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药复方对一氧化氮的调节及内皮保护作用
一氧化氮的免疫功能及中药的调节作用

一氧化氮的免疫功能及中药的调节作用
张英;王盛民;贺新怀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2(023)012
【摘要】一氧化氮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通过影响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因子分泌等调节免疫功能,并与自身免疫病有关.不少中药成分、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诱生、增强、抑制或调节一氧化氮数量及活性而调节一氧化氮的免疫功能.
【总页数】4页(P1120-1123)
【作者】张英;王盛民;贺新怀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基础部,712083;陕西中医学院基础部,712083;陕西中医学院基础部,712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中药对一氧化氮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赵智明;蔡辉
2.急性耐力运动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及中药调节作用的研究 [J], 宋亚军;马伟;郝梅
3.急性耐力运动大鼠端脑一氧化氮介导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及中药的调节作用 [J], 宋亚军;陈秀英;郝梅;孙勤枢;王宁;马福平
4.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J], 杨菊;范治国
5.中药对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韩雨薇;张媛媛;赖秀英;刘晗;寇俊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张兰;朱志强;牛西武;曹长峰;姚祈;潘春宇【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06(013)01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53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CTG组)、西药治疗组(RTG组)、模型对照组(MCG组)、正常对照组(NCG组).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血液,观察血糖(BG)、肾脏肥大指数(RW/BW)、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浆ET、血清N0的变化.结果MCG组、CTG组、RTG组较NCG组BG、RW/BW、24 hUAlb、血浆ET、血清NO均明显升高(P<0.01),CTG组和RTG组较MCG组RW/BW、24 hUAlb、血浆ET、血清NO均明显降低(P<0.01),CTG组较RTG组RW/BW、24 hUAlb明显降低(P<0.01),血浆ET、血清NO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复方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RW/BW、24 h UAlb、血浆ET、血清N0水平从而起到延缓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总页数】2页(P30-31)【作者】张兰;朱志强;牛西武;曹长峰;姚祈;潘春宇【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11【相关文献】1.都气丸加味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J], 沈明霞;丁文君;康开彪;骆文郁2.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J], 罗雄;凌湘力3.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J], 刘宝林;孙静;黄敬文4.参元丹胶囊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影响的研究 [J], 刘红旭;尚菊菊;赵子厚;张锁雅;周萍;王振裕;李敏;郭玉红;温庆祥;张晓辉5.清肝益气降压方对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J], 韩涛;郭炜;王洪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1~12期总目次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挥 发油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继 鑫 ,王 克 霞 ,李朝 品 19 :7
正交设计优选味连简单序列重复 间扩增多太性反应体系 的 研究 ……………………………………………… 陈大霞, 李隆云 , 瞿显友 , 1 1 等 :1 葛根 素在 乙醇/ 酸铵两水相体 系中的分配特性 ……………… ………………・ 硫 …- 王志辉 , 朱建航 , 郑 楠,等 1 1 :3 重大慢性疾病防治策略 、 途径 与中医药 整合调节优势 … ……… …………………・ 陈 静, 商洪才 , 张伯 礼,等 l 1 :5 超声波提取鱼腥草多糖工 艺研究 ……………… … 盂 江,周毅生, 华卫 1 1 廖 :7 中药复方对一氧化氮的调节及内皮保护作用 ……… 田登科 , 可 燕, 卞 卡 1 1 :9 j七总皂苷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 … 李 霁,王 阶, 庆勇 1 2 何 :2 气郁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吴相春 ,吴以岭 1 2 :3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 …………・ - ・ 覃筱 燕,严 莉, 唐 丽, 12 等 :5 《 伤寒论》 阳三阴辨证研究概况 ……………………………・ 三 - ……… ・ 樊新 荣 12 :8 黄鼎坚临证 经验举隅………- ……… …………・庞 勇, 赵利 华, 黄 瑜 , 13 等 :1 中国帕米尔高原药用种了植 物资源调查研 究 ……………… 杨淑 萍,阎 平 13 :2 正交实验优选 地黄叶中梓 醇的提取工艺 …………………… 孙利伟 , 李 钦 13 :4 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 究 ………- …… ………・张秀梅 ,曾祖 平, 王永红 13 :5 玉芩蓬 口服液降压作用研究 ………… ・ ………・ 许 伟,潘丽元 , 黄 讯 , l3 等 :7 逍遥散及其拆方对行 为绝望模 型小 鼠的影 响 … 瞿礼萍 , 周桢 昊, 南, 13 曾 等 :8 黄瓜香对小 鼠免疫功 能调 节的实验研究 ……… 李春艳 ,李先辉 ,吕江 明, 14 等 :0 山蜡梅叶挥发油 的气相色谱 一 质谱联用研究 …… 曹 岚 , 刘志 勇, 刘德文 14 :1 美味猕猴桃茎挥发油 的气相色谱一 质谱 联用分析 …………………… …… ……… - ・ 葛 静 , 雯慧, 王 姜建萍 , 14 等 :3 化脓灸结合 中药治疗 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 鼠的实验研究 … 吴 娟 , 胥志斌 14 : 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哮喘胶囊 中吗啡 的含量 ……………………- …… ……… ・ ・ 陈文生,张明时, 王兴 宁, 14 等 :6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辛夷药材 中桉油精含量 ………- ……… ………… - … …… 王兴 宁, 张明时 , 夏品华 , 14 等 :8 蝉花 中 I S P类免疫活性组分含量测定 的研究 ……………………………………… 杨明静 , 王伯初 , 余佳文 , 15 等 : 0 J 芎贴膏体外经皮渗透实验 中接受液的选择研究 ………・ I l ………………………・ ・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E d tei ET) n ti Oxd N n oh l n( a dNi c ie( O) e e nP t ns vt r t h r slr s r L v l o ai t 、 hCa oi At eo c oi s e i d e s
Q 帆 H in al g i
Gu n x a g iTCM i e st 53 0 Un v r i y, 0 01
A sr c jcie T b ev h n u n eo o p u dC ieeh ra meiieo lo — c v t ga d b ta t Obet :oo sreteif e c f m o n hn s eb l dcn fbod at ai n v l c i n
5 a e e e t d w r a d ml i i e t o g o p . o v sai ac u p l ro a s e e gv nt ec n r l 6 c s ss l c e e e r n o y d v d d i ot r u s At r a tt c l i m i sf r l e w r i e t o t n w n l o u o h o
Th is f lae s ia f e F r t i i td Ho p t l TCM ie st 8 Af o Un v r i y, 9—9Do g e Ro d, n n 5 00 n g a Na nig, 3 01, a g i Gu n x
Gn e gYu a L ufa g n Z a gC i n L uP n y ’n, i i n a g, h n h mig, i e g e
中 图分类 号 : 2 57 R 5.
文 献标 识码 : A
中药对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对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马旭辉1,张杰2(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肿瘤科,山东淄博255300; 2.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201203)[关键词]中草药;内皮缩血管肽;一氧化氮[中图分类号]R286.2;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977(2004)01-0152-02①血管内皮细胞(vessel endothelial cell,VEC)衬于血管腔的表面,具有屏障及选择性通透作用,可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管舒缩、抗血栓、免疫功能及细胞增殖的调节[1]。
其中血管舒缩是其功能中的关键一环。
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管舒缩运动主要是通过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血管活性因子来实现的。
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等诸多方面,围绕着上述血管活性因子,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关于中药对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影响的研究工作,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中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对ET、NO的调控作用血浆ET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烈的血管收缩因子,对冠状动脉的收缩作用最强。
VEC和心肌细胞都能产生ET,并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形式引起血管收缩、正性肌力,致心肌肥大及通过激活或促进其它激素等作用方式引起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
NO是一种调节血管的神经递质样物质,直接影响着心血管的调节肽的分泌。
上述两者关系密切。
钱孝贤等[2]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探讨中药复方保心胶囊(四逆汤胶囊)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犬NO和ET-1的影响。
观察到在犬急性心肌缺血过程中,血清和心肌NO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浆和心肌ET-1水平明显增高;在保心胶囊治疗组,血清和心肌的NO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降低,与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促进NO的产生和抑制ET-1的合成可能是保心胶囊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丘瑞香等[3]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30例,常规合成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合成药治疗),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丙二醛均显著下降,而心脉通胶囊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心脉通组ET显著下降,但对照组下降不明显;两组治疗后N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上升,而心脉通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医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影响的机理研究

・
5 ‘ 4
中医药研究 2 0 0 2年第 1 8卷第 4期
RE E S ARC OF TR H ADI ONAL CHI TI NES E MEDI I Vo.8No 4Au 2 0 C NE 11 . g.0 2
中 医药对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患者 内皮 素 和 一 氧化 氮
冠心病是 由于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使血 管阻塞或冠 脉痉挛导
致心 肌缺血缺氧 而引起 的心脏疾 病 ; 绞痛 是冠状 动 脉供血 不 心 足, 心肌 急剧 的暂时 的缺血 与 缺氧所 引起 的 临床综 合症 。引起 冠 脉供血不足 的直 接原 因是冠 脉舒 缩功 能 的紊乱 , 而与冠 脉舒 缩功 能紊乱 相 关 的病 理 因子 中, 究 得 最 透 彻 的 当属 内皮 素 研 ( T) E 和一 氧化氮 ( O) T是 日本 学者 18 N 。E 9 8年从猪 的主动脉 内皮细胞 中分离 纯化的一 种 由 2 1种 氨基酸 组成 的血 管活性 多 肽 , 是现知最强 的缩 血管 物 质 , 与血 压 基础 调 节 , 它 参 同时 E T 可 调节心脏 的代谢和 内分泌功 能 , 是一种 强大 的促 血管 平滑 又 肌细胞 生长和 增殖 的多肽 , 与冠心 病 、 参 高血压 、 脑卒 中等疾病 的发生 。NO 是 1 8 9 0年美 国 F rc g t 等人 发 现 的一 种 由血 aoh ot 管内皮细胞产 生 的导致 血管 平滑 肌松 弛的 物质 , 又称 内皮 细胞 衍 生舒张 因子 ( DR ; E F) NO是 维持 冠脉 舒张 反应 的重 要物 质 , 它既能拮抗 a一肾上腺 素 能神 经 的缩血 管 反应 , 又参 与 B肾上 一 腺 素能神经 的扩血管作用 , 以维持 较低 的冠 脉张力 , 加冠脉血 增 流量 , 它还能抑制 血小板 的粘 附聚集 , 维持血液畅通 。近年来 的
补肾复脉液对缺氧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合成与释放影响的研究

补肾复脉液对缺氧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合成与释放影响的研究李艳梅;温廷益;张慧琪;陈大权;李志红;李红【期刊名称】《天津中医》【年(卷),期】2001(18)6【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复脉液对缺氧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的合成与释放的影响。
方法 :取培养的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 ,随机分为空白组、缺氧组、西药组 (缺氧 +Vit C)、中药组 (缺氧 +补肾复脉液 ) ,上述各组分别给予10%的空白兔血清、10 %的空白兔血清、10 %的含Vit C兔血清、10 %的含补肾复脉液兔血清 ,除空白组外 ,同时通入95 %高纯氮气 +5 %CO2 混合气孵育 (缺氧 )4小时 ,测定各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释放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结果 :1)NO、NOS :缺氧组与空白组比较 ,NO释放和NOS活性水平显著下调 (P<0 01) ,中药组、西药组与缺氧组比较NO释放水平和NOS活性明显上调 (P<0 01 ,P<0 05) ,但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0 05)。
2)ET :缺氧组与空白组比较 ,ET释放水平显著上调 (P<0 01) ,而西药组与缺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0 05) ,但中药组比缺氧组ET水平显著下调 (P<0 01) ,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P<0 01)。
结论 :中药补肾复脉液能阻抑缺氧内皮细胞NO和ET之间合成与释放的平衡向ET倾斜 ,使内皮源ET的合成与释放显著减少 ,而NO的合成与释放明显增加 ,或相对增加 ,说明该方药对缺氧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中药;补肾复脉液【作者】李艳梅;温廷益;张慧琪;陈大权;李志红;李红【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心脉神口服液对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影响[J], 高凌云;何作云2.穿心莲有效成分API_(0134)对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内皮素合成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J], 李树生;赵华月;郭志凌3.补肾复脉液对缺氧内皮细胞eNOSmRNA和ET-1mRNA影响的研究 [J], 李艳梅;张慧祺;温廷益;鲁彬;郭利平;杨洪涛4.补肾(千金)复脉方对缺氧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合成与释放影响的研究 [J], 李艳梅;温廷益;张慧琪;陈大权;李志红;李红5.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人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J], 徐慧;郑杨;佟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王蕊;李景君;徐京育【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0(0)2【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IR)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复方丹参饮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复方丹参饮预防组(中药预防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建立大鼠IR模型,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6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中NO、ET-1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复方丹参饮预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NO含量减少、ET-1含量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及中药预防组与治疗组均能增加NO及减少 ET-1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其机制与升高血清NO及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总页数】2页(P191-192)【作者】王蕊;李景君;徐京育【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级,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级,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289.5【相关文献】1.复方丹参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J], 王清卿;赵志成;徐京育2.褪黑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皮质内皮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平衡的影响 [J], 刘颖;刘志民;赵瑛;何金;刘会敏;孟玲3.一氧化氮、内皮素-1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影响的对比研究 [J], 蒋小林;张涛;索占伟;董红;伊鹏霏;郭洋;穆祥4.内皮素、一氧化氮、烫伤血清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J], 朱世辉;张素贞;苏波;唐洪泰;刘世康;葛绳德;夏照帆;陈玉林5.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模型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J], 孙杰;王俊霞;赵鸿亮;吴立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中药复方对一氧化氮的调节及内皮保护作用摘要:血管内环境的健康主要依赖于内皮细胞的良好功能,而一氧化氮(NO)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构筑健康血管内环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学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巨大优势,且因其化学组分的复杂性而具有多靶点的治疗作用。
研究表明,多种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复方能够调节NO生物利用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是它们发挥治疗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文章将就近年报道的这些中药复方作一综述。
关键词:一氧化氮中药复方血管内皮心血管疾病随着1998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颁发,血管内皮细胞不再被认为只是一道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屏障,它在维护血管自身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注目。
一氧化氮是内皮细胞行使其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信息分子,NO生物利用度的降低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1 NO生物利用度与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知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由内皮细胞所分泌的活性分子物质主要用于维持血管扩张和收缩功能的平衡、血凝和抗血凝的平衡、促炎症与抗炎症的平衡、过氧化与抗氧化状态的平衡,这些平衡状态的打破被称之为内皮功能的损伤[1,2]。
由内皮细胞所生成的NO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这主要包括[3]:通过cGMP(环鸟苷酸)途径扩张血管,维持血管的基础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通过干扰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CD18与内皮细胞表面形成的黏附键和抑制白细胞CD11/CD18表达,从而阻止白细胞与血管壁黏附;NO还能抑制平滑肌细胞DNA合成、有丝分裂以及增生。
可见NO几乎参与了以上各个平衡状态的维持,因此NO生物利用度的降低将直接导致内皮功能的损伤,这可以表现为[4~6]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减弱、血小板聚集的增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血管平滑肌增生等;长期内皮功能不全[7]将导致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多种疾病。
因此,如何提高NO生物利用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已经成为我们研究中心和其他国际科研团体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重点。
2 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中药复方本身体现着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这两个中医药学理论特色,是中医药学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巨大优势。
中药复方由多味药物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方,其主要功效和疾病的辨证分型相对应;中药复方化学组分复杂,其疗效在于各组分之间协同效应的发挥从而对机体产生的整体调节作用。
其次,心血管疾病大多是多机制、多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器官、部位的病变和基因表达的改变,因此对机体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调节功能的中药复方在应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常呈现较好的疗效,具有特殊优势。
3 具有NO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就近年所报道的对心血管疾病有确切疗效,且具有NO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按照其主要功效,主要包括如表1所示的7类方药。
表1 具有NO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略)3.1活血化淤类血府逐淤汤功善活血化淤,现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淤;牛膝祛淤血、通经脉;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合枳壳可一升一降,开胸行气;生地合当归养阴润燥;甘草调和诸药。
张秋雁等[8]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灌胃给药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淤汤7d后,发现各给药组血清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明显提高,内皮素(ET)、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此实验表明不同桃仁、红花配比的血府逐淤汤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从目前研究来讲,活血化淤类方药是具有内皮保护功能的较大一类中药复方。
3.2 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类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除血淤外,痰浊也至关重要。
活血化淤领衔人陈可冀院士也认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不能仅重“化淤”,还应该重视”化痰”[9]。
瓜蒌薤白半夏汤以祛痰宽胸为主要功效。
方中瓜蒌理气宽胸,涤痰散结,为君药。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二者共为臣药。
佐以辛散温通之白酒,行气活血。
本方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治疗。
郭书文等[10]探讨NO、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作用机理时发现,在大鼠常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血浆中NO水平降低、PAF的含量升高;瓜蒌薤白半夏汤能明显升高NO和降低PAF的含量,提示瓜蒌薤白半夏汤具有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另外连乐燊等[11]的研究表明多种瓜蒌薤白类方具有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3.3平肝熄风类天麻钩藤饮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有效方剂。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用以为君。
石决明功能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川牛膝引血下行,二者共为臣药。
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均为佐药。
龚一萍等[12]在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作用机理时,发现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清NO水平,并能够显著降低血压但对ET无影响,提示影响NO水平变化可能是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机制之一,天麻钩藤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3.4益气活血类补阳还五汤功善益气活血,现在广泛的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治疗。
方中重用生黄芪补气,令气旺血行,淤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化淤,为臣药。
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助当归尾活血祛淤,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蔡冬梅等[13]将120例气虚血淤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单硝酸异山梨酯组(A组)、补阳还五汤组(B组)、单硝酸异山梨酯加补阳还五汤组(C组),按设计各组服药3个月后,发现三组对冠心病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B组与C组治疗后血浆NO含量显著提高,提示补阳还五汤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3.5芳香开窍类麝香保心丸由麝香、冰片、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组成。
“不通则痛”,从中医理论上讲,麝香保心丸之所以对冠心病心绞痛确切有效主要在于“三通”:开窍以行气而通,温热以祛寒而通,益气以补虚而通。
李勇等[14]在高脂血症造成兔动脉壁NO代谢异常的动物模型上,观察了麝香保心丸的干预作用以阐明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机理。
结果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可提高动脉壁内皮型NOS基因表达的趋势、显著增强动脉NOS的活力、提高血浆NO代谢产物的水平,表明麝香保心丸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保护动脉壁NO系统、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单味麝香和冰片均没有显著的调节NO代谢、改善内皮功能的药理学作用;而张赐安等[15]发现由麝香、冰片混合而成的芳香开窍药能够促进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提示了中药不同药物之间协同作用的存在。
3.6补益肝肾类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多为“本虚标实”,在本以(肝肾)阴虚、血虚为主,血压健2号胶囊功善滋补肝肾,滋阴潜阳。
方中珍珠母入肾经滋肾阴、入肝经清肝火、入心经清心热,故用为君药。
枸杞子补肾生精,龟板滋补肝肾,二者共用为臣药。
白芍滋阴柔肝,知母清三焦之火而润燥养阴,二者共为佐药。
牡蛎引火下行归肾,以为使药。
陈宁等[16]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之阴虚阳亢型患者并用血压健2号治疗,结果血压健2号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值,并能有效提高扩血管物质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降低缩血管活性物质TXB2、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提示血压健2号的降压作用可能与调节NO生物利用度有关。
3.7 以虫类药“通络”为治疗特色的中药复方吴以岭教授[17]在继承叶天士络病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络脉痹阻不通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和共同发病机理,使用虫类药逐淤、搜风“通络”是治疗的重要方法。
据此吴以岭开发了以通心络胶囊为代表的一系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中药复方。
通心络胶囊中人参益气通络为君。
水蛭活血通络,全蝎解痉通络,共为臣药。
虫逐淤通络,蜈蚣、蝉蜕搜风通络以解痉,赤芍凉血散血,共为佐药。
冰片芳香通窍且引药入络而为使药。
冯立刚[18]将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心络胶囊组,治疗8周后发现通心络组与治疗前相比血液ET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而服用复方丹参片的对照组治疗前后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3.8其它另外,以益气养阴为主要功效的参麦注射液[19]、温阳利水为主要功效的肺心平[20]、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的黄连清降合剂[21]、益气健脾为主要功效的健脾降糖饮[22]、补血益气为主要功效的心脉神口服液[23]、温肾暖脾回阳救逆作用的四逆汤等[24]均具有调节NO的作用,提示中医药在治疗保护血管内皮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
4 结语NO生物利用度的降低参与了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血管舒张因子NO进行调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也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热点。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药复方体现着中医药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两大基本特点,通过中药复方对NO进行调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冠心病和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多为“本虚标实”。
本虚可有阴虚、阳虚、气虚和血虚;标实主要有痰、淤、风、火。
高血压和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在本以(肝肾)阴虚、血虚为主,在标有痰、淤、风、火;而冠心病以(心肾)阳虚、(心肾)气虚为主,在标以痰浊和淤血为要。
以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学发病机理为着眼点,我们可以找到大多数具有内皮保护功能的中药复方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并具有确切疗效的理论依据。
如活血化淤类中药复方主要针对“淤”这一“标实”,而淤血参与了以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为主要功效的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及温通心阳、芳香开窍的麝香保心丸主要用于心阳不振,淤、痰浊痹阻心脉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以平肝熄风作为主要功效的天麻钩藤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目前报道主要用于辨证属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治疗;吴以岭教授认为络脉痹阻不通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和共同发病机理,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使用虫类药以“破血逐淤通络”的中药复方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许多补益肝肾类中药具有内皮保护作用,而肝肾不足,尤其是肝肾阴虚被认为是高血压和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根本病机。
综上所述,近几年在中药复方调节NO、保护内皮功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笔者认为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研究:①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注重理论继承、创新,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中医理论为出发点发掘更多的具有内皮保护功能的中药复方;②坚持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优势。
上述具有NO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在应用于临床时均具有相对应的证型。
我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辨证分型,而针对此种证型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有可能是通过调节NO来实现的,这将为我们筛选具内皮保护功能的药物提供广阔的复方资源和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③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对NO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将中药复方的现代作用机理和NO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