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心敛汗 肖玉坤治疗汗证方
治疗出虚汗的中药方

治疗出虚汗的中药方展开全文(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五心烦热、两颧红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是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
处方: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还有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是为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处方: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 5~30 克水煎服。
无论是何种出虚汗,只要治疗得法,用药合理,一般2~3 剂药即可治愈。
药方5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治疗上宜补虚敛汗。
如果患者出现汗出恶风,动则加重,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中成药可以进用玉屏风口服液、贞芪扶正胶囊。
汤药可以选用经验方:黄芪 15g 白术 10g 防风 10g 麻黄根 10g 浮小麦 10g 生牡蛎 20g 水煎服,每日 2 次。
饮食疗法可用瘦猪肉50g,浮小麦30 g, 黑豆30g。
瘦猪肉洗净切块,加人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 剂,可以辅助治疗自汗。
外治法:取郁金30g,五倍子9g,研成细末。
取10g 细末,用适量蜂蜜凋成两块2 分钱硬币大小药饼,置于双侧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 次,可治疗自汗。
另外,风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常出现自汗,治疗应针对原发病。
这里讨论的仅仅是单纯性自第2 / 3页汗的治疗,切不可一概而论。
必须诊断清楚,方可遣方用药。
盗汗多属于阴虚内热,治疗上宜滋阴降火。
如果患者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
中成药可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知母10g 黄柏10g 银柴胡10g 白薇10g 浮小麦10g 麻黄根10g 生地黄15g 当归 10g 竹叶9g 水煎服,每日2 次。
〖中医佳方〗多汗症一剂见效

〖中医佳方〗多汗症一剂见效
【中医佳方】多汗症一剂见效多汗症一剂见效本人白天特别多汗,汗多在足太阳膀胱经,从颈,背,腰,屁股处多汗,平时衣服湿透,吃饭时跑步时更严重,还
气短.这个现象已十多年了,在论里看了一个多汗症,有很多高手出了方法,但我觉得有个方子很合适我的,是谁提出来的也记不起了.微信搜索行
之医话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这个方一剂就基本了止住了汗,以前我也试过很多的方法了.基本了上能用的全用过了.都没有效,现在把这方送上
来:【配方】:山茱萸60克(保证无核的),麻黄根20克(保证是根),生甘草20克,北五味子15克。
【用法】:水煎服。
【疗效】:这个方对我很有效,一剂就基本了止住了汗。
对其它人吃了起码2剂就能治好。
久汗必伤心!一张方子,补心气、收虚汗

久汗必伤心!一张方子,补心气、收虚汗久汗必伤心!一张方子,补心气、收虚汗我记得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留言(现在翻不出来了),说的是她的孩子,不到1岁,小男孩,特别爱出汗,导致身体特别虚弱。
当妈的急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隔着屏幕,仿佛能看到孩子母亲,那双急切的眼睛。
我看不到孩子,无法给出最确切的建议。
但是,我记忆深处的一张配伍,却在这个时候闪现出来。
没错。
它也是治疗孩子爱出汗的。
我把这个讲一讲吧。
尽管它不见得适合,但是讲出来,或许能给读者以启迪和科普。
如果能这样的话,也行啊。
我在学习方剂学的时候,有一回,我们老师给我们讲到生脉散这个配伍。
生脉散是中医里头的补益剂,组成就是人参、五味子和麦冬。
这个配伍能气阴双补,敛汗止汗。
当时,我们老师就问,说能敛汗止汗的配伍不少啊,比如玉屏风散什么的,都可以止汗。
人参、麦冬、五味子止汗,区别在哪里啊?我不知道,大家也不知道。
后来,我老师就给讲了一个医案故事,帮助我们理解。
话说,有这么一个孩子,当时才8个月大,特别爱出汗,可以说自汗不止。
当时,也有医师用了玉屏风散,效果不好。
因为这个流汗,小孩子到后来变得目陷神疲,口渴、浑身乏力、四肢发凉,流清鼻涕,整个人似乎虚疲得不行了。
孩子妈特别着急,就诊时几度哽咽。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医师给开了一个配伍,方见:太子参8克,麦冬12克,五味子、麻黄根各5克,黄芪10克,防风3克,水煎服,少量多次频频饮用。
结果,三剂之后,小患者诸证悉平,恢复正常,不出汗,有精神。
我老师分析说,这里头,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就是生脉散。
只不过,人参换成了太子参,更适合小孩子。
麻黄根、黄芪、防风,这都是特别常见的止汗、固表、驱风之品。
问题是,为什么用到生脉散的配伍,这个汗就止住了,不用,就止不住呢?最后,老师给我们解释。
这一番解释,让我茅塞顿开。
其实,说到底,这个小患者当时的问题在于久汗伤了心气。
读者朋友,你记住,汗为心之液。
你久汗得不到改善,必然伤及心气。
治疗自汗、盗汗,敛阴收汗山茱萸,...

治疗自汗、盗汗,敛阴收汗山茱萸,...治疗自汗、盗汗俞豪民用自制新加龙萸止汗汤加减治疗自汗、盗汗,疗效显著。
药用生龙骨、生牡蛎、山茱萸、何首乌、酸枣仁、金樱子、黄芪、乌梅。
方中山茱萸用量为30~60g。
[中医杂志,1988,29(2):58]敛阴收汗山茱萸一部《医学衷中参西录》使我爱不释手,30年来几乎翻烂。
本书为近代著名中医张锡纯所著。
其书不务虚谈,一方一药重点详之,临床践之,发前人之所未发,效之前人之所未效,真乃启迪人也!山茱萸就是他极擅用的一味药,临床上屡建奇功。
山茱萸味甘、酸,性温,主要归肝、肾经。
本品甘酸温润,能补能收,除长于收敛固涩之外,入肝、肾经,既可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故为平补肝肾、收敛固涩之良药。
凡肝肾不足,精气失藏,或滑脱不禁之证,皆可运用。
临床上我常用其峻补肝肾,敛阴收汗,治一些大证难症。
【验案】 2003年4月间,一日,我在国医馆坐诊,临近下班时走来一对老年夫妇,说:听说你是中医专家,特来请你给看个病。
说罢,男的坐下,伸出手让我把脉。
我问什么病。
他说你把脉看吧,你是老中医了嘛。
我有点不悦,就给其号脉。
完毕,我说你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中医称为恶核、瘰疬。
听后,该夫妇一惊,说你神了,正是这种病,我们是从武汉来的,专门来看肿瘤的。
我暗自一笑,什么神医、把脉神了,其进门时我就打眼扫瞄了其一眼,右腮较大,甚是明显,况且我对门就是看肿瘤的医院,故断之为恶性肿瘤,纯粹是中医的望诊法,哪里是靠中医的把脉。
嘻嘻!此时,男的说,我今天不找你看肿瘤,主要看出汗,我现在是昼夜大汗淋漓,每天要换两三次衬衣,体乏无力,动则心慌,已经吃了不少药,无济于事。
我问都吃过什么药?他说大夫给开了大量的浮小麦、麻黄根、煅牡蛎、黄芪、人参、五味子等一些药。
刻诊:患者姓陈,约60岁,身材高大,面黄偏暗,舌质略红,苔白,脉濡滑无力。
除肿瘤外,其他方面均正常。
我认为是痰火旺盛,逼汗外出,造成气阴两虚。
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出汗。
【每日一偏方】治虚汗、盗汗、自汗立愈方

【每日一偏方】治虚汗、盗汗、自汗立愈方
治虚汗、盗汗、自汗立愈方:
任何一种鲜竹叶一把,煲一煲水洗身,每日一次,连洗三日。
永不复发,根治虚汗、盗汗。
注:偏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更多精彩请加微信号 Pianfang99
(内容来源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有了这几个公众号,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风水秘笈
马云、宗庆后、史玉柱、李嘉诚还有很多知名企业家为何笃信风水?官场、家居、事业、爱情、财运、健康……风水的影响不可小觑。
关注我,让你运势从此改变!
微信号:fengshuidq(长按 fengshuidq 复制 > 通讯录 > 添加朋友)。
全国名老中医秘偏 方 之 汗证

全国名老中医秘偏方之汗证(盗汗、自汗)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验方、主要如下:1 .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方剂]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制用法]煎汤。
每晚1剂,连服3剂。
[功效]止汗。
[验证]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蛎散治盗汗[方剂]锻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减]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制用法]上药研粗末。
瓶贮备用。
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麦巧克同煎,滤去渣热服,1日2次。
[功效]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神疲者;气虚表弱,卫阳不固之证。
[验证]方xx ,男,50岁。
就诊日期:1950年10月16日。
患者神疲乏力,时易盗汗,动则尤甚,易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 此气虚卫外之阳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参须6克、浮小麦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
连服2周,体力好转,自汗亦解。
[备注] 煅牡蛎潜阳敛汗;生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走表固卫;五味子敛阴止汗;浮小麦滋养心阴,共奏益气固表、潜阳敛阴,养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盗汗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本方对病后体虚之自汗盗汗极为适宜,但对亡阳的大汗淋漓则不能胜任。
3 .五倍子散治盗汗[方剂] 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研极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2-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时敷肚脐窝,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效]本药味酸涩功专收敛,用于自汗、盗汗有收敛止汗之效。
[验证]王xx ,女,35岁。
就诊日期:1975年10月5日。
患者夜间睡中盗汗,醒后即止,时有燥热感,余无不适。
予本方治疗4次,汗止而愈。
敛汗育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敛汗育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敛汗育心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敛汗育心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敛汗育心汤的
敛汗育心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敛汗育心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敛汗育心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枣仁2钱,茯神2钱,知母2钱,白芍2钱,当归2钱,牡蛎1钱5分,麦门冬1钱5分,沙参1钱5分,甘草1钱5分,生地1钱5分。
【功能主治】养心血。
主盗汗。
【用法用量】加大枣5枚,煎8分。
温服。
【摘录】《玉案》卷四
以上就是利用敛汗育心汤治疗疾病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常识问题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敛汗育心汤治疗疾病的的同时一定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其治疗的效果。
生活常识分享。
汗证极易汗出处方5剂而瘥

汗证极易汗出处方5剂而瘥
汗证(二)
胡某,男,63岁。
2011年4月28日就诊。
自诉极易汗出6年,曾于三甲医院服用神经精神类药物无效,亦服诸多中药亦罔效。
刻诊:神差,面色萎黄,动则汗出,畏冷,易感冒,汗出为全身大汗出,无法自制,瞬时湿衣。
纳可,寐安,便溏。
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桂枝30 g,白芍30 g,生姜3片,炙甘草10 g,大枣10 g,制附片15 g(先煎),煅龙牡各30 g,山茱萸100 g,乌梅10 g,炙黄芪30 g,5剂。
直到2012年5月10日再次就诊,诉上次服药后汗出顿解。
今又有复发迹象,予原方5剂而瘥。
按:患者稍动则大汗出如漏多年,神差、面萎、动则汗出、畏冷、易感冒及便溏,显为肺脾阳虚,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伤寒论》第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患者正是阳虚漏汗证,以桂枝加附子汤治疗。
另加补气益阴敛汗之品,尤其是重用枣皮达100 g。
张锡纯认为山茱萸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祛邪气。
李可老中医之破格救心汤以大剂枣皮回阳固脱,认为功盖人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心敛汗肖玉坤治疗汗证方
*导读:湖南名医治汗证(气阴两虚)方处方:党参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补心……
湖南名医治汗证(气阴两虚)方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补心敛汗。
用于治疗汗证,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
症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口渴咽干,自感虚热,舌淡,脉虚无力。
创方者:肖玉坤
湖南名医治汗证(阴虚阳扰)方
处方:当归、生地各12克,熟地15克,黄连3 克,黄芩、黄柏各10克,黄芪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川于治疗汗证,中医辨证属阴虚阳扰型。
症见心胸烦热,于足心热,怔忡不寐,舌燥咽干,小便短黄,昼为自汗,夜为盗汗,舌质稍红少苔,脉细数。
创方者:肖玉坤
湖南名医治汗证(营卫不和)方
处方:桂枝6克,白芍12克,甘草5克,大枣5 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几1剂。
功效主治: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用于治疗汗证,中医辨证属营卫不和型。
症见发热或不发热,头微痛,恶风,自汗出,舌苔薄白,脉浮缓。
创方者:肖玉坤
湖南名医治汗证(肝气郁滞)方
处方:柴胡、黄芩各1O克,党参、牡蛎(布包)各 15克,法半夏、甘草、麻黄根各6克,大枣6枚,生姜 3片。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
和解少阳。
用于治疗汗证,中医辨证属肝气郁滞型。
症见精神抑郁,情志不畅,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夜间盗汗不止,甚者盗汗如雨,醒则汗止,舌苔薄黄。
脉弦。
创方者:肖玉坤
湖南名医治汗证(表虚不固)方
处方:黄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甘草 6克,大枣6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虚敛汗,益气固表。
用于治疗汗证,中医辨证属表虚不固型。
症见头面、颈胸部时时汗出,活动后尤甚,
畏风,易感冒,倦息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创方者:肖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