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带翻译)

(适合七~九年级)

(一)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

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④!”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借。②邑金:领地的租金。③波臣:海神的臣子。④肄:店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彼我盈,故.克之 B庄周忿然作.色曰/一鼓作.气

C.周顾.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3.庄周为什么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的故事?

(二)钱太守断鹅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乡人不平,讼于管。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伏罪.。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已持.臣守圉之器

B、计.四只/计.日以还

C、令其供状./不可名状.

D、守指.一鹅曰/争高直指.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鹅食谷粟粪色黄

3、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什么?

(三)车翻豆复

隋时有一痴人,车载乌豆入京粜①之。至灞头②,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去后,灞店上人竞取将去,不复遗馀。比回,唯有科斗虫数千,相随游冰。其人谓仍是本豆,欲入水取之。科斗知人欲至,一时惊散。怪叹良久,曰:“乌豆,从你不识我,而背我走去;可畏我不识你,而一时着尾子。”

(选自《启颜录》)

【注释】①粜(tiào);卖出(粮食)。②灞(bà)头:灞头,灞河的地名。灞:河流名。③灞店:市镇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隋时有一痴.人/更有痴.似相公者

B.比.回/今非昔比.

C.去.后/去.国怀乡

D.不复遗.馀/是以先帝简拔以遗.为陛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车翻覆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

3.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四)琢冰者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无人应者。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文而无质,亦犹如是也。

(选自《寓林折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缀.以丹碧/蒙络摇缀.

B.逾日.不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孰.能与我三斗粟/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语.众曰/此中人语.云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3.作者借“琢冰”比喻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五)鹦鹉噪虎

女几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②,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鸩,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③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注释】①女几之山:虚构的山名。②朴簌:小树。③木末:树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鹦鹉闻.之/孤陋寡闻.

B.亦集.而噪/沙鸥翔集.

C.故.噪而去之/故.余虽愚 D. 鹦鹉无以对./有两人轴毡对.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

3.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什么?

(六)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元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知具茨之山乎/徐公不若.君之美

B. 曰:“然.。”/泰然.处之

C.称天师而退./退.则忧其民

D.若知具茨之.山乎/惊弓之.鸟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小童是如何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用自己的话总结)。

(七)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吉《朋觉论》)【注释】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及其见利而争.先/争.高直指

B. 则同道而相益./多多益.善

C. 以之事国./去国.怀乡

D. 终始如.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两点。

(八)义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橐: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呵逐使退./退.则忧其民

B. 乃.以石投犬/乃.不知有汉

C. 感其义/帝感.其诚

D. 遗.金宁有存理/一览无遗.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九)

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俄而起惊./大惊.曰

B. 向.梦见伏羲/便扶向.路

C. 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亡.羊补牢

D. 莫不穷.精极妙/穷.山恶水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3.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十)梁上君子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陈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 sǎng)叩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止.于梁上/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陈寔阴.见/阴.风怒号

C、宜.深克己反善/诚宜.开张圣听

D、令遗.绢二匹/深追先帝遗.诏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3、你认为陈寔是个什么样的人?

(十一)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尝日行.千里/方欲行.

B、遂牵而去./去国怀乡

C、询其故./温故.而知新

D、遂.牵而去/遂.迷,不复得路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

3、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十二)

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黄雀方欲食.螳螂/饭疏食.,饮水

B、欲.啄而食之也/方欲.行

C、不知前.有深坑/欲前.行

D、而不顾.后害者也/顾.臣于草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3、找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十三)造酒忘米

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参②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③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④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来!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木,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释】①曲:酒曲,酒母,酒所用的发酵剂。②参:通“掺”。③诮:责备,讽刺。④尔第:只是,一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归.而用水二斗/云归.而岩穴

B.何异.于是/渔人甚异.之

C.犹.水也/在昼犹.昏

D.尔第不循.我法耳/循.规蹈矩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而受到的启发。

答案

(一)涸辙之鲋

1、A

2、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 可 ?

3、因为监河侯说等收了租金再銬给庄周:不能解庄周的燃眉之急。庄周借助远水救不了近“鱼”的涸辙之鲋的故事,绕弯子批评监河侯只说大话而不付褚行动的行为

【译文】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二)钱太守断鹅

1、A

2、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3、(1)鹅的外表长得差不多,乡下人无法辨认。

(2)没人可以证明乡下人把鹅寄在他店里。

【译文】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gēng)在临江当太守,有许多突出的政绩。有个乡下人带着鹅到

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就去了别的地方,回来后索要他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感到愤愤不平,便到衙门里去告那个店主。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给它们一张纸,笔和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没有人不感到惊讶。吃完饭,钱若赓派人问鹅有没有写供状。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钱若赓出来,到堂下看过鹅后说:“鹅已经供状了。”就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太守说:“因为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清淡;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认了罪。

(三)车翻豆复

1、D

2、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

3、当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调查研究,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对新事物做出错误的解释和判断,否则只能给人们留下笑柄。

【译文】隋朝时有一个傻子,用车装着黑豆到京城去卖,到灞头(的时候),车子翻了,豆子都翻到了水里,于是他就丢下豆子回家,想招呼家里人下水捞取。离开之后,灞店的人争着把豆子捞走了,没有留下一点儿。等到(那傻子)回来,(水里)只有蝌蚪有数千尾,成群结队游来游去。那人以为仍然是原来的黑豆,想下水捞取。蝌蚪知道人要到了,一下子被惊散了。(那傻子)惊叹了很长时间,说:“黑豆,即使你不想认我,背弃我逃走;难道我不认识你,即使你突然长出了尾巴?”

(四)琢冰者

1、D

2、被以衣裳/ 缀以丹碧/ 神色如生/ 形制如真

3、作者借“琢冰”比喻生活中有人写文章有文采而无内涵的现象。

【译文】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没有人答应的。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有文采而没有内涵,也如同这冰雕啊。

(五)鹦鹉噪虎

1、D

2、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 其如子何哉/ 而噪之也?

3、它告诉我们: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译文】女几山是喜鹊筑巢的地方。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鹦鹉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喜鹊:“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道:“它咆哮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到鹦鹉,鹦鹉无言以对。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六)害群之马

1、D

2、异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译文】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七)小人无朋

1、A

2、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 所行者忠信/ 所惜者名节

3、当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时,要进行调查研究,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对新事物做出错误的解释和判断,否则只能给人们留下笑柄。

【译文】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小人所爱好的是薪俸,所贪图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等到他们看到利益后就争先恐后了,有时利益没了就交情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这么亲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护了。所以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他们虽然暂时结为朋党,却是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坚持的是道义,(他们)所履行的是忠信,(他们)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会志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情,就会心思相同而互相帮助,始终如一。这是君子的朋党哪!所以做君主的人,应当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八)义犬

1、C

2、既走/则又从之/ 鞭逐不返/ 从行数十里

3、①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②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③临死也不忘用身体紧护主人的银两。

【译文】山西潞安有个人,他的父亲遭人陷害被关进监狱,快要死去。为了救父,他搜集家中所有的积蓄,一共有一百两银子,准备到郡府里游说,打通关节。他骑着骡子急匆匆地出了门,这时,他家里养的一只黑狗跟着他。忐忑不安的他连忙喝斥狗,要它回家,但他一走,狗又跟上来了,用鞭子驱逐它也不回去。狗跟随他走了几十里路,他下了骡子,快步走到路旁解溲(sōu),解完后扔石头打狗,狗这才跑走。他看狗已经走远,才又骑骡飞奔,到郡府时天色已晚。他一摸腰里的袋子,发现银子丢失了一半。他急得像掉了魂似的,辗转反侧了一整夜。忽然,他想到狗叫一定有原因。等到开关出城,仔细地查看来时的道路,又暗自想这条路是南北的交通要道,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子哪里还有存在的可能呢?他犹犹豫豫地走到下骡子的地方,见黑狗死在了草丛里。他提起狗耳一看,发现那包银子就在狗的身子下面。到这时,他才明白狗咬骡子的缘故。他很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便买口棺材葬了它。人们说这是义犬的坟墓。

(九)

1、A

2、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3、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

【译文】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按照《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先主公孙策宴会上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十)梁上君子

1、C

2、视君状貌/ 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3、心地善良、宽宏大量、教育有方

【译文】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十一)张之万之马

1、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