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人口的变化
2024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章人口的改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26页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改变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缘由是( )A.降低就业年龄B.激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诞生率稳定2.10年来,该国人口( )A.快速增长B.缓慢增长C.零增长D.负增长3.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改变的最主要缘由是( )A.老龄化严峻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D.诞生率过低答案1.C 2.D 3.D解析第1题,15~29岁年龄段为主要劳动力。
该国为发达国家,应当是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补充劳动力。
C项正确。
第2题,该发达国家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不变,30~50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下降,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上升,老龄化严峻,人口应呈现负增长。
D项正确。
第3题,据图可推想0~14岁人口削减,诞生率下降,引起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
D项正确。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示意2000—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改变。
据此完成第4~5题。
4.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A.地理位置居中B.人口基数稳定C.经济实力雄厚D.交通网络发达5.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C.珠江三角洲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D.长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加答案4.A 5.D解析第4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缘由是武汉地理位置居中,A项正确。
第5题,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改变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减慢,珠江三角洲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长江三角洲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加,D项正确。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人口新样态+课件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 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 相似的经济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人口新样态
关注人口问题 共建美好家园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国人口数 量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2年人口 负增长,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 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 率为-1.48‰。
2015-2022年各孩次出生规模
1971两个正好 1980只生一个 2011双独二孩 2015单独二孩 2016全面二孩 2021放开三孩
(生育政策短期略有影响,长期看生育意愿仍处于低迷。 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人口生育政策限制,对多孩影响较小)
关注未来,关注人口问题
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图
年龄
2023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图中2000年0-14岁约为18%,65岁以上约为9%,15-64岁约为73%,总值为100%。 ③
真题重现
(2023年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 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 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 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 下面小题。
市辖区人口增 长了近20%,说 明有人口迁入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2.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绿色箭头①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与城市核心考点练1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核心考点练1 人口数量改变与人口问题(2024·福建厦门二模)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约1000人,到1960年骤增至20万人。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
据此完成1~2题。
1.1992~1993年,该市人口变动的缘由最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2.2010~2024年,该市( )A.城市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24·陕西汉中二模)各地高考人数的改变在肯定程度上能体现我国人口的变动。
下图示意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比重增减改变,以及与2011年相比,2024年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比重增减改变(注:香港特殊行政区、澳门特殊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暂缺)。
据此完成3~5题。
3.与2011年相比,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占比增减幅度最大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河南B.江苏C.贵州D.广东4.与该省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相关性最大的是该省( )A. 2024年人口总数B. 2003年前后人口迁移数C.经济发展水平D. 2003年前后诞生人口数5.若全国高考人数改变状况与该省相像,则可能导致( )A.教化机构发展萎缩B.男女性别比失衡C.学生高考压力增大D.人口老龄化缓解(2024·新疆二模)依据国家统计局定义,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在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组成一个家庭户。
依据家庭中的代际人口结构,可以把家庭户分为一代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等不同立户模式。
下图示意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中家庭户改变状况,三次人口普查均发觉30~34岁年龄段比20~24岁年龄段的一代户比例低。
(高三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出生 率高,人 口数量增 长快,青 少年及儿 童比重过 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 性,加大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 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 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 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 于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 育,降 低人口 自然增 长率
国家
问题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 兵员不足;青壮年 及社会负担过重; 老年人生活困难、 精神孤独等问题。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1)不同历史时期
③
② 人口增长 示意图 ①
特 人口数量 点 增长速度
少 缓慢
增多 加快
继续增加 更快
② ①
③
①人类获取食 物的能力低 原 ②抵御疾病和 因 灾害的能力差 ③人口死亡率 高
①耕作和灌溉 技术的发展 ②食物供应变 得稳定可靠 ③死亡率下降
①科技水平大 大提高 ②人 们能获得充足 的食物供应 ③完善的医疗 服务 ④死亡 率很低
10、(2013年广东高考)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 口指标,据表可知
2009年出生 2000-2010 2009年人口 2010年0-14 时预期寿命 年人口年均 密度(人/ 国家 岁人口比重 增长率 平方千米)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 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D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依塔型判断影响其影响因素 左图中20岁至 40岁人口明显外凸 的原因可能是。 人口迁入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新考纲人文地理复习指导》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难点
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 ②开发城市新区,建设卫星城; ③妥善安排各城市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④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分散污染源; ⑤综合治理城市环境; ⑥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⑦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⑧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3
2个重点
Part One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A.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表现形式
B.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C.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A.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4
2个难点
难点
1
B.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④人口素质较低。
①人口基数大,人口净增量大;
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
对策:
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难点
2
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Part One
农业区位的选择
难点
1
A.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a. 从当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
农业区位选择
湿润、半湿润地区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考纲解读】1.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分布及不同类型国家人口问题。
2.掌握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考情分析】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差异、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2010年重庆高考题(市一轮86页16题)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各类人口统计图表、数据为背景材料来考查人口问题。
(市一轮资料94页2010年湖南高考题)3、从能力考查上看,注重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维设计67页2009年全国卷一)【基础回顾】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2、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大小共同影响。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5、人口增长模式由、、三个指标构成。
自然增长率= - 6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分布: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向,继而向转变。
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中国为,世界为阶段。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1. 环境承载力实质:环境能持续供养的,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影响因素:①本国自然资源: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②地域开放程度:相关;③科技发展水平:相关;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相关。
3.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知识结构】【课堂检查】1、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人口的变化-城市复习4班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_______和_______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 增长 的。 、 3、某个地区人口增长的数量受 增长率 和________ 、某个地区人口增长的数量受_________和 人口基数 大小共同影响。 大小共同影响。 4、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地区差异: 较低 的水平 人口增长________。发展中国家 _______的水平,人口增长 缓慢 的水平, 。 很快 。 人口增长_________。 人口增长 人口老龄化, 5、人口问题:发达国家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人口问题: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压力大, 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 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
二、综合题 8.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计算方法是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传统型”阶段的是 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传统型” 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 填字母)。 B、C (填字母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 填字母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区大多属于该类人口增长模式。 区大多属于该类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 国家或地
1.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1.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 人口总数、 人口出生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江苏卷)1980年 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 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 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 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 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 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 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 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自然增长模式
如何判定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出生率-死亡率 总人口
不同类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一、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 时期
现代社会 时期 (20 世纪70年 代以后)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图直观地表示了人口的年
龄、性别结构。人口金字
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
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
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
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
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
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
口的数量各在总人口中所
占的百分比。
2020/8/20
9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印度人口问题: 人口多、增长快
资源短缺,
消费水平低(贫困) 环境恶化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1)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已引发了严重的资源
问题和环境问题。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和措施:
发达国家的 消费水平高 人口问题: 转嫁污染
合理消费
建立世界公平 秩序,拥有平
B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课本P4表1.1
下图为四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
传统型 快增长型
慢增长型
基底宽阔
塔基不宽,向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 上逐渐变窄
塔顶尖细
(老龄人口所占
(65以上人口比重小) 比例增长)
现代型
零增长型
塔基与塔身 几乎等宽
(人口增加动 力不足)
负增长型
略呈纺锤状 塔基最窄 塔顶较宽
(老龄人口多于青 少年人口)
不利影响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 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 城市管理的难度。尤 其在住房、交通、卫 生、教育、城市环境 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 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 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迁出 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 地 当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
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 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
成正比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影响利用效率
决定消耗数量
资 源 首要因素 条 成正比 件
成反比
环境 人口 容量
二、地球最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1)精确的定义: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 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B)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D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 3.(2013·高考广东卷)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
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D )
国家
2000~2010 年人口年均 增长率(%)
2009年人口 密度(人/平
方千米)
2010年0~ 14岁人口比
重(%)
2009年出生时预 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2)简单的定义: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3)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我国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 比,存在着“短板”因素主要是 什么? 2.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 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 什么道理?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 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何影响?
(2)简单的定义:一个地区的适度人口或理想人口。
生
活
质 量
人口合理容量
是一个理想的、难
于确定精确数值的
T1时最佳 T2时最佳 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 “虚数”。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二者与 制约因 素的相 关性表 现
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美国和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比较
2020/8/2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③处(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
可能原因: a.战争导致大量男 性死亡; b.纺织等轻工厂对 职工性别要求导致 。
2020/8/20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讨论:人口的迁移就是人口的空间移动吗?
1.概念:一定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 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0世纪 80代中 期以来
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发展不平衡
迁自移发的流流动量增大,由东中部、沿西海部城迁市往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 人口空间分布 人才余缺
加强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促进 经济发展 缩小 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
2、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填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情况
大洲 19世纪前
非洲
迁出
北美洲 迁入
大洋洲 迁入
欧洲
迁出
拉丁美洲 迁入
二战后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入 迁出
无论是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都是 人口迁出地的大洲:亚洲、非洲 ;始终都是人 口迁入地的大洲是:北美洲 ;
大洋洲
项目(2007年)
美国
人均消费粮食(千克/年) 人均消费牛肉(千克/年)
1046 42.6
人均消费植物油(千克/年)
41
人均消费牛奶(千克/年)
78
人均消费禽肉(千克/年)
45.4
人口总数
3.09亿
人口增长率
1%
印度
178 1.6 11 36 1.9 约11亿 1.5%
美国人口问题: 消费水平高 过度消耗资源,转嫁污染
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讲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是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精确的定义: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 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 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 人口数量。
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 图,回答1~2题。
1.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
生育政策后( B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 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 C 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 正相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
度
关大
科技发展水 正相 科技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平
关 越大
生活消费水 负相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
平
关 越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 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①处(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
2020/8/20
可能原因: a.计划生育导致出 生率突然降低; b.重大灾害导致死 亡率上升; c.人口大量外迁。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②处(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
可能原因: a.就业人口大量迁入; b.升学人口大量迁入。
拉丁美洲由人口 迁入地 变为人口 迁出地 ; 欧洲则相反。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 成立前
影响因素
战乱、 自然灾害
迁移特点
流向或路线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 地区。中部向外扩散, 主要是由北向南
新 成立到
中
20世纪 80代中
计划经济的影响、有计划、
国期
国家政策
有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 西北和东北
成
立 后
人口自然增长 模式的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逐步过渡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 在1%以下。
•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以上,死亡率在 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 ③现代型:出生率<1.5%,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