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国情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作文8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作文800字

我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挂毯,由数千年前的智慧和艺术线
织成。

是儒学,道教,佛教的多彩交融,同时流传着传统艺术,文学,风俗。

这种文化大汗眼镜塑造了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影
响了从家庭动态到社会规范的一切。

我国传统文化的心脏以孝敬,忠诚,慈悲,和谐等价值观为中心,都强调维护和平,与家人,朋友,
全民族传播良好氛围的重要性。

好像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生活在最
初的"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生活"的格言之下!
家庭观念在我国文化中占有超重要地位。

它显示人们多么关心自己的
家庭并重视这些关系。

家庭基本上是社会最重要的部分,每个人都把
家庭的幸福放在自己的之上。

而当我们谈论"家"时,不仅涉及到物理
房屋,而且还涉及到我们与祖先,孩子,以及祖国的情感和精神通联。

这种牢固的纽带使我们真正热爱祖国,感到我们真正属于祖国。

对家
庭的爱和对祖国的爱都交织在一起,使我们感到与我们的家园和我们
的国家有很强的通联。

我国传统文化对家庭和民族感情的影响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对传统节日的庆祝,对传统艺术工艺的保存,
道德美德的弘扬。

根深蒂固的团结,团结,互助精神,对培养我国社
会凝聚力和韧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和谐,社会秩序,民族
自豪的价值观深深扎根于我国人民的心中,为强烈的家庭感和民族精
神做出了贡献。

这一文化框架对治理具有重大影响,强调社会凝聚、
相互支持和民族认同在制定国家发展的政策和优先事项方面的重要性。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体现家国情怀高中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体现家国情怀高中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体现家国情怀高中《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国家有着特别多特别棒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里呀,藏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呢!比如说端午节,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

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心里装着自己的国家,看到国家有难,他特别伤心,跳进了汨罗江。

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把粽子扔到江里,还划着龙舟去寻找他。

从那以后,端午节就成了我们纪念屈原,表达爱国之情的节日。

还有春节,这可是咱们最重要的节日啦!到了春节,不管大家在多远的地方工作、学习,都会想尽办法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这就是家的温暖,也是对家的深深眷恋。

而且呀,春节的时候,我们还会互相拜年,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这就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小朋友们,咱们要记住这些传统文化,要从里面感受到家国情怀,长大了也要像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国家,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传统文化,家国深情》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咱们国家传统文化里的家国情怀。

先来说说中秋节吧,每到这个时候,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我们一家人会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一边看着月亮。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古代有很多人离开家乡去打仗、工作,他们望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人和家乡。

就像李白说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月亮呀,就代表着他们对家的思念,也包含着他们希望国家太平,能早日回家团圆的愿望。

再来讲讲京剧,那花花绿绿的脸谱,漂亮的衣服,还有好听的唱腔,可有意思啦!京剧中有很多故事,讲的都是忠臣义士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演员们在舞台上又唱又跳,就是在告诉我们,要爱国,要为了国家勇敢坚强。

家国情怀中秋节的爱国情感

家国情怀中秋节的爱国情感

家国情怀中秋节的爱国情感中秋节的爱国情感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的表现。

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承载着浓厚的爱国情感,既是展示个体家国情怀的时刻,更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心志的时刻。

中秋节,作为一个团圆的节日,源于古代祭月习俗,蕴含着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情感表达。

在这一天,人们把家人聚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传递着对家庭和家乡的深情厚意。

无论家人远在何处,中秋节都是亲情的纽带,让人们更加思念和珍惜亲人的温暖与忠诚。

这种家庭温情的传递,使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彰显个体对家国情怀的时刻。

然而,中秋节并不仅仅是家庭的团圆节日,也是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从古至今,诸多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在中秋节这一天,通过举办国庆晚会、发表爱国演讲等活动,向世人展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将中秋节的喜庆与祈愿融入对祖国的衷心祝福,用爱国之心凝聚国人思想的共振。

与此同时,中秋节也是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情感交汇的时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古代的拜月、赏月,到现代的中秋晚会、诗歌朗诵等,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承扬与创新。

这些文化活动既传承了古代的家国情怀,又诠释了现代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中秋节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中秋节的背后,也蕴含着人们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盼。

随着时代的变迁,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秋节成为了国人凝聚爱国情怀、传递爱国思想的重要时刻。

无论身在何地,国人都以同样的节日方式庆祝中秋,将祖国成为心灵的故乡,让中秋节成为了一个统一、凝聚中国人民情感的节日。

这种统一的庆祝形式,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为中秋节的爱国情感注入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总之,中秋节正是家国情怀与爱国情感交织的时刻,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

以中秋节为契机,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国人的家国情怀得以凝聚和传递。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不仅是对家人之间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祖国之爱的传承。

关于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

关于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

关于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关于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沉感情。

它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强烈、最持久的情感,始终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尤其在当代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更需要培养和弘扬家国情怀。

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激发家国情怀的元素,这使得传统文化成了弘扬家国情怀的重要基础。

第一,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了家国情怀。

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是国家精神及思想文化的基础,是从古到今贯穿历史的文化遗产。

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了解家乡、祖国的历史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就是对家国情怀进行传承和弘扬。

例如:读书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在如今显得极为重要。

我们必须发扬这一传统文化,尊重知识,弘扬各行各业的人才,使我们的祖国更富强和更强大。

第二,文物艺术传承弘扬了家国情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文物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代表之一,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

到今天,许多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依然被人们传诵。

这些文物艺术品也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符号,是文化与艺术的结晶。

举个例子,敦煌莫高窟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汉、西域文化交融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之一。

尊重传统文化,精心呵护文物艺术,也是弘扬家国情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第三,宗教信仰弘扬了家国情怀。

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宗教信仰的元素。

这些宗教信仰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比如,在佛教信仰中,“慈”、“悲”、“舍”、“智”等等词语都是表现出了人类至高无上的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等价值观,也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思想。

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的内涵,都可以成为引导人们热爱家乡、崇敬祖国的力量和支撑。

最后,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很多人日常的长处可能并不在于对家国情怀的热爱,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当让人们深入体验家国情怀的美妙。

国庆节守护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

国庆节守护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

国庆节守护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形象逐渐提升,国家认同感也逐渐加强。

国庆节作为中国人民庆祝国家生日的重要节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代表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探讨国庆节在守护家国情怀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一、国庆节与家国情怀国庆节作为一个国家的生日,是中国人民热爱自己家国的体现。

在这一天,人们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庆祝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国情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它连接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

通过重温国家的历史,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提高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国庆节活动也能够凝聚全体国民的力量,激发大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家国情怀。

二、国庆节与中华文化传承国庆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千年传统。

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不仅是对国家取得的成就的庆祝,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璀璨的文化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国庆节期间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的舞狮、舞龙表演、民间艺术展演等,不仅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承给后代。

同时,国庆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时刻,鼓励人们去研究、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讲座、书法绘画比赛、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并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兴趣。

三、国庆节的意义与价值国庆节作为一个庄严而欢乐的日子,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也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钟爱与热爱。

首先,国庆节是一个集体意识觉醒的过程。

它能够让人们从个体的纷争中解放出来,感受到自己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国庆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加深了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了国人的力量和凝聚力。

中国传统节日及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及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及文化篇一: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字数:2682 字号:大中小中国是—个节日众多,节日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

我国传统节日究竟有多少?要想给出—个确切的数字,恐怕比较困难。

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日在不断发展、演变着,各地又因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本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各民族又因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多种民族性节日,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

这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被称为中国民众的八大传统节日。

不同的节日具有不同的象征性意义和文化内涵,伴随着特殊的民俗活动。

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节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样式,形成了民众生活的高潮阶段,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特殊需要。

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时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当中,它们层层积淀了并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

永恒不变的祈福纳祥主题。

考察各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与重要的节俗活动,几乎都与原始崇拜、巫术有关,春节的大傩,元宵节的太一神祭祀,清明节的禁火,端午节的插艾、饮菖蒲酒、雄黄酒,中秋节的祭月,重阳节的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腊八节的腊祭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人们远离灾疫的强烈愿望;传统八大节日中有元宵节、中秋节两个节日都以十五月圆为节期,以象征团圆美满的元宵、月饼为美食,再加上春节这一最隆重的节日,都以阖家团圆为主旋律;还有在节日中形成的一套吉祥语、祝福语,如“长命百岁”、“年年有余”、“步步登高”、“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无一不表达获得吉祥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古不变的民族文化心态,缭绕萦回于节日民俗生活之中。

贯穿始终的伦理道德意识。

传统节日活动中,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因素,它在传播道德规范、塑造人的品格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养成作用。

首先,传统节日中渗透着浓郁的敬老爱幼的家庭伦理意识,如年节中给年长者拜年,各种祭祀活动中对祖先的礼敬,节日宴席上长幼座次的排定,给孩子买新衣裳、给“压岁钱”,端午节给孩子系五彩线、香荷包,中秋节给孩子买“兔儿爷”等,无不表现出对年幼者的悉心关爱和体贴。

家国情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家国情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家国情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家国情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1我是一个小小的中国孩子来自这片沃野千里的神州大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浸透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祖国啊,你像一位仁慈的母亲温暖地拥抱着我们每一个儿女从小就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从古老智慧中汲取力量我最钟爱的,是诗词歌赞的瑰丽文字古人们用灵巧的文字,吟诵大自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词里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还有那些栩栩如生的瓷器青铜器每一件都是巧匠们夺人心魂的杰作承载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精华流淌着源远流长的文明之光新年时,全家人欢聚一堂爷爷奶奶会给我们讲古老的传说那些神奇的神话传说诠释了祖先对天文地理的领悟更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浪漫情怀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不仅仅是点点滴滴的文物古迹更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孕育出丰富精神财富和价值观念我为生于斯,为有这等厚重文化而骄傲就像为拥有一位高贵慈爱的母亲而自豪懂得了什么是伦理和道德才能真正行有余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国啊,从芸芸众生到那高山流水每一草木景物,无不吸引着我我要努力读书,刻苦学习以弘扬祖国灿烂文化,续写绵延数千载的文明之基祖国母亲,我会永远铭记你的教诲在这熠熠生辉的文明长河中茁壮成长用饱经沐浴的知识和智慧为您添砖加瓦,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家国情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篇2每年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的人就会戴上香包,这样蚊子就不会叮我们了。

我们家门口还会挂上艾草,这是用来辟邪的。

妈妈还会给妹妹穿上虎头鞋,让每个人在身上抹一点雄黄酒,这是为了驱赶有毒的虫子,让它们不敢靠近我们。

我们还会吃粽子、划龙舟。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告诉我,因为屈原跳的江叫汨罗江,而汨罗江里有很多鱼,为了不让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就把饭团扔进江里给鱼吃,为了让饭团不散,人们就拿一些叶子把饭团包起来。

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家国情怀 中秋团圆的家国情意

家国情怀 中秋团圆的家国情意

家国情怀中秋团圆的家国情意中秋团圆的家国情意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象征团圆和家国情怀的时刻。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怀着无比热情和渴望,期盼着与亲人团聚,以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中秋团圆,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给人们带来了一份承载着家国情意的温暖。

本文将从家庭团聚和国家认同两个层面,探讨中秋团圆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第一节家庭团聚每逢中秋佳节,人们琳琅满目的精美月饼、丰盛的晚宴,都是为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意。

这是一个值得庆贺和亲近的时刻,也是表达对家人关爱与感谢的最佳时机。

随着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人团聚的机会逐渐减少,中秋节成为了眼中那颗渴望的明星。

回家团圆,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对家人关爱的具体行动。

与亲人共度佳节,透过亲情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激家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

在中秋团圆的过程中,人们还传承着各种习俗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和祝福。

例如,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欣赏圆月,令人心生亲近之情。

此外,还有包粽子、拜月、嫦娥奔月等传统乐趣,这些都是人们团圆时不可或缺的家庭氛围。

类似的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背后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却是相通的。

第二节国家认同中秋团圆不仅是家庭成员聚集的时刻,也是国人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的集中表达。

在人们与家人团聚的同时,他们也在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敬爱之情。

中秋节的传统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一首表达对祖国和亲人深情的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中融入了许多对家乡怀恋、对亲人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使人们能够在共享团圆乐趣的同时,感受到家国情怀的真挚与深入。

此外,中秋节也是传统的家国思想的重要载体之一。

众多的诗句、故事和传说都体现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诸如杨凌的“四海之内八方同赏月,有同技者更贺将”,白居易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等等,都表达了诗人们深沉的家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LOGO
LOGO
2.清明
清明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要祭祀、扫墓(“上坟”)、怀恩思远。扫 墓时,要携酒食果品纸钱等物,供祭后焚纸钱、培新土、折新枝插坟 头,叩头祭拜后回家。 清明重死,其它节日是重生,因此清明节 有一种分量、深思与深沉。饮水思源不忘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清明的严肃称谓“民俗扫墓节”,展现了华人的历史乡愁,也是家庭情 书的游离颠沛。清明节举行的祭黄大典,是中华儿女的寻根活动。
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采花 [唐]宋之问 (古人称立春为春节,后 被今正月初一代替) 金阁装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LOG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正月初一。古代叫元日/旦/正/辰/朔,三元/朝/正,正旦/朔等 三十多种名称。 5.正月初五。“破五”,路神生日,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 6.正月十五。上元节,又叫元宵节。
LOGO
春节中的节日
1.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2.腊月廿三。祭灶节,祀灶日,小年(下/节),俗称“过小年”。 3.十二月最后一天。(年)除日,这天晚上叫除夕、大年/节夜、大尽 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LOGO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LOGO
1.春节
春节俗称“过/(大)年”,又叫阴/农/旧历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多 从腊月廿三/四的祭灶(或腊八的腊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以除 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正 月初一古 称元日/辰/正/朔/旦等,俗称“年初一”,是最隆重、热闹的日子。 春节期间举行的庆祝活动多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 祈求丰年。 满、蒙、瑶、壮、白、高山、赫哲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春 节习俗,各具特色。“春节”位居四大传统节日之首,2006年5月20日,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 最大的节日。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 人的生命意识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LOGO
清明节的其它含义
(1)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后,谷雨前。(《历书》:“时 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所有有清明踏青、放风筝等习俗。《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正是这一习 俗,作者以此表现街市热闹,集中体现了宋都汴京的繁华。 破阵子· 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LOGO
清明诗词
阊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LOGO
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它们受到西方节日越来越大的冲击。比如 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赏佳月、庆团圆,却不知道祭月、拜月、庆祝丰 收、嫦娥奔月。0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发生了中韩“端午安”,这更 引起了人们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关注。韩国从政府到市民对“端午祭”都非 常重视,已经创造了一系列相当完善的端午风俗。很多东南亚国家都 有与中国相同的传统节日,虽然起源、节日象征意义等并不完全一样, 但经过发展,也有声有色。
LOGO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它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据《荆楚岁时记》 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 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 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 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春秋之 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相传屈 原投江后人们捏饼投江,并划龙舟驱散水中的鱼,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的来源。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纱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一相见一千年。
1.3家国情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浮伟忠
LOGO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辉煌华丽。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美妙 传说、独特情趣和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文学追思,寄托 着民族的憧憬和愿望。把民族传统节日过得更充实、有品位,有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民俗节日经过几千年传承,已形成了 世代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外延都相对稳定,完 美和谐。传统节日始终与世界华人息息相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发 挥着强大的支配作用,保持着固有的文化活力。2008年是我国传统节日 的复兴年,清明、端午、中秋三个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