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病例讨论及记录要求
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2岁,因“突发意识丧失”于2021年8月15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
患者入院前1小时在家中突然倒地,意识丧失,伴肢体无力,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家属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转运至我院。
二、入院检查1. 体格检查:患者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
2.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室颤”;头颅CT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套等检查结果显示异常。
三、治疗经过1. 立即床旁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升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
2. 紧急床旁心脏按压,准备电除颤。
3. 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4. 神经外科会诊,行开颅手术治疗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
5. 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脑保护、营养支持等治疗。
四、死亡经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于2021年8月20日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1年8月21日宣布临床死亡。
五、死亡原因1. 心脏骤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最终未能挽回患者生命。
2. 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患者入院时已出现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尽管进行了开颅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未见明显恢复。
六、讨论1. 病情评估:入院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够充分,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心脏病变,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
2. 急救措施:在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时,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了全力抢救,但抢救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环节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分析总结。
3. 病情沟通: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不够充分,未能让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风险,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
4. 医疗技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积极采用了各种先进医疗技术,但最终未能挽回患者生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七、结论1. 患者死亡原因为心脏骤停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是在急诊科观察室和急诊病房的死亡病例均应24 小时内上报医务处,必须按医院规定在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主要是讨论患者死亡原因、抢救及治疗措施等,总结抢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急诊科急救水平,防止医疗差错以及医疗纠纷。
三、死亡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经治医师、护士以及相关急诊会诊的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包括轮转医师、进修和实习医师)必须参加,实行会议签到制度。
四、死亡病例讨论由专人负责记录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上,并且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死亡病历上,必要时将讨论结果上报医务处。
五、记录内容
1、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和参加人员的姓名、职称、职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出生地、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入院日期、死亡日期和时间、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2、参加者发言纪要,重点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经验教训及本病国内外诊治进展等,总结抢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急救技能,防止医疗差错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按发言人先后分列)。
3、记录者签名,主持人总结并审签。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书写要求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书写要求
1.死亡记录
病人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死亡者,应在死亡后立即完成死亡记录,由经治医师用红墨水笔书写在“死亡记录”专用单上。
其内容与出院记录大致相同,但必须着重记述
(1
分)。
(2
(3
(4
(5
(6)对死亡病例不论诊断明确与否,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作尸体病理解剖,并将
尸体检查结果纳入病历中存档。
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凡住院死亡病例应在1周内由科室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用蓝黑墨水笔分别记入病历(另
立专页,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其内
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者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包括尸检
(3
(4。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总则
凡死亡病例(突然死亡、死因不明、有医疗纠纷、一般死亡病例),应在死亡后 1 周内进行讨论并将病历归档,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或纠纷隐患的病例应及时讨论。
二、具体要求
(一)讨论参与人员:
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科室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医。
必要时请医务科人员参加。
务人员参加(本科室护士长必须参加)
(二)主要讨论内容:
1.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
2.死亡原因和性质;
3.处理是否适当和及时;
4.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等。
(三)死亡病
例讨论记录
要求: 1.责
任医师负记
录。
2.记录内容: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及参加讨论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患者基本情况、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终诊断包括临床诊断或尸检/病理诊断;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
3.要记录每个人的具体发言内容,不能只记综合性意见。
4.死亡讨论记录另立专页,由主持人审阅签名并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5.科室要同时认真填写《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并对科室死亡
病例讨论制度落实情况定期点评。
三、督导与评估
医务科定期进行追踪,评价讨论质量,相关工作情况列入科室考核内容。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机构内部工作流程,旨在对死亡病例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病因、改进医疗质量和提高患者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一、制度背景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死亡病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死亡病例的讨论和分析,找出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医疗质量。
2. 提高患者安全:通过对死亡病例的深入研究,寻找病因,预防类似病例的再次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 促进医务人员学习和成长:通过病例讨论,医务人员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三、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所有死亡病例的讨论和分析,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等各类病例。
四、制度内容1. 死亡病例讨论会议的召开:a. 定期召开: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确保对死亡病例的讨论和分析能够及时进行。
b. 召开形式: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召开会议,以便医务人员的参与和交流。
c. 会议组织:由医疗机构的质控部门负责组织召开会议,并邀请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参加。
2. 死亡病例讨论会议的参与者:a. 主持人:由质控部门指定一名主持人,负责会议的组织和主持。
b. 参会人员:包括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药师等医务人员,以及质控部门的工作人员。
3. 死亡病例讨论会议的内容:a. 病例介绍:由主持人或相关科室的医生对死亡病例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方案等。
b. 病例分析:与会人员对死亡病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病因分析、诊疗过程评估、医疗错误的发现等。
c. 问题讨论:针对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d. 经验分享:与会人员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其他医务人员借鉴和学习。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会议纪要
会议日期:XXXX年X月X日会议地点:XXX会议室主持人:XXX参与人员:XXX、XXX、XXX、XXX
会议议程:
1.讨论近期发生的死亡病例。
2.分析病例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讨论内容纪要:
●病例介绍:
●病例编号:XXX
●患者姓名:XXX
●病情简述:XXX
●死亡原因:XXX
●原因分析:
●诊断失误:XXX
●治疗措施不当:XXX
●病情恶化时家属沟通不足:XXX
●经验教训:
●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优化治疗措施,确保治疗效果。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改进措施:
●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会,分享经验教训。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水平。
●建立完善的家属沟通机制。
会议总结:本次会议对近期发生的死亡病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执行这些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一、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书写要求(一)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
(二)死亡病倒讨论记录的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录者签名等。
要记录每一位发言人的具体内容,重点讨论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注意事项及本病国内外诊治进展等。
(三)每一死亡病例均要求有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根据病情可简可繁。
(三)另立专页,主持人审阅签名。
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格式讨论日期: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主持人小结意见:主持人签名/记录者签名三、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示例2010-3-16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主持人: 王××主任医师参加人员: 李××副主任医师、张××主治医师、高××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多名。
讨论意见:高××住院医师(报告病历): 患者女性,67岁,退休工人,因意识不清、呕吐20小时于2010-03-05,16:00点入院。
患者于3月4日晚9点无明显诱因地突发头痛,呈撕裂样,即之意识不清,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近2年测血压偏高(具体数字不详),未进行治疗。
入院时查体: T37.2℃,P80次/分,R20次/分,BP20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轻度意识障碍。
皮肤粘膜无黄疸、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外观正常,双眼裂等大,双侧瞳孔3mm,等大,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未见玻璃体下出血,颈部有抵抗感。
双肺(一),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A2>P2,未闻及杂音。
腹部无异常发现。
脊柱四肢无畸形。
神经系统查体: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动脉细,反光强。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规定]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
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录者的签名等。
[解读]死亡讨论记录的要求为:1.住院患者死亡后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讨论。
尸检病例如病理报告与原讨论结果相差甚远,可在出具病理报告一周内再次组织讨论,并追加入病历保存。
2.死亡病例讨论由住院医师认真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如实反映讨论者意见,不得任意归纳、综合。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对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审查签名。
3.死亡病例讨论以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目的。
着重对患者入院后诊断、病程经过、死亡时情况、诊疗措施及临危时抢救的主要经过进行认真讨论。
例:死亡讨论记录时间:2009-01-22 15:00地点:XX科多功能厅主持人:XXX副主任参加人员: XXX副主任、XX副教授、XX副教授、XX住院总、XXX医师、XX医师、XXX 医师、XXX医师、XX医师、XXX医师及进修医师数名XXX医师汇报病史:患者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天,惊恐、全身抽动1天”入院。
入院后家属介绍病史,称18天前曾被不明来源狗咬伤鼻部,咬伤后即在当地防疫机构进行了伤口处理,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及破伤风疫苗,至入院时已注射过3次狂犬疫苗。
2009年01月15日,患者感右侧面部及头部疼痛,伴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无发热、咳嗽、咳痰、腹胀、腹痛、腹泻等。
在当地诊所按“感冒”输液治疗,无明显好转。
2009年01月16日,患者至XXX区第五人民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9.4×109/L、N 80.1%;TCD提示“脑动脉硬化”,给予“氨曲南、胃复安、头孢”等药物治疗后,夜间患者出现惊恐症状,伴全身抽动,对声音及其他刺激反应强烈。
为求进一步诊治于今晨来我院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病例讨论及记录要求
1、凡死亡病例均应在科内进行讨论,一般要求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即使完成;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二周内完成。
2、讨论应由科主任或医疗组组长主持,科室(或医疗组)全体医师(需要时请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人员及分管副院长参加。
3、讨论中应由主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病史、治疗与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急诊死亡病例由当时负责抢救的值班医师介绍,参加抢救的其他医师予以补充),本组上级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可酌情补充并做详尽的分析论证。
参加讨论人员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诊疗意见、死亡原因、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借鉴国内外对本病诊治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
4、讨论情况及结论应由经管住院医师详实记录在病历中,讨论主持者须审核、签名。
5、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并在《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中如实登记。
6、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由科室指派专人妥善保存,不得丢失和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