管理技术的定义自我管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自我控制能力,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达到自我发展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方法。
自我管理技术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自我掌控能力,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行为,并学习更加自主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自我管理技术是一种行为主义疗法的方法,因其强调效果可验证、可观测和可控制,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基于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
行为主义将行为看作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改变。
在行为主义疗法中,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和评估,找出行为中的问题,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还包括自我监测和自我强化。
自我监测指的是个体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持续的监视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
自我强化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增强或弱化一种行为,从而建立合适的行为模式。
自我强化可以通过奖励自己早期的行为和遏制不良的行为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会减少不适当的行为。
三、自我管理技术的技术1. 自我监测技术自我监测技术是通过行为记录和数据分析,让个体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变化。
自我监测技术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设立目标:个体设立要监测的具体行为目标,例如每天至少一次锻炼。
(2)记录行为:个体记录自己每天的行为,例如用文本或记录表格等方式进行记录。
(3)评估数据:个体根据记录的数据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以便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
(4)自我反馈:个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自己行为的优劣做出评价,为以后的行为控制作出调整。
2. 自我强化技术自我强化技术包括正向和负向强化。
正向强化是通过提供积极的奖励或激励,来鼓励和增强积极的行为。
负向强化是通过消除不舒适的刺激或可避免的问题,来增加积极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性。
(1)正向强化:给自己建立积极行为的奖励机制。
例如:完成早晨锻炼,可以给自己买一件心仪的衣服或掌声鼓励。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个体行为与管理(二)

组织行为学分类模拟个体行为与管理(二)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当员工能够主动维持组织的声誉,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在组织行为学中称这种心理状态为______A.工作态度B.工作参与度C.组织认同感D.组织归属感答案:C[解答] 组织认同感远远超出了对组织忠诚的范围,这意味着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
换言之,有认同感的员工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
当员工保护公司的利益并为组织目标奋斗的时候,其组织认同感得以加强。
2. 所谓的“态度对象”是指态度的______A.社会性B.针对性C.稳定性D.间接性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态度的针对性特征。
态度的针对性,是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
所谓“态度对象”就是这个意思。
3. 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______A.需要B.动机答案:B[解答] 动机是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
动机和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4. 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是______A.能力B.性格C.气质D.思维答案:C[解答] 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其基本特征有:(1)神经过程的强度;(2)神经过程的均衡性;(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上。
因此,这些心理特点也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 ______类型的人精力充沛,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往往粗枝大叶,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爆发性的情绪。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答案:B[解答] 胆汁质类型的人主要的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
6. 根据气质的分类,一般适合做会计工作的人员,属于______气质。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和领导理论研究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和领导理论研究一、引言管理学是研究和应用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其中组织行为和领导理论则是其中重要的两个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是指研究组织内个体和小组行为的学科,而领导理论则是指研究领导力和管理中的领导角色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和领导理论研究,以及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组织行为1.定义组织行为是研究组织中个体、小组和整个组织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行为、小组行为、组织结构及其影响等。
2.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个体行为研究包括以下方面:(1)工作满意度: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同事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会有所不同。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是组织行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2)员工福利:员工福利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一种补偿方式,它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员工忠诚、提高生产效率等。
3.小组行为小组行为是组织行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的是小组的行为方式、小组间关系等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小组行为研究包括以下方面:(1)沟通:沟通是小组行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理解,从而提高小组效能。
(2)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培养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效能的一种方式。
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小组绩效。
4.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又一重要方面。
它研究的是组织的结构特征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组织结构研究包括以下方面:(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理念和信仰等方面的总和。
通过建立一种积极的组织文化,可以提高组织员工的士气和组织绩效。
(2)权力结构:权力结构是组织中权力流动的一种形式。
其合理的设计和分配,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绩效的提高。
三、领导理论1.定义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者和领导行为的学科。
个体差异与管理参考

1.按性格的心理所分类型论
(1)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型的人; 外倾型的人,重视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 进取、兴趣广、易适应环境; (2)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型的人 内倾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自我欣赏和 陶醉,孤僻、 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 变化。 外倾型和内倾型是性格的两大态度类型,也就是个体对特有 情境的反应的两种态度或方式。
1.胆汁质
具有高度兴奋性,在行为上表 现出不平衡性。他为人直率、 热情、精力旺盛,但情绪易于 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当在工 作上遇到困难,精力消耗殆尽 时,就会失去信心,情绪沮丧 而一事无成
2.多血质 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 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反应灵 活,动作敏捷,但又显得有些粗 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 或发生变化。
一、环境对人之行为的影响
1、自然遗传性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生活、工作环境、受教育环境和受教育程度)。 3、组织环境因素。 4、偶然因素(突发事件、重大变故)。 由此可见,人的个性是由先天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影 响、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与融合的产物。但是,在个性的形成 过程中,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 己的个性。
( 四)管理者职业风格
注: 任何一个性格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
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 行为和绩效。
16PF与不同职业者的个性模式
职业类型 营销管理 人员 高乐群性 高稳定性 人事管理 人员 高稳定性 高有恒性 财务人员 低乐群性 高有恒性
16PF 个性 特征
高兴奋性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03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过程
知觉选择性
人们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忽 略其他信息。
知觉理解性
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 推断。
知觉整体性
人们将知觉对象视为整体,并依据经验对 信息进行整合。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时,人们倾向于保持 对它的原有认知。
知觉偏差
0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后续认知的影 响。
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率,评估激励实 践对员工保留的效果。
工作满意度调查
通过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激 励实践的感受和评价。
组织文化氛围评估
通过评估组织文化氛围,了解激励实 践对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 一。
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目标设定、决策方式、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等 方面,例如有的人更注重个人成就,有的人更注重团队合作。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并创造一个符合员工价值 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差异性
个体行为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个体在行为方式、 偏好和决策上存在差异。
可塑性
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塑 性和适应性。
复杂性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健 康状况和遗传基因等 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
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 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 和努力程度。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员工参与与授权
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和职 业发展规划,满足员工的 内在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直接选择性(准确性)的客观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鲜艳的颜色,醒目的 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晰的知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 识别。
对象的组合方式: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 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被知觉。
视觉游戏--“奥毕森幻觉”
幻觉:这个正方形看 起来变形了吗?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 情绪、情感等。
意志过程
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 不怕困难、完成任务
心 理的心理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现象心理动力
需要、动机、理想、 信念、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
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等
二、心理的产生
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在社会实 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视觉游戏--“梯形幻觉”
梯形幻觉:哪条线显 得长一点,红线还是 蓝线?
【解析】红线比蓝线 显得长一点,尽管它 们的长度完全相等。 小于90°的角使包含它 的边显得短一些,而 大于90°的角使包含它 的边显得长一些。这 就是梯形幻觉。
视觉游戏--“长度与透视”
长度与透视:线AB和 线CD长度完全相等, 虽然它们看起来相差 很大。
【解析】盒子幻觉的感知 提示为你确定图中心线段 的位置提供了一个背景。 离开盒子你的视觉系统就 必须使用其他背景。这就 是盒子幻觉。
视觉游戏--“米勒·莱尔幻觉”
米勒·莱尔幻觉:哪条 红线更长?
【解析】信不信由你, 两条红线完全等长。 透视的运用大大地增 强了传统的米勒·莱尔 幻觉版本的效果。相 形之下,传统的米 勒·莱尔版本逊色不少。
视觉游戏--“两个圆”
【解析】两个内部的 圆大小完全一样。当 一个圆被几个较大的 同心圆包围时,它看 起来要比那个被一些 圆点包围的圆小一些。
视觉游戏--“曲线正方形”
曲线正方形:这些是 完全的正方形吗?
【解析】正方形看起 来是变形了,但其实 它们的边线都是笔直 而彼此平行的。比 尔·切斯塞尔创作了这 个曲线幻觉的视觉艺 术版本。
【解析】这确实是一 个完好的正方形。但 是放射线会歪曲一个 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 知。虽然它被称作奥 毕森幻觉,但其实它 是黑林幻觉的一个变 体。
视觉游戏--“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 来是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 笔直而平行的。这种 经典幻觉由19世纪德 国心理学家艾沃德·黑 林首先发现。
视觉游戏--“谢泼德桌面”
谢泼德桌面:这两个桌面 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 如果你不信,量量桌面轮 廓,看看是不是。
【解析】虽然图是平面的, 但它暗示了一个三维物体。 桌子边合作子推提供的感 知提示,影响你对桌子的 形状作出三维的解释。这 个奇妙的幻觉图形清楚地 表明,你的大脑并不按照 它所看到的进行逐字解释。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罗 杰·谢泼德创作了这幅幻觉 图。
教学要求:
1、掌握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理解知觉的过程;
2、掌握社会知觉的概念、知道常见的社会性错觉, 并会用其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3、掌握归因的概念、判断标准及归因中常见的各 种偏见;
4、掌握需求和动机的概念和特征,理解二者的关 系及其转换条件,知道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5、掌握价值观的概念、特性和作用,了解价值观 对人行为的影响;
视觉游戏--“扭曲的圆”
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 旋吗?
【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 艺术家尼古拉斯·韦德向我 们展示了他的弗雷泽螺旋 幻觉的变体形式。虽然图 形看起来像螺旋,但实际 上它是一系列同心圆。
视觉游戏--“盒子幻觉”
盒子幻觉:看立方体外侧 面上的这个图形。哪条线 与竖线垂直?哪条线不与 竖线垂直?把立方体的边 线遮住,你将发现你的感 知发生了变化。
10、理解个性与工作的适应性理论。
第1节 心理学知识概述
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基本概念 (一)心理学的产生 心理学的英语词汇是psychology,它是由古希
腊文字psyche和logos组成,是心灵和解说两个 词的组合,即为“对心灵的解说”之意。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两个部分: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 你看的是一个花瓶还是两 个人的头的侧面像?
【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 到。但是,在任何时候, 你都只能看见面孔或只能 看见花瓶。如果你继续看, 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 面孔和花瓶之间只能选择 看到一个。格式塔心理学 家爱德加·鲁宾是这个经典 的图形/背景幻觉图广为 人知。鲁宾是从一张19世 纪的智力玩具卡片上获取 的灵感。
视觉游戏--“完好的圆”
【解析】虽然端点看 起来不连在一起,左 边弯曲部分也显得比 右边的小一点,但其 实这是一个完好的圆。
视觉游戏--“舞者与手势”
6、掌握态度的含义、特性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知道态度的类型,理解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掌握 改变态度的方法;
7、理解个性的内涵,掌握气质的概念、类型及特 征,理解并掌握气质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8、掌握性格的定义,了解其结构和类型,掌握性 格与气质的区别和联系及性格在组织管理中的作 用;
9、掌握能力的含义、类型、影响因素及能力在组 织管理中的作用;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 觉
内部感觉
物体知觉 知 觉
社会知觉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对象从 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
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知觉的选 择性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视觉游戏--“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
第2节 知觉与行为
一、感觉与知觉 (一)概念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特点:感觉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知觉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总是以已有的 知识、过去的经验所补充并作为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