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人教版)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内能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内能”一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演示实验: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4. 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的一种能量。
3. 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实际应用,如保暖衣物、热水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等。
2. 教师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内能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对于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教案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5.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的效率。
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利用、能量守恒定律。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内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热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燃料的热值、能量利用的效率等相关知识;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普遍性、重要性。
本章是体现物理学科内部综合、物理与其他学科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的典范。
能量的变化与物理知识中的其他点、其他学科、甚至社会问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等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内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热机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机器,尤其是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学生更有了探究的欲望。
学生希望教师创设主动观察的物理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生活中相关工具的实践、操作、观察,来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1.本章内容将日常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热机及其相关知识并不陌生,生活和科技实践中随处可见,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运用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科学技术中的物理知识,对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区别,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2.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能的各种形式——各种能的转化、转移实例——各种能转化、转移与守恒实例。
第1节热机这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中适当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结合活动挂图,先弄清每个冲程的工作行程,再将其连续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课方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 《内能》教课方案】13.2 《内能》教课方案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课方案】内能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门路:做功、热传达;知道做功和热传达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课要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要素教课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要素教课方法:讲解法教课过程新课引入: 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推进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为了一杯温水 ,是因为热水失掉了一种能量 ,冷水获取了一种能量 ,从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看法来看 ,这终究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内能察看对照 : 运动着的篮球拥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相互吸引的分子也拥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相互排挤而拥有势能相互排挤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相互排挤的分子也拥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拥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 、全部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拥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虑 : 内能的大小跟什么要素相关呢 ? 结论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相关思虑 : 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达 (吸热或放热 )2. 做功 .(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达改变内能 .a. 物体吸热b. 物体放热温度高升温度降低内能增添内能减少议论 : 热传达改变内能的本质是什么 ?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一样物体之间 ) ( 同一物体之间)思虑:内能改变多少能够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达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想 :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达 (三种方式 )来改变内能的 . 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添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虑: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变能的转变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变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变为机械能四、总结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全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 热传达 .b. 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 传达的热量来量度b. 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达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五、讲堂练习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达和做功2.物体内部全部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温度高升全部分子的动能总和必然增添 ,因此这个物体的内能增添 .3.冬季 ,用嘴敌手呵气 ,手会温暖 ,这是用热传达的方法增添了手的内能 ,而它的本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温暖 ,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添手的内能 ,在这过程中 , 机械能转变为内能 .4.用打气筒打气时 ,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 ,这是为何 ?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课方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讲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能用分子相互作使劲的知识解说一些简单的现象。
初中物理《第2节 内能》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5.3 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纳、综合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索热情;(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铜丝、气球、等。
2.演示实验器材:空气压缩引火仪、火柴头、半瓶水等。
3. 自制摹拟演示 PPT 幻灯片四、教学过程引入1.复习份子动理论里相关概念(1)物体是由份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份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份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什么?(3)温度越高,份子的运动越剧烈。
新课2.份子动能(1)演示实验小球的运动。
(2)问题运动着的小球具有什么?(3)类比运动着的份子具有什么?结论:份子因为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
(4)份子动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温度越高,份子运动越剧烈,即份子运动速度越大,份子动能就越大。
3.份子势能(1)图片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
(2)问题压缩(或者伸展)的弹簧各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具有什么?(3)类比存在相互排斥(或者吸引)的份子之间存在什么?结论: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4)份子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份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即宏观上物体的体积、状态发生变化,份子势能发生变化。
4.内能(1)问题份子因为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份子动能,由于份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份子势能。
物体内有大量的份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份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份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份子动能和份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
(2)单位:焦耳(3)判断与讨论物体的温度为 0℃,它的内能为零吗?物体的机械能为零了,内能为零吗?(4)结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初中内能教案备课

初中内能教案备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等。
4. 培养学生运用内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
2. 影响内能的因素。
3. 内能的改变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的概念。
2. 内能的改变方式。
教学准备:1. 课件:内能的定义、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的改变方式等。
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讲解内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15分钟)1. 讲解内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举例说明影响内能的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15分钟)1.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等。
2.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哪些实际应用?四、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温度对内能的影响,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2. 演示质量对内能的影响,让学生观察质量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3. 演示状态对内能的影响,让学生观察状态变化对内能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2. 强调内能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于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方式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阐述了内能的概念,描述了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并讲解了什么是热量,以及热量的单位,教材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例子讲明了如何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
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
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
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
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