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分析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分析的调研报告党十八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全面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突出位置,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沂南古称阳都,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诞生地、沂蒙红嫂的家乡、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历史文化悠久,沂南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努力建设美丽沂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城市人居环境、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园林绿化工作,按照县政府调研课题安排,对我县园林绿化工作及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担负着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各项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现代城市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残渣和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
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及辐射污染等等。
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为治理城市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1.改善空气质量随着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工业生产排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都是城市的主要污染物质,尤其是二氧化硫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
据研究许多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
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研究

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风景园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分析了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进一步提出了生态规划与设计、植物选择与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景观的保护与恢复等关键策略与方法。
总结指出,风景园林不仅提供人们休憩的美丽场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元素。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引言风景园林是一门古老而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它旨在将自然之美与人工设计融为一体,为人们创造宜人的环境。
然而,如今的社会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紧迫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压力催生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
本论文将探讨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其正面与负面影响,提出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一、风景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生态环境定义与重要性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系统。
它包括了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空气和水质等多个方面。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饮用水、食物资源,并有助于缓解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二)风景园林的概念与特点风景园林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人工设计的环境,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欣赏自然之美的场所。
它通常包括了植被、水体、路径、座椅和其他基础设施。
风景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审美价值和休闲功能,以及其能够为人们创造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和生态因素,以创造出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景观。
园林数据分析报告

园林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的绿色空间,对园林数据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针对一座城市的园林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城市的园林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数据来源本次数据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园林绿地数据: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绿化空间的分布和面积。
2.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高分辨率地图获取的园林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
3. 环境监测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数据,为分析园林景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三、园林状况分析1. 园林绿地面积分布情况通过对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园林绿地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了该城市各个行政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结果,该城市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为X%,其中行政区A的园林绿地面积最大,占比最高,行政区B的园林绿地面积最小,占比最低。
这些分析结果反映了该城市不同行政区园林绿地建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优化园林布局提供了依据。
2. 园林景观类型分布情况根据对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该城市园林景观类型的分布情况。
其中,公园是该城市最主要的园林景观类型,占比达到了X%。
其次是花坛和绿化带,分别占比X%和X%。
这些分析结果反映了该城市园林景观类型的特点,为进一步增加特色景观和改善景观布局提供了参考。
3. 绿地利用率分析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对绿地利用率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该城市的绿地利用率为X%,这意味着城市绿地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为提高绿地利用率,可以采取措施如增设休闲设施、开放公园夜间等。
四、园林改善建议基于对园林状况的分析,提出以下园林改善的建议:1. 增加绿地总面积:对于园林绿地面积较少的行政区,可以考虑在新规划的城市区域增加绿化空间,使得绿地面积得到合理的分布。
2. 提升绿地利用率:通过增设休闲设施、开展绿地活动、改善绿地设施等手段,提高绿地利用率,让市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园林景观的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人类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衡。
但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以“三废”为主的污染物大量地排放到自然界,造成了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城市环境日趋恶化,沙尘暴、酸雨、烟雾、粉尘污染等时常发生。
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净化空气一、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提供新鲜空气空气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们呼吸的氧气都是绿色植物制造的。
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大生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
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5%时,人的呼吸将会感到不适,当浓度达到0.2%~0.6%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据资料报道,每亩(1亩=666.7m2,下同)树木,1年能吸收二氧化碳21.6t,产生氧气14.4t;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可以消耗1t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气。
二、吸滞粉尘粉尘中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病原菌等,吸入人体内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另外,粉尘还会降低太阳照射度和辐射强度,的特殊“过滤器”。
植物的吸尘能力与植物叶量成正相关,叶量越多,吸尘能力越强;同时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龄大小、疏密度等因素有关。
据测定:树木吸尘能力,榆树为3.03g/m2,夹竹桃可达5g/m2,每公顷松林为36t,每公顷栎树林或栎、槭混交林可高达68t。
吸滞粉尘能力强的树种有:榆树、朴树、栎树、梧桐、泡桐、臭椿、龙柏、桧柏、夹竹桃、构树、槐树、桑树、紫薇、揪树、刺槐、丝棉木、槭树等。
三、吸收有害气体绿色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和吸附作用,极大地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如SO2(二氧化硫)、HF(氟化氢)、Cl2(氯气)、HC (氯化氢)、CO(一氧化碳)、O3(臭氧)、氮氧化合物以及汞、铅等气体,这些气体对人体有害,对植物也有害。
园林调研报告(5篇材料)

园林调研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园林调研报告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摘要:从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调节室外的气温,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并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景观园林绿化这门课,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规划,包括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森林的绿地规划,根据建筑和环境的需要来对周围景观进行人性化设计。
通过了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刻的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我们作为学设计的学生应该以艺术美学为出发点,从书本或是实际工程中吸收丰富的形式语言,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外环境建设的学科之一,但是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内容和涉及的要求都比室内设计要严谨的很多,要考虑的也很多,综合建筑的种类和形式进行规划,力求达到形式美和功能全,科学和艺术融合统一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老师上课对植物的分类以及种类的划分,大部分都是装饰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提高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中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因而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日益显得重要,人们产生了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空间设计方法的迫切需求。
通过上课所学到的知识我也想对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等这些周围进行规划进行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公园中各景观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公园的主题、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而使人们能够在公园中,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享受,相关概念、规划标准、设计趋势等基础理论,阐释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功能分析、交通组织、空间体系等内容,并且通过教学实践的介绍,清晰地将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使初学者能较快地进入到设计学习中去。
紫竹院公园生态功能调研与分析

城镇规划62产 城紫竹院公园生态功能调研与分析王靖馨摘要:公园是城市的“绿肺”,紫竹院公园作为北京市中心较大的公园,在对北京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总结了紫竹院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利用等生态方面的作用,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紫竹院公园;生态功能;城市可持续发展1 概述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临首都体育馆,国家图书馆和动物园,西侧和南侧主要为公园,北侧有北舞和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人流量较大。
园内景观节点星罗棋布,由多条园林小路串联组成一定的景观空间组团,各空间组团过渡自然,衔接流畅。
紫竹院公园对于改善北京城区内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和自然生活,还可以改善局地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调节空气湿度,促进局地气体环流,改善通风条件,并对城市产生的余热、噪音等污染物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减弱作用,综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2 生态功能分析2.1 生物多样性紫竹院公园为动植物提供了相应的生存空间,使城市生态系统之中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也相互作用,保障生物群落、生存环境及其生态作用的丰富和多样化。
植物景观所承载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暴雨缓排、降温增湿、平衡碳氧。
以植物为基础,为动物甚至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条件,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紫竹院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观赏区,竹子种类繁多,包括斑竹、筠竹、金镶玉竹、金竹等 54 种竹类,其中又以紫竹最有名气。
竹子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四季常青,就算在冬天,也可以感受到竹子无穷的生命力。
除了竹子之外,紫竹院公园有植物近300种,乔灌木3.8万余株,竹子61种,草坪17万m2。
其中常绿乔木16种,主要有油松、雪松、白皮松、华山松、桧柏等;常绿灌木17种,主要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万峰桧、沙地柏、粗榧等;落叶乔木84种,并引种了部分稀有树种。
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环境保护

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环境保护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们对现代生活有高质量的追求。
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对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关注,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也在这些条件的推动下迅猛发展。
人们对园林环境的高要求使得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和新颖。
目前,园林绿化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园林绿化建设对现代城市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环境保护城市是人们主要的活动区域,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密集程度增加,城市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人们应认识到城市建设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善环境,促进城市环境健康发展。
一、园林绿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探讨(一)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相应的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园林绿化事业有了快速发展。
国家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随着资金投入不断增大、园林绿化建设从业者不断增加、园林绿化建设行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1]。
但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建筑队伍管理结构不完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偏低、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等问题。
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了全面部署,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园林绿化建设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园林绿化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植物绿化的覆盖率、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美化市容市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十分大的助益[2]。
以人为本,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

浅析城市公园绿地的意义与功能城市是一个人口、资源高度集聚的载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越来越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失衡将会导致城市生态危机,对人类是一个不良信号,近年来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今世界,人类为了追求更享受的生活,往往不顾自然生态、环境,恣意的污染破坏地球。
但是,对地球造成的伤害越多,反噬的力量就越大。
一次次巨大的灾害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地震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阿富汗发生7.6级新西兰强烈地震、美国东北部大雪、日本地震海啸、美国中部龙卷风、智利火山爆发、中美大旱、泰国洪水、土耳其强震等灾害让人感到恐惧。
而我国则相继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华西秋雨灾害、西藏亚东地震灾害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积极主动地改善环境、提高生存环境质量对我们而言成为一个长期而巨大的挑战。
城市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居住、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城市往往因公园的存在而变得更有文化魅力。
随着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的兴起,公园绿地的建设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2平方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一直恶化,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气、废烟,城市汽车排放的油性颗粒烟雾,这些都对城市的空气、水、土等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花草树木对净化环境有重要作用,现代园林绿地扮演“城市污染吸尘器”的角色越来越明显。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他在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不仅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污染、监测气候环境、涵养水源,改善城市气候,还可以美化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排放、防护、吸收、净化、噪声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
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公共空间,他具有自然、充满生机的特性,也富有艺术性。
园林绿地有调节城市气候环境、保持水土流失、吸收空气粉尘、降低城市噪声污染、杀菌作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
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作用
调节城市气候环境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的气孔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园林绿地有着呼吸蒸腾的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以提高空气湿度。
在炎热的夏季,园林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凉意。
据相关数据记载,夏季晴天城市草地要比裸露地面低约3摄氏度,树荫下地面比道路铺装面低约16摄氏度。
另外,城市园林绿地如道路绿化、滨江与滨湖绿地是城市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城市燥热的天气通风;在严寒的冬季,城市园林绿地则可以减低风速,发挥阻挡沙尘、扬尘的防护作用。
保持水土流失的作用
研究调查显示园林绿地的蓄水能力是非林地的20倍左右,水土流失量比例为1:44。
下雨时,树冠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击,防止地表土的流失。
园林绿地中的树木以及其他植物的根系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另外,树下大量的枯枝落叶、苔藓等覆盖物能吸收数倍于本身的水分,也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吸收空气粉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城市粉尘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贡献者,也是各类环境污染物的载体,在城市环境灾害发生中具有传媒、导向、传递、引发等
作用。
由于城市汽车保有量增加过快以及其他生活污染物的排污,城市中空气粉尘污染越来越严重。
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很多城市都发生了严重的雾霾现象,pm2.5数值有时还会达到1000多的高值。
城市中的粉尘很容易使人患上气管炎、尘肺、肺癌、肺炎等疾病。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绿色植物具有吸附粉尘、阻挡过滤粉尘的作用。
由于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粉尘的吸附作用,树林中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上空含尘量低约40%。
经相关数字记载,当城市绿化覆盖率10%时,空气污染严重时总悬浮颗粒下降约15%;当城市绿化覆盖率40%时,空气污染严重时总悬浮颗粒下降约60%;城市中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so2、hf、pb、hg等有毒有害物质,在一定浓度下,园林绿地对他们具有吸收和净化的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园林绿地可以过滤40%的hf。
降低噪音的作用
轰鸣的汽车、施工中的机具都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带来噪音污染,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噪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绿色植物就像“隔音墙”和“消音器”一样,具有大大减轻噪音干扰和危害的本领。
植物的绿色叶子类似于一种多孔材料,具有一定吸附噪音的功能,当噪声波撞到绿色树木上,由于树上生产方向各异的叶片能够反射声波造成微震,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
将相关数据记载,宽40m的树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至15db,绿化的街道可以减低噪声8至10db。
宽50m的树林带可以减低噪声20至25db,绿化的街道可以减低噪声13至15db。
如果在
马路两旁种上行道树,那浓密的树冠不仅能遮挡夏天烈日的曝晒,还能阻隔一部分噪声,使路旁楼房的居民少受吵扰。
树林茂密的公园或绿地,更能提供幽静的环境。
树木,确实可以称做是“天然的消音器”。
城市绿地的杀菌作用
由于空气的流通,空中含有很多微生物,有的微生物对人体有益,有的微生物对人身体有害。
但是大部分空气中的微生物对人身体是有害的,由于绿地上空粉尘较少,也会减少粘附其上的细菌。
另外很多植物都会分泌自身特有的杀菌素,抑制空气中细菌的繁衍生长,或者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比如说芦荟是抗菌性很强的植物,它能杀灭空气中的真菌、霉菌、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
由于松树、柏树以及樟树的能够散发出一些杀菌素甚至杀死肺结核菌,所以他们上空灰尘较少,能够杀死细菌。
一亩松树一昼夜能散发出2公斤杀菌素,能抑制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的繁殖,同时还能吸收化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松树能向空气中挥发松皮醛,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沙门氏肠炎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据相关数据记载,在洗手间每立方米空气含菌量高达600万个,树荫道为60万个,公园内含有了1000个,林区含有55个,林区与厕所的空气含菌量相差7万倍。
环境污染的指南针
城市园林绿地除了以上生态环境功能,还有监控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中很多植物具有监测环境的污染的功能,由于
植物的灵敏性,所以植物监测环境的效果更佳突出。
当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就会出现明显的“信号”,例如,用美国五针松、郁金香、落叶杜鹃可以监测氟化物的浓度;用牡丹、牵牛花、杏、丁香可以监测城市环境的光学烟雾;用女贞、柳树可以监测汞浓度。
园林绿地可以保持空气中氧碳密度均衡
空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处于一个浓度平衡的状态,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可以在光学作用中释放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园林绿地优化城市格局的功能
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在优化景观生态结构、恢复自然、整合城市生态功能、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作用。
同时,城市园林绿地具有耦合城市山系、水系的作用。
综上所述,园林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有多种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需求,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园林绿地生态环境。
李琼华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1,no.16 于晓华园林生态区-21世纪的住区新理念【j】安徽建筑,2003,no.01
高琳琳上海居住区景观环境中植物的配置与应用【j】南京农业大学.现代园林,2005,no.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