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特殊性和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不同,可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的矛盾(全程性);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阶段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对矛盾决定矛盾性质的矛盾方面(暂时性)。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另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发展。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之中包含共性,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特殊独立的事物,没有共性也没有个性。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既在一定场合相互区分,又可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一般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个别的;由于世界范围的广阔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二者在不同场合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在这一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个性,反之亦然。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二,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第二,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和环境,是第二位的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在学校工作中,主要有三项工作任务,一 是教学,二是后勤供应,三是行政管理。
思考:
(1)以上三个矛盾中,哪个矛盾之主 要矛盾?为什么?
(2)学校工作能否只注重教学,忽视 其他问题?为什么?
①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 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蔷薇花香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她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坠入凡尘。 最好的葡萄酒常带有木桶的味道,太阳也会有黑点看到。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支流也能阻碍主流 的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可以 影响和改变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的俗语
两利相较取其重, 两害相较取其轻; 桔生淮南则为橘,桔生淮北则为枳; 权衡利弊得失;
①认清形势 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党的廉政建设与腐败现象 ④一国两制 ⑤网络利弊
事物的性质是由谁来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主要
主要
矛盾
相
矛盾
资产
资产阶级与无产 同 资产阶级与无产
无产
阶级 主要 阶级之间的矛盾
方面
性
质
阶级之间的矛盾 主要 阶级
性
方面
质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不同
•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矛盾的特殊性名词解释

矛盾的特殊性名词解释一、矛盾的特殊性它包含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同一性1、定义: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2、实质: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都是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通过斗争性表现出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3、地位:矛盾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存在的状态和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4、表现:同一性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同一性表现在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上。
(二)斗争性1、定义: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实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矛盾着的双方,总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由此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地位变化。
3、地位:矛盾斗争性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和事物发展的状态。
(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同一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四)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五)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二、对立统一规律四、内因和外因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自身内在的要素;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事物之外的因素。
(一)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2、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二)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1、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也没有同一性,就谈不上斗争性的作用,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2、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就会长期共存下去,成为一种僵死的东西;而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一旦消失,就没有了矛盾的斗争性。
专题十五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 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对立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 化的。
④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例 4】 (2017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人们常用反 式脂肪酸来改善食品的外观、口味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又与肥胖症 和心脏病的形成有关。这说明( )
答案:D
2.(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双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 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 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 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 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在不同的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B.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C.社会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要自觉把人们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 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 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 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吗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吗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即为共性存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就是说道矛盾存有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为时时存有矛盾;其二,就是说道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有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存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为个性,就是指具体内容事物所涵盖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存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①二者就是有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存有。
矛盾的特殊性即为个性,就是指具体内容事物所涵盖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存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存有于特殊性之中,并特殊性整体表现出。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普遍性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看问题。
宣称矛盾的普遍性就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如实的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采取正确方针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考研政治矛盾论

考研政治矛盾论考研政治中的矛盾论主要探讨了矛盾的本质和普遍性,以及矛盾的特殊性和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统一性表现在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是矛盾同一性的基本内容。
对立性体现在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具体矛盾及其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分,其区别是:主要的矛盾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或在一定条件之下,主次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以互相转化。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的关系是很不平衡的,它们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正是这种不平衡性决定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即决定新旧事物的产生和消亡。
5.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
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都各有特点;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 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 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 C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 矛盾特殊性原理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 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 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
的前提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1、猜猜它们是谁?
懒羊羊 (1)有只小羊它说:幸福的日子,就是 吃饱了撑着去睡觉的日子。
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原理:①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 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 个基本属性。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 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 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用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我们能够准确猜出他们是谁的依据 是什么?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他们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 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 (2)特殊性的三种情形(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 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 也各有其特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它其实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矛盾。
在学习矛盾规律之前,先要明确一个前提:矛盾都是成对出现的,比如美与丑、高与矮、胖与瘦、福与祸等等。
明确前提后对于矛盾规律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1.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即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比如说,美与丑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美的便不是丑的,是高的肯定不是矮的,这就体现了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
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便不存在了;比如没有美便不能知道什么是丑,没有丑也就无所谓美,它们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
同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美可以变丑,丑可以经过整容变美。
常见命题: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垃圾是放错的资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居安思危;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等等。
2.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即共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既然如此,它带给我们的方法论是不能逃避矛盾,要正视矛盾,积极的去解决矛盾;在分析问题时要善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问题,也叫一分为二全面看。
比如说科技发展造就了手机,它一方面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一些沉迷手机不能自拔的低头一族。
所以,评价手机时要看到它产生之后两个方面的作用,不能完全肯定它也不能完全否定它。
常见命题: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等。
特殊性即个性,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比如说在这个世界就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常见命题: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等。
3.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特殊性从地位上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次矛盾;其二,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
考点在于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比如有AB、CD、EF三对矛盾,如果AB这对矛盾起主导作用,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那么AB为主要矛盾,CD和EF为次要矛盾;如果在AB这对矛盾中A这一方面起主导作用,那么A为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B为次要方面。
因此,掌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需要记住:主次矛盾存在于多对矛盾中,侧重于解决问题;比如说射人先射马,此句中出现人和马两对矛盾,而要想抓人,先把马射死,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存在于一对矛盾中,侧重于评价性质。
比如,
是药三分毒,只出现药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分两个方面来看,毒性和药性,三分毒性隐含的意思是七分药性,七分药性大于三分毒性,抓的是主要方面,因此评价药的时候我们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
常见命题:荷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牵牛要牵牛鼻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我国现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等等。
4.内外因辩证关系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比如,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的学习三迁其家,最后到了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学堂附近,可以学习到儒家思想,对于孟子来说这是外因,但是光有外因还不够,孟子需要勤奋刻苦,最后才成为一代大儒;如果当年孟母迁到一片坟地旁边,外因虽然变了,但是孟子内因没变,还是勤奋刻苦,只不过他接触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深埋地下的金银珠宝,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盗墓也比他人更人水平,因此有可能成了一代摸金校卫。
常见命题: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
1.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2)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特殊性说明在分析事物时要做到,反对“一刀切”。
比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②两者又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比如“玫瑰花是鲜花”、“电视机是家用电器”、“苹果是水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国情相结合”等,都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和相联结的,而“白马非马”的言论则割裂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例1.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解析】AB。
C项说明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体现的是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项说明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
例2.下列俗语中同时包含和体现“规律的客观性”、“矛盾的特殊性”、“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这些哲学道理的是( )。
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解析】D。
A项说明物质决定意识;B项体现了发展的观点;C项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是说明植物生长有遗传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说明瓜和豆是不统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三是说明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例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