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文本助读(含解析)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二唐宋散文选读课件 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

粤教版语文高二唐宋散文选读课件 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
A. 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其实乃熟:_名__词__,__果__实__ (4)实 因道扬其实:名__词__,__实__际__情__况__
实玳筵之绮缋:_副__词__,__确__实__
4.词类活用 (1)夫物以不知而轻: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轻__视__,__忽__视__ (2)不丰其华: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丰__盛__ (3)此甘滋之不一:_数__词__作__形__容__词__,__一__样__ (4)未玉齿而殆销: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用__牙__齿__咬__ (5)但甘其果: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甘__美__ (6)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陋__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 遂为两浙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 兵起,又以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切论大臣,当时皆不悦,故 不果用。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 扬州。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枝 外形奇秀(第二段)
赋 内在甘美(第三段)
并 正文部分 宴席珍品(第四段)
序 命之不工(第五段)
托物 铺叙 慨叹
言志
苦闷 无奈
二、中心主旨 本文继承历来的咏物传统,选取地方特产荔枝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 含蓄曲折地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 既富有乡土气息,又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伊醇淑之无准,非精言之能悉。闻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心恚可以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同步练习:4.15荔枝赋并序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同步练习:4.15荔枝赋并序 Word版含解析.doc

“苇编”还是“韦编”?2012年初,陕西韩城举行“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民祭“史圣”司马迁活动,设25万元奖金向全球征集司马迁祠楹联及民祭司马迁祭文。

楹联和祭文特等奖均为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所获。

熊的获奖楹联是“苇编秦汉无双士,信史中华第一人”。

联中的“苇编”无疑是“韦编”之误。

韦,本指去毛熟治的兽皮,引申指柔软的皮革及皮绳。

《辞源》对“韦编”解释为:“古时无纸,以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

……后因作古代典籍的泛称。

”后人还用“韦编三绝”(编连竹筒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苇”指“芦苇”,“苇编”只能是把芦苇编起来,置于上述联语中显然不通。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吴铭走近作者相关知识骚赋、汉大赋及骈赋骚赋多以语气词“兮”和“些”为标志。

押韵韵脚多在这些虚词前而不是押“兮”和“些”,所以不要认为在后面加几个“兮”就可以叫赋。

骚体赋主要是追随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而在形式上与楚辞比较起来初有转变,但是不大。

所以称之为“骚赋”,志通《离骚》也。

汉大赋以汉朝大赋最盛。

整体上汉大赋多以对话体为主,局部的句子句式有规则,四字四字出,三字三字出,词性尽量相对,讲究韵。

骈赋,“骈”规定了对仗,“赋”规定了押韵。

所以它的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句式灵活,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识记字音绀.(ɡàn)崄巇..(xiǎn xī)攒.萃(cuán)朱苞.(bāo) 明珰.(dānɡ)殆.(dài)竦.(sǒnɡ) 恚.(huì) 烦愦.(kuì)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A.环诡.(ɡuǐ)西掖.(yì)迁累.(lěi)惊仡(yì)B.大谬.(lù) 暇.日(xiá) 绀.理(ɡān) 蠲.忿(chù)C.黛.叶(dài) 蓊.郁(wēnɡ) 沮.洳(jù) 绮缋.(ɡuì)D.攒.萃(cuán) 骈.比(pián) 冏.然(jiǒnɡ) 嘉.宾(jiā)解析:A项,“掖”读yè。

荔枝赋并序课件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课件唐宋散文

2023-11-04CATALOGUE 目录•荔枝赋并序的背景介绍•荔枝赋并序的内容解析•荔枝赋并序的历史地位•荔枝赋并序的现代解读•唐宋散文精选鉴赏01荔枝赋并序的背景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作者介绍•荔枝赋并序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被贬官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时。

此时,他经历了政治失意和生活困苦,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创作背景•《荔枝赋并序》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的散文作品之一,主要描写了荔枝的色、香、味、形等特点,并通过讲述荔枝的产地、生长环境等,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同时,在文中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02荔枝赋并序的内容解析荔枝赋并序的文学风格以清新明快为主,用词简练,节奏明快,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清新明快自然流畅细腻生动刘禹锡的荔枝赋并序在表达上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华丽修辞,给人以朴实无华的美感。

荔枝赋并序对荔枝的描写非常细腻生动,通过各种感官的描写,让读者对荔枝有了更加形象的了解。

030201荔枝赋并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荔枝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热爱自然刘禹锡通过荔枝赋并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崇尚,赞美了荔枝的美味和美丽。

崇尚美好荔枝赋并序中作者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人生的自由与洒脱。

追求自由刘禹锡的荔枝赋并序在艺术特色上非常精炼简洁,没有过多的铺陈和修饰,直接表达主题。

精炼简洁荔枝赋并序中对荔枝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荔枝的美味和美丽。

2019-2020版语文新一线同步导学粤教唐宋散文选读 文本助读: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含解析

2019-2020版语文新一线同步导学粤教唐宋散文选读 文本助读: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含解析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荔枝,产于南海,形美,味更美。

如甘露凝冰,水光潋滟;似盈盈风前,雨后花娇;看紫苞雪肉,触唇生津;闻扑鼻甜香,令人食欲大动。

如此圣品,却囿于南海荒僻之地,远京都,隔王侯,世人不知,贵人不闻,令人遗憾。

本文在描述荔枝内润如玉、味甘醴露的同时,也表达了荔枝贵珍却每每被销于凡口,不为贵躬赏识,借此,张九龄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人不能尽其才的大声质疑。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世称“张曲江”“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

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张九龄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做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

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二、背景资料张九龄在武后神功年中进士,官至中书令。

开元十八年,转任桂州刺史、充岭南道按察使。

为人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因而也时常遭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其内心自然有诸多凄苦、不快和无奈。

联系众多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他有感而发,写下《荔枝赋并序》,托物言志,借物抒发心中的块垒。

文白对照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状甚南海郡出产荔枝,每年到夏季,它的果实就成熟了,它的形状很Error!环诡,味特 甘 滋, 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奇异,味道特别甘甜而又有水分,百果之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它。

Error!余 往 在西我以前在中书省Error!掖, 尝盛 称之, 诸公莫之知, 而固未之信。

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

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

2020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第15课荔枝赋并序一辈子不停行走,却总是走着弯路,总也未走入一条笔直的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捷径;一辈子都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却总犯同样愚昧的错误,总是轻信,总是健忘。

轻信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话,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与痛楚以及被欺骗、被凌辱后的苦涩,总是在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话面前栽跟头,总是一遍一遍地体味曾经体味过的甜酸苦辣。

海涅说“宽恕自己的仇敌是容易的〞,我说宽恕自己的愚昧是自然的。

路,必然有弯曲,天下之大,能找到一条从头到尾全都笔直的路吗?(选自短文学网) 美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字体赏美文三度入朝的诗人宰相——张九龄(节选)从寒窗苦读的一介书生到百官之首的宰相,张九龄的人生道路也曾一帆风顺。

他文才出众,少年闻名,早在十三岁时,就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一见而叹,这个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王刺史的话后来又被当朝宰相张说重新评价,说张九龄的文章“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并且肯定地对别人说,“后来词人之首也〞。

张九龄遇到张说,并且得到扶持,甚至“叙为昭穆〞,可见张说对他的庆重。

而张九龄也确以他过人的才华,无论是考量人才,还是上书言事,都获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张九龄的仕途成功,得益于一个贤相的悉心指引。

当然,他的职位也一直伴随着张说的升贬而起伏沉浮。

宰相之职,代表天子治理天下,对于国家的安危兴亡,举足轻重。

唐玄宗登基之始,励精图治,起用一批贤能的宰相,国泰民安,皇祚兴盛,史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集中出现了几位名载青史的贤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

张九龄以务实清廉而闻名。

他屡屡上书,认为选官应唯才是举,不循资历,颇得器重,王维称赞其“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有一次,唐玄宗过生日,“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旧唐书卷九十九》)。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讲义+精练+文本助读)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共8套81页】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讲义+精练+文本助读)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共8套81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文本助读含解析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蚜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文本助读含解析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后赤壁赋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蚜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文本助读含解析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荔枝赋并序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蚜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文本助读含解析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蚜第13课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千百年前,书生王勃登滕王阁,作一赋而天下知。

那滕王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环之桂殿兰宫,临之鹤汀凫渚。

恰如东方一颗启明星,冉冉神州大地,进驻人民心中。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勃生今何在?滕王阁外江水流。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子名福郊,次子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王勃主张崇尚实用,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

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

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上吏部裴侍郎启》)。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竟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二、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王子安集注》。

滕王阁遗址在江西省南昌市,濒临赣江,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荔枝赋并序1.通假字(1)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同“故”,当然。

(2)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同“葡萄”,一种水果。

(3)蒙休和之所播,涉寒暑而匪.亏同“非”,不,不是。

(4)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同“花”,花朵。

(5)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同“何”,怎能。

(6)故无厌.于所甘同“餍”,满足。

2.古今异义(1)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蒂药房..而攒萃。

古义:芍药的子房。

今义:①出售药品的商店;②医院或诊疗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

(3)虽受气..于震方。

古义:吸纳天地之气。

今义:遭受欺侮。

(4)其珍可以羞.王公。

古义:进贡(给人进食)。

今义:羞耻。

3.一词多义(1)信⎩⎪⎪⎨⎪⎪⎧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动词,相信信.雕盘之仙液:副词,确实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可靠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名词,实情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同“伸”,伸张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便,随意 (2)就⎩⎪⎨⎪⎧ 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动词,实现乃谢客就.车:动词,上,登上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动词,成就金就.砺则利:动词,靠近使归就.戮于秦:动词,接受 (3)殆⎩⎪⎨⎪⎧ 未玉齿而殆.销:副词,几乎,近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名词,危险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副词,几乎,近乎,差不多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副词,大概,恐怕思而不学则殆.:形容词,疑惑不解 (4)实⎩⎪⎨⎪⎧ 其实.乃熟:名词,果实因道扬其实.:名词,实际情况实.玳筵之绮缋:副词,确实4.词类活用(1)夫物以不知而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忽视 (2)不丰.其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盛 (3)此甘滋之不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4)未玉齿..而殆销:名词作动词,用牙齿咬(5)但甘.其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美(6)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陋5.文言句式(1)诸公莫之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

第15课 荔枝赋并序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

栏目链接
③夫其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羞王公 ___省__略__句__,__“__可__以__”__后__省__略__宾__语__“___之__”__,__“__夫__其__贵__可__以__(_之_ ) __荐__宗__庙__,__其__珍__可___以__(之_ )羞王公” ④柿可称乎梁侯,梨何幸乎张公 _被__动__句__,__“___称__”__“__幸__”__表__被__动__,__“__被__欣__赏__”__“__被__赏___识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题目 解说
本文撷取作者家乡特产荔枝作为写作题材,富 有乡土气息。作者继承屈原以来的咏物传统,托物 言志,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 苦闷和无奈。“赋”表明文体,“并序”意为正文 前有一段序言,交代写作动机和相关内容。
栏目链接

走近 作者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 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 公”。

栏目链接
信雕盘之仙液 确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实

善人也,信人也诚实,有信用 信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相信,信任
自可断来信 信使,送信的人 却都是往来书信 书信,信件

栏目链接
(5)词类活用。
①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 __名__词_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__作__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物以不知而轻. __形__容__词_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__轻__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身在无誉.之间 __誉__:__声__誉__、__赞__誉__。__活__用__为__名__词__,__平__凡__的__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荔枝赋并序荔枝,产于南海,形美,味更美。

如甘露凝冰,水光潋滟;似盈盈风前,雨后花娇;看紫苞雪肉,触唇生津;闻扑鼻甜香,令人食欲大动。

如此圣品,却囿于南海荒僻之地,远京都,隔王侯,世人不知,贵人不闻,令人遗憾。

本文在描述荔枝内润如玉、味甘醴露的同时,也表达了荔枝贵珍却每每被销于凡口,不为贵躬赏识,借此,张九龄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人不能尽其才的大声质疑。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谥文献,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世称“张曲江”“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

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张九龄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做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

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二、背景资料张九龄在武后神功年中进士,官至中书令。

开元十八年,转任桂州刺史、充岭南道按察使。

为人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因而也时常遭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其内心自然有诸多凄苦、不快和无奈。

联系众多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他有感而发,写下《荔枝赋并序》,托物言志,借物抒发心中的块垒。

文白对照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南海郡出产荔枝,每年到夏季,它的果实就成熟了,它的形状很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奇异,味道特别甘甜而又有水分,百果之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它。

错误!季夏:夏季第三个月,即农历六月。

实:果实。

乃:就。

甚:很。

环诡:珍贵奇异。

特:特别,副词。

余往在西我以前在中书省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

的时候,曾经大力赞美荔枝,诸公没有人知道,当然不肯相信了。

错误!张九龄曾任中书舍人,掌制诰。

尝:曾经。

盛:大力。

莫:没有。

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固:当然。

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于南海,一闻唯有彭城刘侯,年轻时多次调任官职,路过南海,一听斯谈,倍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

到我的话语,非常欢喜,发出感叹,认为它是水果中的极品。

错误!调任官职。

累:多次,屡次。

经:路过。

闻:听见。

斯:我。

倍:倍加,更加。

以为:认为。

甘旨:美好的食物。

极:极品。

又谓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方引又说,龙眼不过是平常的果实,却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曹丕蒲桃及龙眼相比,是时二曾将葡萄、龙眼跟荔枝进行比较,其实那时盛产荔枝的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

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域不通往来,是传闻所致的谬误。

谓:说。

凡:平凡。

而:连词,表示转折,但,却。

魏文帝:曹丕。

蒲桃:蒲萄,葡萄。

二方:指西域与南方。

闻:传闻。

谬:谬误。

也:语气词。

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常常闲谈议论荔枝,想写一篇赋来加以描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

但是政务繁忙,这一想法没有实现。

错误!写、述说。

而:连词,表示转折。

世务卒卒cù cù:政务匆促。

莫:没有。

就:实现。

及理郡等到治理岭南的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不知而轻,闲暇,抓紧时间写这篇赋文,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

理郡:治理郡务。

暇日:闲暇时候。

往心:以往的愿望,指作赋。

夫:语气词。

以:因为。

轻:轻视,忽视。

疑:怀疑。

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况且士人未能施展才华,一直没有获得声誉,如果对他没有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深入了解,那么他与荔枝有何区别呢?况:况且。

未效之用:未能施展才华。

苟:如果。

彼:指代荔枝。

何以:用什么;怎么。

异:区别。

因道扬其实,遂作于是大力推介荔枝,就写了此赋:这篇赋:因:于是。

道扬:一作“导扬”,彰显,表彰。

遂:就,于是。

果之美者,厥有荔枝。

虽受气于震方,实果实中的美者,就是荔枝。

虽然是受东方之气,实际禀精于火离。

得南方的精华。

震方:东方。

震,八卦之一,指东方。

《周易·说卦》:“万物出于震,震,东方也。

”禀:承受,领受。

火离:南方。

离,八卦之一,《周易·说卦》:“离者明也……南方之卦也。

”乃作酸于生长于偏远此裔,爰负阳以从宜。

蒙休和之所播,涉地区,只是为向着阳光顺应自然。

承蒙安逸平和的传播,经历寒暑而匪亏。

冬寒夏暑而不凋零。

错误!宜:向着阳光,顺应着自然环境。

匪:同“非”,不,不是。

下合围以擢本,下方主干粗可合抱、挺拔,傍荫亩而抱规。

上方树阴浓遮田亩而浑圆。

错误!擢,挺拔,直。

本,主干。

抱规:环绕成圆形。

规,圆形。

紫纹绀理,荔枝有着紫色的纹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青黑色的叶子、浅黄色的枝条,蓊郁葱茏又如繁露鲜润,环合而棼。

盘绕重叠而又缠绕飞扬。

错误!色的枝条。

绀,深青色透出红色。

缃,浅黄色。

蓊郁而霮(dàn duì):蓊郁,繁盛。

霮,露重的样子。

环合而棼:盘绕重叠。

棼,繁盛的样子。

如盖之张,如帷之垂,就像车盖铺张开来,就像帷幔漂浮开去,云烟沃若,孔翠于斯。

云霞烟雾升腾,仿佛孔雀与翠鸟栖息在这儿。

如:好像。

盖:车盖。

沃若:润泽的样子。

孔翠于斯:孔雀、翠鸟栖息在这儿。

灵根所盘,有灵气的树根盘踞的地方,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不高也不低,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那些以前的记述有些是错的,为何指责荔枝生于侧枝?盘:盘踞。

卑:低。

陋:鄙视,轻视。

沮洳jù rù:低湿。

崄巇xián xī:高险。

彼:那些。

志:记载。

妄:错误。

尔其勾芒在辰,凯风入律,肇允含滋,芬敷谧溢,农历三月,木神来临,南风吹送,水汽升蒸,馨香溢发,绿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绿色的花穗一串串,浓郁的花香一阵阵,不使它的花朵丰盛,但甘其实。

只让它的果实甘美。

勾芒:古代传说中主管树木的神。

辰:农历三月。

凯风:南风。

律:古代用铜管制成的占气候变化的仪器。

含滋:包含水分。

敷:散发。

靡靡:蔓延。

苾苾:香气浓郁。

如有意就像有意培育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质。

敦厚的根本,所以没有文采而有奇妙的品质。

错误!培育树的根本。

故:所以。

微:无,没有。

蒂药房而攒萃,皮蒂部像芍药的子房一样聚集,外皮像龙鳞以骈比,肤玉英而含津,色江龙鳞一样紧密排列,内膜像润洁的玉一样含着水分,果肉像向阳萍以吐日。

盛开的萍花。

药:芍药。

肤:荔枝内膜。

玉英:玉之精华。

色:实物,指荔枝肉。

萍:浮萍,夏季开白花。

朱苞剖,明珰出,然数寸,红色的内膜打开,明玉一般的果肉现出,亮晶晶的,大小盈寸,犹不可匹。

这样仍难比拟。

朱苞:红色的内膜。

然数寸:亮晶晶的,大小盈寸。

然,亮晶晶,鲜明。

未玉齿而殆销,虽琼浆而可尚未沾上牙齿仿佛就要消溶,即便是琼浆玉液它也超过了它们的轶。

彼众味之有五,此甘滋之不一。

味道。

世间味道有五种,荔枝甘甜,与众不同。

错误!虽:即使。

轶:超过。

彼众味之有五,此甘滋之不一:世间味道有五种甘、苦、酸、辛、咸,荔枝甘甜,与众不同。

伊醇淑之无准,非精言之能悉。

闻它的甘醇美味无与伦比,不是精美的语言能够说尽的。

听到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

的人欢喜而企望,见到的人惊讶而扬头。

伊:它。

醇淑:甘醇美味。

精言:美丽的语言。

悉:详尽。

竦企:企望。

惊仡yì:惊讶得抬起头来。

心恚可以蠲忿,吃了荔枝心头愤怒可得到平息,口爽可以忘疾。

且欲神于醴露,口里的爽味可忘却疾病。

甚至比天降甘露还要神奇,何比数之湘橘?怎能与橘子相提并论呢?错误!怒。

蠲,平息,除去。

且:甚至。

比数:相比。

援蒲桃之见拟,亦古人之深疾。

用葡萄来作比拟的,也是古人的一大过错。

援:引用。

亦:也。

疾:错误,过错。

若乃卑轩洞开,嘉宾四会,时当燠煜,客或如果是厅堂门窗大开,嘉宾好友会集,时节炎热,客人中有烦愦。

烦躁不安的。

若:如果。

卑轩:厅堂。

时:时节。

当:正值。

燠煜:炎热。

或:有的。

烦愦:烦躁不安。

而斯果在焉,莫不心侈而体忲,然而只要这种果实在场,便使人无不心情舒畅而身体安泰,信雕盘之仙液,实玳筵之绮缋。

荔枝确实是雕刻精美的杯盘中的仙液,是华美宴席上的珍品。

错误!盘中的仙液,是华美宴席上的珍品。

雕盘,雕刻精美的杯盘。

玳筵,玳瑁装饰器具的宴席。

绮缋,文采华丽,珍品。

有终食于累百,愈益气而治内,故无有人吃了一百多颗荔枝,更能补益元气,调理内脏,所以不会对这厌于所甘,虽不贪而必爱。

甘美有满足之时,即使是不贪婪的人也一直会喜欢它。

错误!多颗。

累,多。

愈:更,更加。

故:所以。

虽:即使。

沉美李而莫取,吃了荔枝之后连甘美的瓜、浮甘瓜而自退。

岂一座之所荣,李子也没有人取食。

荔枝哪里只是在一座山上荣耀,冠四时之为最。

它是四时果品中最珍贵的。

莫:不。

岂:哪里。

冠ɡuàn:在众之上,居第一位。

夫其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羞王公,它的高贵可以敬献于宗庙,它的珍奇可以进贡给王公,亭十里而莫致,门九重兮曷通?路途遥远,荔枝无法运往内地,宫禁幽深,荔枝也无法进入宫廷。

夫:语气词。

荐:敬献,祭祀。

羞:进贡给人进食。

亭:古代行政区划,多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门九重:宫门。

曷:何,怎能。

山五峤兮白云,江千里兮清枫,何斯美山有五岭高入白云,江有千里岸生清枫,为什么这么美好之独远?的生物却生长在偏远的地方?错误!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

何:为什么。

斯:这。

嗟尔命之不工。

嗟叹你的命运太不顺利。

每被销于凡口,罕获知于贵躬。

总是在凡夫的口舌中消溶,极少有贵人相知。

嗟:嗟叹。

尔:你。

工:好运。

指荔枝被人赏识。

凡口:普通人的口舌。

罕:极少,少有。

贵躬:贵人亲自体验、品尝。

柿可称乎梁侯,梨何幸乎张公?亦因人之所遇,柿子何以被梁侯称赞,梨子何以有幸被张公赏识?也是遇见识者,孰能辩乎其中哉!谁能说得清楚其中的缘故呢!亦:也。

遇:赏识。

孰:谁。

哉:语气词。

探究本文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托物言志是古诗文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作者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及“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张九龄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把对荔枝的描写与对不被人赏识的士人的同情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