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学院专业负责人:赵慧群)

一、建设基础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素养,适应当代文博工作需要,掌握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鉴赏与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文物修复保护、文物鉴赏与管理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具备纸质类(书画、古籍)和立体三维类(陶瓷、青铜)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管理与市场利用能力,能从事文物修复保护、鉴赏和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物修复师国家与行业职业标准,行业工作岗位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学校和工作室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为适应多能一专产教融合项目型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调整课程排序,强化核心技能的培养。

图1 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技能的难易程度,对学生专业岗位所对应的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采取由简到难、分层教学、逐级递进的方式进行。书画、古籍、陶瓷、青铜四大核心修复技术专项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是从模拟训练、初级难度到中高级难度逐级递进方式进行,实现了校内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行业产教深度融合。

逐级递进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是实现依托项目型大师工作室进行深度产教融

合探索和实践的支柱,对师资团队要求极高,为此专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保障,努力打造一支以行业文物修复专家为核心,校内骨干教师为支撑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该课程体系为行业机构制定定向式技术服务标准,实现校内职业技术能力与行业实际岗位需求同步化培养。

图2 逐级递进式课程体系

(三)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2006年以文物鉴定与修复(2016年教育部更名为文物修复与保护)名称开设以来,得到了社会和高职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多分布于档案馆、博物馆、拍卖行、古玩城、艺术品经营机构等对口单位,有些学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由于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职业能力,文物鉴定与修复(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暂无毕业生)专业的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后劲,已在上海古玩界开始崭露头角,部分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如上海三大古玩城(中福、云州、多宝)的总经理助理均为我院毕业生,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的业务主管均为我院毕业生,而其他省市的毕业生在修复保护及管理岗位已成为技术骨干。以2018届学生统计,由于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职业能力,受到国家文物局水下中心、南海1号项目组、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西安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考古研究院、上海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陇西县档案局、海派美术馆、乒乓球博物馆、西安望宸阁修复有限公司、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云州古玩城、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老凤祥金店、亚一金店等众多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二、育人目标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工作对象为文物,其最大的特征是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旦毁坏一件或一处,就永远失去一件或一处,就永远失去一件或一处文明或历史的见证物和象征物。因此文物行业对从业者有严格的职业标准和要求,在文物从业人员十守则中,其核心要求就是“爱护文物,要象战士爱护武器一样,千方百计确保文物不受损伤”、“严禁将文物化公为私、监守自盗、礼品馈赠、倒买倒卖”。

基于以上文物特性及行业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前,确定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秉承尊重原貌、诚实守信的价值理念,培养德技双精,具有工匠精神,使学生成为掌握科学处理方法的修复工匠、能治病救物的文物医生。

三、建设内容

以点带面,以滋润如春雨、育人细无声的“春雨”计划实施碎片化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培养。将春雨灌溉计划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及教风学风管理。从实训环境、实验要求、操作标准、安全规范、细节处理、岗位职责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于无声处细育人,将“尊重原貌、诚实守信、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细化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每个重点,使得学生专业能力与技术厚积薄发、术业初成。

四、建设措施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思政课程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基础元件以一体化的建设措施进行。

(一)顶层设计

将课程思政总方针——春雨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文物行业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新要求、新理念写入春雨计划,构建“筑梦、传承、创新、教育”的课程教学主线,实现传统修复技艺教授向课程思政型教学方式改革,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意志,强化学生职业获得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二)基础元件设计

在春雨计划的整体设计指导下,从“实训环境要求严、培养方案规格明、职业素养制度全、行规内容课课讲、职业要求处处见、现场保护制度约”六个基础元件确保职业精神与育人要求细无声的培养。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有5个教学工场和4个大师工作室,正在进行一体化实验室整体改建方案,因此实验室的管理是职业素质养成基地,为此实训室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为核心的7S管理。为更好地进行职业精神和素质培养,将文物行业从业者核心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明确地细化职业素质要求,同时专业在各个实践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四大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均为应用技术型,有严格的行业操作规范和要求,技术应用必须和行业规范融为一体方能符合实际岗位需求,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行业大师或专家亲自示范,并从身边的人和事着手,以正反双例、点滴入微地讲解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同时在各个实验室醒目位置,以标语、展板、案例陈展等方式将职业要求和规范展示在学生的视线内,双管其下地进行职业规范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有大量的社会服务项目,很多为现场修复与保护,从操作规范、技术安全、文物安全到从业者安全,校内校外都有一系列制度约束和保障,真正实现深度产教融合、校内校外双主体育人目标。

五、预期成效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通过思政课程建设,将在四个方面取得预期效果:春雨计划成机制、课程体系全覆盖、重大项目共育人、人才质量提升快。

六、阶段性成果

目前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在思政课程建设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春雨计划成机制,成为人培养模式建设和改革的铺路石

在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新立项的校级课题《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型文物修复与保护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项目中,明确地将“春雨”计划作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并以此作为专业思政整体建设方案,凸显专业对职业素养和行业规范要求。

(二)四大逐级递进式课程体系全覆盖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实施9门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全覆盖的建设形式进行,配

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能一专型逐级递进式课程体系,形成四大专项能力课程思政建设主体。9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书画装裱技术、书画修复技术、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陶瓷器修复技术、青铜器修复技术、陶瓷器鉴赏基础、青铜器鉴赏基础、玉器鉴赏基础、文物绘图。

通过建设,我们在课程上取得突出成果的是陶瓷技术有创新,青铜文化有传承。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环氧树脂胶在瓷质文物修复工艺革新与技术流程工作中的优化应用》项目获得2018“挑战杯—彩虹人生”上海市级、全国职业学院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两个特等奖。这个奖项的获得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陶瓷工作室师生数届工匠精神铸就的陶瓷修复课程技术创新。同时,青铜器修复技术获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40万项目经费,使得青铜器传统修复技术得到传承。

图3 课程思政阶段性成果——陶瓷修复技术有创新

(三)聚焦一带一路重大社会项目,深度产教融合共同育人

南海1号南宋沉船遗址是国家重大考古发现项目,太仓樊泾村元代遗址是2017年十大考古预选项目,两大发现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反映了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国家综合实力,是国家一带一路核心历史地带。在这两个重大社会项目上,我们将国际文保理念介入现场修复与保护中,实施学术并重式技术标准,并以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获得合作单位好评,使得这两个点成为专业长期战略合作对象。南海1号项目组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官网上对我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工作事迹作了专项报道,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作为总结,并对师生敬业和专业精神作了高度评价。

(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2018届名称为文物鉴定与修复)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外地生源多数集中于县市级文博单位和艺术品公司,上海生源多数为古玩城、拍卖行、艺术品公司,进入文博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数量较少,我们通过统计2018

届陶瓷工作室学生实习与就业单位发现,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逐渐进入到国内一流文博机构或重大项目中实习或工作(见下表)。

表12018届陶瓷修复方向实习与就业统计(20人)

文物专业学生正是通过参与“南海1号”、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等重大国家项目,展示了高度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术特长,积累了岗位经验,才使得以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引进的知名单位突破用人瓶颈,以灵活形式引进我院学生,也展示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得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得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得材料,直到器物得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得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与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得与干预性得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得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得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得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得而复制得相关问题。 要遵循得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得物质现状;评估文物得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得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与修复材料得稳定性。3、修复材料得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得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得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得材料与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得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与变动。加载到文物上得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得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得可读性:一就是文物得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就是修复操作得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得现实情况与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得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得制定、保护/修复计划得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得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得必要性,确定修复得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得即时与长期得影响。8、修复得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得存放、陈列、使用、取放与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得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就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就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得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得操作。 古陶瓷修复就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得得,利用合适得材料与技术恢复器物得完整造型与外观得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得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得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得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瞧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得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得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得其她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

修缮工程拆除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修缮工程拆除、文物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7年6月8日

1.工程概况 1.1简况 1.2施工原则 1)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原状”的文物修缮原则,以及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尽量保留原有构件;损坏构件经过修补仍能使用的,不应更换。确保各单体建筑及相关文化遗存修缮前后风格的一致型,保护文物本体价值。 2)对于原结构存在的或历史上干预形成的不安全因素,允许增添少量构件,改善受力状态。 3)对于近代改变原状的做法和工程上的不当做法,要在本次维修中予以纠正,恢复原貌。 4)以文物建筑原状修整和重点修复为主,同时考虑院落整治和周边环境整治。 1.3工程范围: 以上建筑范围内的,主要修缮项目为台明地面、墙体、大木构架、木装修、椽望、瓦顶、彩画、油饰、吊顶等工作内容。 1.4现存和院落需拆除清理工作内容。 (1)土方:地面土方。 (2)渣土:建筑垃圾:各院落周边、建筑物四周。 (3)原居民搭建厨房、储藏室等附属建筑物。

(4)单体建筑内新砌砖墙、修补砖墙。 (5)屋面含红瓦顶、合瓦顶、苇箔、泥背、灰背、椽子、望砖(板)。(6)大木构架。 2.拆除工程方案 拆除工程是本次修缮工程的第一步,而文物建筑修缮中的拆除前应做的准备: 各专业工长必须做好详细的交底工作,包括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支搭方案等;组织有关人员统一部署、监督、检查拆除工作;对瓦面已进行测量、瓦件、脊件的缺损统计,并计算出添补量;对特殊部位及尺寸已进行记录、拍照,以做为恢复的依据;对拆除时的构件码放、渣土堆放场地及运输路线已确定;拆除前除书面交底外还要进行口头交底并做好对文物保护意识的现场教育。 2.1拆除部位 项目部在接到图纸后,由项目工程师牵头组织质检员及班组长熟悉图纸,了解拆除部位,并在现场在需拆除部位做出明显标志,并报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复核做好原状记录、勘测、影像资料的收集。 2.2拆除人员根据拆除工程量,我项目部决定安排12人专门负责拆除,并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3拆除顺序:脊件→花边瓦当→盖瓦、底瓦→泥灰背→望板→椽子 1)脊件拆除: 首先要进行现状记录、详细记录屋脊的工程做法,构件尺寸、数

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和博物馆修复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和博物馆修复工 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和博物馆修复工程 工程地点:石棉县安顺乡安顺村安顺场 工程范围:其中文物保护单位抢修工程设计范围内总面积约87815㎡,建筑占地面积约7244㎡,环境景观用地80571㎡。 本工程主要包括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扩建新馆、老馆维修、总平道路工程等。其中纪念馆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2818.04平方米(含红色旅游展陈设施1500平方米)。 其中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扩建新馆,地上3层;建筑高度:檐口高度14.85米。总建筑面积2818.04平方米,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防火设计等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上人屋面防水等级II级。本次招标的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各专业。 本工程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石棉红军强渡大渡河环境整治绿化景观工程、石棉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文物本体维修工程、石棉红军强渡大渡河指挥所文物本体维修工程、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扩建新馆、总平道路工程等内容。 2.2、根据本工程结构设计特点,首层(层高6m≥4.5m)必须按高支模进行施工。 2.3、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进行施工. 三、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 3.1、本工程梁、板模板支架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架,首层层高6m,梁高度分别为1500mm、700mm.、500mm,宽度分别为400mm、300㎜、250mm,等,配80mm*80mm枋木楞,质量要求:,木枋必须无结疤、断裂现象。选用Φ48mm,壁厚3.5mm普通钢管,质量要求:应无锈蚀、无弯曲;扣件选用螺母及丝扣良好,无滑丝的正品扣件。模板采用20厚木胶合板,模板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3.2、扣管式钢管高支撑架安装及计算书:(附后) 3.2.1、基层为砼底板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2.2、扣管式钢管高支撑架底座需垫30厚木板,宽不少于300mm; 3.2.3、扣管式钢管高支撑架排放应垂直于主梁方向,交错设置,间距为900mm,双层每 组行距为1200mm,单个门式架允许荷载50KN。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明清古籍善本的修复与保护方案 一、前言 2015年4月1号在整理校博物馆文物藏品时,发现了这本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然而由于博物馆条件设施太差,未妥善保管,现在善本的保存情况很差,腐蚀严重,需要立即进行修复与保护工作。 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经仔细检查,发现纸质文物整体发黄,局部出现了霉斑,边缘褶皱有残缺,脆化和粘连情况严重,保存状况极差,整体评估已达到重度至濒危级病害。因此对该善本做了以下分析检测:pH值测定 采用美国的Thermo pH值测定仪对纸张进行pH值测定,精度高。 白度测定 常规的纸张白度是用光电白度计测量一定面积(至少8平方厘米)纸的相对反射光率,测定是无损的。如文物不够白度仪所需面积,或纸面有墨迹,或不便接受光源照射时,建议使用“对比法”测定白度,即用一系列已知白度的纸样与文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文物用纸的近似白度。纸的白度间接反映纸张纤维的提纯程度和老化程度。同一种类的纸,其白度越高,则纤维素含量越高,老化程度越低。 2.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中红外光区(2.5 ~25μm),远红外光区(25 ~1000μm)。红外光谱技术在文化遗产分析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纸张鉴定和分析领域均已得到初步的研究与应用。 3.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分析法。在拉曼散射这一过程中,入射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仅方向改变,而且有能量交换。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结构,若与光存在相互作用,在拉曼光谱上就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光谱曲线。拉曼光谱的峰带通常较狭窄,具有准确的特征标志,因而对物质的鉴别有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拉曼光谱技术主要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共振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目前,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分析文物样品。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较传统拉曼光谱信号更强、灵敏度更高,样品需求量很小,可分析文物的颜料、染料、纸张、纤维等。 4.核磁共振 纸质文物的载体为多孔材料,纸张的内部结构、透水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等对评价文物保存状态、制定合适的保护修复方案以及保护处理的效果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纸张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可以判断纸张的质量。 5.环境检测 对纸质文物的保管环境做温湿度和光照度分析,以及有害气体的分析检测。 保护修复工作目标 本次要修复保护的是明清古籍善本,数量为一本。要求修复后的纸质文物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白度有所提高的同时不违背“修旧如旧”原则,纸张强度和柔软度增加,整体平整无皱缩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整个修复过程具有可逆性,不妨碍以后的修复保护工作。 四、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房屋修缮工程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目的:在掌握图纸、理解现场的前提下,编制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本工 程文物建筑修缮提出实施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依据。 二、编制原则: 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 4.《**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 5.建设工程领域其他法律法规。 三、保护修缮施工的总体思路 (一)、对保护区域,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着重对室内外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保护。在保留大楼原样的基础上真实地保存并保护所有外观现存的特征元素,并使之以一种真实的色彩、质感、沧桑真实地展现外观形象,并对外立面的缺失和损坏的物件按原样进行修复,以恢复其历史面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对保护工程修缮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建筑的特点,加强施工前的详细勘查工作,以文物建筑保护为理念,反映历史现状为特性,坚持“修旧如故、恢复原貌”的指导思想。针对本大楼的保护要求,我们确定本工程的保护修缮应做到如下几条: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恢复建筑物的原有风格。 ?突出建筑物的历史精华部分,根据设计要求保留具有特色装饰。 ?加强施工前的详细勘察工作,有针对性的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做 好以文字、照片为主的同步实录工作。 ?对已遗失、缺损的特色的建筑细部,如扶梯间石材踏步、踢脚、木护壁等依据历 史资料在充分听取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和设计意见的前提下,用同样格式、相似材料及工艺尽可能恢复原有风貌。 ?采取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地对待每项技术工作,忠于原有建筑风格, 保持该建筑的整体协调。使该大楼既满足现代化、智能化的使用要求,又恢复大楼原有的建筑风貌。 ?施工方案需经专家论证后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十分注重本国的文物保护,对于故意毁坏文物的行为处以重金罚款。 前不久被这样的一个新闻标题而吸引。俄游客古罗马竞技场刻字留念被判4年罚金15万元。一名俄罗斯游客在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题字”留念,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同时处以罚金2 万欧元(约合15.2万元人民币)。 报道称,这名42岁的俄罗斯男子21日用尖锐的石头,在这座世界遗产内部一面墙上刻下自己姓名的首字母“K”,长达25厘米, 一个门卫发现后举报。法院以快速审理方式次日就对其判处监禁和 罚款。罗马竞技场管理办公室的巴贝拉表示,俄罗斯男子的行为 “引起了重大的损失”并且“毁坏了罗马竞技场的被刻部分”。报 道指出,意大利将增加摄像监控并且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视频 和音频警告。 可见意大利对文物的重视,从而也催生了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意大利综合性大学共有5所文物学院, 其中3所为公立,2所为私立。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世界排 名第一,联合国世界遗产数量西班牙排第一,意大利排第二,中国 排第三。意大利具有的众多世界级遗产成为其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激励意大利更好地做好这些人类共同文化财产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拥有中世纪众多宝贵的文物古迹、文物修复专业正是在意大利这种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最高水平的发展。例如:比萨斜塔、米兰大教堂、叹息桥、圣母百花大教堂、古罗马 广场、马纳罗拉、比萨大教堂、圣十字教堂、黄金宫、罗马歌剧院、皮蒂宫、圣约翰教堂、罗马人民广场、道奇宫,雷雅托桥、奇迹广场、锡耶纳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圣洛伦佐教堂,鲍格才别墅、罗 马黄金宫殿、维奇奥桥、罗马国立绘画馆、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蒙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doc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一、素质目标 1.具备一定的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自修能力; 2.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结构组成及功能; 3.具备分析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块功能、典型案例应用,强调产品模块调试方法 4.有较快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5.提升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形成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7.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参考 序号教学任务 机电一体化1 产品介绍 机电一体化 2的系统组成 及功能 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生产与 发展; 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 成、基本功能等.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常见的 机械系统; 理解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 的构成、基本功能等. 理解步进伺服驱动单元 理解检测单元、控制单元 及接口技术。 课程思政设计 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 的需求,采用合适的 方法,自主学习,适 应发展。 通过分组实训操作, 树立互相帮助、互相 学习、团队协作、乐 业敬业的工作作风; 在巩固和加深专业知 识的同时,培养敬业、 精益、专注、创新的 “工匠精神” 。 活动设计 向学生说明课 程安排、考核 方式等事宜; 现场教学。 展示图片; 伺服驱动装调 实际操作 学时 4 14

分析激光打标机典型案 例; 机电一体化展示图片;实 分析特种阀门控制系统典了解国情,具有推动3技术应用实物。 8 型案例;技术革新的责任感。 例 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机构及 如何选型。 4机动安排 2 5复习 2 总课时30 三、实施案例 案例 1 从任课班级中挑选成绩好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根据企业如何进行激光打标机设计开发,培养学生 对复杂自动化设备设计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部件以及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 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让学生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 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二是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三是能主动与其他专业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承担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 2 通过一个综合案例的学习、设计、研发,内化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形成 优秀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1)任务引领 按照给定的自动化设备,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 (2)知识传授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古代青铜器在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精美的青铜文物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逐渐锈蚀损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本文将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保护的方法进行综合梳理,以期为深入研究古代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作用。 标签:青铜保护修复化学 我国几千年的青铜冶铸史,在冶铸技术上有着辉煌和独特的成就。青铜器主要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器物不管是传世品还是新发掘出土的,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形成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因此,保护好它们,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古人的创造智慧,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 由于青铜器成分、耐腐蚀性不同,腐蚀环境不同,所以它们的腐蚀情况和腐蚀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仅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各种颜色的腐蚀膜;有的铜质已完全矿化;有的腐蚀在其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锈斑、锈块。有的锈蚀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的腐蚀活动则十分活跃,正继续不断的发展。所以,文物的损坏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内因或外因其中之一,都可以实现文物保护的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控制内因对文物进行保护,并以出土青铜器为例,简述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进行保护的方法。 一、腐蚀产物检测 首先应采用仪器分析对锈蚀产物进行分析。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通过仪器的分析,可以得知青铜器表面的锈蚀有多种成分:黑色的氧化铜(CuO)、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靛蓝色的硫化铜(CuS)、暗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灰白色的氯化亚铜(CuCl)、氯化铜(CuCl2)、绿色的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等。这些腐蚀矿化物,质地较为紧密,在青铜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称其为“无害锈”;而氯化亚铜(CuCl)、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锈蚀先产生于小孔或缝隙中,由局部逐渐蔓延,严重时可深入到铜体内部,器物体积膨胀,使铜体酥解,甚至造成器形严重改变和断裂。称其为“有害锈”或“粉状锈”[2]。 在青铜器的保护过程中,粉状锈的危害性在于其腐蚀会在青铜器体内反复进行,氯离子对青铜器的危害甚大,所以在处理文物之前对氯离子的定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硝酸银检测法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器文物的修复首先应该收集器物出土时的背景资料。从田野古墓葬、古遗址发掘出上的文物是包罗万象的,各种质地的遗物,在不同的埋藏环境中,保存完整程度的差异很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后保护修复工作。由于器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封闭状态,发掘时突然从地下转入大气,环境骤变会引起器物的急剧变化,造成出土时的劣化变质。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环境的温湿度、墓室气体组成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下器物的保存。因此获得器物出土环境的原始数据及出土背景资料非常重要。通过查询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工地现场取样等方法,对其背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包括考古发掘遗址位置、遗址编号、隶属关系、地质土壤与生物环境、现场经历的应急性保护处理、提取运输等记录。 其次应该科学调查器物保存现状。利用仪器分析方法全面系统调查这批陶质彩绘文物的病害种类、病害分布、病害机理。这是器物最基本的信息,包括肉眼可见的器物质地、形态、色泽、残破情况等,并辅以必要的绘图、拓片、照片资料,并用精密仪器对文物样品的微观分析报告、定量检测分析,无损探伤及测量数据、量化参数,实验条件、实验现象观察记录等直接资料‘通过这些检测分析,可以了解文物的物质成分、制作工艺、历史年代、腐蚀产物等信息,为准确掌握器物信息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建立文物修复档案。确定待修复陶质彩绘文物的数量、种类,并建立起文物修复档案。主要包括器物的基本信息,如器物的历史资料、文物价值、照片、保存状态描述,手绘线图标识病变情况等。修复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清理。目的是清除器物表面的土垢及附着杂物、钙盐、霉斑,使文物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体现出来。清理方法:采用机械清理),法。针对器物的具体部位,选用不同的清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清理出试验块,经评估比较后,确定标准面,确定上述方法对文物没有造成新的伤害,再进行全面清理。 2.加固。利用鱼鳔胶加固脆弱陶器文物,浓度为3%,在配好的鱼鳔胶内加入霉敌,目的是防止鱼鳔胶霉变。在喷鱼鳔胶加固剂前,先在器物表面喷一遍酒精,以增加加固剂的渗透深度,提高加固剂的加固效果。 3.黏结。黏结前首先要去除黏结面上的尘土及污垢,尽可能将浮土和污垢清除干净,以保证黏结效果。我们使用环氧树脂黏结剂进行黏结,在黏结过程中,要使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黏剂必须呈液态,这样可使缝隙处完全黏合,达到理想的强度。 4.补配、作旧。对于残缺并影响器物稳定性的部位进行补配,为了与文物整体色彩协调一致,对新补配处进行作旧处理,采用附着力、遮盖效果好、不易褪色变色的颜料作旧。对于残缺比较严重、承受力小的一些空缺处,则使用环氧树脂加填料制成补块后进行黏补。作旧方面,除了需对文物本体的颜色细心观察及调色准确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寻求对文物质感的体现,竭力模仿真锈那种自内而外生成的自然感觉,这一点很关键,它能直接反映文物的整体效果及历史风貌。 瓷器比陶器质地致密、坚硬、光滑、不吸水,盐类很难浸入内部,但早期的商周原始瓷器由于胎质差,釉质不匀,或某些瓷器釉质内所合成分之一种或几种发生了结晶作用或沉积作用,硅土沉积到一定程度,釉会变成乳白色,或者会以一种不透明薄膜的形式掩盖了陶体上的色彩与饰纹;遇到这种情况,可用1%的氢氟酸作局部的施徐,每次涂几分钟,涂后蒸馏水冲洗掉酸痕,再用细金相砂纸细磨,尽可能恢复它的透明性,显露出釉下纹饰。釉面硬结石灰物质可用5%盐酸或硝酸清除。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保护文物建筑、修复珍贵文物是持久的进程,修复及保护现存的文物也要采纳系统技术。文物保护及修复依循了建筑学及历史学、文物学的根本原理,现存技术仍在改进。经过实践的累积,我国现存建筑保护、针对文物的修复已经获得了进步,但仍存在缺陷。对于此,解析了文物建筑修复及保护必备的技术;经过不断探析摸索,从根本上提升了文物保护真实的水准。 标签: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修复技术 文物建筑不可再生,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很多被归入遗产予以保护且日渐受到注重。修复古代文物、保护现有的一切文物,要随时观察细微的建筑缺陷而后及时修复。文物建筑承载了悠久的进步历程,然而伴随日渐剧烈的商业化趋向,很多文物建筑没能获取更优的综合实效因而埋没本身应有的价值[1]。文物建筑拥有深厚内涵,城市建造之中即便保留了部分建筑,也很难维持文物的完整。为此,应当探析更合适的修复技术,完善现存的修复方法及体系。 一、保护及修复文物的必要性 社会日渐在进步,人们更注重了积淀的传统文明。保护珍稀文物、修复文物建筑也日渐受到重视。修复文物建筑、保护各区域的历史文物都是必要的,因为文物建筑承载了珍贵的历史且延续着文明。我国针对于文物建筑配备了必要的保护步骤,也设定了修复的方法。然而,修复文物建筑依循的新式理念仍缺失了推广,至今也并没设定精确的内涵。例如:在修复文物之前并没能经过先期探究,很难归结得出珍贵的成果。与此同时,也缺失了后期修复必要的参照。 修复文物建筑应当选取最合适的技术,但现存修复的各类方法仍缺失了完整性,相对来看并非先进。最近几年,我国接纳了国外传递进来的新颖技术用作修复文物,但仍缺失定量评判且选取的技术并不吻合真实的文物价值。缺失规范操作,运用修复技术也趋向于盲目。由此可见,保护及修复各类的文物建筑要依循设定的操作规程,杜绝盲目修复且采纳新式的修复技术[2]。 二、修复技术及方式 1.修复文物的总原则 保护文物不可挪动现存的文物,应能原地修复。这样做是为保持起初的文物特性及艺术表征。修复保护文物,在现存技术之上还应更为慎重,不要毁损现存的文物。有序予以修复文物先要明确各类的文物特性,现存法规都明晰了文物修复必备的流程及途径。 首先,保护修复都应注重文物本真的特性,保持原本的文物外观。真实性应被设定为中心,维持建筑原本应有的形态。保存原先的信息,选取必备的施工工

文物保护与修复试验室管理条例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条例 (一)管理人员守则 一、关于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需做好对全部仪器设备的档案健全工作,仪器购置后,需要有归档和记录。重要仪器平时需要做一定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2.实验室专职人员要对关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便于维护和使用。 3.实验室专职人员对文物的实验要遵守人身安全第一,对文物负责第二,还要使教学科研合理开展等原则。 二、关于实验室的维护 1.管理人员应按照文保实验室相关规章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和文物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正常使用。 2.实验室的有关文物都需要合理安放。使用时做好记录,空闲时做好储存工作。 3.实验室非工作时间,所有活动资源关闭:水闸、电闸、煤气(暂无)关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验室非工作时段,离开之前仔细检查所有的水电煤设备,如果没有非工作时段的工作必要,应当全部关闭。以避免一切非静止因素引起实验室内危机。4.非上班时间,若实验室尚有仪器需要非间歇运行,必须将仪器或相关工作装置安置于人员流动可及处,保证有任何异常发生时,可以及时调整或做出安全措施。 5.实验室卫生。文物保护综合实验室、文物分析实验室、纸张保护室、古陶瓷修复室务必要按时打扫、清理,保证卫生状况。要求做到实验室室内环境整洁、干净,仪器、设备、文物、药品、资料等物放置整齐有条理。 6.对文物、仪器、设备有熟悉了解,经常关心实验室的整体运作,发现异常及时检查调整。 三、关于在实验室开展实验: 1.实验室的文物分析、文物测试、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修复工作都要在一起设备都正常的情况下开展。实验前检查仪器设备文物,实验后还原仪器设备到实验前状况。 2.开展任何实验之前,都要掌握实验对象性质、实验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定,才能顺利开展实验。 (二)仪器设备使用规则 一、教学使用仪器设备 1.本科文物保护类课程的教学以及硕士研究生文物保护基础实验均可使用本实验室的各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735987.html,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作者:马云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 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保护 1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性质、原则及步骤 1.1 工作性质 人生病后需紧急就医,青铜器被破损同样需“医治”。目前,人们在博物馆所参观到的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部分均来自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遵照中国传统的整形、作旧、补配等工艺,让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和艺术光彩。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术等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所覆盖范围除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还涉及金石、美术鉴赏以及金属工艺等相关学科。从实用技能方面看,与色彩、冶金、雕刻、腐蚀、镀金、翻模、粘合、焊接、油漆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但上述学科和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两种独立事物,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面对多学科与多技能的交叉应用,青铜器修复者不但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把握,还应以相关修复理念和修复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 1.2 工作原则

文物保护与修复

第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之间。 3.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4.经分析得知原料的成分是:红色:辰砂(HgS)、朱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pb(OH)2)、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C) 5.一般瓷器的烧制温度在1200~1500℃。 6.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补剂是由聚醋酸乙烯组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7.陶器的分类: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①按表面情况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 8.表面有彩绘的陶器及干硬泥土的清洗:有彩绘的陶器的表面有一薄薄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颜料和动植物胶绘画成的膜。这层膜与陶器粘结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加之地下水长期侵泡或陶器表面泥土干缩时的影响,粘结力会变得更弱,不宜用水泡洗,冲洗。处理这种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用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侵润变软后,在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在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与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9.陶瓷文物表面沉淀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淀物一般有石灰质、石膏质及硅质,这些沉淀物匀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虽然因为沉淀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也不同,但清除沉淀物的原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分解沉淀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硅酸根,硫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淀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等。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结合而形成可溶性盐,用水清洗即可。 10.陶瓷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变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些污垢常用3%的双氧水,具体清洗操作是,用棉球蘸的双氧水溶液清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11.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理这类文物要特别的小心,可在隐秘处做小面积的实验,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如果有损害立即停止,另用别的方法。对这类陶瓷一般用3%~5%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酸来清理。 第三章 12.中期青铜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 13.早期青铜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14.通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粉状锈化学成分为碱式氯化钠、二氯化锡及氧化铅的混合物。 15.青铜是铜与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称青铜。与纯铜相比熔点低,硬度增加。 16.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我国有块状贴的同时已出现生铁冶炼技术。 17.西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W/T 0025-2010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 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 消毒disinfection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 清洗cleaning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 脱酸de-acidification 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3.5 加固reinforcement 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 4.1 概述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

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方签章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4.5 前言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编写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等内容。 4.6 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 4.6.1 基本信息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登录号、名称、年代、类别、等级、质地、尺寸、质量、收藏单位、入藏时间、来源等。 4.6.2 文物价值 馆藏纸质文物的价值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a) 从历史、艺术、科学等角度说明该文物的文物价值; b) 说明该文物在其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物中的地位及在本地区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1填写,一物一表,附在方案正文之后。 4.7 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4.7.1 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 若该纸质文物曾做过保护修复,应尽可能提供原保护修复的有关资料。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情况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2填写,一物一表,附在表E.1之后。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

福建彩画保护修复方案

文物保护工程 彩画保护修复方案 河南朱氏古建园林彩绘有限公司 2015-8-29 目录 一、概况 (2) 1、简介 (2) 2、彩画及彩画保存价值 (2) 二、彩画保存现状 (2) 1、此次彩画保护修复范围 (3) 2、彩画保存状况 (3) 三、彩画制作工艺材料调查 (3) 彩画绘制工艺分析 (4) 四、彩画病害分析 (4) 1、病害种类 (4) 2、病害分布情况 (4) 3、技术路线 (8)

4、病害成因分析 (5) 五、保护修复方案 (7) 1、设计依据 (7) 2、保护原则 (7) 3、技术路线 (9) 4、彩画的保护 (9) 5、重绘彩画及油饰的修复 (13) 六、档案记录 (14) 七、工程预算 (15)

彩画保护修复方案 一、概况 1、简介 2、彩画及彩画保存价值 现存构件上的彩画保存基本完整,图案以明清民式宝相花瓣、吉祥花草、戏谱历史人物为主,色彩主要使用青、绿、黄、朱主色。走马板斗拱、箍头彩画以惹草、角云(蝙蝠云)、牡丹及宝相花瓣为主,梁枋、走马板绘制人物故事画为主。现存彩画面积大,图案清晰,地方手法鲜明,色彩丰富,工艺细腻,技法娴熟,充分体现福建地区古代彩画工匠的高超技术。 构件借鉴了明清官式三段式(两箍头加苏式枋心)彩绘布局,箍头图案没有严格按照官式布局,采用了相对随性的民式特征,内容丰富,变化性强, 在绘制技法上,基本为无地仗。做法上较少使用官式的起谱子、拍谱子程序,而是直接绘制在建筑构件上,木构件上涂刷一层白色粉底,墨线勾勒纹样图案,然后根据图案填充不同的颜色颜料,纹样在白色粉底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清晰、鲜明。对研究福建地区彩画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彩画保存现状 因绘制年代久远,又缺乏养护,古代彩画损坏较为严重。现彩画已出现大面积污染、起甲、龟裂、空鼓、脱落等病害。由于彩画中的胶结材料年久自然降解,导致彩画表面颜料层出现脱落、粉化现象,而且日趋严重。如再不予以保护处理,彩画可能很难再保存下去。因此,古代彩画的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学院专业负责人:赵慧群) 一、建设基础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综合素养,适应当代文博工作需要,掌握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鉴赏与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文物修复保护、文物鉴赏与管理的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具备纸质类(书画、古籍)和立体三维类(陶瓷、青铜)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管理与市场利用能力,能从事文物修复保护、鉴赏和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物修复师国家与行业职业标准,行业工作岗位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学校和工作室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为适应多能一专产教融合项目型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调整课程排序,强化核心技能的培养。 图1 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技能的难易程度,对学生专业岗位所对应的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采取由简到难、分层教学、逐级递进的方式进行。书画、古籍、陶瓷、青铜四大核心修复技术专项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是从模拟训练、初级难度到中高级难度逐级递进方式进行,实现了校内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行业产教深度融合。 逐级递进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是实现依托项目型大师工作室进行深度产教融

合探索和实践的支柱,对师资团队要求极高,为此专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保障,努力打造一支以行业文物修复专家为核心,校内骨干教师为支撑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该课程体系为行业机构制定定向式技术服务标准,实现校内职业技术能力与行业实际岗位需求同步化培养。 图2 逐级递进式课程体系 (三)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2006年以文物鉴定与修复(2016年教育部更名为文物修复与保护)名称开设以来,得到了社会和高职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多分布于档案馆、博物馆、拍卖行、古玩城、艺术品经营机构等对口单位,有些学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由于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职业能力,文物鉴定与修复(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暂无毕业生)专业的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后劲,已在上海古玩界开始崭露头角,部分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如上海三大古玩城(中福、云州、多宝)的总经理助理均为我院毕业生,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的业务主管均为我院毕业生,而其他省市的毕业生在修复保护及管理岗位已成为技术骨干。以2018届学生统计,由于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职业能力,受到国家文物局水下中心、南海1号项目组、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西安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考古研究院、上海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陇西县档案局、海派美术馆、乒乓球博物馆、西安望宸阁修复有限公司、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云州古玩城、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老凤祥金店、亚一金店等众多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的肯定与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