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表达1我们眼里的秋天长春版

我们眼里的秋天
课型
指导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
2、抓住景物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乐于与人交流。
3、能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语言通顺,体现秋天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乐于与人交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从来就不缺乏色彩,你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板书课题)
习作目标:
1、抓住景物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乐于与人交流。
2、能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语言通顺,体现秋天的特点。
1、出示秋天的天空图片
(1)、仔细观察,说一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想象一下,天空中还可能有什么呢?
天的味道》课例梳理写作方法
1、小组内交流自己眼里的秋天:说说为什么要交流这些内容。注意抓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参与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你的习作素材单,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温馨提示:观察抓特点,按顺序把景物说具体。想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自主完成习作,师巡视指导。
1、指名展示自己的习作。
2、其他同学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3、出示下水文,修改自己的习作。
4、小结:观察秋天景物时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为语言增色。
5、誊写作文。
想到的,写出来就行了。
对照自己的习作素材单进行交流。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来了》教案及说课设计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来了》教案及说课设计教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来了》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2.能够运用秋天的词语进行简单的表达和描述;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1.秋天的特点和变化;2.秋天的词语的认读和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海报、词卡、玩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 自然情境导入1. 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秋天的天然物品,如红叶、枯叶、松果等。
2.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带来的秋天物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 导入新知识1. 在课件上展示一幅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是描绘的哪个季节?”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特点和变化,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和兴趣。
Step 3 学习课文1. 读书导入:教师通过朗读课文《秋天来了》,使学生们进入课文的氛围。
2. 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或读音时感受课文中的意境和节奏。
3. 集体阅读理解:教师向学生展示课文内容,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各种景色和变化。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互相询问和讨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4 拓展活动1. 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找对啦”游戏,教师准备一些秋天的图片和卡片,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描述找到对应的卡片。
2. 创作: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画下自己所见到的美丽的秋天。
Step 5 总结1. 教师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 6 讲评与作业布置1. 进行课堂讲评,讲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去仔细观察周围的秋天景色,并写下对秋天的感受和变化。
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教材《秋天来了》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描写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景色和变化,学会使用秋天的词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024年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书中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及基本用法。
理解并背诵重点课文,领会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提取信息、概括主旨、理解文意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文本,提高阅读效果。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课文的深入解读和背诵。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句式和长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的满足与引导。
如何有效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话题的讨论或趣味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新课内容。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新课呈现:展示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跟读、默写等方式熟悉和掌握。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提高朗读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点。
重点讲解:针对重点句型和难点词汇进行详细解释和示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归纳学习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布置课后作业和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确后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长春版⼩学三年级上册语⽂教案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长春版⼩学三年级上册语⽂教案 《繁星》 教学⽬标: 1、在阅读课⽂的过程中,体会⽂章的语⾔美,并学习运⽤⽐喻、拟⼈、排⽐等修辞⼿法。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的主要内容。
3、感受作者热爱⼤⾃然和追求幸福⽣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布置学⽣课前预习 1、把课⽂读正确,了解读课⽂时还不太理解的词语。
2、思考作者看了⼏次星,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3、了解巴⾦先⽣的⽣平,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章? 教学时数:⼆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课题,导⼊新课。
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 2、谁能把课题写出来?(指名写,写时强调该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得怎样?(简单评价) 3、理解课题:“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许多的星星、数不清的星) 4、简介背景:课⽂是谁写的?1927年的中国还很落后,⼀群有理想的热⾎青年,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相约去海外求学,其中就有巴⾦先⽣,在乘船去法国巴黎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游记,《繁星》就是其中⼀篇。
⼆、初读课⽂,理清脉络。
1、导读:⽂中写了巴⾦先⽣⼏次看星,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预习中你是不是把这些内容都找出来了?请同学们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成果。
2、指名学⽣说。
3、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这篇课⽂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还有别的分法吗?(提⽰:这是⼀篇游记,游记就是写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这篇游记有些不太⼀样,谁看出来了?前两次并不是在他这次旅游途过过程中的事,⽽是——回忆。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报酬》教案三篇.doc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报酬》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本课12个二类生字和12个一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
2.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自学一类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悟文章思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感悟“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的报酬”的真正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假、式”等一类生字的识记。
2.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四、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熟读一类字及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一、检查一类生字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齐读。
2.学生领读习题一、二中的词语。
二、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师领读重点词语:面值草坪甚至提议遗憾钦佩沉吟通宵激动整修三、思考: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l (对于五个问题的学习,首先应建立在多读、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多种方式读课文。
)五、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书写生字,完成课后习题写一写,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1.指读一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
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个性化识记生字。
尤其注意右边上部分不能写成几。
式:与“或”比较学习。
佩:第五笔是横,不能写成撇。
l 2.读生字卡片。
二、交流:与书有关的话题。
你读过哪些书?最喜欢哪些书?板书设计:报酬巴罗先生热情沉吟特别“我” 钦佩吸引的报酬篇二教学目标★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书籍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读书的兴趣。
★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感的报酬”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游戏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完整版)

5、自由读文。提出问题。自由读文。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 2 提出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整理出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6、指导写字
集体备课教案
五、自由读文。提出问题。自由读文。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 组内提出讨论解决, 小组解决不了的整理出来, 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六、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交流。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写。不规范的再练写。
1
教
集体备课教案
1-1 秋天来了
案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 奇”等词语。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 天。 教学重点: 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 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感受到秋姑娘的脚步了吗?她带着一身清凉走来 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就让 我们走进《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感受秋天的气息。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强调秋左边“禾”字最后一笔变捺为 点:“天”字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课件演示:欣赏秋天。 (1)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秋天美丽的景色, 看谁看得认真, 看完后告诉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 (2)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 同学们想读吗? 四、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轻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3)指名逐节读文,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乘 着”“泼向”“挥洒”“展露”等词的读音。在学生逐节读文时, 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学生从字音、记字方法、字形易错处、本课 字义、组词五个方面学生字。) (4)谁能用一段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长春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朗月行》教案及教学反思

长春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朗月行》教案及教学反思1.长春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朗月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
“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
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月亮)2、出示朗月的画面。
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古朗月行)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
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
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2.长春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朗月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窗外》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窗外》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窗外》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 真切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
2. 关注具体的词句,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关注具体的词句,边读边想象,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窗外》。
(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窗外的景色怎么样?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什么叫“古朴美丽”?这节课,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窗子,去欣赏这古朴美丽的乡村四季。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指名学生分别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段落,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想想美在哪里,把写得优美的词语、句子画出来,一会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① 春天抓住“披、如丝细雨、抹、扑面而来、唱”体会用词的准确贴切,比喻拟人的生动传神。
想象春天还会有怎样优美的画面?春天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吗?熟读基础上指导背诵积累。
② 夏天想象“小河映夕阳”的情景。
抓住“无拘无束、飞进”体会夏天的快乐,通过“微风习习、蛙鸣声声、眨、捉迷藏”体会夏夜的美丽宁静。
指导朗读。
③ 秋天通过“一片金黄、一望无际”感受稻田丰收的场景,体会农民喜悦的心情。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
④ 冬天通过“遍身鹅黄、滚圆可爱”想象小鸡的样子,感受冬天的生趣。
这段结束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能发挥你的想象,帮作者补充完整吗?三、感悟写法1、乡村的一年四季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可惜这古朴美丽的景色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齐读第六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示不同角度描写秋天的句子,让学生感悟积累。
2、出示描写秋天的诗,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刘禹锡《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
3、自选作业:
(1)观察秋天景色,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叶贴画、画画、编歌、编诗、写观察日记等。要求学生能不拘于形式,表现秋天。
二、感悟积累,秋之乐。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过度语:是呀,一阵轻微的秋天吹过,给炎热的人们带来了凉爽,带来了丰收,更带来了喜悦。出示大量丰收的图片:感受丰收的喜悦。
2、出示《秋天的图画》片段,自由阅读,体会秋天给劳动者带来的喜悦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假如你就是一位辛苦劳作的农民,在这收获的季节,看到收获的果实,你此刻的心情如何?
六、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交流。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写。不规范的再练写。
第二课时(2)
教学过程:
一、细入品读,秋之味。
1、复习背诵:自由朗读或背诵全诗。
2、导语:读了诗歌,感受到秋天的美吗,诗歌中最具美感的句子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
(1)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色彩”的句子,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读句子。
,
课时分配:
秋天来了---2课时
秋天的味道---3课时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2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1秋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体会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认读“凉爽、洁白、神奇”等词语。
(4)谁能用一段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由读文。提出问题。自由读文。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整理出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6、指导写字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五、自由读文。提出问题。自由读文。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整理出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7、你喜欢哪种颜色?把诗歌中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你也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仿照诗歌句式让学生在前一填空基础上尝试创造新的句子:秋天是五颜六色的,金黄的(),雪白的(),天蓝的(),紫红的……()的枫叶,()的柿子……啊,秋天真美呀!)
8、配乐朗读全文,播放秋天美景图片和音乐,感受秋天的美。
[在学习过后,进行课外延伸,教会学生用各种方法表现对秋天的感受,增进学生喜爱秋天的美好情感。]
(2)抄写本课重点词语,在积累本上抄写描写秋天的成语和本首诗歌。
(3)继续查找描写秋天的诗句、文章,将自己查找的所有材料进行分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乘 紫红的葡萄
骑美 金黄的田野 丰
踏 丽 雪白的棉花 收
唱 天蓝的大海
教学反思: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不理解的词语。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欣赏文中描写的秋景,知道秋天的美丽。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热爱美好生活以及大自然。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高效、扎实的识字。
4.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引导读懂课文,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秋姑娘的脚步了吗?她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感受秋天的气息。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强调秋左边“禾”字最后一笔变捺为点:“天”字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课件演示:欣赏秋天。
(1)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秋天美丽的景色,看谁看得认真,看完后告诉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
(2)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同学们想读吗?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4)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再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随着乐曲再读一遍课文,让秋天带给我们的亲切、幸福的感觉再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配乐师范读)
生齐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
(2)生自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弄懂。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4)逐段读文,随文识字。
(5)多种形式的朗读。
(6)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秋天的哪些方面。
三、自由读文,提出问题。
四、作业
写生字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2)赏读了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诗歌是选择了哪些颜色和相应的景物来写秋天的?
3、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5、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课内:()的田野()的大海()的葡萄
课外:()的枫树()的果树()的菊花……
6、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出示()的秋天()的大自然)秋天的颜色真多!有蓝色、黄色、红色……秋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领悟词义)。
四、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轻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3)指名逐节读文,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乘着”“泼向”“挥洒”“展露”等词的读音。在学生逐节读文时,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学生从字音、记字方法、字形易错处、本课字义、组词五个方面学生字。)
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描写的秋景,感受秋的美丽。
课时分配;
三课时
第一课时(3)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糖的味道是甜的,醋的味道是酸的,那么谁知道秋天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秋天的味道》。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强调:“道”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道”的笔顺。
单元总体设计
教学内容:
秋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3.认识25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