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

植物保护学院班子俞利荣牵头

2009年5月6日

根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结合学院工作实际,拟定了学院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作为调研专题,并报学校同意实施。

一、调研开展情况

按照本次学教活动“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院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了离退休、在职教工等3个党支部专题调研会,征求了植保学科相关专家的意见,大家就如何凝炼植保学院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和破解学科发展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植保学院作为我校的传统学科,我们的优势在学科,特色在学科,但目前影响发展的问题也在学科。学院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班子调研专题拟定为“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肯定。

调研专题确定后,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分步实施,分类落实,并带头分别举办党员学习辅导报告暨讨论会。4月7日檀根甲院长作了“全国植保学科与我校植保学科比较”的学习调研辅导报告,4月15日俞利荣书记作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学科融合,共建和谐学院”的学习调研辅导报告,4月22日林华峰副院长作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科建设”的学习调研辅导报告。参加3次报告的与会人员

为学院全体离退休党员、在职教工党员,部分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会议人员的覆盖面广,层次全,具有广泛代表性。报告主题突出,思路清晰,问题准确,措施详实。

二、学院学科现状及工作思路

我校植保学科历史悠久,植保专业1960年初次招生,1973年独立建系。学校依托植保专业先后创设了环境工程、应用微生物、环境科学、生态学、动植物检疫等5个专业,为我校学科专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文革期间,学校分三地下迁办学,植保学科随三地办学,学科方向出现第一次分散,学校回迁后植保相关方向没有合并,导致形成长期分散的局面,期间虽有动议,但并未实现合并。2004年学校院系、学科调整,第二次将植保学科所属的农药学方向划走。目前植保学科仅存植物病理学与昆虫学2个学科方向,植保学院只有2个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科方向单薄,学科综合实力薄弱,不但制约了植保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

学院党政领导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破难题,在难题中找成因。几年来,按照“坚定一个理念,落实好三个定位”的思路开展工作,即坚定团结发展的理念,落实“坚持科研走在教学前面的教师定位,坚持考研走在就业前面的学生定位,坚持研究教学型的学院定位”。为什么提出这个定位?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植保作为优势学科,理应率先向研究型的目标迈进。同时教师作为办学的灵魂,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在贯彻科学发展观

提出的“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时,教育部也提出,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学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因此,我们将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定位,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潜力,充分依靠教师和学生,完成好学院工作的目标。几年来学院在科研上、考研上、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目前,学院学生考研率、四六级通过率、学生素质等不逊色于西北农林、南农大等全国重点院校的植保专业学生。

但让我们焦虑的是,近三年来学院考研学生对本校植保学科的认同度、归属感逐年减弱,体现在报考本学科人数激剧下降。其原因与全国考研政策调整不无关系,但与我校植保学科力量分散、方向单薄这个内因更加相关。尤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就业去向,近年来95%以上是到农药化工、经营、管理等单位就业,到学院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98%是农药企业,而学院在办学中却无法利用农药学科的社会资源培养人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严重削弱了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声誉和条件。

三、促进植保学科融合的建议

针对全国植保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学院党政班子对我校植保学科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梳理、分析。我校植保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生物防治和农产品安全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条件表明具有较好的装备,目前植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基础。与重点大学相比,我们学科发展滞后,但同省属院校

相比,除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外,还是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一是植病流行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昆虫分类学和农药残留毒理学、生物防治学等领域与方向均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在全国同行中占有一定学术地位;二是具有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条件和装备能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三是本科生源丰富具有发展后劲;四是学科新增长点明显,植物源农药、生物安全等方向发展迅速;五是学术梯队建设明显增强,师资队伍整体基础较好、素质优良;六是与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望挤入国家队,提升科研实力;七是研究领域主要是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特色明显。

但与重点大学及一些省属院校相比,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科布局不合理,学科方向分散,不能统筹兼顾,没有握成拳头。二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一无院士、二无长江学者、三无国家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入围者,队伍力量急需整合与提高。三是缺乏国家的大项目大课题、其研究成果影响力不够。四是尚未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急需提升。

学科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龙头,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职能的基本平台,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没有特色学科,就没有特色大学,没有合理学科结构,就没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才。学科建设的

目标在于提升学科水平和竞争力,学科队伍的规模、结构和影响力是评价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建议:

1、科学发展,调整结构,加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近年来由于学校新兴学科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分散了学校传统学科的有限资源,相应的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经费增长等远远落后,造成了有些传统学科核心竞争力不够、发展缓慢,一些原有的优势学科力量削弱等现象。学校应当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科学、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传统学科建设与新兴学科发展统筹兼顾。当前学校优势学科急需优化整合,应当按照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安徽省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多层次建设,并建设合理的学科结构,注重学科融合,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科学发展,调整结构,加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应当成为我校近期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学科建设工作的重点。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学科进行分层建设,是提高我校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校确实存在着发展中的矛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学科平台的高效运转,使得我校的学科实力和水平能够有较大的提升。

2、实现植保学科方向由目前的“五指朝外”走向“五指并拢”。

当前我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学科建设水平仍显不足。植保学科如何科学定位,明确优势,彰显特色?虽然高校竞争激烈,但发展模式不外乎两种,即关注规模、追求数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和注重结构调整、强调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根据校情、院情、师生情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