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优化后耳鼻喉科慢乳蛾病中医护理方案

优化后耳鼻喉科慢乳蛾病中医护理方案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的症候要点(一)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

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粘,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二)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三)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黏难咯,迁延不愈。

全身症状不明显。

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咽部干痒、异物感。

1.观察患者咽干的程度。

2.病室宜清洁,空气新鲜。

3.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进食富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

4.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

可选择天突、大椎、风门、肺腧、神堂、膏肓、脾腧、肾腧,儿童去肾俞加胃俞。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可选择天突、大椎。

6.咽部干咳、干痒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汤或泡水代茶饮。

7.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咳嗽1. 观察咳嗽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

2. 病室宜清洁,同时避免寒凉。

3.心理护理,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较长,使其有足够的信心配合治疗。

4.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以清咽止咳。

5.遵医嘱给予拔罐治疗,手法闪罐、走罐、坐罐,取穴风门、肺俞、脾俞、胃俞等。

6.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

可选择天突、大椎、风门、肺俞、神堂、膏肓、脾俞、肾俞。

(三)咽痛1.观察咽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2.遇有咽部红肿疼痛剧烈伴高热者,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病室安静,避免噪音。

4.咽痛焦虑不安者,给予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5.遵医嘱中药雾化、中药吹药以清咽止痛。

6.遵医嘱耳穴压豆,取扁桃体、咽喉、肺、神门、内分泌、肾上腺。

7.遵医嘱给予放血疗法,取穴耳尖、少商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内服中药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根据证型予温服或温凉服;(二)外用药消肿散吹药每日2次。

『扁桃体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验方

『扁桃体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验方

『扁桃体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验方
扁桃体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乳蛾”,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急乳蛾即急性扁桃体炎,慢乳蛾即慢性扁桃体炎,这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
1、霍香元参汤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细菌侵入扁桃体所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症,以一侧或双侧扁桃体红肿、疼痛、发热,吞咽困难为主要特征。

中医称本病“乳娥”或“喉娥”。

[方剂] 肝黛(包)3 克,鱼腥草15克,藿香、元参、寒水石、连翘各9克,合并急性领下淋巴结炎加乳香6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 次服。

[验证] 用上药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02例,服药3天后,其中治愈92例,好转4例,无效6例。

2 、生石膏玄参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方剂] 生石膏25克(先煎),玄参、板蓝根各10克,射干、生甘草各6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3-4次口服,每日1 剂。

[验证] 用本方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80例,经用药3-6天后,其中,治愈者176例;显效者3例;无效者1例。

乳蛾(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乳蛾(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乳蛾(扁桃体炎)辨证论治中医不老哥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其主要致病菌,亦可见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它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季节气温变化时最易发病。

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演变为慢性扁桃体炎,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一般以学龄儿童最多见,青年人次之,中年人较少,老年人很少见。

男女性别差异不大。

扁桃体炎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性并发症,如扁桃体周围脓肿、风湿热、关节炎、心肌炎、肾炎、银屑病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乳蛾,指出:“乳蛾是因邪客喉核(扁桃体),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或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病。

分急乳蛾和慢乳蛾两类,相当于急、慢性扁桃体炎。

”古代中医药文献对本病论述颇多,所涉及的病名也较多。

最早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中称为“单蛾”、“双蛾”;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三中正式提出“乳蛾”之名。

关于病因病理,历代医家认为外因主要属风寒侵袭、风热侵袭、饮食不节,内因主要为脏腑失调,以致痰火积热上攻、水亏火炎、虚阳上攻等,与肺胃肾等脏腑病变关系密切。

如明·窦梦鳞《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说:“咽喉有数证,有积热,有风热,有客热,有病后余邪未清,变化双蛾者,”清·张宗良《喉科指掌》谓:“石蛾,此症或胎生或因本原不足,生于乳蛾地位少进半寸……此乃肝火老痰结成恶血,凡遇辛苦风热即发。

”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谓:“死蛾核,此症核强且硬也。

因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白色者是也,红者非。

”说明慢乳蛾与痰、火、瘀血有关。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说:“阴蛾之证,乃肾水亏乏,火不能藏于下,乃飞越于上,而喉中关狭,火不得直泄,乃结成蛾……”。

论述了慢乳蛾水亏虚火上炎的病机。

关于乳蛾的治疗方法。

按古医藉所载,主要有内治法(以辨证论治为主)、外治法、针灸治疗、擒拿等。

晓锦源:中医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乳蛾)

晓锦源:中医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乳蛾)

晓锦源:中医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乳蛾)乳蛾起病急骤,畏寒壮热,咽喉肿痛,甚则溃烂,一般治法,多用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先生认为,本病不尽属火,而以寒包火者居多,创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并自诩为“家方”:生大黄9克,淡附子3克,细辛0.9克,玄明粉9克,姜半夏9克,生甘草3克“举凡乳蛾,其舌苔白,舌质微红,及有其他寒包火征象者,皆可用之”。

并说“寒邪外束,非辛温不散,清凉之剂安可祛之?而阳明郁热,非硝、黄不泻,仅解毒之品,难以荡涤。

若用家方,常一服而热解,二服而肿痛皆愈矣。

”门生有问之者,则曰:“余之处方,皆有依据。

如《灵枢·经脉篇》云: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故《伤寒论》将咽痛列入少阴病中,我乃参会《伤寒论》各条,而立此方。

”查《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有:“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论述,先生综合上述诸治,以附子、细辛辛热善走散其寒;大黄、芒硝、苦寒咸软消其热。

先生之“家方”,既广伤寒之法,又创温病之治,其圆机活法,非朝夕之功所能达也。

某年除夕,先生与诸友、门生正进年夜饭。

忽然,抬来一人,高热咽痛,咽中乳蛾焮肿,且白腐而烂,口不能言,已三、四日未进饮食,病情严重,服药均不见效。

先生诊脉之后,即处大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之。

次日泻下10余次,热减痹开,且能进食。

足见其方之神效。

此外,若见喉痹而舌红且绛,苔黄而燥,纯属实热者,先生则纯用清热解毒之剂。

对病情严重之患,不论寒包火或纯热证,每配以外治之法。

如早期乳蛾,红肿化脓时,吹以锡类散、玉钥匙(玄明粉15克,硼砂15克,朱砂1.8克,冰片1.5克,僵蚕1.5克)。

若乳蛾日久溃脓而不易收敛,则吹以月白散(月石9克,青黛3克,煅石膏15克,冰片0.9克,珍珠粉0.9克),可使早收早敛。

扁桃体发炎(乳蛾)中医辩证论治

扁桃体发炎(乳蛾)中医辩证论治

扁桃体发炎(乳蛾)中医辩证论治乳蛾,又名喉蛾、喉鹅、双蛾风。

是因邪客咽喉,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患。

以咽喉两侧喉核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症,因其红肿,形状似乳头或蚕蛾,故称乳蛾。

临证有单蛾、双蛾之分,发于一侧者为单蛾,发于两侧者为双蛾。

又有急、慢性之别。

急性并有脓性分泌物者称为烂喉蛾;慢性者又称木蛾、死蛾。

乳蛾相当于西医学的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与咽炎、急性喉炎、急性鼻炎等统归于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上又将扁桃体炎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以发热、咽痛、吞咽困难、腭扁桃体红肿化脓为主要特点。

慢性扁桃体炎以低热、咽异物感、扁桃体上有少量脓点为特点。

本病在儿科较多见于4岁以上小儿。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小儿患者症状较成人患者重,常伴有高热。

若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但婴幼儿的病程较长,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如不及时恰当治疗,容易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并发症。

偶尔可伴发急性肾炎、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

长期不愈反复的乳蛾发生亦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降低小儿机体免疫力,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乳蛾虽是局部病证,也不能对其掉以轻心,必须积极防治。

乳蛾之名,初见于《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二十一》说:“单乳蛾,双乳蛾……结薄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因其形似,是为乳蛾。

”一谓为单,二为双也。

历代医籍有关本病的名称较多,如《普济方》之肉蛾,《杂病源流犀烛》之连珠蛾,《张氏医通》之乳鹅,《瘟疫明辨》的喉结,《重楼玉钥》的鹅风,《焦氏喉科枕秘》的死乳蛾、乳蛾核,《咽喉脉证通论》的烂头乳蛾,《梅氏验方新编》的蛾子等.多是依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命名的。

古代医家对乳蛾的分类和治疗亦有论述。

《疡科选粹》指出了横蛾、竖蛾的区别,《医学心悟》指出:“状如乳头,生喉间。

一边生者,为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

宜用韭菜汁调元明粉,灌去痰涎,吹以冰片散,随服甘桔汤,自应消散。

“乳蛾”的中医治疗

“乳蛾”的中医治疗

“乳蛾”的中医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

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C~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

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夏枯草、连翘、浙贝母、菊花、金银花各15克,板蓝根20克,桔梗10克,海藻、黄芩、牛蒡子、丹皮各12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加减:
(1)扁桃体肿大明显,加赤芍12克,川芎8克。

(2)口干咽干者,加玄参12克,芦根15克。

(3)有高烧者,加生石膏30克,青天葵12克,知母10克。

耳鼻喉科 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耳鼻喉科 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声音嘶哑。

(2)次要症状:咽喉干燥,或疼痛,或伴有咳嗽咯痰、清嗓、异物感等症。

(3)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4)喉部检查:喉黏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全。

具备主症、体征,并结合病程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声嘶: 是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

发音时音调变粗、变低,禁声后声音嘶哑好转,多言后加重。

(2)喉部不适: 患者感觉喉部不适,或如异物感、焮热感,或为干燥、疼痛感。

发音时间较长时喉部不适感加重。

(3)咳嗽咯痰: 咳嗽一般不严重,常作“吭、喀”清嗓动作。

时喉有粘痰、难咯,喉痒而阵咳。

(4)喉部检查①慢性单纯性喉炎: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失去原有的珠白色,呈粉红色,声带边缘变钝,黏膜表面可见稠厚黏液,常在声门间连成黏液丝。

②肥厚性喉炎:喉黏膜肥厚,以杓间区较明显,声带肥厚,闭合不良;室带肥厚,遮盖部分声带;杓会厌襞亦可增厚。

③萎缩性喉炎:喉黏膜干燥、变薄而发亮。

杓间区、声门下常有黄绿色或黑褐色干痂,如将痂皮咳清,可见黏膜表面有少许渗血;声带变薄,张力减弱。

(二)证候诊断1.肺肾阴虚证声音嘶哑,咽喉干涩微痛,干咳,痰少而粘,常需清嗓,午后加重;喉黏膜微红肿,声带肥厚,或喉黏膜干燥、变薄,声门闭合不全;或见颧红唇赤,头晕耳鸣,虚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2.肺脾气虚证声音嘶哑,语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声带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或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弱。

部分急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辨证治疗和验方

部分急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辨证治疗和验方

部分急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辨证治疗和验方扁桃体炎是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扁桃体肿大、有或无脓性渗出物。

临床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中医称扁桃体炎为“乳蛾”,急乳蛾即急性扁桃体炎,慢乳蛾即慢性扁桃体炎。

辨证论治1.风热外侵证[证候]急乳蛾初起,咽痛,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等症。

咽黏膜及扁桃体充血,未成脓,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方药]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银翘散加减。

2.胃火炽盛证[证候]咽痛较甚,吞咽困难,身热,口渴,大便秘结。

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上有脓点或小脓肿。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方药]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清咽利膈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证候]咽部干燥、灼热,微痛不适,干咳少痰,手足心热,精神疲乏,或午后低热,颧赤。

扁桃体暗红,肿大,或有少许脓液附于表面。

苔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知柏地黄汤加减。

4.脾气虚弱证[证候]咽部不适,微痒或干燥,或有异物感,咳痰色白,面色少华,声音低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

扁桃体肿大,充血较轻或不充血,挤压时有少许脓液。

舌质淡胖,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方药]健脾益气。

参苓白术散加减。

经验方1.清降丸[药物组成]皂角子18.8克,板蓝根18.8克,元参18.8克,赤芍18.8克,蚕沙18.8克,麦冬18.8克,生大黄18.8克,白茅根18.8克,金银花18.8克,青连翘18.8克,生地黄18.8克,牡丹皮12.5克,青黛9克,薄荷9克,川贝母9克,粉甘草6克。

[功效]清热凉营,解毒消肿;[适应证]急性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1.6克。

2.消蛾汤[药物组成]蝉衣、僵蚕、片姜黄、桔梗、山豆根、黄芩、蒲黄各10克,甘草6克,元参15克,生大黄(后下)9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除湿,利咽消肿。

[适应证]急性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病甚者3~4次。

小儿酌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
(1)病史: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2)自觉症状:咽部不适,发痒,干燥,灼热感,异物感,微痛,可有刺激性咳嗽,口臭,易感冒或伴纳差,乏力,头痛,低热等。

(3)咽部检查:
①挤压舌腭弓,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

②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

③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

④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⑤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凡具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及检查所见中①项或②~⑤中三项以上即可作出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

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粘,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黏难咯,迁延不愈。

全身症状不明显。

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烙法:适用于各种证型。

根据扁桃体分度程度,挑选特制的烙铁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后蘸上麻油(烙铁涂蘸麻油后酌热度约为120℃),然后迅速送入口腔对准扁桃体施行烧烙,当听到局部发出“兹拉”声后(约0.5~1秒)立即将烙铁抽出,此为“一铁”治疗量。

每侧扁桃体10~15“铁”为一次治疗量。

施烙后扁桃体表面形成一片烙痂,3天后烙痂脱落可行第二次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烙治过程应注意烙铁须在压舌板的上面进出口腔,以免烧伤其他部位。

一旦发生口腔黏膜烫伤,局部可以喷喉风散。

2.啄治法:适用于各种证型。

用镰状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动作,每刀深度约2~4毫米,每侧扁桃体3~5下,啄治后扁桃体表面会少量出血,每次治疗以吐2~3口血为适度。

每周1~2次,5次为1疗程。

啄治过程应注意进刀不要太深,避免损伤扁桃体血管。

一旦出血较多应及时进行局部止血。

3.含漱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可选用滋阴清热利咽等中药煎水含漱。

4.吹药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可选用滋阴清热利咽的中药粉剂吹入患处。

5.含服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可用滋阴清热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当归、芍药、贝母、桔梗、甘草等。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等。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推荐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玄参、陈皮、半夏、茯苓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选太溪、鱼际、三阴交、照海等穴位,平补平泻手法。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选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平补平泻
手法。

2.耳针:取咽喉、肾上腺、皮质下、脾、肾等穴位,用补法。

(四)护理
1.慎起居,加强锻炼。

2.饮食有节,忌辛辣炙煿,禁烟酒。

3.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邻近组织疾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积分减少≥95%。

显效:咽部症状明显减轻,局部体征显著改善,积分减少≥70%,<95%。

有效:咽部症状和体征减轻,体征积分减少≥30%,<70%。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1.记分方法:根据中医证候量化表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
填写门诊评分记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5次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根据总分值改变判断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慢乳蛾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主症及体征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阻塞感无轻微明显较重刺激性咳嗽无偶尔经常频繁
扁桃体大小无Ⅰ°Ⅱ°Ⅲ°脓栓无点状压迫有少许脓液溢出压迫可见隐窝溢脓多扁桃体充血无淡红色充血可见少量血丝整个充血,大量布满血丝
扁桃体瘢痕无部分细条状瘢痕2/3扁桃体有瘢痕整个扁桃体有瘢痕,无正
常陷窝开口
腭弓充血粘连无粘连1/3部粘连2/3 整个扁桃周围粘连次症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
咽干不适无有少许干痒感干痒感较明显,略感
灼热
干痒感明显,咽部灼痛,
喜饮水
咽灼热感无灼热轻微、偶有咽部灼热、经常有咽部灼热、持续有咽痛无咽痛轻微、偶有咽痛轻微、经常有咽痛轻微、持续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