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四千多

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着人世间的变迁。

金字塔的建造者是()

A. 苏美尔人

B. 雅利安人

C. 古埃及人

D. 古罗马人

2.人类早期文明中有的明显具有海洋文明的特征。下列哪一幅图片属于古巴比

伦文明成果

A. B.

C. D.

3.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得名,最主要原因是()

A. 最早创造了文字

B.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C. 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的理

解是()

A. 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 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1

C.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D. 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5.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的是()

A. 佛教的创立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城市的兴起

D. 《罗马民法大全》

6.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

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

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 体现自由平等

B. 体现“君权神授”

C.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 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7.《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

国度是()

A. 古巴比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中国

这部法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

B. 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

C. 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

D. 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

9.《汉莫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文字应该是()

A. 象形文字

B. 甲骨文

C. 楔形文字

D. 金文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

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 等级性

B. 公平性

C. 随意性

D. 民主性

1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

格从率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A. 分封制度

B. 种姓制度

C. 领主制度

D. 专制制度

12.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精神历程中,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

非凡光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A. 李白\伯利克里\穆罕默德

B. 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 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

D. 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13.“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仰,来世后就可

以得到幸福”。这个教义来自于()

A. 道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基督教

14.“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

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3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15.佛经里说到:佛陀路遇被视为贱民的担粪的提尼,最后提尼被佛陀收为弟子。

这反映佛教倡导()

A. 婆罗门是第一种姓

B. 所有信仰安拉的人都兄弟

C.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D. “众生平等”

二、问答题

16.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推行新干涉主义,

使该地区的战乱进一步加剧,导致大量难民出逃,出现了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但是,古代的中东地区曾孕育出古老的文明。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古代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先后诞生了哪两大文明古国?

位于北非的“法老陵墓”被称为什么?

(2)生活在中东的阿拉伯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他们建造了在古代世界极具伊斯兰特点的建筑珍品,请写出这一建筑的名称。列举一部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地,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请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重大文明成果传到西方的一个典型事例。

4

17.观察《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

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汉谟拉比法典》发现地

B.推行种姓制度的国家

5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外形近似中国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古埃及又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金字塔;识记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掌握古埃及的文明成果.2.【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巴比伦文明成果。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雕刻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B雅典建筑;C是中国长城;D项为埃及金字塔。综上所述,故选A。

3.【答案】C

【解析】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标志,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较早建立奴隶制国家,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6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本题以四大文明古国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理解应用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

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非洲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5.【答案】B

【解析】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B。

本题考查两河流域的成就。重点掌握《汉谟拉比法典》。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7

6.【答案】C

【解析】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些规定表明它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故选:C。

本题以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的规定为切入点,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7.【答案】A

【解析】

分析题目,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B古尼罗河流域孕育出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文明,D黄河,长江孕育出中国文明。

故选:A。

由题干中“两河流域”“文明国度”可知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古巴比伦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古巴比伦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本题另外的考察角度还有古印度,古埃及和古中国文明

8

的孕育形成的因素,这些也是学生必须识记的内容。

8.【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结合图片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以判断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外还保留了同态复仇原则和神明裁判的习惯,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汉谟拉比法典》是早期东方世界代表性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悠久。因而“它在当时维护了全体居住者利益”叙述不正确。故选B。

9.【答案】C

【解析】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法典.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因此,《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

故选C.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本题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10.【答案】A

9

【解析】

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可知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享有的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说明该法典具有等级性。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的理解。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性质及地位。

11.【答案】B

【解析】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由材料“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率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可知,这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描述。

故选:B。

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需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掌握。需了解和掌握种姓制度的内容。12.【答案】C

【解析】

10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1世纪耶稣创立了基督教,C项符合题意;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尼赫鲁是印度第一任总理;伏尔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开拓者。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佛教、基督教的内容;识记佛教、基督教的产生以及孔子的思想。

抓住题干关键词“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精神历程中、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3.【答案】C

【解析】

据题干材料“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仰,来世后就可以得到幸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宣传的教义属于佛教,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或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由于它主张众生平等,刻苦修行能达到“极乐世界”.

故选C.

本题以佛教教义为切入点,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的创立与教义和迅速传播的原因.

14.【答案】C

11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婆罗门包括祭祀、贵族,掌握神权。不符合题意。

B.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不符合题意。

C.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这一家开棉布店,属于商人,属于这一等级。符合题意。

D.首陀罗包括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贫困破产和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

佛经里说到:佛陀路遇被视为贱民的担粪的提尼,最后提尼被佛陀收为弟子。这反映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佛教。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16.【答案】(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位于北非的“法老陵墓”被称为金字塔.

(2)生活在中东的阿拉伯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他们建造了在古代世界极具伊斯兰特点的建筑珍品,这一建筑的名称是麦加大清真寺;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是《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3)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阿拉伯数字是有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改造,并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重大文明成果传到西方的典型事例有阿拉伯数字的西传或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

故答案为:

(1)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金字塔.

(2)麦加大清真寺、《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3)阿拉伯数字的西传或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

【解析】

本题以中东为主线综合考查了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伊斯兰建筑与文学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东地区古代文明

13

的史实.

17.【答案】左边应填A,图中有幼发拉底河,可见考查两河流域的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制定的,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右边应填B,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答案为: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熟知其所处地理位置。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大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的掌握。需熟知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地理

14

位置及其成就。

15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 “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完全形成的人”: 种人和黑种人。③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是古猿演化成人的决定因素。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起源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南方古猿即属此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正确认识人种的差异: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种的差异只是体现在人的体貌特征上,如肤色、发型、眼型、鼻型、身材等,与人的体质和智力发展无关。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2.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的基本特征:①实行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②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③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①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血统以父系计算;②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的进步,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大于妇女。 氏族制度及氏族产生的作用:①氏族是按一定血缘关系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氏族制度。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②氏族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①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农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使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水土、气候等自然现象产生浓厚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后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等知识;使人类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从迁徙生活逐步转变为定居生活;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分工。 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虽然原始社会的社会成员是建立在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平均分配产品的社会关系上的,但它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状态下,为维护人类的生存而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与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的,奴隶的集体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成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2.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4产生了宗教观念 A.○1○2○3 B.○1○3○4 C.○1○2○4 D.○1○2○3○4 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陶胚上的鱼纹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A.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 B.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 C.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化家畜 8.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1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 1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14.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5.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6.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01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7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右图导致了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2.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香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3.《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A.英军攻陷南京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义和团攻占南京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4.右边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 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5.“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6.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 .“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 .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 .大街上有剪去长辫、穿中山装的男子 D .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7.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 .传统儒家思想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革命思想 D .民主和科学 8.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 “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09-202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真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其中说错的是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2亿两白银的赔款,老百姓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了 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为哀悼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邓世昌 7.“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世。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亚洲后起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9.《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显著的是 A.赔款二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辟沙市、重庆为商埠 D.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B.被法国作家雨果谴责为“强盗”的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 C.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D.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 11.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A.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梳理汇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知识框架】 古代埃及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文明古国古埃及 文明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重点梳理】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2.金字塔 名字由来从古王国时期,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国王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王权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知识延伸】 尼罗河与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有什么关系?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曾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发源地两河流域 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重点梳理】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延伸】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八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卷 注意事项:①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全部闭卷。 ②考前,考生务必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 ③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题,不能用铅笔或红笔。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右图是一枚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中一幅浮雕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这一浮雕再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清军海防空虚 C、鸦片战争后人民不断反抗清朝统治 D、为掠夺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 3、规定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为收复新疆 B、为平定叛乱 C、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D、为反击阿古柏侵略军 5、右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发生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革命党人秋瑾(1877~1907)曾作《宝刀歌》:“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诗中“把我江山又赠送”指的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7、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资料讲解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需要掌握: 1、列强侵略中国的几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 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中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不断英勇反抗的史实。 4、让学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爱国 精神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闭关自守,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本单元就是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方面介 绍了中国近代初期的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段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段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一段民族的觉醒史,在本册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本身内容很多,任务艰巨,不能像新授课引用很多音乐、视频,本课通过插入历史图片和一些巧妙记忆知识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达到第一轮复习的效果。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时间,重要人物,结果及影响。 2、难点:两次农民运动、三大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五、教学方法分析 1、本课的知识容量较大,问题设计注重精练、合理、有价值,环 环相扣。 2、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梳理脉络。 3、注意重难点知识的提炼、整合、梳理和建构,做到史论结合、 以知育人。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和历史知识巧记 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堂导入 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小短片,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虎门销烟浮雕和被折断的烟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第一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看了小短片和两幅图片后想起了哪一次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试卷(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在宫殿里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并将遗体制成木乃伊,想给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躯体。材料中的“宫殿”位于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下边卡片归纳的知识对象是 A.《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3.四大文明古国均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文明成果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B.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C.两河流域——太阳历D.黄河流域——甲骨文 4.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学者认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金字塔 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麦加清真寺 7.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的史前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漠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8.古埃及的法老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主要目的是 ①掌握全国人口的寿命②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队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④维持个人奢靡的生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如果奴隶对其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这样的法律条文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文明古国? A.古巴比伦B.古埃及C.古印度D.古希腊 10.“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29岁时他出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宗教是伊斯兰教B.释迦牟尼应该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C.这一宗教提出“众生平等”D.这一宗教信仰“耶稣”“上帝”11.《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脸)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鞭之六十下。这一法律条文表明法典() A.不保护自由民的尊严B.禁止了执行者随意量刑 C.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D.维护全体自由民的利益 12.与如图有关的一组概念是

【好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恩格斯曾说,俄罗斯“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使中国蒙受此损失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3.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A.韦昌辉B.洪秀全C.杨秀清D.石达开 4.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 ①白银大量外流②官员吸食鸦片,政治腐败③军队战斗力削弱④国土大量流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统计表(单位:箱) 据此可知中国() A.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B.清政府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C.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 6.“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签订《北京条约》 C.义和团运动D.签订《马关条约》7.据《洪仁玕自述》记载:“丙辰年(1856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材料所述事件的影响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9.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请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在答题卡里。(共4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以前 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④ D、①②④ 5、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 B、②③ C、② ④ D、③④7、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神话传说的人物有关?( )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禹 8、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蚩尤 B、舜 C、黄帝 D、炎帝 10、下面关于河姆渡出土文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和骨哨 B、出土了色彩鲜丽的彩陶 C、出土了黑陶和白陶 D、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1、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 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2、“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3、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商周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试卷+答案

2017年下学期期终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闭卷) 请注意:本试卷共4页,四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题次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复评人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 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的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近代学者杨人楩指出:“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备受列强侵略,而广东一省……所受苦痛,更为切身;所以秀全一创上帝教,凡两广贫苦无告的农民,就相率奉教,而酿成伟大的革命运动。”这一观点 A.肯定了太平天国在近代化方面的贡献B.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改朝换代性质C.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 D.赞扬了洪秀全反侵略的彻底革命精神3.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A. “自强”“求富” B. “扶清灭洋” C. “振兴中华” D.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4.《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A.增辟通商口岸B.割占土地C.开设工厂D.获得赔款 5.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C.“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行使立法权的是 A. 临时大总统 B. 国务员 C. 参议院 D. 总理 7.“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为此孙中山发起的斗争是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运动 D. 北伐战争 8.“天安门”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9.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鸦片战争前,英国运到中国的呢绒、布匹滞销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B.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 C.没有通商口岸,交易不便D.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3.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关天培 4.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A.拆毁大沽炮台 B.割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焚烧圆明园 D.开放通商口岸 5.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 6.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

8.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B.虎门销烟C.威海卫战役D.太平天国运动9.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 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10.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能够区分历史事实描述、历史史料、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等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 B.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D.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 1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C.鸦片战争的影响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13.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5.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国公约》签订后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 公元前3100年出现了国家 C. 法老是最高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 D. 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利益受到保护的历史见证是()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狮身人面像 D. 司母戊鼎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 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 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4.如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成果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金字塔 C. 佛教 D. 阿拉伯数字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吠舍等级所包含的社会阶层是() ①武士②农民③被征服者④商人⑤牧民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6.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历史上它曾经孕育过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这个 国度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巴比伦 7.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古代印度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 属于() A. 第一等级婆罗门 B. 第二等级刹帝利 C. 第三等级吠舍 D. 第四等级首陀罗 8.下图这一高大宏伟的建筑位于() A. 两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9.在古印度在种姓制度中,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被称为()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10.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参观时听到讲解员指着一件文物说“石柱上的法 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提到的历史文物应该出现在历史上的()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二、材料解析题: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测试题出题人:李秀芳 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D.懂不懂磨制石器 2.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3.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5.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使用骨针 6.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7.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去皮后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 A. 北京人B.元谋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A.楼房B.干栏式的房子C.半地穴式的房子D.吊脚楼 9.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0.人文初祖是指() A.尧B.禹C.黄帝D.炎帝 11.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 B.尧C.舜D.禹 12.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B.禅让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 13.孙中山曾写文:“中华开国几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孙中山赞扬的是() A.黄帝 B.尧C.舜D.禹 14.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②过上定居生活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5.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②普便使用磨制石器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C.炎帝和黄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 17.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尧时期B.禹时期C.黄帝时期D.舜时期 二、非选择题 18.识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试卷(含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Ⅰ(选择题,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标号填 在表格中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题号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1、体现中国人民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事件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2、(2011河北中考)右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卷Ⅰ 卷Ⅱ题号 1-24 25262728卷面 得分得分评卷人

3、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甲午中日战争后 4、晚清汪康年所著《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一文中说,“相当一部分中国的普通 民众直接参与了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行动。而且,根据当事法国军官的回忆,联军之所以下焚毁圆明园的命令,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驱逐不断涌来参与抢劫的华人。”从中可知 A.抢劫圆明园仅是英法联军所为 B.华人对联军到来圆明园一事一无所知 C.联军和华人都对圆明园所藏珍宝垂涎三尺 D.法国军官下令允许华人劫掠圆明园 5、《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 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6、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7、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 作用在于 A.提高了行政效率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8、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 主要是指它 A.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B.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 1、大约____万年前,____生活着早期人类——____。 2、按肤色发型、鼻型、眼型等外貌特征,现代人分为___________。(原因:自然条件长期的影响) 3、①母系氏族的特点: ②父系氏族的特点: 第二课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发源于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九上8页图) 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立法典。 古代印度:发源于____,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____。(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中国(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第三课 1、欧洲文明源于____,而____是希腊早期文明。 ②雅典在____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 2、公元前年,建立,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第四课 1、“大化改新”:646年,,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过渡。 2、法兰克王国宫相实行改革,建立____,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3、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五课 1、希波战争:奥运会马拉松长跑源于希波战争。 2、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 3、发明0到9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人把它加以改进,并传到欧洲,由此产生“阿拉伯数字”。 4、马可.波罗: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留下的《马可.波罗游记》介绍了东方的富饶,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第六课 1、公元前6世纪,在创立了佛教。时传入我国。 1世纪,在创立了基督教。《圣经》圣诞节 7世纪,在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真主安拉

622年,穆罕默德到达,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第七课 1、创造了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发明了楔形文字。 2、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作者是荷马。 阿拉伯文学代表作是:。又叫《一千零一夜》 20、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是:中国。 21、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提出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第八课 1、文艺复兴开始于,最早兴起于,提倡,其实质是 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代表作 文艺复兴的“巨人”,代表作和。文艺复兴的作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奠定近代天文学基础。 3、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印第安人) 1498年开通往印度的航线。 1519—1522年,环球航行成功。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对分散、孤立的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美国、法国、俄国、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第九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②重要人物:克伦威尔。 ③通过的重要文献:——1689年。 《权利法案》的作用: 内容:书上50页(记住内容讲的是国王不准干什么) ④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影响):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C、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D、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