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身段趟马-教案

合集下载

唱戏身段教学设计方案

唱戏身段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唱戏的基本身段,掌握唱戏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唱戏的基本身段:站姿、步法、手势、眼神等。

2. 唱戏的基本动作要领:唱、念、做、打。

3. 典型唱戏片段的模仿与表演。

三、教学对象初中以上学生,对唱戏感兴趣,有一定舞蹈基础。

四、教学时间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五、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引导学生观看唱戏表演视频,感受唱戏的魅力。

(2)讲解唱戏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3)介绍唱戏的基本身段和动作要领。

2. 第二课时:站姿训练(1)讲解站姿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进行站姿练习,包括脚跟并拢、膝盖伸直、挺胸收腹等。

(3)分组进行站姿展示,教师点评。

3. 第三课时:步法训练(1)讲解步法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进行步法练习,如小步、中步、大步等。

(3)分组进行步法展示,教师点评。

4. 第四课时:手势训练(1)讲解手势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2)进行手势练习,如手心、手背、手指等。

(3)分组进行手势展示,教师点评。

5. 第五课时:眼神训练(1)讲解眼神在唱戏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2)进行眼神练习,如注视、斜视、凝视等。

(3)分组进行眼神展示,教师点评。

6. 第六课时:唱、念、做、打综合训练(1)讲解唱、念、做、打的基本要领。

(2)进行唱、念、做、打的综合练习。

(3)分组进行综合展示,教师点评。

7. 第七课时:典型唱戏片段模仿(1)选择一个典型的唱戏片段,让学生观看并分析。

(2)分组进行模仿练习,教师点评。

8. 第八课时:唱戏表演(1)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戏表演,包括唱、念、做、打。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9. 第九课时:总结与反思(1)回顾唱戏身段教学的内容,总结所学。

(2)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不足。

10. 第十课时:成果展示(1)组织一场唱戏表演活动,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戏曲身段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戏曲身段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戏曲身段训练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戏曲身段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戏曲基本步法训练- 戏曲手眼身步协调配合- 戏曲身段的基本造型和动作要领教学难点:- 戏曲身段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戏曲身段与情感表达的融合教学准备:-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排练厅- 教学器材:镜子、录音机、音乐CD、舞蹈垫等- 教学资料:戏曲身段图谱、戏曲身段训练教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戏曲身段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2. 播放戏曲身段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戏曲身段的魅力。

二、基本步法训练1. 讲解正步、八字步、丁字步等基本步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练习,纠正错误动作。

三、手眼身步协调配合1. 讲解手姿、手位、眼姿、步姿等基本要求。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手眼身步的协调练习。

四、身段基本造型和动作要领1. 讲解戏曲身段的基本造型和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身段动作的练习。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戏曲身段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二、进阶训练1. 讲解趟马、马趟子等高级身段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进阶训练。

三、身段与情感表达融合1. 讲解戏曲身段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 学生结合所学身段动作,进行情感表达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身表演水平。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动作完成情况。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进步情况。

3. 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集体表演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情感表达的丰富性等。

备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戏曲身段课教案

初中戏曲身段课教案

一、课程名称:初中戏曲身段课二、课程类型:实践课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身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戏曲身段,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内容:1. 戏曲身段基本概念介绍2. 戏曲身段基本动作学习3. 戏曲身段组合练习4. 学生表演和展示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戏曲身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戏曲身段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组合练习: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一段身段,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提高身段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4. 学生表演和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身段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资源:1. 教师示范视频2. 戏曲身段图解3. 表演场地和道具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4. 定期组织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5. 结合其他学科,如音乐、舞蹈等,丰富戏曲身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在戏曲身段课中能够学到实用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我国戏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戏曲身段技巧教学教案

戏曲身段技巧教学教案

戏曲身段技巧教学教案教案标题:戏曲身段技巧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戏曲的身段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戏曲身段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能够在表演中运用自如;3. 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戏曲身段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教学;2. 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的培养;3. 学生在表演中的自信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2. 戏曲表演视频和音频素材;3. 戏曲服装和道具;4. 打击乐器(如锣、鼓等);5. 教学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精彩的戏曲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曲身段技巧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戏曲身段技巧的理解和认识。

二、知识讲解与展示(15分钟)1. 介绍戏曲身段技巧的概念、重要性和作用;2. 利用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戏曲的身段特点和技巧,让学生观察和分析;3. 演示一些基本的戏曲身段动作和技巧,并解释其动作要领和表达方式。

三、学习实践(30分钟)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段戏曲表演,自行编排出一小段身段动作;2. 指导学生进行身段动作的练习,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和辅导;3.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编排的戏曲身段,鼓励其他学生对展示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戏曲身段技巧的学习心得和体会;2. 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戏曲身段技巧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播放更多不同类型的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观摩和学习更多的戏曲身段技巧;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给予更多的表演机会和展示平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表演中的身段技巧掌握情况;2. 考察学生对戏曲身段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教后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与不足;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作为今后教学改进的参考依据。

2023年黄梅戏女驸马公开课教案((1)

2023年黄梅戏女驸马公开课教案((1)

2023年黄梅戏女驸马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黄梅戏经典剧目选段》教材第四章《传统经典剧目》,详细内容为《女驸马》选段。

该选段为黄梅戏经典剧目,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女扮男装考取功名,成为驸马,最终解决家庭矛盾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黄梅戏《女驸马》选段的基本唱腔、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

2. 培养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梅戏的唱腔、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

重点:掌握《女驸马》选段的基本唱腔、表演技巧,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戏曲道具(如马鞭、扇子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戏曲服装(如戏服、头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梅戏《女驸马》选段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女驸马》选段的剧情、角色、唱腔和表演技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女驸马》选段,展示舞台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黄梅戏的魅力。

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唱,指导学生模仿教师表演,纠正动作和唱腔。

5. 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唱腔和表演,互相观摩、学习、进步。

6. 展示: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女驸马》选段教学2. 内容:剧情简介角色分析唱腔特点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模仿《女驸马》选段的唱腔,录制一段演唱视频。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女驸马》选段的人物性格,写一篇短文。

答案:1. 演唱视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2. 短文:结合学生分析,给出合理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观看其他黄梅戏经典剧目,提高戏曲鉴赏能力。

邀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来校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梅戏艺术。

开展黄梅戏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戏曲表演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与互动;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谈戏曲趟马表演程式艺术特点

谈戏曲趟马表演程式艺术特点

《戏剧之家》2019年第01期 总第301期45戏剧研讨谈戏曲趟马表演程式艺术特点黄 彪(江苏省常州市锡剧团 江苏 常州 213000)【摘 要】戏曲是以程式化为演剧方式的舞台艺术,程式的体现可以说是戏曲表演的灵魂。

在戏曲舞台上,只要有关于马的地方就是由马鞭来代替,舞台上不能有真马存在,就只能是靠演员手持马鞭用动作或是技巧组成一个戏曲程式套路的趟马。

【关键词】戏曲;趟马;表演程式;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34-0045-01趟马,俗称马趟子。

它是戏曲以舞蹈形式表现人骑在马上行路的程式化的表演技巧。

趟马这种表演程式,它是初学者的基础训练,主要由圆场、平转、翻身、挥鞭、拖鞭、握鞭、勒马、甩鞭打马,以及各种舞蹈造型等组成;它在舞台上有着特殊的表现力,根据剧情的需要可繁可简,用虚拟手法以鞭当马,并运用丰富多姿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策马驰骋,人骑在马上不住挥鞭,而马不停蹄飞奔急驰的情形。

一、趟马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趟马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单人的趟马,如《十三妹》中,何玉凤下山寻机报父仇为母筹药银时的趟马;《洗浮山》中贺天保的趟马;《铁公鸡》中,尚荣的趟马,都是属于单人趟马。

有双人的趟马,如《打焦赞》中,表现孟良、杨排风急奔三关二马并行的趟马;由西夏犯境,杨宗保为国捐躯,边关吃紧,焦孟二将在《杨门女将》中的身骑战马;回朝搬兵的趟马均属二人趟马。

四人趟马,在《溪皇庄》一剧中,亦有运用,它是表现捉拿土豪花德雷,四女兵策马追缉的趟马。

还有多人趟马,那是指四人以上的集体趟马,如《汉明妃》中,番邦兵将的集体趟马;《嘉兴府》中,鲍赐安等人的劫法场的趟马,《溪皇庄》中,蔡金莲等乔妆卖艺人混入花德雷府中,救出彭朋的趟马。

再有是多人的趟马,如现代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由八人变成十二人的趟马(马舞〉,可谓立异新立异,它表现的是牧民们在暴风雪中寻找龙梅、玉蓉的急切心情,从几人出场又发展为十二人的马舞;那粗犷豪迈、健美刚劲的动作,配上那在改良的马鞭的鞭梢上束上了一团红櫻更是传神。

适合幼儿的戏曲动作教案

适合幼儿的戏曲动作教案

适合幼儿的戏曲动作教案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戏曲动作则是戏曲表演的核心之一。

让幼儿学习戏曲动作,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表演能力。

因此,设计一套适合幼儿的戏曲动作教案,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套适合幼儿的戏曲动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

一、教案内容。

1. 戏曲动作基础。

(1)站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身体保持挺直,双手自然下垂。

(2)走路,学习戏曲表演中的独特走路方式,脚步要求稳健有力,身体要保持平衡。

(3)手势,学习一些基本的戏曲手势,如扇子手势、刀枪手势等。

2. 戏曲动作练习。

(1)练习站姿,让幼儿站在指定位置,练习正确的戏曲站姿,要求保持身体挺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2)练习走路,设置一定的走路路线,让幼儿按照戏曲表演的方式进行走路练习,要求脚步稳健有力。

(3)练习手势,通过模仿老师的示范,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戏曲手势,如扇子手势、刀枪手势等。

3. 戏曲动作表演。

(1)小组表演,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简单的戏曲动作表演,让他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

(2)个人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舞台上进行个人戏曲动作表演,让他们展示自己学到的戏曲动作。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3. 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5.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戏曲动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示范教学法,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戏曲动作的要领,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戏曲动作,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黄梅戏《女驸马》大班歌唱活动教案

黄梅戏《女驸马》大班歌唱活动教案

黄梅戏《女驸马》大班歌唱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黄梅戏歌唱活动教材,具体章节为《女驸马》。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女驸马》的经典唱段选曲、黄梅戏的基本唱腔、身段动作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女驸马》的故事背景,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2. 学会唱《女驸马》经典唱段,掌握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和身段动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戏唱腔的音准、节奏及身段动作的协调。

教学重点:《女驸马》经典唱段的学唱及表演,黄梅戏基本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戏曲表演道具(如扇子、手绢等)。

学具:学生用书、歌词单、戏曲表演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女驸马》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黄梅戏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唱段学习:教授《女驸马》经典唱段,分析唱段的节奏、音准,指导学生学唱。

3. 身段动作教学:示范黄梅戏的基本身段动作,指导学生模仿练习。

4. 实践表演:将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段《女驸马》唱段表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唱腔和身段动作。

5. 随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唱段表演,及时反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女驸马》大班歌唱活动2. 内容:a. 经典唱段歌词b. 黄梅戏基本唱腔c. 身段动作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女驸马》经典唱段,编排一段表演。

2. 答案:a. 唱段歌词:参照教材《女驸马》唱段。

b. 表演要求:运用所学唱腔、身段动作,注意表情和舞台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对黄梅戏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观看黄梅戏表演,深入了解戏曲文化。

b. 邀请戏曲表演艺术家来校讲座,提高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c. 开展戏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唱段学习中的音准、节奏掌握。

2. 身段动作的协调与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身段趟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戏曲身段趟马的基本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能够准确演练戏曲身段趟马,形成规范流畅的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戏曲身段趟马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演练中掌握趟马的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过程
1. 前期准备
1.让学生了解戏曲身段趟马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2.为学生介绍戏曲基本动作,如站立、行走、旋转等。

2. 学习戏曲趟马基本动作
步骤一:站立
1.双脚并拢,身体笔直,收腹挺胸;
2.膝盖微曲,重心在两足中央。

步骤二:独立行走
1.右脚向前迈一步,提起左腿的脚尖;
2.左脚跟着向前迈一步,同时放下右腿;
3.重复以上动作。

步骤三:旋转
1.右脚向外踏出一步,然后将左脚向右边旋转,右脚跟着旋转;
2.重复以上动作。

3. 教学特点:趟马的学习过程
步骤一:熟练掌握每种动作的节奏和韵律
1.每次动作应该保持均匀的速度,不要过快或过慢;
2.每个动作有一个特定的节奏和韵律,学生需要逐渐掌握。

步骤二:掌握各个动作之间的转换及延续
1.不同的动作之间需要过渡,学生应该掌握过渡技巧;
2.每个动作应该流畅地接着前一个动作并向后延续。

4. 实践演练
1.带领学生逐渐掌握戏曲趟马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每个学生轮流演练戏曲趟马,其他同学可以观察给予指导和修正;
3.每次演练完毕后,让学生交流感想并进行集体评价。

五、教学总结
通过教学,学生们学习了戏曲身段趟马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形成了规范流畅的动作,并且对戏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