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餐桌礼仪基本常识

中国餐桌礼仪基本常识一、入座次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者与主人享有尊贵的地位,所以年轻人在进餐时一定要让长者和主人先行入座。
如果是公共场合,主人会指定座位,客人应依主人指示就坐。
二、盛食顺序在餐桌上,中国人有一套固定的盛食顺序。
一般来说,先盛冷菜、再上热菜、最后是米饭和主食。
如果是正式宴会,还会有酒水的盛放顺序,比如先上红酒、再是白酒。
三、使用筷子的技巧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技巧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保持双手干净,拿筷子时要握住中部。
用筷子夹菜时,要轻柔地夹取,不要用力过猛。
另外,千万不要把筷子直接插在饭里,因为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
四、尊重酒令在一些场合,会有主人提出酒令,要求大家一起喝酒。
在餐桌上,应该尊重酒令,并按照主人的要求参与其中。
如果你对酒精过敏或者不想喝酒,可以适当解释一下,但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
五、待客之道在中国文化中,待客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礼仪。
主人在宴会上应热情款待客人,为客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饮食环境。
客人则应表现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不要过分挑剔饮食,尊重主人的安排。
六、与他人共食在中国,与他人共食是一种亲密的社交活动,也是一种加深感情的方式。
在共同用餐时,应与他人进行适当的交流,不要大声喧哗或者争论。
应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不要以己度人。
七、照顾他人在餐桌上,要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
如果他人饭菜不足或者需要帮助,应主动提供帮助。
在夹取食物时,也要注意不要抢夺或者占用他人的食物。
八、结束用餐在结束用餐时,不要匆忙离席。
应等待其他人都吃完,或者得到主人的允许后再行离席。
同时要注意,用餐时所产生的垃圾应该放在专门的容器内,不要将其随意散落。
总之,中国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维护社交场合的和谐和增添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也彰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善意。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中餐礼仪是中国文化与传统的体现,它是中餐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无论身处何地,遵循中餐礼仪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餐礼仪的常识。
1.就餐顺序在中餐中,就餐的顺序是有规则的。
一般来说,先端汤,其次是冷盘或热盘菜,再来是主食和大菜,最后是水果。
主食和大菜的先后顺序需要根据不同的菜肴来决定,但总体来说一般是先吃热的菜,再吃凉的菜,然后才是主餐。
2.使用筷子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用筷子吃饭是很普遍的。
但使用筷子也有一些小技巧,这也体现了中餐礼仪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应该用右手拿筷子,左手拿碗。
其次,玻璃器皿、亚克力器皿、瓷器、铜制器皿等筷子的敲击声都不应该有。
最后,如果你不会使用筷子,请不要使用叉子或者手去抓取食物。
3.倒茶在中国的传统中餐礼仪中,倒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年长的人优先享受这个服务,年轻的人不能将茶杯比年长的人先端起来。
这是体现尊重长辈的一种方式。
4.陈列食物在中餐礼仪中,食物陈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般的中餐桌面上,食物是装在盘子里的,但是每个人看到的盘子面对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年长者和贵宾的食盘需要面向中间,而年轻人则面向外部。
5.注意用餐姿势在用餐中,不要倚桌而坐,不要把手肘放在桌子上。
还需要注意不要直接啃骨头,更不要把骨头吐在桌子上。
这些都会影响就餐时的卫生和礼仪。
6.使用餐巾用餐时记得使用餐巾擦嘴,一般来说,要将餐巾折叠成方形,再放在大腿上。
当餐巾用完后,应该折叠好放在桌子左侧。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中餐礼仪常识,但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餐饮环境中,中餐礼仪还有更加细致的规定。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它,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涵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优雅和有品位。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知识.doc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知识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传统饮食礼仪知识有哪些吗?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饮食礼仪知识”,供您参考,()查看。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知识一、中国饮食三大礼仪1.传统饮食礼仪一(饭前)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2.传统饮食礼仪二(饭中)(1)吃饭时要端起碗(2)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盘边夹起(3)要闭嘴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边是餐具礼仪是的礼仪要求。
(4)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
(5)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
假如要咳漱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后方转。
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有痰时要离开餐具去吐掉。
(6)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
碰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
(7)作为一个有礼貌人,吃完饭不应推开饭碗,就离开而去,要应有礼貌离座,并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传统饮食礼仪三(饭后)(1)用餐完后,要轻轻放下碗筷,用餐纸或餐巾擦嘴。
(2)假如自己先吃完,要与父母其他长辈打个招呼,要离开座位。
待大家都用餐完毕,应帮助大家一同收拾碗筷,擦净桌面洗刷碗筷。
二、座次安排一般使用圆桌,面对门的位置一般是主座,主人一般坐在主座,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2.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则主宾坐在主座上,主人坐于主宾右手边;3.一般等长者先坐定后,才开始入座,从座位的左边入座;4.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5.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三、上菜程序宴会的菜谱要做到丰俭搭配、主次分明。
应特别照顾主宾的饮食习惯。
同时,酒水、香烟、水果要备齐。
正规的宴席上菜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手碟--冷碟--热炒--大菜(含头菜、二汤、荤素大菜、甜点与座汤)--饭点--茶果四、用餐1.必须等到人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2.应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3.看准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动筷子,尽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4.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让自己的吃相看上去不那么急切,直接把菜肴放入自己的嘴中是不礼貌的;5.吃饭时,应端起饭碗,用饭碗贴紧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饭推入口中;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尽量少吃离自己远的菜;7.夹菜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常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常识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常识整理文化礼仪常识在哪里都适用,在餐桌上,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尊重”二字。
餐桌礼仪常识大全9篇

餐桌礼仪常识大全9篇餐桌礼仪常识大全 1筷子中餐最主要的餐具就是筷子,筷子必须成双使用。
上图就是筷子的标准拿法。
中餐用餐礼仪中,用筷子用餐取菜时,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要注意筷子是用来夹取食物的。
用来挠痒、剔牙或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与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筷子。
3.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食物,千万不要去舔。
因为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4.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的上面。
因为在中国习俗中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这种插法。
勺子中餐里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和食物。
有时,在用筷子取食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勺子来辅助取食,但是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勺子去取菜。
同时在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舀取过满,以免溢出弄脏餐桌或衣服。
在舀取食物后,可在原处暂停片刻,等汤汁不会再往下流再移过来享用。
用餐间,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把勺子放在自己身前的碟子上,不要把勺子直接放在餐桌上,或让勺子在食物中“立正”。
用勺子取完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是把食物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食物倒回原处。
若是取用的食物太烫,则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勺子吹,应把食物先放到自己碗里等凉了再吃。
还有注意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是反复舔食吮吸。
碗中餐的碗可以用来盛饭、盛汤,进餐时,可以手捧饭碗就餐。
拿碗时,用左手的四个手指支撑碗的底部,拇指放在碗端。
吃饭时,饭碗的高度大致和下巴保持一致。
如果汤是单独由带盖的汤盅盛放的,表示汤已经喝完的方法是将汤勺取出放在垫盘上,把盅盖反转平放在汤盅上。
盘子中餐的盘子有很多种,稍小点的盘子叫碟子,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使用方面和碗大致相同。
用餐时,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求保持原位,且不要堆在一起。
需要重点介绍的是一种用途比较特殊的`盘子--食碟。
食碟的在中餐里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暂放从公用的菜盘中取来享用之菜肴。
使用食碟时,一般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在食碟里,那样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好像是饿鬼投胎,十分不雅。
中餐饮食礼仪常识(9篇)

中餐饮食礼仪常识(9篇)中餐饮食礼仪常识(精选9篇)中餐饮食礼仪常识篇1中餐餐具摆放中式餐饮看似十分普通简单,但是用餐时的礼仪却是有一番讲究的。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
中餐上菜顺序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
在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误为饮料,以致成为笑话)。
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中餐入座礼仪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
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
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
入座: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
1.更讲究的,如果来报有人来,无论尊卑地位,全席之人应出迎。
2.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3.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4.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8在对面),右手边为3,5,7(7在正对面)。
5.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
中餐礼仪常识10条

中餐礼仪常识10条
1. 吃饭时要注意用筷子夹菜的技巧,不要把筷子插在饭中间或者竖立在碗里。
2. 在用筷子夹菜时,不要将筷子直接从共同的盘子里夹取食物,应使用公筷或者请求服务员提供专用筷子。
3. 在进餐时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发出过大的声音或者嘴巴咀嚼声。
4. 不要拿筷子戳食物,以免给别人带来不悦。
5. 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食物,除非是吃水果或者烤鸭等少数例外。
6. 不要将自己已经咬过的食物放回共同的盘子里。
7. 在吃饭时要慢慢地、适量地进食,不要贪多嚼少。
8. 不要用筷子指向他人或者食物,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9. 在用筷子夹菜时,尽量避免直接夹取大块食物,应先用筷子分割成小块再夹取。
10. 最后要注意自己的餐具使用情况,吃完饭后将餐具整齐放
在碗边或者专设的餐具盘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
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
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
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
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
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公务员之家: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
”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
”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
”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
”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
食饭必得用匙。
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
”梜即是筷子。
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
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
”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
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
”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
”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
”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
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公务员之家:
“毋嘬炙。
”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
”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
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
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
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
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
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
……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
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